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横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60684发布日期:2019-12-31 16:02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横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材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钢结构横梁。



背景技术: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横梁为横向的梁,就是垂直于纵梁的梁,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现有的钢结构横梁在与纵梁连接时方式单一,接头处稳定性不强,而且横梁功能单一,只具有承压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钢结构横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结构横梁,包括横梁本体,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封闭,横梁本体包括腹板和两个侧板,两个侧板分别设在腹板的两端,两个侧板的端部设有方向相对的挡板,横梁本体的两个侧板之间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侧板和挡板之间形成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有工字型滑块,横梁本体的两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为c型结构,连接部远离横梁本体的一端外侧设有翻边,所述连接部和翻边上均设有若干个安装孔。

作为改进,所述横梁本体与加强板一体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部与横梁本体一体连接,连接部的顶板和两侧翼分别与横梁本体的腹板和两侧板相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部的顶板上设有两个安装孔,连接部的两个侧翼上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孔。

作为改进,所述翻边上共设有五个安装孔,五个安装孔均匀分布在翻边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横梁本体架在两个纵梁之间,横梁本体两端的连接部的横截面为c型结构,横梁本体设在纵梁顶端时,c型结构开口朝下卡在纵梁的顶端,连接部的顶板和侧翼上的安装孔内插入螺栓紧固,翻边通过螺栓固定在纵梁外侧的墙体上,增强连接的稳定性;横梁本体设在两个纵梁的身部之间时,通过翻边与纵梁固定即可,两种固定连接方式,使用更加灵活;滑块上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其他方式连接其他结构,比如厂房中需要安装的行车或者吊篮等,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横梁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横梁的仰视图。

图3是图2中a的截面图。

图4是图2中b的截面图。

如图所示:1、横梁本体,1.1、腹板,1.2、侧板,1.3、挡板,1.4、加强板,1.5、滑槽,1.6、滑块,2、连接部,2.1、顶板,2.2、侧翼,2.3、翻边,2.4、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一种钢结构横梁,包括横梁本体1,所述横梁本体1的两端封闭,横梁本体1包括一体连接的腹板1.1和两个侧板1.2,两个侧板1.2分别设在腹板1.1的两端,两个侧板1.2的端部设有方向相对的挡板1.3,横梁本体1的两个侧板1.2之间设有加强板1.4,所述横梁本体1与加强板1.4一体连接,增大横梁本体1的抗压强度;所述加强板1.4与侧板1.2和挡板1.3之间形成滑槽1.5,所述滑槽1.5内滑动设有工字型滑块1.6,滑块1.6可以设有数个,滑块1.6上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连接其他结构,比如厂房中需要安装行车或者吊篮使,可以使其与滑块1.6通过螺纹连接,然后通过滑块1.6滑动吊设在横梁上,或者可以在滑块1.6上开设通孔,用绑带绑定;横梁本体1的两端设有连接部2,所述连接部2与横梁本体1一体连接,所述连接部2的横截面为c型结构,横梁本体1的腹板1.1向外延伸形成连接部2的顶板2.1,横梁本体1的两个侧板1.2向外延伸形成连接部2的两个侧翼2.2,连接部2远离横梁本体1的一端外侧设有翻边2.3,所述连接部2的顶板2.1上设有两个安装孔2.4,连接部2的两个侧翼2.2上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孔2.4,所述翻边2.3上共设有五个安装孔2.4,五个安装孔2.4均匀分布在翻边2.3上。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横梁本体1架在两个纵梁之间,横梁本体1两端的连接部2的横截面为c型结构,横梁本体1设在纵梁顶端时,c型结构开口朝下卡在纵梁的顶端,连接部2的顶板2.1和侧翼2.2上的安装孔2.4内插入螺栓紧固,翻边2.3通过螺栓固定在纵梁外侧的墙体上,增强连接的稳定性;横梁本体1设在两个纵梁的身部之间时,通过翻边2.3与纵梁固定即可,两种固定连接方式,使用更加灵活;滑块1.6上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其他方式连接其他结构,比如厂房中需要安装的行车或者吊篮等,方便使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