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质轻节能环保的预制楼板及板与板、板与梁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3073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质轻节能环保的预制楼板及板与板、板与梁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板材,尤其涉及一种在工厂加工成型后直接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的建筑预制板,更具体是涉及一种质轻、节能、环保且可作为房屋楼板使用的预制楼板。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上述预制楼板自身楼板与楼板、楼板与房屋框架梁之间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采用的钢筋混凝土楼板有现浇楼板和预制楼板,现浇楼板整体性好,但需现场支模,然后浇筑混凝土,施工周期长,难度大,模板损耗多,成本高;预制楼板不需现场支模,施工周期短,造价低,但预制构件自重大,吊装困难,构件拼接部位易产生裂缝,整体性差。为了减轻构件的重量,楼板有采用空心预制板的,但这些空心预制板的强度往往不够,而为了加强楼板之间连接的整体性,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叠合楼板,虽然叠合楼板的楼板与叠合层整体性较好,但是在预制板之间的连接节点处,现浇混凝土与预制板之间通常连接不牢靠,整体性仍较差。申请号为201510593349.5、名称为“预制板连接节点和叠合预制板的施工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预制板连接节点,该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板和与第一预制板连接的第二预制板,在所述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钢筋骨架,所述第一预制板的板面、第二预制板的板面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接节点通过现浇混凝土注成一体;该连接节点虽能大幅度提高预制拼合楼板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但钢筋骨架需要另外制作,而且在两预制板连接处需要铺设钢筋骨架和浇筑混凝土,现浇混凝土的面积较难控制,另外,由于该骨架仍采用钢筋,而钢铁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是影响目前空气质量的罪科祸首之一,在全国各地全面加强对钢铁行业的环境监管,加大处罚力度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钢筋用量,多采用环保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质轻节能环保的预制楼板,该楼板强度高、整体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质轻节能环保的预制楼板自身楼板与楼板之间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质轻节能环保的预制楼板与房屋梁之间的连接结构。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质轻节能环保的预制楼板,包括竹层和包裹竹层的混凝土层,竹层包括若干层且层数为奇数,每一竹层是由若干根长度相等且平行排列的竹竿平铺而成,相邻两竹层之间的竹竿其长度方向互相垂直,第一竹层竹竿的长度方向与预制板的长度方向平行,同一层和不同层的竹竿之间的间隙填充有混凝土,位于偶数竹层的每一根竹竿两侧固定有竹箍筋,该竹箍筋环绕于奇数竹层竖向正对的每一根竹竿;预制楼板的左或/和右侧面的混凝土层沿奇数竹层竹竿的长度方向从头到尾开设有第一水平连结凹槽,距离预制板前后端面10-40cm处的预制板底面的混凝土层沿偶数竹层竹竿的长度方向从头到尾开设有第二水平连结凹槽;预制楼板的左或/和右侧面还开设有与第一水平连结凹槽相通的竖向注料凹槽,注料凹槽的另一端延伸至预制楼板的板面;第二水平连结凹槽的顶部埋设有竖向注料管,该竖向注料管一端与凹槽底面连接并相通、另一端穿过各竹层竹竿间的间隙延伸至预制楼板的板面,注料管管口设有可与泵阀门出口连接的内螺纹。

为了减轻预制楼板的重量,同时保证预制楼板具有足够的强度,上述竹层为三层,第二竹层的每一根竹竿两侧固定有竹箍筋,该竹箍筋环绕于第一竹层和第三竹层竖向正对的每一根竹竿。

为了便于泵阀门的固定,上述预制楼板在竖向注料凹槽内侧的板面上开设有可供泵阀门紧固螺栓固定的安装孔。

由于竹竿的竹头和竹尾直径大小会有一定的差别,为了使预制楼板的强度和隔热、隔音效果更加均匀,上述每一竹层的相邻竹竿之间按竹头、竹尾相间排列。

上述预制楼板每一竹层的竹竿与竹竿之间的间距为5-10cm。

为了便于施工,同时使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之间的连结力更加均衡,上述横向连结凹槽和竖向注料凹槽的截面呈半圆形。

为了便于与泵阀门的出浆口相配合,上述竖向注料凹槽的接近板面的槽口内径与泵阀门的出料口外径相同,横向连结凹槽的直径大于竖向注料凹槽的直径。

为了提高注浆速度及使腔体灌填充盈,上述横向连结凹槽顶部开设有若干竖向注料凹槽,各竖向注料凹槽沿预制楼板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质轻节能环保的预制楼板自身楼板与楼板之间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位于同一平面内的若干块预制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楼板为上述任一质轻节能环保的预制楼板,相邻两预制楼板的第一水平连结凹槽、注料凹槽的槽口对准固定后构成竖向的注料管和第一横向的柱状空腔,柱状空腔中具有通过泵将填充料从竖向的注料管泵入形成的第一横向连结柱,第一横向连结柱干燥或成型后,相邻两预制楼板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质轻节能环保的预制楼板与房屋框架梁之间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预制楼板和框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为上述任一质轻节能环保的预制楼板;所述框架梁与预制楼板的连接端面上开设有形状、大小与上述预制楼板底面的第二水平连结凹槽形状、大小相对应的连结凹槽,框架梁的连结凹槽槽口与预制楼板底面的第二水平灌浆连结凹槽槽口对准固定后构成第二横向的柱形空腔,柱状空腔中具有通过泵将填充料从与预制板底面第二水平连结凹槽连通的注料管泵入形成的第二横向连结柱,第二横向连结柱干燥或成型后,框架梁与预制楼板形成牢固的整体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质轻环保的预制楼板及其安装工艺,与现有的预制板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

