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差式设计的密闭拼合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2941发布日期:2019-05-31 20:31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段差式设计的密闭拼合墙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板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段差式设计的密闭拼合墙板。



背景技术:

目前,民用建筑行业的非承重分隔墙,卫生间墙体,厨房墙体通常采用装配轻质复合墙板,但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1、零部件受限于制程误差,很难确保墙板拼合之后做到完全密封,影响墙板的隔音、隔热、水密性、气密性等;2、现有的复合墙板是通过连接组件的凸部与凹槽对插拼合,同样,零部件受限于制程误差,会出现凸部插不进凹槽的情况。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段差式设计的密闭拼合墙板,其通过对连接组件的改良设计,确保墙板拼合之后至少一面是完全密封,拼合完好度高,不会受限于连接组件的制程误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段差式设计的密闭拼合墙板,由至少两块墙板连接而成,墙板与墙板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装配一体;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分别安装墙板端部的凹形连接型材和凸形连接型材;所述凹形连接型材具有第一拼合端,所述凸形连接型材具有第二拼合端,所述凸形连接型材和凹形连接型材之间通过第二拼合端与第一拼合端相对插拼合;

所述凹形连接型材具有自第一拼合端凹设的凹槽,在凹形连接型材的第一拼合端形成有分别位于凹槽两侧的第一侧端面、第二侧端面;

所述凸形连接型材具有自第二拼合端凸设的凸部,在凸形连接型材的第二拼合端形成有分别位于凸部两侧的第三侧端面、第四侧端面;在凸形连接型材和凹形连接型材的对插拼合方向上,所述第三侧端面、第四侧端面两者处于不同平面以形成段差式设计,且,所述第三侧端面离凸部的凸伸末端的第一距离小于第四侧端面离凸部的凸伸末端的第二距离;

所述凸部插入相应凹槽内,第三侧端面与第一侧端面形成密闭接触,第四侧端面与第二侧端面两者相互接触或者保持间距。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部包括有两个间距布置的插接臂,插接臂的一端连接于凸形连接型材的第二拼合端,插接臂的另一端远离凸形连接型材的第二拼合端延伸,两个插接臂的另一端之间形成弹性变形口;所述插接臂具有朝向弹性变形口的内侧面、与内侧面对侧设置的外侧面,两个插接臂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凸部的整体厚度,插接臂向内挤压变形使得凸部的整体厚度、弹性变形口均变小。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接臂的另一端形成有加强凸肋,加强凸肋自相应插接臂朝向弹性变形口所在侧凸设。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插接臂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增强插接臂与凹槽之间接触摩擦力的凸凹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凹纹沿对插拼合方向上排布。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墙板包括面板和设置于面板内的隔热隔音芯材,所述隔热隔音芯材通过粘接剂黏贴安装于面板内部;所述面板外表面设有装饰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装饰层为PVC、PET、瓷砖、石材、玻璃、马赛克、腻子+乳胶漆中的任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热隔音芯材为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制成;所述面板的材质为不锈钢板、镀锌钢板、镀铝锌板、冷轧钢板、彩涂钢板、铝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凹形连接型材、凸形连接型材为金属件或者塑胶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凹形连接型材具有分别位于凹槽两侧的第一环形槽体、第二侧环形槽体,第一环形槽体、第二环形槽体之间通过连接壁连接成一体,前述第一侧端面、第二侧端面分别形成于第一环形槽体、第二环形槽体的一端,此处,连接壁是连接于第一环形槽体、第二环形槽体的另一端之间;所述凸形连接型材具有第三环形槽体,前述第三侧端面、第四侧端面形成于第三环形槽体的一端,第三环形槽体该端部是设计成渐变过度式,以形成第三侧端面、第四侧端面的段差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其通过对连接组件的改良设计,确保墙板拼合之后至少一面是完全密封,拼合完好度高,不会受限于连接组件的制程误差;同时,其结构设计合理,装配安装方便,省时快捷,可根据使用面积需要,随意拼装复合墙板的大小,节能环保,实用性强,其隔音、隔热、水密性、气密性良好,特别适用于民用建筑的非承重分隔墙、装配式整体卫生间的墙板及吊顶、装配式厨房的墙板及吊顶;船舶上层建筑的非承重分隔墙,以及卫生单元的墙板及吊顶。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组装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分解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墙板拼合后的局部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插接臂的局部结构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墙板 11、面板

12、隔热隔音芯材 20、凹形连接型材

21、凹槽 22、第一侧端面

23、第二侧端面 30、凸形连接型材

31、插接臂 32、第三侧端面

33、第四侧端面 34、弹性变形口

35、加强凸肋 36、凸凹纹。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以及,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一种段差式设计的密闭拼合墙板10,由至少两块墙板10连接而成,墙板10与墙板10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装配一体;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分别安装墙板10端部的凹形连接型材20和凸形连接型材30;所述凹形连接型材20具有第一拼合端,所述凸形连接型材30具有第二拼合端,所述凸形连接型材30和凹形连接型材20之间通过第二拼合端与第一拼合端相对插拼合;

