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材自然面加工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47707发布日期:2020-11-06 16:59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材自然面加工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石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石材自然面加工工具。



背景技术:

天然文化石是开采于自然界的石材矿床,其中的板岩、砂岩、石英石,经过加工,成为一种装饰建材,天然文化石材质坚硬,色泽鲜明,纹理丰富、风格各异,具有抗压、耐磨、耐火、耐寒、耐腐蚀、吸水率低等优点。

天然文化石的加工方法,在切割成长方体的的石材表面用铅笔画出截断线,截断线间距即为加工好后文化石的厚度,工人一只手扶着扁凿的凿柄,将扁凿的凿头对准截断线,保证扁凿垂直于石材表面,另一只手握锤敲击凿柄上端,石材被扁凿截断形成自然断面,使石材纹理丰富,风格各异有良好的装饰效果,在生产加工过程,需要事先画好截断线,这样才能保证生产出来的文化石厚度基本一致,但增加了加工环节,工人一只手扶着扁凿的凿柄,稍不注意,便会被锤子砸到手,容易造成生产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石材自然面加工工具,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安全,减少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石材自然面加工工具,包括引导筒、与引导筒一体的操作杆、标线器以及扁凿,操作杆垂直于引导筒,扁凿包括凿柄和凿头,凿头具有尖锐的工作面,凿柄沿引导筒的内周孔滑动,凿柄为六棱柱结构,引导筒的内周孔被配置为与凿柄的形状对应,以防止凿柄旋转,凿柄上端连接有砧头,操作杆上套置有可沿操作杆滑动的活动筒,操作杆上竖向开设有长槽孔,活动筒的外周上对称开设有引导孔,标线器包括引导杆以及设置在引导杆下端的两个刻线凿,刻线凿下端呈尖状,引导杆穿置活动筒上的引导孔、操作杆上的长槽孔,引导孔为由角落部分被设置为圆角的四边形状的通孔,引导杆被配置为与引导孔的形状对应,以防止引导杆旋转,引导杆的两侧面与长槽孔的两侧壁精密滑动配合,引导杆上套置有弹簧,引导杆上设置有销孔,固定销穿设在销孔处,弹簧位于固定销和活动筒之间,凿头与刻线凿平行设置。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活动筒的外周上竖直向下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下端部设有定位滑槽,定位滑槽内卡设有定位条,定位条为l型,包括定位条垂直部和定位条水平部,定位条水平部底面贴设有防滑垫片。

上述的凿柄顶端延伸有带圆锥台的圆柱体结构,圆柱体结构插入砧头底面的圆柱孔内,砧头的外径大于引导筒的内周孔的孔径。

上述的活动筒上设置有螺孔,螺孔内设置有锁紧螺钉。

上述的操作杆上设置有刻度。

上述的操作杆的端部设有手柄。

上述的凿头的端部嵌有超硬合金头,超硬合金头头部呈齿形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石材自然面加工工具,包括引导筒、与引导筒一体的操作杆、标线器以及扁凿,操作杆垂直于引导筒,扁凿包括凿柄和凿头,凿头具有尖锐的工作面,凿柄沿引导筒的内周孔滑动,凿柄为六棱柱结构,引导筒的内周孔被配置为与凿柄的形状对应,以防止凿柄旋转,凿柄上端连接有砧头,操作杆上套置有可沿操作杆滑动的活动筒,操作杆上竖向开设有长槽孔,活动筒的外周上对称开设有引导孔,标线器包括引导杆以及设置在引导杆下端的两个刻线凿,刻线凿下端呈尖状,引导杆穿置活动筒上的引导孔、操作杆上的长槽孔,引导孔为由角落部分被设置为圆角的四边形状的通孔,引导杆被配置为与引导孔的形状对应,以防止引导杆旋转,引导杆的两侧面与长槽孔的两侧壁精密滑动配合,引导杆上套置有弹簧,引导杆上设置有销孔,固定销穿设在销孔处,弹簧位于固定销和活动筒之间,凿头与刻线凿平行设置,使用时,调节标线器与扁凿的距离,此距离为生产要求的文化石厚度,一只手握住操作杆并保证操作杆与石材表面平行,此时,扁凿及标线器便与石材表面垂直,用锤子轻击标线器的引导杆上端,弹簧收缩,标线器的刻线凿便在石材表面留下刻痕即为截断线,用锤子击打扁凿上端的砧头,扁凿的凿头作用于石材并将石材截断,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安全,减少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扁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定位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引导筒1、操作杆2、长槽孔21、手柄22、标线器3、引导杆31、刻线凿32、固定销33、扁凿4、凿柄41、凿头42、圆柱体结构43、超硬合金头44、砧头5、活动筒6、引导孔61、锁紧螺钉62、弹簧7、支撑杆8、定位滑槽81、定位条82、定位条垂直部83、定位条水平部84、防滑垫片85。

如图1至图4所示:

