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装置及座椅倾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255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锁定装置及座椅倾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进行两个部件的卡合及解除的锁定装置,以及将其 用于座椅座垫和座椅靠背的角度调节中的座椅倾斜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涉及使用在座椅倾斜装置中的锁定装置的技术,例如在下述的 专利文献l中公开有如下技术。该锁定装置构成为与后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即,如图7及图8所示,具备下导体51、上齿轮52、 环套53、 3个棘爪54、凸轮55、以及弹簧56。上齿轮52在内周面上形 成有内齿52a。另一方面,在3个棘爪54的外周侧端面上形成有与上述 内齿52a卡合的外齿54a。凸轮55通过在锁定相位和解除相位之间摆动, 来使3个棘爪54相对上述内齿52a同步地进行卡合或解除的动作。弹 簧56,朝着使棘爪54相对上述内齿52a卡合的方向,推动凸轮55。下 导体51具有引导凸轮55及棘爪54的引导部57,并且在与上齿轮52 对置的状态下,能够与之相对旋转地组合在一起。如图8所示,凸轮55,在径方向的移动受到由形成在下导体51上 的引导部57的内周面构成的引导面57a的限制,而仅能够在周方向上 摆动地被引导。其中,在引导面57a和凸轮55的外周的被引导面55a 之间存有间隙,这样凸轮55在径方向具有一定程度的晃动。这里,引 导面57a和凸轮55的被引导面55a之间的间隙,在凸轮55处于锁定相 位的附近的状态下较宽,在凸轮55处于解除相位的附近的状态下较小。 另一方面,在凸轮55处于锁定相位的状态下,由凸轮55向径方向外側 按压的3个棘爪54卡合在上齿轮52的内齿52a上。这样,成为凸轮55 通过3个棘爪54而相对上齿轮52被支承的状态。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 - 101996号爿>报在上述的锁定装置中,在凸轮55处于锁定相位的附近、且棘爪54 未卡合于上齿轮52的内齿52a的状态下,凸轮55成为可在径方向上只 能移动上述引导面57a和被引导面55a之间的间隙的距离的状态。从而,凸轮55在弹簧56的作用力的作用下,会向任意一个方向偏心。因此, 在将凸轮55从解除相位位移到锁定相位而进行锁定时,3个棘爪54有 时并不同步,而在相对上齿轮52的内齿的卡合时机上产生偏差。另外, 在将凸轮55从锁定相位位移到解除相位而进行锁定解除时,在弹* 56 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处于凸轮的偏心方向上的被引导面55a的端部附近, 被向引导面57a按压。因此,在引导面57a和被引导面55a之间的摩擦 力增大,在进行锁定解除动作时有时会发生卡住的现象。发明内容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形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进行锁定解除动 作时能够抑制卡住现象的发生,而且在存在有多个由凸轮部件而动作的锁 定部件的情况下,能够抑制锁定动作时的该多个锁定部件的卡合时机的偏 差的锁定装置及使用该锁定装置的座椅倾斜装置。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锁定装置的特征构成在于,具备 具有被卡合部的第一部件;可相对上述被卡合部卡合的锁定部件;在规定 的锁定相位和解除相位之间摆动,并使上述锁定部件在相对上述被卡合部 的卡合姿势和解除姿势之间动作的凸轮部件;具有对上述凸轮部件的摆动 进行引导的引导部的第二部件;将上述凸^p件在周方向上推动的施力部 件,其中,上述引导部具有沿着圆周方向被相互隔开配置的多个引导面, 上述凸轮部件具有在处于上述解除相位的状态下分别相对上述多个引导 面进行抵接的多个被引导面,由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处在上述凸轮 部件的偏心方向上的上述被引导面,相对其他被引导面向上述解除相位 侧延长。