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搬运器用夹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19263发布日期:2021-05-11 15:17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搬运器用夹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搬运器用夹臂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了私家车;对城市的交通和环境起着重大的影响。而停车难问题的出现,也给机械停车设备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广阔的市场。在这商机与竞争并存的时候,我国的机械停车设备行业也将从快速发展阶段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未来市场是巨大的,但对产品的需求,将会向两个极端发展:一个极端就是价格的极端,市场大量需要低价格的机械停车设备,它只要能够达到增加停车位的目的,能够保证最基本的使用性能,以价格优势占领市场,这一部分的市场份额预计将达到70%-80%;另一个极端就是技术与性能的极端,要求停车设备具有优越的使用性能、方便的操作方式、快捷的存取速度。通过国内外机械停车设备使用经验的总结,可以发现人们在利用机械停车设备存取车时,首先追求的是存取车速度、等待时间以及方便程度。此外,未来的机械停车设备市场,将更加注重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远程监控系统、远程故障导处理系统将是用户追求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城市规划的完善,机械停车设备行业将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朝阳行业,机械停车设备的技术也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特种设备目录》中,将立体车库分为九大类,具体是:升降横移类、简易升降类、垂直循环类、水平循环类、多层循环类、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垂直升降类和汽车专用升降机。升降横移类、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垂直升降类,这4种类型的车库都是最典型的、市场上最多采用的、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最适合大型化发展的。

然而在传统梳齿交换式立体车库中,使用横移梳齿架和提升梳齿架相结合提升车辆,也就是当需要存放车辆时,提升梳齿架需要先落入停车位置以下,横移梳齿架横移至停车位置,然后车辆驶入横移梳齿架,提升梳齿架再将车辆提升至需要停放的位置,取车时,反之。这种车辆搬运结构复杂,并且提升梳齿架需要提升和降落,所需高度比较高,也就是对应的横移梳齿架所需高度空间较大,导致该结构在有些空间要求小的地方无法使用。

本申请人曾提交的申请号为2017108028795,名称为立体车库用搬运机器人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搬运机器人,包括由第一动力装置驱动的行走框架,所述行走框架上位于前轮位置和后轮位置均设有两组夹臂组件,所述夹臂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行走框架上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夹臂,所述第二齿轮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夹臂,所述第一齿轮传动连接第二动力装置,每个所述第一齿轮上均同轴固定安装有蜗轮,所述行走框架上转动安装有与所述蜗轮一一对应的蜗杆,取代了传统的横移梳齿架的梳齿存取车辆,使用两组夹臂组件分别夹持车辆的前轮和后轮,从而将车辆举升起来,结构简单,减小了行走框架的整体高度,但是这种结构使用时第一齿轮和蜗轮同轴固定在一起,使得其动力传动的高度较高,导致搬运机器人的整体高度较高,对于离地最小间隙仅有120毫米的普通小型轿车来说,该搬运机器人托举此类车辆仍需举升机构辅助,否则无法进入车底进行托举。

因此,在立体车库技术领域中,对于搬运器用夹臂装置仍存在研究和改进的需求,这也是目前立体车库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更是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的出发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搬运器用夹臂装置,以解决目前搬运器无法直接进入离地间隙较小的车底进行托举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搬运器用夹臂装置,包括行走框架,所述行走框架转动安装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所述第一蜗轮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蜗轮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相对设置,所述行走框架上转动安装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设有分别对应所述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的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所述第一蜗杆与第二蜗杆的螺旋旋向相反。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伺服电机。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上均安装有若干个滚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夹持臂上的滚轮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上靠近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一侧,所述第二夹持臂上的滚轮位于所述第二夹持臂上靠近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侧。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行走框架的整体高度小于120毫米。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搬运器用夹臂装置,与传统的结构相比较,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直接安装在相应的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上,不再使用相互啮合的齿轮副结构,从而减少了齿轮副的使用,不仅降低了整体高度,并且可以适当增加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厚度,提高刚性和强度,使得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在托举车辆时更加稳固,不会因悬臂托举而产生过大的变形,减少了传统的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端部安装的支撑轮。

(2)由于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上均安装有若干个滚轮,托举或放下轮胎时,滚轮能够滚动,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不仅能够更轻易的托举或者放下轮胎,而且还不损伤轮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行走框架,2、第一蜗轮,3、第二蜗轮,4、第一夹持臂,5、第二夹持臂,6、动力装置,7、驱动轴,701第一蜗杆,702、第二蜗杆,8、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前”、“后”、“左”、“右”、“内”、“外”、“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搬运器用夹臂装置,包括行走框架1,行走框架1转动安装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蜗轮2和第二蜗轮3,第一蜗轮2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夹持臂4,第二蜗轮3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夹持臂5,与传统的结构相比较,第一夹持臂4和第二夹持臂5直接安装在相应的第一蜗轮2和第二蜗轮3上,不再使用相互啮合的齿轮副结构,从而减少了齿轮副的使用,降低了整体高度,并且可以适当增加第一夹持臂4和第二夹持臂5的厚度,提高刚性和强度,使得第一夹持臂4和第二夹持臂5在托举车辆时更加稳固,不会因悬臂托举而产生过大的变形,第一夹持臂4与第二夹持臂5相对设置,行走框架1上转动安装有由动力装置6驱动的驱动轴7,动力装置6包括伺服电机,也可以选择其他的电动机,伺服电机可以连接无线遥控器,实现远程控制,普通电机需要电线电缆供电以及操控,容易导致电线电缆缠绕或者拖地,被行走轮碾压导致损坏电线电缆或者导致整体机构高度增加,发生高度上的碰撞等,而使用远程遥控的伺服电机则可以避免拖线造成隐患。驱动轴7上设有分别对应第一蜗轮2和第二蜗轮3的第一蜗杆701和第二蜗杆702,第一蜗杆701对应第一蜗轮2,第二蜗杆702对应第二蜗轮3,第一蜗杆701与第二蜗杆702的螺旋旋向相反,驱动轴7转动时,会使得第一蜗轮2和第二蜗轮3同步相向或相背转动,实现对车辆轮胎的托举或者放下。

第一夹持臂4和第二夹持臂5上均安装有若干个滚轮8,滚轮8是常用组件,可以直接购买安装使用,包括安装在第一夹持臂4或第二夹持臂5上的安装轴,滚轮8的轮体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轴上,其结构和安装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第一夹持臂4上的滚轮8位于第一夹持臂4上靠近第二夹持臂5的一侧,第二夹持臂5上的滚轮8位于第二夹持臂5上靠近第一夹持臂4的一侧,托举或放下轮胎时,滚轮8能够滚动,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不仅能够更轻易的托举或者放下轮胎,而且还不损伤轮胎。

行走框架1的整体高度小于120毫米,这种高度能够满足大多数离地间隙较小的轿车,并且第一夹持臂4和第二夹持臂5也具有足够的刚性和强度,使用时行走框架1可以整体直接进入车体下方,然后第一夹持臂4和第二夹持臂5在动力装置6作用下收拢,夹持车辆轮胎,将车辆托举,而不必再使用交换梳齿架等辅助托举机构,简化了设备结构,降低了设备成本。

本实用新型对应一个轮胎就设置一组第一夹持臂4和第二夹持臂5,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车辆的规格以及轮胎数量,确定设置第一夹持臂4和第二夹持臂5的组数,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