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式行走机构的换向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2707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轨道式行走机构的换向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轨道式行走机构的换向装置,设置有轨道和轮子,能够通过支腿的收放来实现X、Y两个方向的换向并沿着铺设的轨道进行移动。
【背景技术】
[0002]在建筑施工领域,一般轨道式行走机构只可进行单方向X或Y的行走移动,在一个方向上完成施工后,若要改变施工移动方向,必须进行拆解或者借助大型吊装机械等辅助以完成换向移位,机械设备占用时间长,不仅使用范围很受局限,而且施工成本大;一般仅作为吊装用的机械。

【发明内容】

[0003]该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套轨道式行走机构的换向装置,通过收放支腿来实现该行走机构进行X、Y两个方向的换向移动,可根据需要重复利用。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该装置的中部为一个方形的大梁结构,内部设置有两个方向的腹杆、斜杆形成一个整体受力,中部的大梁结构分别通过销轴与八个方向的横梁轮子相连;其设置有8个轮子,为两个方向的轮子即X、Y方向,每个方向4个,两个方向均可独立进行移动;轮子及发电机为一体,与底架系统中的横梁相连成整体;该装置是全钢结构,所有构件均通过螺栓、销轴连接和焊缝连接,加工厂生产,尺寸精度可控;整套体系全部是全钢结构,可以反复多次使用。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装置实现了轨道式行走机构的换向移动,无需进行拆解,也不需要借助较大的起重机械进行移位,占用的机械时间少。该体系符合国家绿色施工的要求,具有显著技术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0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底盘系统平面组装图。
[000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盘系统立面组装图。
[0009]图1中,1.Y方向外横梁、2.外斜杆1、3.底架内横梁及螺栓连接点、4.X方向外横梁、5.外斜杆2、6.底架内腹杆、7.销轴连接点。
[0010]图2中,8.X方向轮子、9.Y方向轮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11]首先将焊接制作完成好的底架内横梁(3)通过该处的螺栓(3)连接完成后,将内腹杆(6)和外斜杆(2、5)通过销轴、螺栓与内横梁(3)连接,再将X方向轮子⑶与X方向外横梁⑷和Y方向轮子(9)与Y方向外横梁⑴分别连接完成,各有四组。最后分别将这八组轮子(8、9)及横梁(4、1)通过销轴(7)固定于内横梁(3)上。完成以上所有操作后即整个装置拼装成为整体,将其整体吊装就位于轨道上。
[0012]以上操作完成后,此时八组轮子(8、9)及横梁(4、1)处于外伸状态,可用于一个施工点的施工,施工完毕后,将其移动到下一个施工点进行施工。首先将轨道铺设完毕,然后,将X或Y方向的四个轮子(8或9)及横梁(4或I)绕着销轴(7)旋转收起,完成后,体系整体即可向另外一个方向Y或者X方向移动。
【主权项】
1.一种轨道式行走机构的换向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为全钢结构,所有构件均通过螺栓、销轴连接和焊缝连接;底盘为方形,设置有8个轮子,分别X方向4个和Y方向4个;轮子及发电机为一体,与底架系统中的横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式行走机构的换向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中部为一个方形的大梁结构,内部设置有两个方向的腹杆、斜杆,中部的大梁结构分别通过销轴与八个横梁轮子结构相连。
【专利摘要】一种轨道式行走机构的换向装置,该装置为全钢结构,所有构件均通过螺栓、销轴连接和焊缝连接;底盘为方形,设置有8个轮子,分别X方向4个和Y方向4个;轮子及发电机为一体,与底架系统中的横梁相连。该装置实现了轨道式行走机构的换向移动,无需进行拆解,也不需要借助较大的起重机械进行移位,占用的机械时间少。该体系符合国家绿色施工的要求,具有显著技术经济效益。
【IPC分类】E04G21-00
【公开号】CN204435877
【申请号】CN201420791123
【发明人】王立伟, 杜稳生, 高玉芬, 杨宇春, 刘明
【申请人】上海电力建筑工程公司, 淮北申皖发电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