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345846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建筑施工时很多需要借助支撑装置,现有的支撑或升降装置都采用电动或液压驱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电能,且动力装置产生大量的噪音。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剪式升降机构、顶座,所述的底座下部设置有移动轮,所述的底座两侧面上设置有相同的水平的第一滑槽,所述的第一滑槽内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的第一滑块可在第一滑槽内水平移动,所述的剪式升降机构包括前连接轴、后连接轴、丝杠、设置在底座两侧的相同的两组剪式机构,所述的剪式机构包括滑动支架和固定支架,所述的滑动支架和固定支架均包括铰接连接的上剪杆和下剪杆,所述的滑动支架的上剪杆与固定支架的上剪杆中间交叉铰接连接,所述的滑动支架的下剪杆与固定支架的下剪杆中间交叉铰接连接,所述的滑动支架的下剪杆下端铰接连接在第一滑块上,所述的固定支架的下剪杆的下端铰接连接在底座侧面上,所述的底座两侧的滑动支架的上剪杆与下剪杆铰接处连接有前连接轴,所述的前连接轴上设置有前后方向的螺纹通孔,所述的底座两侧的固定支架的上剪杆与下剪杆的铰接处连接有后连接轴,所述的后连接轴上设置有转动轴承,所述的转动轴承的中心轴线与螺纹通孔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的丝杠通过与螺纹通孔配合穿过前连接轴,所述的丝杠的尾部设置在转动轴承内,所述的丝杠的头部设置有摇把,所述的顶座的两侧面设置有与底座的第一滑槽相同的第二滑槽,所述的第二滑槽内设置有可水平移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的滑动支架的上剪杆上端铰接连接在第二滑块上,所述的固定支架的上剪杆上端铰接连接在顶座侧面上。
[0005]优化的方案,所述的顶座上四周设置有护栏,所述的护栏上开设有护栏门,所述的护栏门可转动铰接在护栏上。
[0006]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的护栏上部设置有照明装置,所述的照明装置包括灯柱和电灯,所述的电灯和蓄电池相连,所述的蓄电池设置在顶座上。
[0007]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的顶座上设置有灰料斗。
[0008]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的底座后部设置有推杆,所述的推杆为倒U字形。
[0009]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没有任何电力和液压动力装置,没有动力装置产生的噪音,使施工环境更舒适,通过转动摇把带动前连接轴和后连接轴移动,实现顶座的升降,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的前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的后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标号为:1-底座、2-顶座、3-移动轮、4-推杆、5-第一滑槽、6-第一滑块、7-前连接轴、8-后连接轴、9-丝杠、10-滑动支架、11-固定支架、12-上剪杆、13-下剪杆、14-螺纹通孔、15-转动轴承、16-摇把、17-护栏、18-护栏门、19-灯柱、20-电灯、21 -蓄电池、22-灰料斗、23-第二滑槽、24-第二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4]参照图1至图4可知,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剪式升降机构、顶座2,所述的底座I下部设置有移动轮3,所述的底座I后部设置有推杆4,所述的推杆4为倒U字形,移动轮3和推杆4的设置方便了装置的移动,所述的底座I两侧面上设置有相同的水平的第一滑槽5,所述的第一滑槽5内设置有第一滑块6,所述的第一滑块6可在第一滑槽5内水平移动,所述的剪式升降机构包括前连接轴7、后连接轴8、丝杠9、设置在底座I两侧的相同的两组剪式机构,所述的剪式机构包括滑动支架10和固定支架11,所述的滑动支架10和固定支架11均包括铰接连接的上剪杆12和下剪杆13,所述的滑动支架10的上剪杆12与固定支架11的上剪杆12中间交叉铰接连接,所述的滑动支架10的下剪杆13与固定支架11的下剪杆13中间交叉铰接连接,所述的滑动支架10的下剪杆13下端铰接连接在第一滑块6上,所述的固定支架11的下剪杆13的下端铰接连接在底座I侧面上,所述的底座I两侧的滑动支架10的上剪杆12与下剪杆13铰接处连接有前连