一种石材自然面加工工具,包括引导筒1、与引导筒1一体的操作杆2、标线器3以及扁凿4,操作杆2垂直于引导筒1,扁凿4包括凿柄41和凿头42,凿头42具有尖锐的工作面,凿柄41沿引导筒1的内周孔滑动,凿柄41为六棱柱结构,引导筒1的内周孔被配置为与凿柄41的形状对应,以防止凿柄41旋转,凿柄41上端连接有砧头5,砧头5能够保证锤子击打过程中,扁凿4的凿柄41上端不会被击打变形,操作杆2上套置有可沿操作杆2滑动的活动筒6,操作杆2上竖向开设有长槽孔21,活动筒6的外周上对称开设有引导孔61,引导孔61的宽度与长槽孔21孔的宽度一致,标线器3包括引导杆31以及设置在引导杆31下端的两个刻线凿32,标线器3用于标示出截断线,刻线凿32下端呈尖状,引导杆31穿置活动筒6上的引导孔61、操作杆2上的长槽孔21,引导孔61为由角落部分被设置为圆角的四边形状的通孔,引导杆31被配置为与引导孔61的形状对应,以防止引导杆31旋转,引导杆31的两侧面与长槽孔21的两侧壁精密滑动配合,引导杆31与长槽孔21配合保证了活动筒6在操作杆2上直线滑动,引导杆31上套置有弹簧7,引导杆31上设置有销孔,固定销33穿设在销孔处,弹簧7位于固定销33和活动筒6之间,凿头42与刻线凿32平行设置,使用时,调节标线器3与扁凿4的距离,此距离为生产要求的文化石厚度,一只手握住操作杆2并保证操作杆2与石材表面平行,此时,扁凿4及标线器3便与石材表面垂直,用锤子轻击标线器3的引导杆31上端,弹簧7收缩,标线器3的刻线凿32便在石材表面留下刻痕即为截断线,用锤子击打扁凿4上端的砧头5,扁凿4的凿头42作用于石材并将石材截断,本发明能够在操作过程中,刻画出截断线,节省了前期单独刻画截断线的工作步骤,减少生产环节,用锤子轻击标线器便可以获得截断线,提高生产效率,不需要用手扶持扁凿,保证了生产安全。

实施例中,活动筒6的外周上竖直向下设置有支撑杆8,支撑杆8下端部设有定位滑槽81,定位滑槽81内卡设有定位条82,定位条82可沿定位滑槽81滑动,支撑杆8与定位条82保证了操作杆2平行与石材表面,同时保证了在使用过程中,加工工具不会产生晃动,定位条82为l型,包括定位条垂直部83和定位条水平部84,在使用时,推动定位条沿定位滑槽81向前移动使定位条垂直部83抵靠在扁凿4的凿头42处,既保证了定位条82不能被凿头42损伤,又可以使定位条水平部84与石材表面的贴合面积最大化,使加工工具在操作时更稳定,定位条水平部84底面贴设有防滑垫片85。

实施例中,凿柄41顶端延伸有带圆锥台的圆柱体结构43,圆柱体结构43插入砧头5底面的圆柱孔内,砧头5的外径大于引导筒1的内周孔的孔径,保证了凿柄41不会从引导筒1的内周孔中脱离,圆柱体的端面设置圆锥台方便凿柄41插入砧头5,而不至于出现卡住的现象,也方便后期更换维修。

实施例中,活动筒6上设置有螺孔,螺孔内设置有锁紧螺钉62,方便将活动筒6固定在操作杆2上,不会出现滑动。

实施例中,操作杆2上设置有刻度,便于调节标线器3与扁凿4的距离,活动筒6前端的刻度读数等于生产要求文化石厚度。

实施例中,操作杆2的端部设有手柄22。

实施例中,凿头42的端部嵌有超硬合金头44,超硬合金头44头部呈齿形头,有利于石材截断。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

第一步:根据生产要求文化石厚度,调节标线器3与扁凿4的距离,推动活动筒6沿操作杆2滑动,使活动筒6前端的刻度读数等于生产要求文化石厚度,旋紧锁紧螺钉62,固定住活动筒6;

第二步:推动定位条82沿定位滑槽81滑动,使定位条垂直部83抵靠在扁凿4的凿头42处;

第三步:石材第一块文化石的截断,将定位条82的定位条水平部84与石材表面的贴合,保证扁凿4的凿头42与石材已有的加工面对齐,用锤子轻击标线器3的引导杆31上端,弹簧7收缩,标线器3的刻线凿32便在石材表面留下刻痕即为截断线;

第四步:将定位条82的定位条水平部84与石材表面的贴合,保证扁凿4的凿头42与石材已有的截断线对齐,用锤子轻击标线器3的引导杆31上端,弹簧7收缩,标线器3的刻线凿32便在石材表面留下刻痕即为截断线,用锤子击打扁凿4上端的砧头5,扁凿4的凿头42作用于石材并将石材截断,后续同一块石材加工重复第四步。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已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