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框架间的连接组件及其装配式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9932发布日期:2019-01-18 20:31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框架间的连接组件及其装配式建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框架间的连接组件及其装配式建筑。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由预制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大量的预制部件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以实施预制部件间的装配,预制部件与预制部件间的装配,其中之一核心的是预制部件上露出的钢筋间的对接装配。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砂浆填充式钢筋接头,其结构包括管状套管和适配地填入到管状套管两头的密封件,管状套管上设置相应的供砂浆注入的填充口,密封件上形成有供钢筋插入的通孔,一钢筋的一头穿过一密封件并被其卡紧,密封件随同钢筋插入并压紧配合在管状套管的一头中,另一钢筋的一头穿过另一密封件并被其卡紧,密封件随同钢筋插入并压紧配合在管状套管的另一头中。仅通过凝固在管状套管内的砂浆达到管状套管的两头间的钢筋的连接目的,整个接头结构的连接牢固度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框架间的连接组件,使用该连接组件连接两混凝土框架,有助提升装配连接的连接牢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凝土框架间的连接组件,它包括连接套筒,其具有内通道,通过内通道套入一混凝土框架裸露在外的连接钢棒上;套筒止位件,用作套设固定在混凝土框架上套有连接套筒的连接钢棒上;以及连接套件,用作套设固定在另一混凝土框架裸露在外的连接钢棒上;其中,内通道的一头为小头段,套筒止位件用作与小头段卡合以阻止连接套筒挣脱出连接钢棒,内通道的另一头为大头段,大头段通过套筒止位件与连接套件的一头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内通道的大头段与套筒止位件之间和内通道的小头段与混凝土框架的连接钢棒之间,均留出了供连接套筒作径向移动的移动间隙,所述移动间隙用作调整连接套筒在连接钢棒径向上的位置以适应地使连接套筒一头与套筒止位件卡合,另一头与连接套件的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套筒止位件靠近其混凝土框架的那一头为径向缩小所形成的缩径端;套筒止位件的缩径端最大处的直径大于内通道的小头段最小处的直径,小于等于内通道的小头段最大处的直径。

进一步的,套筒止位件靠近其混凝土框架的那一头为径向逐步缩小所形成的缩径端;

内通道的小头段径向逐步扩大形成的环形卡台,

环形卡台与套筒止位件的缩径端抵压卡紧。

进一步的,构成所述环形卡台的内通道壁面可与套筒止位件的缩径端的外周壁紧贴;所述套筒止位件的缩径端的最大处的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环形卡台的最大处的直径,大于所述环形卡台的最小处的直径。

进一步的,环形卡台的锥度与套筒止位件的缩径端的锥度相同;环形卡台的最大处的直径等于套筒止位件的缩径端的最大处的直径,所述套筒止位件的缩径端的最小处的直径等于所述环形卡台的最小处的直径。

进一步的,套筒止位件的两头为径向缩小所形成的前缩径端和后缩径端,后缩径端靠近其混凝土框架,前缩径端远离其混凝土框架;套筒止位件的后缩径端最大处的直径大于内通道的小头段最小处的直径,小于等于内通道的小头段最大处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套件远离其混凝土框架的那一头形成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宽度由外向内逐渐变细,环形凹槽的内轮廓所述套筒止位件的前缩径端的外轮廓与吻合。

进一步的,套筒止位件上形成有由套筒止位件向外径向扩大的扩大部,扩大部抵在所述内通道的小头段上以阻止连接套筒从连接钢棒上挣脱出。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套筒上设有与内通道连通的注浆孔,所述内通道、套筒止位件与连接套件三者之间可形成储浆间隙,所述注浆孔与储浆间隙连通。

进一步的,套筒止位件与套有连接套筒的连接钢棒螺接配合;连接套件的一头与混凝土框架裸露在外的连接钢棒螺接配合;内通道的大头段形成有内螺纹,连接套件上设有与内通道的大头段的内螺纹配合用的外螺纹。