接轴7,所述的前连接轴7上设置有前后方向的螺纹通孔14,所述的底座I两侧的固定支架11的上剪杆12与下剪杆13的铰接处连接有后连接轴8,所述的后连接轴8上设置有转动轴承15,所述的转动轴承15的中心轴线与螺纹通孔14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的丝杠9通过与螺纹通孔14配合穿过前连接轴7,所述的丝杠9的尾部可转动设置在转动轴承15内,所述的丝杠9的头部设置有摇把16,所述的顶座2上四周设置有护栏17,所述的护栏17上开设有护栏门18,所述的护栏门18可转动铰接在护栏17上,护栏17避免了施工人员或物料从顶座2上滑落的可能,所述的护栏17上部设置有照明装置,所述的照明装置包括灯柱19和电灯20,所述的灯柱19设置在护栏17上部,所述的电灯20设置在灯柱19顶部,所述的电灯10和蓄电池21相连,所述的蓄电池21设置在顶座2上,方便在夜晚施工提供照明,所述的顶座2上设置有灰料斗22,所述的灰料斗22通过焊接固定在顶座2上,方便装运灰料,不用在频繁的往顶座2上吊装灰料,所述的顶座2的两侧面设置有与底座I的第一滑槽5相同的第二滑槽23,所述的第二滑槽23内设置有可水平移动的第二滑块24,所述的滑动支架10的上剪杆12上端铰接连接在第二滑块24上,所述的固定支架11的上剪杆12上端铰接连接在顶座2侧面上,使用时施工人员站在顶座2上,辅助人员转动摇把16,带动丝杠9转动,通过前连接轴7内螺纹通孔14与丝杠9的配合,前连接轴7和后连接轴8向中间移动,滑动支架10和固定支架11做平面运动,剪式机构将顶座2举升,施工需要下降时,反转摇把16,前连接轴7和后连接轴8向外侧移动,顶座2下降。
[001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剪式升降机构、顶座,所述的底座下部设置有移动轮,所述的底座两侧面上设置有相同的水平的第一滑槽,所述的第一滑槽内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的第一滑块可在第一滑槽内水平移动,所述的剪式升降机构包括前连接轴、后连接轴、丝杠、设置在底座两侧的相同的两组剪式机构,所述的剪式机构包括滑动支架和固定支架,所述的滑动支架和固定支架均包括铰接连接的上剪杆和下剪杆,所述的滑动支架的上剪杆与固定支架的上剪杆中间交叉铰接连接,所述的滑动支架的下剪杆与固定支架的下剪杆中间交叉铰接连接,所述的滑动支架的下剪杆下端铰接连接在第一滑块上,所述的固定支架的下剪杆的下端铰接连接在底座侧面上,所述的底座两侧的滑动支架的上剪杆与下剪杆铰接处连接有前连接轴,所述的前连接轴上设置有前后方向的螺纹通孔,所述的底座两侧的固定支架的上剪杆与下剪杆的铰接处连接有后连接轴,所述的后连接轴上设置有转动轴承,所述的转动轴承的中心轴线与螺纹通孔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的丝杠通过与螺纹通孔配合穿过前连接轴,所述的丝杠的尾部设置在转动轴承内,所述的丝杠的头部设置有摇把,所述的顶座的两侧面设置有与底座的第一滑槽相同的第二滑槽,所述的第二滑槽内设置有可水平移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的滑动支架的上剪杆上端铰接连接在第二滑块上,所述的固定支架的上剪杆上端铰接连接在顶座侧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座上四周设置有护栏,所述的护栏上开设有护栏门,所述的护栏门可转动铰接在护栏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栏上部设置有照明装置,所述的照明装置包括灯柱和电灯,所述的电灯和蓄电池相连,所述的蓄电池设置在顶座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座上设置有灰料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后部设置有推杆,所述的推杆为倒U字形。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部设有剪式升降机构,所述的剪式升降机构包括前连接轴、后连接轴、丝杠、设置在底座两侧的相同的两组剪式机构,剪式机构包括滑动支架和固定支架,滑动支架的上剪杆与固定支架的上剪杆交叉铰接连接,滑动支架的下剪杆与固定支架的下剪杆交叉铰接连接,前连接轴连接两侧的滑动支架,后连接轴连接两侧的固定支架,丝杠通过螺纹通孔穿过前连接轴,丝杠尾部固定在后连接轴上,丝杠头部设置有摇把,剪式机构上部设有工作平台;本发明没有任何电力和液压动力装置,没有动力装置产生的噪音,使施工环境更舒适,通过转动摇把带动前连接轴和后连接轴移动,实现顶座的升降,结构简单,成本低。
【IPC分类】E04G1/24, E04G1/22
【公开号】CN105064668
【申请号】CN201510495684
【发明人】王永志
【申请人】王永志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