一种两段式扶正的电杆校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30303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段式扶正的电杆校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杆校正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段式扶正的电杆校正装置。



背景技术:

户外安装的电线杆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出现电线杆倾斜问题。电线杆倾斜是造成电网停电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威胁人身安全的重大隐患。以往电线杆扶正完全靠人力。传统的电线杆校正方法主要有:(1)先在杆梢固定拉绳,再用人力直接牵引拉绳来扶正电线杆;(2)靠人力直接用推杆去推正电线杆。以上两种方法费时费力、安全性低,而且需要停电施工,影响电力输送,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不便。现有的电杆校正器直接使用液压千斤顶进行校正,工作不稳定,存在安全问题、液压千斤顶行程短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校正效果好、工作稳定且操作安全的电杆校正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段式扶正的电杆校正装置,其中,包括工作台、第一扶正手臂、推动第一扶正手臂的第一千斤顶、第二扶正手臂及推动第二扶正手臂的第二千斤顶,第二扶正手臂的底部固定于工作台上,第二扶正手臂的顶部与第一扶正手臂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扶正手臂的另一端与电杆抵触,操作第一千斤顶以推动第一扶正手臂以实现电杆的第一段扶正,操作第二千斤顶以推动第二扶正手臂,第二扶正手臂推动第一扶正手臂以实现电杆的第二段扶正。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扶正手臂的下端设有支撑座,第一千斤顶的底部固定于支撑座上,第一千斤顶的顶部支撑于第一扶正手臂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千斤顶的底部固定于工作台上,第二千斤顶的顶部支撑于第二扶正手臂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扶正手臂与电杆抵触的一端设有与电杆相匹配的U形抱箍,U形抱箍由第一扶正手臂的顶端两侧向外延伸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U形抱箍的内底面且位于第一扶正手臂内设有滑轮,滑轮凸出于U形抱箍的内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用于固定拉绳的固定杆,拉绳一端与固定杆连接,拉绳另一端与电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包括底盘、扶手及滚轮,扶手设于的底盘上方,滚轮设于底盘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上设有可升降的支撑脚,调节支撑脚以改变底盘与地面之间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脚包括支撑柱及设于支撑柱下端的支撑垫,支撑柱上设有螺纹,底盘上与支撑柱配合的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扶正手臂和第二扶正手臂均呈方形管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设置第一扶正手臂和第二扶正手臂,且第一扶正手臂和第二扶正手臂分别和第一千斤顶和第二千斤顶连接,这样增加了电杆校正装置的工作行程,以弥补千斤顶自身行程较短的缺点,提升了电杆校正装置的适用范围,且首先通过操作第一千斤顶,第一千斤顶推动第一扶正手臂,第一扶正手臂推动电杆以对电杆进行第一次扶正,即第一段扶正,然后再通过操作第二千斤顶,第二千斤顶推动第二扶正手臂,第二扶正手臂推动第一扶正手臂以对电杆进行第二次扶正,即第二段扶正,这样通过两次对电杆的扶正,提升电杆扶正的准确度,保证电杆的校正效果,且两个扶正手臂分两次对电杆进行校正,即第一段扶正为初步校正,先对电杆进行大角度扶正,在大角度扶正完后,再通过第二段扶正—精准扶正,对电杆进行微微且缓慢的调整,以达到最好的校正效果,有效避免一次校正过程中的因校正过头而导致电杆的校正准确度低,且需要多次校正的问题,不仅提升了电杆校正装置的校正效率,且两个扶正手臂工作可靠、稳定,进一步保证电杆校正装置的工作可靠性及稳定性,进而提升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避免因校正过头导致电杆倾斜倒塌引发的安全事故,提升了电杆校正装置操作时的安全性。

2、通过在第二扶正手臂的下端设置支撑座,并将第一千斤顶的底部固定于支撑座上,且第一千斤顶的顶部支撑于第一扶正手臂的中部,这样在第一千斤顶推动第一扶正手臂时,使得第一扶正手臂受力均匀,能很好的保证第一扶正手臂工作时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3、通过将第二千斤顶的底部固定于工作台上,第二千斤顶的顶部支撑于第二扶正手臂的中部,这样在第二千斤顶推动第二扶正手臂时,使得第二扶正手臂受力均匀,能很好的保证第二扶正手臂工作时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4、通过设置U形抱箍,便于第一扶正手臂与电杆相抵触,使得电杆受力均匀,这样在第一扶正手臂推动电杆时不会偏离预定方向,保证校正的准确性,从而提升电杆的校正效果;且U形抱箍由第一扶正手臂的顶端两侧向外延伸形成,这样既便于U形抱箍的加工成型,且保证U形抱箍的强度,提升U形抱箍和第一扶正手臂的使用寿命。