采用以上结构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两混凝土框架装配的时候,连接套筒的内通道设计成一头为小头段,另一头为大头段,连接钢棒上的套筒止位件用作与小头段对应的连接套筒的那一头卡合以阻止连接套筒挣脱出连接钢棒,大头段对应的连接套筒那一头则与连接套件的一头连接固定。连接套筒、套筒止位件以及连接套件三者之间存在相互连接的基础上,与混凝土框架裸露在外的连接钢棒也存在连接配合关系,基于连接套筒、套筒止位件以及连接套件三者的位置,结构以及通过上述的装配方式,完成两混凝土框架的连接钢棒间的连接,提升了两混凝土框架的连接钢棒间的连接牢固度,从而保证了两混凝土框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混凝土框架上套入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在图2基础上套上连接套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在图3的基础上固定套筒止位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另一混凝土框架上套入连接套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无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有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混凝土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在图9基础上套上连接套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在图10的基础上固定套筒止位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另一混凝土框架上套入连接套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无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有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一混凝土框架上套入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在图16基础上套上连接套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在图17的基础上固定套筒止位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另一混凝土框架上套入连接套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无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有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一混凝土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在图23基础上套上连接套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在图24的基础上固定套筒止位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另一混凝土框架上套入连接套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无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有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一混凝土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在图30基础上套上连接套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在图31的基础上固定套筒止位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另一混凝土框架上套入连接套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无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有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一混凝土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8是在图37基础上套上连接套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9是在图38的基础上固定套筒止位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另一混凝土框架上套入连接套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无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有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无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有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无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有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连接套筒;111、内通道;112、环形卡台;113、注浆孔;2、套筒止位件;211、扩大部;3、连接套件;311、环形凹槽;4、锁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框架间的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套筒1,套筒止位件2,连接套件3以及锁紧件4;连接套筒1具有供混凝土框架裸露在外的连接钢棒穿过的内通道111,内通道111的一头为小头段,内通道111的另一头为大头段,内通道111的小头段径向逐步扩大形成的环形卡台112,连接套筒1上设有与内通道111连通的注浆孔113。

参照图2,锁紧件4,先套入一混凝土框架裸露在外的连接钢棒上。

参照图3,连接套筒1,套入在具有锁紧件4的连接钢棒上。

参照图4,套筒止位件2,用作套设固定在混凝土框架上套有连接套筒1的连接钢棒上;具体的一种设置方式是,套筒止位件2与套有连接套筒1的连接钢棒螺接配合。

参照图5,连接套件3,用作套设固定在另一混凝土框架裸露在外的连接钢棒上。具体的一种方式是,连接套件3的一头与混凝土框架裸露在外的连接钢棒螺接配合。

两混凝土框架在装配到一起的时候,首先确认两混凝土框架之间需要有多少根连接钢棒的对接作业,在一混凝土框架需要对接作业的每一根钢棒上均依次套入锁紧件4和连接套筒1,接着在套有连接套筒1的连接钢棒上套入并固定套筒止位件2,在另一混凝土框架需要对接作业的每一根钢棒上均套设固定连接套件3,调整任意一混凝土框架相对于另一混凝土框架的位置,以使两混凝土框架之间的需对接的连接钢棒处于同一轴线上,如图6所示(一混凝土框架的一根对接钢棒与另一混凝土框架的一根对接钢棒对接的情况),连接钢棒上的连接套筒1向着与之需对接作业的连接钢棒上的连接套件3移动,套筒止位件2用作与内通道111的小头段卡合以阻止连接套筒1挣脱出连接钢棒,内通道111的大头段在通过套筒止位件2后与连接套件3的一头连接固定,锁紧件4固定地抵在连接套筒1的一头。大头段通过套筒止位件2与连接套件3的一头连接固定的一种具体方式是,内通道111的大头段形成有内螺纹,连接套件3上设有与内通道111的大头段的内螺纹配合用的外螺纹。

但是两混凝土框架在装配到一起的时候,混凝土框架的生产条件或者施工现在环境的限制,两混凝土框架之间的需对接的连接钢棒会出现无法处于同一轴线上的情况,出现了一定范围的偏差,如图7所示,针对这一极易在现场施工环境中出现的情况,我们对连接套筒1进行了改进,具体的参见如下:内通道111的大头段与套筒止位件2之间和内通道111的小头段与混凝土框架的连接钢棒之间,均留出了供连接套筒1作径向移动的移动间隙,所述移动间隙用作调整连接套筒1在连接钢棒径向上的位置以适应地使连接套筒1一头与套筒止位件2卡合,另一头与连接套件3的连接固定,其中,所述移动间隙在图1中d5与d4的差值。

为达到套筒止位件2用作与内通道111的小头段卡合以阻止连接套筒1挣脱出连接钢棒,一种具体的方式是,套筒止位件2靠近其混凝土框架的那一头为径向缩小所形成的缩径端,套筒止位件2的缩径端最大处的直径大于内通道111的小头段最小处的直径,小于等于内通道111的小头段最大处的直径。这一情况,没有给到具体的附图说明,套筒止位件2靠近其混凝土框架的那一头为径向缩小所形成的缩径端,可以理解为套筒止位件2靠近其混凝土框架的那一头通过被切去一部分或者自加工完成时就缺一部分,达到该头构成缩径端。