1、采用强度和弹性模量好的多层交错排列竹竿代替钢筋作为预制楼板的支撑骨架,不仅质量轻,而且竹竿的中空结构使得楼板具有很好的强度、刚度、隔热、隔音和抗震效果。

2、竹竿来源广泛,生长速度快,且耐腐、耐潮,不生锈,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板作为楼板材料,不仅可节省钢筋的使用量,减少钢筋生产对空气的污染,而且建筑垃圾可以降解,对环境不会造成影响,是目前倡导的环保材料。

3、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之间可通过左右侧面开设的第一水平连结凹槽和与第一水平连结凹槽相通的竖向注料凹槽构成竖向注料管和第一水平柱状空腔,配合泵,可在楼板与楼板之间的接合处形成连结柱,这种连结柱干燥或成型后可使楼板与楼板之间构成牢固的连接,使楼层的楼面得到无限的延伸。

4、预制楼板可通过底面开设的第二水平连结凹槽与房屋框架梁预先开设的对应凹槽构成第二水平柱状空腔,通过预埋的竖向注料管,配合泵,可在楼板与房屋框架梁之间的接合处形成连结柱,这种连结柱干燥或成型后可使楼板与框架梁之间构成牢固的整体。

5、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楼板安装工艺,只需将楼板与楼板、楼板与框架梁对应的连结凹槽槽口对准固定,再采用泵在现场灌浆,即可完成楼板的拼接和楼板的构筑,施工方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质轻节能环保的预制楼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竹竿在预制楼板中排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沿A-A线的剖面图。

图4是图1沿B-B线的剖面图。

图5是图3沿C-C线的剖视图。

图6是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预制楼板与房屋框架梁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质轻节能环保的预制楼板,包括竹层1和包裹竹层的混凝土层2,竹层为三层,每一竹层是由若干根长度相等且平行排列的竹竿平铺而成,每一竹层的竹竿与竹竿之间的间距为5-10cm,相邻两竹层之间的竹竿其长度方向互相垂直,第一竹层竹竿11的长度方向与预制板的长度方向平行,同一竹层的相邻竹竿按竹头、竹尾相间排列,同一层和不同层的竹竿之间的间隙填充有混凝土,第二竹层的每一根竹竿12两侧固定有竹箍筋13,该竹箍筋环绕于第一竹层和第三竹层竖向正对的每一根竹竿;预制楼板左右侧面的混凝土层沿第一竹层竹竿的长度方向从头到尾开设有截面呈半圆形的第一水平连结凹槽21,距离预制楼板前后端面10-40cm处的预制楼板底面沿第二竹层竹竿的长度方向从头到尾开设有截面呈半圆形第二水平连结凹槽22;预制楼板的左右侧面还开设有与第一水平连结凹槽相通、截面呈半圆形的竖向注料凹槽23,注料凹槽的另一端延伸至预制楼板的板面,如图5所示,在竖向注料凹槽内侧的板面上还开设有可供泵阀门紧固螺栓固定的安装孔24;第二水平连结凹槽顶部的混凝土中埋设有竖向注料管3,该竖向注料管一端与凹槽底面连接并相通、另一端穿过各竹层竹竿间的间隙延伸至预制楼板的板面,注料管管口设有可与泵阀门出浆口旋接的内螺纹31。

如图6所示,当地面宽度较大,需要2块以上的预制楼板进行横向拼接时,可先将若干块预制楼板放于同一平面内,使其中一预制楼板的左侧面或右侧面与另一预制楼板的右侧面或左侧面靠近,并使相邻两预制楼板的第一水平连结凹槽、注料凹槽的槽口对准固定,构成竖向的注料管4和第一横向的柱状空腔5,再将泵阀门6的出浆口61插入竖向注料管管口并将紧固螺栓62固定于注料管两侧的安装孔上,通过泵将填充料从竖向注料管泵入第一横向柱状空腔中形成第一横向连结柱,该第一横向连结柱干燥或成型后使相邻两预制楼板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

如图7所示,需要构筑楼板时,预先在框架梁7与楼板的连接端面的中线上开设形状、大小与预制楼板底面的第二水平连结凹槽形状、大小相对应的连结凹槽71,再将预制楼板放于框架梁上,使预制楼板底面的第二水平灌浆连结凹槽槽口对准框架梁的连结凹槽槽口固定构成第二横向的柱形空腔8,采用泵将填充料通过与预制板底面第二水平连结凹槽连通的注料管3泵入第二横向柱形空腔中形成第二横向连结柱,该第二横向连结柱干燥或成型后,框架梁与预制楼板形成牢固的整体连接,完成楼板的构筑。

上述通过泵注入的填充料可以是混凝土、稠性的聚合物或具有膨胀性质的物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