根据该特征构成,在由施力部件而在凸轮部件上作用有偏心方向的作 用力时,通过使处于该偏心方向上的M长了的被引导面与引导部的引导 面板接,能够限制凸轮部件的径方向的移动并抑制偏心。另外此时,能够 加宽引导面和被引导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而且能够减小这些面间的接触角 度。从而,能够抑制锁定解除动作时在被引导面和引导面之间发生卡住的 现象。另外,在存在多个由凸轮部件而动作的锁定部件的情况下,能够抑 制锁定动作时的多个锁定部件的卡合时机的偏差。本发明涉及的锁定装置的另一特征构成在于,具备具有被卡合部的 第一部件;可相对上述被卡合部卡合的锁定部件;在规定的锁定相位和解除相位之间摆动,并使上述锁定部件在相对上述被卡合部的卡合姿势和解除姿势之间动作的凸,件;具有对上述凸4Hp件的摆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的第二部件;将上述凸轮部件在周方向上推动的施力部件,其中,上述引导部具有沿着圃周方向祐:相互隔开配置的多个引导面,上述凸轮部件具 有向径方向外侧突出形成的多个凸轮凸部、和多个被引导面,该多个被引 导面形成在各凸轮凸部的外周部,且在处于上述解除相位的状态下分别相 对上述多个引导面进行抵接,至少由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处在上述 凸轮部件的偏心方向上的上述凸轮凸部形成为具有向上述解除相位側 扩展的延长部,且上述被引导面包括上述延长部的外周部,该延长部在 上述凸轮部件处在上述锁定相位的状态下,随着朝向径方向外侧而相对 上述锁定部件的动作方向远离。根据该特征构成,在由施力部件而在凸轮部件上作用有偏心方向的作 用力时,通过利用处于该偏心方向上的凸轮凸部的延长部来^^L向解除相 位侧延长了的被引导面与引导部的引导面M,由此能够限制凸^Hp件的 径方向的移动并抑制偏心。另外此时,能够加宽引导面和被引导面之间的 接触面积,而且能够减小这些面间的接触角度。从而,能够抑制锁定解除 动作时在被引导面和引导面之间发生卡住的现象。另外,在存在多个由凸 轮部件而动作的锁定部件的情况下,能够抑制锁定动作时的多个锁定部件 的卡合时机的偏差。本发明涉及的锁定装置的另一特征构成在于,具备具有被卡合部的 第一部件;可相对上述被卡合部卡合的锁定部件;在规定的锁定相位和解 除相位之间摆动,并使上述锁定部件在相对上述被卡合部的卡合姿势和解除姿势之间动作的凸4HP件;具有对上述凸,件的摆动进行引导的引导 部的第二部件;将上述凸轮部件在周方向上推动的施力部件,其中,上述引导部具有沿着圃周方向被相互隔开配置的多个引导面,上述凸^Hp件具 有在处于上述解除相位的状态下分别相对上述多个引导面进行抵接的多 个被引导面,在上述凸轮部件处在上述锁定相位的状态下,至少使由上 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处在上述凸轮部件的偏心方向上的上述被引导 面和与之相对置的上述引导面,具有相互对置的区域,且该对置的区域的周方向长度为从上述凸轮部件的摆动轴心到上述被引导面为止的距 离的十分之一以上。此外,优选为将对置的区域的周方向长度设定为从 上述凸轮部件的摆动轴心到被引导面为止的距离的八分之一以上,更优 选为五分之一以上。根据该构成,在凸轮部件位于锁定相位的附近、且锁定部件没有与 被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通过使凸轮部件的被引导面和引导部的引导面的相对置的部分发生抵接,能够限制凸轮部件在径方向的移动,并抑制 由施力部件的作用力造成凸轮部件的偏心。从而,在存在多个由凸M 件而动作的锁定部件的情况下,能够抑制锁定动作时的多个锁定部件的卡 合时机的偏差。另外,由于在凸轮部件处于上述锁定相位的状态下的被引 导面和引导面的对置的区域的周方向长度,设定为从凸轮部件的摆动轴心 到被引导面为止的距离的十分之一以上,所以能够加宽引导面和被引导面 之间的接触面积,而且能够减小这些面间的接触角度。从而,能够抑制锁 定解除动作时在被引导面和引导面之间产生卡住的现象。而且,在上述凸轮部件处在上述锁定相位的状态下,上述对置的区域中的上述引导面的切线和上述被引导面的切线所成的角度最好为5° 以下。此外,更为优选为,上述对置的区域中的上述引导面的切线和上 述被引导面的切线所成的角度最好为3°以下。由此,能够很小地抑制锁定部件对被卡合部的卡合被解除、而引导面 和被引导面实际上接触时的接触角度。从而,能够抑制锁定解除动作时在 被引导面和引导面之间发生卡住的现象。