为达到套筒止位件2用作与内通道111的小头段卡合以阻止连接套筒1挣脱出连接钢棒,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是,套筒止位件2靠近其混凝土框架的那一头为径向逐步缩小所形成的缩径端;内通道111的小头段径向逐步扩大形成的环形卡台112,环形卡台112与套筒止位件2的缩径端抵压卡紧,构成所述环形卡台112的内通道111壁面可与套筒止位件2的缩径端的外周壁紧贴;所述套筒止位件2的缩径端的最大处的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环形卡台112的最大处的直径,大于所述环形卡台112的最小处的直径。更具体的结构是,环形卡台112的锥度与套筒止位件2的缩径端的锥度相同;环形卡台112的最大处的直径等于套筒止位件2的缩径端的最大处的直径,所述套筒止位件2的缩径端的最小处的直径等于所述环形卡台112的最小处的直径,其中,环形卡台112的最小处的直径标识出d1,环形卡台112的最大处的直径标识出d2,套筒止位件2的缩径端的最大处的直径标识出d4,如图1所示。

实施例二

图8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施例的一混凝土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在图9基础上套上连接套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在图10的基础上固定套筒止位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施例一的另一混凝土框架上套入连接套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实施无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即混凝土框架间的连接钢棒在对接时候能够处于同一直线。图14是本实施有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即混凝土框架间的连接钢棒在对接时候没能够处于同一直线上。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一的基础上,减少了锁紧件4,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即本实施例所披露的一种混凝土框架间的连接组件,保留了连接套筒1,套筒止位件2和连接套件3,具体的结构与安装工序参照图8-图14所示,安装工序就是免去了锁紧件4的安装,其他安装工序与具体实施例一一致,总体而言提升了整体的装配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其连接套筒1相对于套筒止位件2的移动间隙是在图8中所示的d5与d4的差值。

实施例三

图15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实施例的一混凝土框架上套入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在图16基础上套上连接套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8是在图17的基础上固定套筒止位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实施例的另一混凝土框架上套入连接套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实施例无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即混凝土框架间的连接钢棒在对接时候能够处于同一直线上,图21是本实施例有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即混凝土框架间的连接钢棒在对接时候没能够处于同一直线上。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一的基础上,替换了实施例一中的套筒止位件2和连接套件3,保留了连接套筒1和锁紧件4,本实施例中所披露的套筒止位件2的结构和连接套件3的结构,见图15-图21所示,套筒止位件2的两头为径向缩小所形成的前缩径端和后缩径端,后缩径端靠近其混凝土框架,前缩径端远离其混凝土框架,连接套件3远离其混凝土框架的那一头形成环形凹槽311,所述环形凹槽311的宽度由外向内逐渐变细,环形凹槽311的内轮廓与所述套筒止位件2的前缩径端的外轮廓吻合。

具体的本实施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间的连接组件的安装工序与实施例一所披露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间的连接组件一致。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其连接套筒1相对于套筒止位件2的移动间隙是在图15中所示的d5与d4的差值。

实施例四

图22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3是本实施例的一混凝土框架上套入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4是在图23基础上套上连接套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5是在图24的基础上固定套筒止位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6是本实施例的另一混凝土框架上套入连接套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7是本实施例无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即混凝土框架间的连接钢棒在对接时候能够处于同一直线上,图28是本实施例有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即混凝土框架间的连接钢棒在对接时候没能够处于同一直线上。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三的基础上,减少了锁紧件4,具体的参照图22-图28所示,安装工序就是免去了锁紧件4的安装,其他安装工序与具体实施例三一致,总体而言提升了整体的装配效率。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其连接套筒1相对于套筒止位件2的移动间隙是在图22中所示的d5与d4的差值。