5、通过设置滑轮,这样通过滑轮在电杆上的滑动来调节第一扶正手臂与电杆之间的抵触位置,调节方便且省时省力,提升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6、通过在工作上设置固定拉绳的固定杆,在校正电杆时拉绳一端与电杆的下端固定,另一端与固定杆固定,这样既能防止电杆校正时电杆不会倾斜,同时拉绳对电杆有一定的拉力,保证校正的准确性,且拉绳活动缠绕于固定杆上,这样可根据工作台与电杆之间的距离调整拉绳具体的长度,使得电杆校正装置可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以提升电杆校正装置的适应性。

7、工作台包括底盘、扶手及滚轮,且扶手设于的底盘上方,滚轮设于底盘的底部,推动扶手,以使底盘在滚轮的作用下移动,这样便于电杆校正装置的移动和搬运,且省时省力。

8、通过在底盘上设置可升降的支撑脚,这样当电杆校正装置工作时,调节支撑脚以使滚轮悬空,这样支撑脚将底盘支撑,保证第一扶正手臂和第二扶正手臂工作时的稳定性,从而保证电杆校正装置工作时的可靠性。

9、支撑脚包括支撑柱及设于支撑柱下端的支撑垫,支撑柱上设有螺纹,底盘上与支撑柱配合的螺纹孔,此方式不仅结构简单,易实现,且便于支撑脚的调节,同时通过螺纹调节,自锁性好,保证调节后的高度不会改变,更进一步保证电杆校正装置的工作可靠性。

10、通过将第一扶正手臂和第二扶正手臂均设置成方形管状,这样既便于第一扶正手臂和第二扶正手臂的加工成型,且第一扶正手臂和第二扶正手臂的强度高,保证工作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杆校正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杆校正装置的实施例一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杆校正装置的实施例一中第一扶正手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杆校正装置的实施例一中第二扶正手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杆校正装置的实施例一中工作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1、工作台;11、底盘;12、扶手;13、滚轮;14、固定杆;15、拉绳;16、支撑脚;161、支撑柱;162、支撑垫;2、第一扶正手臂;21、U形抱箍;22、滑轮;23、转动槽;24、固定孔;3、第二扶正手臂;31、支撑座;32、加强筋;33、转动孔;4、第一千斤顶;5、第二千斤顶;6、电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段式扶正的电杆校正装置,包括工作台1、第一扶正手臂2、推动第一扶正手臂2的第一千斤顶4、第二扶正手臂3及推动第二扶正手臂3的第二千斤顶5,第二扶正手臂3的底部固定于工作台上1,第二扶正手臂3的顶部与第一扶正手臂2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扶正手臂2的另一端与电杆6抵触。

本实施例中,操作第一千斤顶4以推动第一扶正手臂2以实现电杆6的第一段扶正,操作第二千斤顶5以推动第二扶正手臂3,第二扶正手臂3推动第一扶正手臂2以实现电杆6的第二段扶正,通过设置第一扶正手臂和第二扶正手臂,且第一扶正手臂和第二扶正手臂分别和第一千斤顶和第二千斤顶连接,这样增加了电杆校正装置的工作行程,以弥补千斤顶自身行程较短的缺点,提升了电杆校正装置的适用范围,且首先通过操作第一千斤顶,第一千斤顶推动第一扶正手臂,第一扶正手臂推动电杆以对电杆进行第一次扶正,即第一段扶正,然后再通过操作第二千斤顶,第二千斤顶推动第二扶正手臂,第二扶正手臂推动第一扶正手臂以对电杆进行第二次扶正,即第二段扶正,这样通过两次对电杆的扶正,提升电杆扶正的准确度,保证电杆的校正效果,且两个扶正手臂分两次对电杆进行校正,即第一段扶正为初步校正,先对电杆进行大角度扶正,在大角度扶正完后,再通过第二段扶正—精准扶正,对电杆进行微微且缓慢的调整,以达到最好的校正效果,有效避免一次校正过程中的因校正过头而导致电杆的校正准确度低,且需要多次校正的问题,不仅提升了电杆校正装置的校正效率,且两个扶正手臂工作可靠、稳定,进一步保证电杆校正装置的工作可靠性及稳定性,进而提升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避免因校正过头导致电杆倾斜倒塌引发的安全事故,提升了电杆校正装置操作时的安全性。

具体的,工作台1包括底盘11、扶手12及滚轮13,扶手12设于的底盘11上方,滚轮13设于底盘11的底部,推动扶手,以使底盘在滚轮的作用下移动,这样便于电杆校正装置的移动和搬运,且省时省力。

底盘11上设有用于固定拉绳15的固定杆14,底盘11的上表面设有凸台17,凸台17设有两个,固定杆14设于两个凸台17之间,拉绳15一端固定于固定杆14上,拉绳15的另一端固定于电杆6的下端,这样既能防止电杆校正时电杆不会倾斜,同时拉绳对电杆有一定的拉力,保证校正的准确性,且拉绳15活动缠绕于固定杆14上,这样可根据工作台与电杆之间的距离调整拉绳具体的长度,使得电杆校正装置可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以提升电杆校正装置的适应性。