另夕卜,上述的锁定装置中,优选为上述被卡合部被沿着圃周方向设置, 上述凸轮部件使与上述被卡合部相对置并沿圆周方向配置多个的上述锁 定部件同步动作,其中,上述引导面和上述被引导面构成为,在上述凸 轮部件处于上述锁定相位、且所有的上述锁定部件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 的状态下,相互不发生接触。由此,在凸轮部件处于锁定相位、且锁定部件与被卡合部卡合时, 即便因凸轮部件、锁定部件、第一部件等的加工误差等导致凸轮部件从 设计上的摆动轴心偏心了的情况下,仍可以使凸轮部件在径方向的移动 不会受到引导部的引导面的限制。从而能够形成相对多个锁定部件的每 一个均等地作用栽荷的状态。另外,上述引导面及上述被引导面优选形成为,随着上述凸^P件 从上述锁定相位向上述解除相位側移动,上述引导面和上述被引导面之 间的间隙逐渐减小。由此, 一定程度上允许处在锁定相位状态下的凸轮部件在径方向的移 动,而且能够一边抑制凸轮部件从锁定相位向解除相位侧位移时的被引导 面和引导面之间的卡住现象, 一边沿着旋转方向适当地引导凸^P件。另外,提供一种具备上述特征的锁定装置,并且可调节座;fr座垫和座 椅靠背之间的角度的座椅倾斜装置,其中,上述第一部件安装在上述座椅 座垫及上述座椅靠背的任意一方,上述第二部件安装在上述座椅座垫及 上述座椅靠背的任意另一方,并且上述第一部件和上述第二部件可相对 旋转地被卡合,还具有可使上述凸轮部件摆动的操作部。由此,在通过搮作搮作部来摆动凸轮部件并改变倾斜角度时,能够 抑制锁定解除动作时在被引导面和引导面之间产生卡住的现象,而且在存 在多个由凸轮部件而动作的锁定部件的情况下,能够抑制锁定动作时的多个锁定部件的卡合时机的偏差。从而,能够实现操作感良好的座椅倾斜装 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座椅倾斜装置的框架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锁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锁定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锁定装置的凸轮处于锁定相位 时的状态的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锁定装置的凸轮处于解除相位 时的状态的图。图6是图4的要部放大图。图7是背景技术涉及的锁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背景技术涉及的锁定装置的局部放大图。符号说明如下l...锁定装置;2…座椅倾斜装置;3.,.座椅靠背框;4...座椅座垫框; 5…操作杆(操作部);ll...上齿轮(第一部件);lla...内齿(被卡合部); 12...棘爪(锁定部件);13...凸轮(凸轮部件);13b…被引导面;14... 引导部(引导部);14a…凸轮引导面(引导面);15…下导体(第二部 件);16…锁定弹簧(施力部件);A...对置区域;C...引导圃周;D...从 凸轮的摆动轴心到被引导面的距离;E...延长部;N...被引导面和凸轮 引导面之间的间隔;X...摆动轴心;e...被引导面和凸轮引导面之间的切 线所成的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 对于将锁定装置1适用到车辆用的座椅倾斜装置2中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座椅倾斜装置2的框架的立体图。1,座椅倾斜装置2的整体构成如图1所示,座椅倾斜装置2具有构成座椅靠背的框架的座椅靠 背框3、构成座椅座垫的框架的座椅座垫框4、设置于这些座椅靠背框3 和座椅座垫框4之间的连接部的锁定装置1、作为锁定装置1的操作部 的操作杆5及杆轴6。此外,在锁定装置l处于锁定状态时,座椅靠背 框3相对座椅座垫框4的角度被固定。另一方面,在操作操作杆5而使 锁定装置1处于锁定解除状态时,可以改变座椅靠背框3相对座椅座垫 框4的角度。另外,在座椅靠背框3上安装有外侧卡止部件7,在座椅座垫框4 上安装有内侧卡止部件8。此外,由盘簧构成的座椅靠背施力弹簧9的 内侧端部9a卡止在内侧卡止部件8上,座椅靠背施力弹簧9的外侧端 部9b卡止在外侧卡止部件7上。由此,座椅靠背施力弹簧9将座椅靠 背框3向座椅前方侧(图1中的左侧)推动。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 在座椅的宽度方向相反侧也设置有除操作杆5之外的相同的构成。