所述凹形连接型材20具有自第一拼合端凹设的凹槽21,在凹形连接型材20的第一拼合端形成有分别位于凹槽21两侧的第一侧端面22、第二侧端面23;

所述凸形连接型材30具有自第二拼合端凸设的凸部,在凸形连接型材30的第二拼合端形成有分别位于凸部两侧的第三侧端面32、第四侧端面33;在凸形连接型材30和凹形连接型材20的对插拼合方向上,所述第三侧端面32、第四侧端面33两者处于不同平面以形成段差式设计,且,所述第三侧端面32离凸部的凸伸末端的第一距离小于第四侧端面33离凸部的凸伸末端的第二距离;

所述凸部插入相应凹槽21内,第三侧端面32与第一侧端面22形成密闭接触,第四侧端面33与第二侧端面23两者相互接触或者保持间距;因此,确保墙板拼合之后至少一面是完全密封,拼合完好度高,不会受限于连接组件的制程误差,在实际施工应用时,可以将第三侧端面32与第一侧端面22相拼合的一面作为所需密封的使用面,例如:对于浴室使用而言,第三侧端面32与第一侧端面22相拼合的一面是作为浴室的内壁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凸部包括有两个间距布置的插接臂31,插接臂31的一端连接于凸形连接型材30的第二拼合端,插接臂31的另一端远离凸形连接型材30的第二拼合端延伸,两个插接臂31的另一端之间形成弹性变形口34;所述插接臂31具有朝向弹性变形口34的内侧面、与内侧面对侧设置的外侧面,两个插接臂31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凸部的整体厚度,插接臂31向内挤压变形使得凸部的整体厚度、弹性变形口34均变小。所述插接臂31的另一端形成有加强凸肋35,加强凸肋35自相应插接臂31朝向弹性变形口34所在侧凸设。在插接臂3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增强插接臂31与凹槽21之间接触摩擦力的凸凹纹36。此处,所述凸凹纹36沿对插拼合方向上排布,例如:呈齿状结构,凸凹纹的设计也可以起到增强插接臂的结构强度的作用;这样,有效提高了凸部与凹槽21之间的匹配通用性,对零部件的制程质量要求不需那么严格,一样能确保组装质量达标,降低了零部件生产及后续施工安装成本。图4显示了凸凹纹设置的局部结构,事实上,插接臂的外侧面上凸凹纹可以是布置于局部位置,也可以布置于整个插接臂的外侧面,在此不作限制。

此处,所述墙板10包括面板11和设置于面板11内的隔热隔音芯材12,所述隔热隔音芯材12通过粘接剂黏贴安装于面板11内部,粘接剂为有机粘接剂、无机粘接剂,具体可用聚氨酯粘接剂;所述面板11外表面设有装饰层,装饰层为PVC、PET、瓷砖、石材、玻璃、马赛克、腻子+乳胶漆中的任一种;所述隔热隔音芯材为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制成,不燃材料为:岩棉、玻璃纤维棉、铝蜂窝,难燃材料为:聚苯乙烯泡沫板(EPS)、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聚氨酯保温板、纸蜂窝,隔音、隔热效果好;所述面板11的材质为不锈钢板、镀锌钢板、镀铝锌板、冷轧钢板、彩涂钢板、铝板。所述凹形连接型材10、凸形连接型材30为金属件或者塑胶件,例如铝合金、PVC、木塑(PVC+木粉挤压成型的材料)、PP、PE等都可以。

具体于本实施例中,申请人对连接组件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精心研究,其主要从结构强度、易加工性、易安装性、耐用性、重量及产品适用尺寸参数等多方面去考量,经多次反复试验、分析获得以下合理结构设计:

所述凹形连接型材20具有分别位于凹槽21两侧的第一环形槽体、第二侧环形槽体,第一环形槽体、第二环形槽体之间通过连接壁连接成一体,前述第一侧端面22、第二侧端面23分别形成于第一环形槽体、第二环形槽体的一端,此处,连接壁是连接于第一环形槽体、第二环形槽体的另一端之间。所述凸形连接型材30具有第三环形槽体,前述第三侧端面32、第四侧端面33形成于第三环形槽体的一端,第三环形槽体该端部是设计成渐变过度式,以形成第三侧端面32、第四侧端面33的段差式,有利于增强插接臂31与第三环形槽体该端部的连接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其通过对连接组件的改良设计,确保墙板拼合之后至少一面是完全密封,拼合完好度高,不会受限于连接组件的制程误差;同时,其结构设计合理,装配安装方便,省时快捷,可根据使用面积需要,随意拼装复合墙板的大小,节能环保,实用性强,其隔音、隔热、水密性、气密性良好,特别适用于民用建筑的非承重分隔墙、装配式整体卫生间的墙板及吊顶、装配式厨房的墙板及吊顶;船舶上层建筑的非承重分隔墙,以及卫生单元的墙板及吊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