实施例五

图29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0是本实施例的一混凝土框架上套入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1是在图30基础上套上连接套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2是在图31的基础上固定套筒止位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3是本实施例的另一混凝土框架上套入连接套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4是本实施例无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即混凝土框架间的连接钢棒在对接时候能够处于同一直线上,图35是本实施例有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即混凝土框架间的连接钢棒在对接时候没能够处于同一直线上。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一的基础上,替换了实施例一中的套筒止位件2,保留了连接套筒1、连接套件3和锁紧件4,本实施例中所披露的套筒止位件2的结构,结合图29-图35做介绍,套筒止位件2的一头为径向缩小所形成的缩径端,套筒止位件2的一头为直径不变的圆杆端或者多角端,套筒止位件2的圆杆端或者多角端的直径小于套筒止位件2缩径端的最大处的直径,大于套筒止位件2缩径端的最小处的直径,套筒止位件2上还形成有由套筒止位件2向外径向扩大的扩大部211,扩大部211位于套筒止位件2的缩径端与套筒止位件2的圆杆端或者多角端之间,扩大部211可环绕地设置在套筒止位件2的缩径端与套筒止位件2的圆杆端或者多角端之间,同样的,扩大部211单独地设置在套筒止位件2的缩径端与套筒止位件2的圆杆端或者多角端之间,本实施例中的套筒止位件2的缩径端的外壁抵在或者贴紧在连接套筒1的环形卡台112的内通道111壁面上。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其连接套筒1相对于套筒止位件2的移动间隙是在图29中所示的d5与d4的差值。

实施例六

图36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7是本实施例的一混凝土框架上套入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8是在图37基础上套上连接套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9是在图38的基础上固定套筒止位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0是本实施例的另一混凝土框架上套入连接套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1是本实施例无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即混凝土框架间的连接钢棒在对接时候能够处于同一直线上,图42是本实施例有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即混凝土框架间的连接钢棒在对接时候没能够处于同一直线上。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五的基础上,减少了锁紧件4,具体的参照图36-图42所示,安装工序就是免去了锁紧件4的安装,其他安装工序与具体实施例五一致,总体而言提升了整体的装配效率。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其连接套筒1相对于套筒止位件2的移动间隙是在图36中所示的d5与d4的差值。

实施例七

图43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d1标识的是连接套筒1的内通道111具有球状内面段的最小直径,d2标识的是连接套筒1的内通道111具有球状内面段的最大直径,其中,套筒止位件2装在连接钢棒后靠近混凝土框架的那一头为大头段,大头段成球头状,d3标识的是套筒止位件2的大头段的球头状处的最小直径,d4标识的是套筒止位件2的大头段的球头状处的最大直径,d5标识的是连接套筒1的内通道111的大头段的直径,图44是本实施例无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即混凝土框架间的连接钢棒在对接时候能够处于同一直线上,图45是本实施例有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即混凝土框架间的连接钢棒在对接时候没能够处于同一直线上。

参见图43-45,图43所示的是本实施例的连接套筒1,套筒止位件2,连接套件3以及锁紧件4。

实际上,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具体实施例一中的连接套筒1的结构进行了修改,将图1所示的连接套筒1,套筒止位件2替换成图43所示的连接套筒1和套筒止位件2,本实施例的套筒止位件2,该套筒止位件2装在连接钢棒后靠近混凝土框架的那一头为大头段,大头段成球头状;本实施例的连接套筒1,其具有内通道111,通过内通道111套入一混凝土框架裸露在外的连接钢棒上;内通道111的一头为小头段,内通道111的小头段形成了至少一段与套筒止位件2的球头状的部分外周面相适配的球形状内面;从而实现套筒止位件2用作与小头段卡合以阻止连接套筒1挣脱出连接钢棒,内通道111的另一头为大头段,大头段通过套筒止位件2与连接套件3的一头连接固定。

实施例八

图46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d1标识的是连接套筒1的内通道111具有球状内面段的最小直径,d2标识的是连接套筒1的内通道111具有球状内面段的最大直径,其中,套筒止位件2装在连接钢棒后靠近混凝土框架的那一头为大头段,大头段成球头状,d3标识的是套筒止位件2的大头段的球头状处的最小直径,d4标识的是套筒止位件2的大头段的球头状处的最大直径,d5标识的是连接套筒1的内通道111的大头段的直径,图47是本实施例无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即混凝土框架间的连接钢棒在对接时候能够处于同一直线上,图48是本实施例有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即混凝土框架间的连接钢棒在对接时候没能够处于同一直线上。

图46所示的是本实施例的连接套筒1,套筒止位件2以及连接套件3。

实际上,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七的基础上去掉锁紧件4。

实施例九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包括若干个混凝土框架,这些混凝土框架对应为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以及预制柱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混凝土框架之间通过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连接组件装配。

以上具体实施例中的连接套筒1可以理解为套筒,套筒止位件2可以理解为卡位螺母,连接套件3可以理解为对接螺母,锁紧件4可以理解为锁紧螺母。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