此外, 杆轴6和设置在座椅的宽度方向相反侧上的相同的构成的轴相连结,从 而构成为通过操作杆5的操作,分别设置在座椅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锁 定装置1连动。2.锁定装置1的整体构成下面,对锁定装置l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锁定装置1的分 解立体图。图3是锁定装置1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锁定装置1的凸轮 13处于锁定相位时的凸轮13及棘爪12的状态的图,图5是表示锁定装 置1的凸轮13处于解除相位时的凸轮13以及棘爪12的状态的图。图6 是图4的要部放大图。如这些图所示,锁定装置l具备在内周面设置 有内齿lla的上齿轮11;在外周侧端面设置有可相对内齿lla卡合的外 齿12a的3个棘爪12;在规定的锁定相位和解除相位之间摆动,且使棘 爪12在相对上齿轮11的内齿lla呈卡合姿势和解除姿势之间动作的凸 轮13;具有对凸轮13的摆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14的下导体15;将凸 轮13向周方向推动的锁定弹簧16。另外,上齿轮11和下导体15可相 对旋转地卡合,环套17外嵌在上齿轮11及下导体15双方的外周部分, 由此使上齿轮11和下导体15不分离地进行卡止。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齿轮ll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部件",其内 齿lla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被卡合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导 体15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二部件",其引导部14相当于本发明中的 "引导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棘爪1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锁定 部件",凸轮13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凸轮部件",锁定弹黃16相当于本 发明中的"施力部件"。3.上齿轮ll上齿轮ll形成为大致圃盘状。在该上齿轮ll的下导体15侧,形成 有具有与其外周面lib同心的圃柱形内周面的凹形的第一凹部lie (参 照图3)。此外,在该第一凹部llc的圃柱形内周面上形成有内齿lla。 另外,在第一凹部llc的径方向内侧形成有凹形的第二凹部lld,其具 有与外周面lib同心的圃柱形内周面、且比第一凹部llc的底面更加凹 陷。这些第一凹部llc及第二凹部lld,在上齿轮11与下导体15卡合 的状态下,与后述的下导体15的第三凹部15a及第四凹部15b —起, 构成棘爪12、凸轮13及锁定弹簧16的收容空间。另外,在上齿轮ll 的径方向中央部,设置有用来插通杆轴6的插通孔llf。另外,上齿轮ll,在与下导体15相反侧的表面上,具有沿着圃周 方向以一定间隔设置的多个(这里为6个)卡合凸部lle。如图l及困 3所示,在座椅靠背框3上,与该卡合凸部lle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 多个(这里为6个)卡合孔3a。于是,在卡合凸部lie卡合到卡合孔3e中的状态下,通过焊接等将上齿轮11相对座椅靠背框3固定成一体。 另一方面,上齿轮11的下导体15侧,嵌入到后述的下导体15的第三 凹部15a内。此时,上齿轮ll的外周面llb,可相对第三凹部15a的内 周面15c滑动地嵌合。由此,上齿轮11和下导体15可相对旋转地卡合。 如上所述的上齿轮11的形状可通过例如半冲压加工(不完全冲压加工) 等来成形。4.下导体15下导体15形成为大致圃盘状。在该下导体15的上齿轮11侧,形成 有具有与其外周面15e同心的圃柱形内周面15c的凹形的第三凹部15a。 此外,上齿轮ll的外周面llb与该第三凹部15a的内周面15c嵌合。 由此,上齿轮11嵌入并卡合在第三凹部15a内。另外,沿着圃周方向 相互隔开地配置有多个(这里为6个)引导部14,该引导部14形成为 相对第三凹部15a的底面15d突出。引导部14a具有沿着圃周方向形成、 并摆动引导凸轮13的凸轮引导面14a。