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阻车装置载车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96031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阻车装置载车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机械式停车设备领域,具体涉及机械式停车设备须安装阻车装置的载车板。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停车场地不足的问题日趋明显,停车设备已得到广泛应用;载车板是停车设备的基本部件,除梳齿交换类型停车设备之外,多数停车设备载车板的承载车辆位置平面为平板状(以下简称板状载车板)。按照相关规范,板状载车板须设置阻车装置。目前,板状载车板安装的阻车装置多为固定形式且以阻车角铁或阻车杆为主。固定式阻车装置存在诸多不足,其中一个问题是司机难以判断运动中的车轮是否已经触及阻车装置,造成车辆或远未到阻车装置就已经停车、或不小心把车辆开过头、车轮已经越过阻车装置;第二个问题是阻车装置的安装位置固定、且通常只有一个,故未能较好适应各种不同车型、不同轴距的车辆停放。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使用板状载车板停车设备的升降阻车装置载车板,使得司机开车进入载车板存放车辆时、相对容易判断车辆是否已经进入合适的停车区域,且易于获得相对较高的阻车高度,以增加设备运行的安全性。该升降阻车装置结构简单,可以配合原有设置的固定阻车装置一并使用,且可以衍生多种功能;其推广应用,将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基础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阻车装置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板为框架结构且承载车辆位置为平板状;所述载车板专门设置有空间区域用于安装升降阻车装置;所述空间区域位于载车板的车辆正常停放时前、后轴车轮位置的四周区域;所述升降阻车装置根据载车板正常静置状态下所处的三种不同类型而分为两种不同形式;其中:
第一种类型是存取车时无地面层承托的载车板;即车辆进入载车板停放车辆及取出车辆时、载车板下方悬空;第二种类型是在地面层存取车、且正常静置位置为地面层的载车板;上述两种类型载车板的升降阻车装置由承载部件、定位部件、弹簧单元组成,所述升降阻车装置安装在载车板专门设置的空间区域内部;所述承载部件用于承托载车板所停放车辆的车轮、可在载车板专门设置的空间区域内部上下升降;所述定位部件固定安装在载车板框架、对承载部件的上下升降进行限位或定位;所述弹簧单元设置在承载部件和载车板框架下方构件之间,使得载车板处于空载状态时、承载部件的上部平面即承载车轮的平面与载车板的车辆进入的平面持平;当车辆驶入载车板专门设置的空间区域上方、车辆的车轮与承载部件的上部平面接触时,车辆的重力通过车轮作用于承载部件、使得弹簧单元的弹簧被压缩、承载部件最终往下移动至极限位置、即承载部件的下部平面紧贴弹簧然后紧贴载车板框架下方构件;此时,承载部件的上部平面与载车板的车辆进入的平面形成高度差,即形成阻车结构;当车辆驶出载车板专门设置的空间区域上方、车辆的车轮逐渐离开承载部件的上平面,在弹簧的作用下、承载部件往上移动复位,其承载车辆的平面与载车板的车辆进入的平面恢复初始的持平状态;
第三种类型是在地面层存取车、且不是地面层的载车板;即载车板正常静置位置不是地面层,但须下降至地面层进行车辆存取;此时,载车板受地面层承托;这种类型载车板的升降阻车装置由承载部件、定位部件、弹簧单元、升降滑移部件组成,所述升降阻车装置安装在载车板专门设置的空间区域内部;所述承载部件用于承托载车板所停放车辆的车轮、可在载车板专门设置的空间区域内部上下升降;所述定位部件固定安装在载车板框架、对承载部件的上下升降进行限位或定位;所述弹簧单元设置在承载部件和升降滑移部件之间;所述升降滑移部件安装在载车板框架下方构件之上;当载车板下降至地面层、且处于空载状态时,升降滑移部件的下部平面与地面层接触、承载部件的上部平面即承载车轮的平面与载车板的车辆进入的平面持平;当车辆驶入载车板专门设置的空间区域上方、车辆的车轮与承载部件的上部平面接触时,车辆的重力通过车轮作用于承载部件、使得弹簧单元的弹簧被压缩、承载部件最终往下移动至极限位置、即承载部件的下部平面紧贴弹簧然后紧贴升降滑移部件的上部平面;此时,承载部件的上部平面与载车板的车辆进入的平面形成高度差,即形成初步的阻车结构;当车辆完成在载车板的停放、载车板上升并逐渐离开地面层,则在车辆的重力作用下,升降滑移部件将往下移动、直至升降滑移部件与载车板框架下方构件贴合;此时,承载部件的平面与载车板的车辆的进入平面形成更大的高度差,即形成载车板在正常静置状态的最终阻车结构;当承载有车辆的载车板下降并逐渐靠近地面层,升降滑移部件的下部平面将首先接触地面层,在地面层的承托下,升降滑移部件承托弹簧、承载部件和车辆一起往上移动,直至载车板下降至接触地面层、升降滑移部件不再往上移动,所承托的弹簧、承载部件和车辆也不再上移;当车辆驶出载车板专门设置的空间区域上方、车辆的车轮逐渐离开承载部件的上平面,在弹簧的作用下、承载部件往上移动复位,其承载车辆的平面与载车板的车辆进入的平面恢复初始的持平状态。