底盘11上设有可升降的支撑脚16,调节支撑脚16以改变底盘11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当电杆校正装置工作时,调节支撑脚以使滚轮悬空,这样支撑脚将底盘支撑,保证第一扶正手臂和第二扶正手臂工作时的稳定性,从而保证电杆校正装置工作时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支撑脚16具体设有三个,三个支撑脚呈三角形分布,这样可使底盘受力均匀,保证底盘工作时的稳定,不会晃动。当然,可选的,支撑脚设有四个且分布于底盘的四角。

支撑脚16包括支撑柱161及设于支撑柱161下端的支撑垫162,支撑柱161上设有螺纹,底盘11上与支撑柱161配合的螺纹孔,此方式不仅结构简单,易实现,且便于支撑脚的调节,同时通过螺纹调节,自锁性好,保证调节后的高度不会改变,更进一步保证电杆校正装置的工作可靠性。当然,可选的,支撑脚就为一螺栓,通过螺栓与螺母的配合以调整底盘与地面之间的高度。

第一扶正手臂2和第二扶正手臂3均呈方形管状,这样既便于第一扶正手臂和第二扶正手臂的加工成型,且第一扶正手臂和第二扶正手臂的强度高,保证工作时的可靠性。

第一扶正手臂2与第二扶正手臂3连接一端设有转动槽23及贯穿转动槽23的固定孔24,第二扶正手臂3的顶部设有转动孔33,螺栓穿过固定孔24和转动孔33以将第一扶正手臂2与第二扶正手臂3转动连接起来,这样既能保证第二扶正手臂能很好的推动第一扶正手臂,且可调节第一扶正手臂与第二扶正手臂之间的角度,以改变对电杆的推力方向,以保证电杆的校正效果。

第二扶正手臂3的下端设有支撑座31,第一千斤顶4的底部固定于支撑座31上,第一千斤顶4的顶部支撑于第一扶正手臂2的中部,支撑座31的下方设有加强筋32,加强筋32呈三角形且为板状,支撑座31上设有铰接凸台,铰接凸台设有两个且相对设置,铰接凸台上设有铰接孔,第一千斤顶4的底部设有与铰接凸台配合的支撑台,支撑台上设有与铰接孔配合的通孔,螺栓穿过铰接孔和通孔,以将第一千斤顶4铰接固定于支撑座31上,第一千斤顶4的顶部也通过此方式与第一扶正手臂2转动连接,从而可根据电杆具体的倾斜方向来调节第一千斤顶4对第一扶正手臂2的推动方向,既保证电杆校正的准确性,且使得第一扶正手臂受力均匀,能很好的保证第一扶正手臂工作时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第二千斤顶5的底部固定于底盘11上,第二千斤顶5的顶部支撑于第二扶正手臂3的中部,具体的,底盘11设有铰接凸台,第二千斤顶5的底部设有与铰接凸台配合的支撑台,铰接凸台和支撑台上分别设有铰接孔,螺栓穿过铰接孔以使第二千斤顶5转动连接于底盘11上,第二千斤顶5的顶部也通过此方式与第二扶正手臂3铰接,这样也可调整第二千斤顶的推力方向,保证校正的准确性,且使得第二扶正手臂受力均匀,能很好的保证第二扶正手臂工作时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第一扶正手臂2与电杆6抵触的一端设有与电杆6形状相匹配的U形抱箍21,便于第一扶正手臂与电杆相抵触,使得电杆受力均匀,这样在第一扶正手臂推动电杆时不会偏离预定方向,保证校正的准确性,从而提升电杆的校正效果;且U形抱箍21由第一扶正手臂2的顶端两侧向外延伸形成,这样既便于U形抱箍的加工成型,且保证U形抱箍的强度,提升U形抱箍和第一扶正手臂的使用寿命。当然,抱箍的形状也不局限于U形,具体根据电杆的形状而定。

U形抱箍21的内底面且位于第一扶正手臂2内设有滑轮22,滑轮22凸出于U形抱箍21的内底面,这样通过滑轮在电杆上的滑动来调节第一扶正手臂与电杆之间的抵触位置,调节方便且省时省力,提升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扶正手臂和第二扶正手臂的形状不同。

本实施例中,第一扶正手臂和第二扶正手臂均呈圆形管状。其他未述部分结构及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二的区别在于,第一扶正手臂不同。

本实施例中,第一扶正手臂包括固定段及插设于固定段内的伸缩段,伸缩段可在固定段内伸缩以改变第一扶正手臂的整体长度,进一步增加了电杆校正装置的工作行程,进一步提升了电杆校正装置的适用范围。其他未述部分结构及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二相同,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二、三的区别在于,第二扶正手臂不同。

本实施例中,第二扶正手臂包括固定段及插设于固定段内的伸缩段,伸缩段可在固定段内伸缩以改变第二扶正手臂的整体长度,进一步增加了电杆校正装置的工作行程,进一步提升了电杆校正装置的适用范围。其他未述部分结构及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二、三相同,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