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承板的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08126发布日期:2020-03-17 18:37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承板的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装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楼承板的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行业使用的楼承板大都采用桁架和钢模板通过焊接连起来的,不可拆,属一次性使用。楼层浇注混凝土后,钢模板就留在楼层的混凝土中,无法再次利用,既增加建筑成本,又浪费可贵的资源。后来,有采用木模板和桁架组合,用连接件将桁架和木模板连接起来,楼层混凝土浇注完毕后,把木模板拆下来,重复使用,既可节约建筑成本,又节省了资源,在当前的市面上桁架与木模板的连接件用塑料成型卡子,先将塑料块卡子用螺钉固定在木模板上,然后将桁架人工装在卡子上。这样又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受到人工的限制,难以用高效率的自动化生产线来组织生产,不能形成规模效益,而且塑料卡块体积相对较大,留在楼层混凝土中,对后续粉刷有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楼承板的连接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楼承板的连接组件,包括由底座、固定部件、连接件、钢球和螺锥组成,所述底座呈“几”字型,用所述固定部件可将所述底座拧紧在木模板上,所述钢球插入所述底座的内腔中被所述螺锥顶住,所述连接件用于把桁架和木模板连接成一体,成为新的楼承板。

优选的,所述底座设有内外丝口。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钢条或铁皮。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的尺寸为50*10*0.5mm。

优选的,所述钢球插入所述底座的内腔中时,所述钢球与所述底座的上端口之间有0.5-1mm的间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通过一块连接件可以把桁架和木模板连接成一体,成为新的楼承板。同时在楼浇注完后,压紧螺锥,拧松一点就可以松开连接部件,取下木模板。现有技术的木模楼承板,要将整个螺钉取下,才能将木模板取下,这样本发明可使用现场过程中可节省大量人工。另一个方面,留在混凝土中的铁皮露出的一小节,可翻转贴近楼板,在楼层后续粉刷中,没入粉刷层中,对粉刷层与楼板本体贴合起到支撑作用,减少起壳的几率。同时该连接组件,木模板钻孔,连接件装入都可通过专用设备进行,木模板与桁架组装也可用专用设备进行。利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能进行大规模生产。除连接部件外,所有零部件都可重复使用,而且连接部件使用量很少,可节省大量资源;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单,装拆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楼承板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楼承板的连接组件中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楼承板的连接组件中的螺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楼承板的连接组件中的固定部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将要描述的实施例将要参考相应的附图,这些附图构成了实施例的一部分,其中描述了实现本发明采用的实施例。应明白,还可使用其他的实施例,或者对本文所举的实施例进行结构和功能上的修改,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楼承板的连接组件,由底座1、固定部件2、连接件3、钢球4、螺锥5组成。使用过程中底座1、固定部件2、钢球4、螺锥5装在木模板上,预先在木模板上钻好孔,将底座1装入钻好的孔中,底座1上有内外丝口,用固定部件2将底座1压紧在木模板上,在将钢球4装入底座的内腔中,用螺锥5顶住,连接件3通过专用设备装入底座1上将桁架和木模板连接在一起。

具体的,该连接件3可使用钢条或铁皮等金属钢材,尺寸优选为50*10*0.5mm。

具体的,底座1和钢球4的上端口有05.-1mm的间隙。

具体的,固定部件2为圆形的薄型螺母。

本发明中通过一块连接件3可以把桁架和木模板连接成一体,成为新的楼承板。同时在楼浇注完后,压紧螺锥5,拧松一点就可以松开连接件3,取下木模板。同现有技术的木模楼承板要将整个螺钉取下才能将木模板取下相比本发明使用更加方便,在使用过程中可节省大量人工。另一个方面,留在混凝土中的连接件3露出的一小节,可翻转贴近楼板,在楼层后续粉刷中,没入粉刷层中,对粉刷层与楼板本体贴合起到支撑作用,减少起壳的几率。同时该连接组件,木模板钻孔,连接件3装入都可通过专用设备进行,木模板与桁架组装也可用专用设备进行。利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能进行大规模生产。除连接部件外,所有零部件都可重复使用,而且连接部件使用量很少,可节省大量资源;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单,装拆方便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同替换。另外,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