[0005]基于上述一种升降阻车装置载车板的基础技术方案,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安装升降阻车装置的载车板专门设置的空间区域,可按车辆进入正常停放的前、后轴位置分别设置,即分为前、后两个专门区域,每个区域承托车辆同一轴系的两组车轮;或者,按车辆进入正常停放的前、后轴位置以及左、右车轮位置分别设置,即分为前、后、左、右四个专门区域,每个区域只承托车辆的同一组车轮;或者,只在车辆进入正常停放的最里面的车轴位置以及车轮位置分别设置。
[0006]基于上述一种升降阻车装置载车板的基础技术方案,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阻车装置的承载部件为一个整体、在载车板专门设置的空间区域内整体升降;即车辆驶入载车板、车辆的车轮进入升降阻车装置区域、在车辆重力作用下,该升降阻车装置的承载部件将整体下降;当车辆驶离载车板、车辆的车轮离开可升降阻车装置区域、车辆重力对该升降阻车装置的承载部件的作用力消失,该承载部件将整体上升;或者,所述升降阻车装置的承载部件分开若干个单独的升降单元;即车辆驶入载车板、车辆的车轮进入升降阻车装置区域、在车辆重力作用下,该升降阻车装置的承载部件只有车轮接触到的升降单元将下降、其余升降单元仍保持原状;当车辆驶离载车板、车辆的车轮逐渐离开可升降阻车装置区域、车辆重力对该升降阻车装置的承载部件的作用力逐渐消失,该承载部件其中已脱离车轮接触的升降单元将上升、复位。
[0007]基于上述一种升降阻车装置载车板的基础技术方案,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板保留设置固定阻车装置,以进一步增加阻车高度。
[0008]基于上述一种升降阻车装置载车板的基础技术方案,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阻车装置增加位置传感元件、由承载部件的升降动作或承载部件的最终稳定位置触发,用以确定车辆的进入状态和离开状态。
[0009]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司机开车进入载车板时易于感觉到车轮进入到载车板设置有升降阻车装置的专门区域,使得停车的准确性和便捷性有很大提高。同时,容易获得较高高差的阻车装置将使得设备运行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因此,本发明的推广使用,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1]图1是停车设备常用的、安装有固定阻车装置的板状载车板平面示意图(即俯视图)。图中:1载车板主体;2阻车杆。
[0012]图2是图1的正视图,为停车设备常用的、安装有固定阻车装置的板状载车板立面图。图中:1载车板主体;2阻车杆。
[0013]图3是本发明按车辆进入正常停放的最里面车轴及车轮位置设置升降阻车装置且保留设置阻车杆的载车板平面示意图(即俯视图)。图中:1载车板主体;2阻车杆;3升降阻车装置安装空间。
[0014]图4是图3其中升降阻车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载车板主体;2阻车杆;4_1承载部件;4_2弹簧单元。图示为载车板空载时的状态。
[0015]图5是图3其中升降阻车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载车板主体;2阻车杆;4_1承载部件;4_2弹簧单元。图示为载车板停放有车辆、弹簧受压缩时的状态。
[0016]图6是本发明按车辆进入正常停放的最里面车轴及车轮位置设置升降阻车装置的载车板平面示意图(即俯视图)。图中:1载车板主体;3升降阻车装置安装空间。
[0017]图7是图6其中升降阻车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中:I载车板主体;4-1承载部件;4-2弹簧单元;4-3升降滑移轴。图示为载车板空载时的状态。
[0018]图8是图6其中升降阻车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载车板主体;4-1承载部件;4-2弹簧单元;4-3升降滑移轴。图示为载车板停放有车辆、且载车板位于地面层的状态。
[0019]图9是图6其中升降阻车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载车板主体;4-1承载部件;4-2弹簧单元;4-3升降滑移轴。图示为载车板停放有车辆、且载车板已经离开地面层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所述。
[0021]如图1所示为停车设备常用的、安装有固定阻车装置的板状载车板平面示意图;图2是图1的立面示意图。对照图1、图2可知,车辆进入载车板主体I存放,应从图1所示的下方进入、当车辆的车轮抵住图示上方的阻车杆2时停车。很明显,停车位置的把握存在相当的难度。
[0022]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按车辆进入正常停放的最里面车轴及车轮位置设置升降阻车装置且保留设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