从而,如图4及图5所示,多个 (这里为6个)凸轮引导面14a被沿着圓周方向相互隔开地配置。另夕卜, 沿着大致径方向形成引导部14,以使其与邻接的引导部14之间平行, 该引导部14还具有引导棘爪12的径方向的移动的棘爪引导面14b。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引导面14a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引导面"。另外,在第三凹部15a的径方向内侧,形成有凹形的第四凹部15b, 其具有与外周面15e同心的圓柱形内周面、并比第三凹部15a的底面15d 更加凹陷。在该第四凹部15b的径方向内侧,配置锁定弹簧16。在第 四凹部15b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向径方向外侧延伸的切口槽15f。 由盘簧构成的锁定弹簧16的外侧端部16a卡止在该切口槽15f中。另 外,在下导体15的径方向中央部设置有用来插通杆轴6的插通孔15g。另外,下导体15,在与上齿轮11相反侧的表面,具有沿着圆周方 向以一定间隔设置的多个卡合凸部15h。如图1及图3所示,在座椅座 垫框4上,在与该卡合凸部15h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多个卡合孔4a。 于是,在卡合凸部15h卡合到卡合孔4a中的状态下,通过焊接等将下 导体15相对座椅座垫框4固定成一体。如上所述的下导体15的形状可 通过例如半冲压加工(不完全冲压加工)等来成形。5. 环套17环套17形成为环状。此外,环套17被设置成,在上齿轮ll的外周 面llb嵌合在下导体15的第三凹部15a的内周面15c中而使上齿轮11 和下导体15发生卡合的状态下,其相对上齿轮11及下导体15双方的 外周部分进行外嵌。由此,上齿轮11和下导体15被卡止成允许相对旋 转,且在轴方向上不分离。6. 凸轮13凸轮13形成为异形板状,并在圃周方向上相互隔开地设置有多个 (这里为3个)凸轮凸部13a,该凸轮凸部13a是从设置有后述的毂部 13e的径方向中央部向外侧突出形成的。各凸轮凸部13a的最外周部的 旋转轨迹构成的引导圃周C (参照图6)上的面,构成由引导部14的凸 轮引导面14a引导的被引导面13b。从而,如图4及图5所示,沿着引 导圆周C上相互隔开地配置多个(这里为3个)被引导面13b。另外, 除被引导面13b外的在俯视(图4~6所示的形状)下凹凸形状的各凸 轮13a的外周侧端面,构成与后述的棘爪12的接触面12d抵接的凸轮 面13c。另外,在凸轮凸部13a的上齿轮ll侧的表面上,形成有与凸轮 13的摆动轴心X平行地突出的突起部13d。该突起部13d,如后所述插 入到形成在棘爪12上的卡合长孔12c中。另一方面,在凸轮13的下导体15侧的表面,突出形成有与摆动轴 心X同轴的圃柱形的毂部13e。在含有该毂部13e的凸轮13的径方向 中央部,沿着摆动轴心X设置有嵌合孔13f。于是,杆轴6被插入并内 嵌在该嵌合孔13f中。由此,构成为凸轮13与杆轴6及搮作杆5 —体 地旋转。即、操作杆5作为摆动凸轮13的操作部而起作用。另外,在 毂部13e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向径方向内侧延伸的切口槽13g(参 照图4 ~ 6 )。由盘簧构成的锁定弹簧16的内侧端部16b卡止在该切口 槽13g中。此外,对于凸轮13的被引导面13b、以及与之相对置的引导部14 的凸轮引导面14a的构成,在后边进行详细说明。7. 锁定弹簧16如上所述,锁定弹簧16中,外侧端部16a卡止在下导体15的切口槽15f中,内侧端部16b卡止在凸轮13的切口槽13g中。另外,锁定 弹簧16,从上齿轮ll侧看,为从内周侧向外周侧沿逆时针方向缠绕的 盘簧。从而,锁定弹簧16将凸轮13向从上齿轮11侧看使之向逆时针 方向(图4 6中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向推动。即,锁定弹簧16将凸 轮13向旋转方向锁定相位侧推动。这样,棘爪12被锁定弹黃16而朝 向保持相对上齿轮11的内齿lla的卡合姿势的方向推动。然而,虽然 锁定弹簧16沿大致圓周方向推动凸轮13,但严格地说其作用力的方向 并非沿着圓周方向,还作用使凸轮13偏心的方向的作用力。在本实施 方式中,锁定弹簧16,相对内侧端部16b卡合的凸轮13的切口槽13g, 作用沿内侧端部16b附近的圃周部分的切线方向(图4及困6中的大致 向上方向)的作用力。这样,凸轮13在锁定弹簧16的作用下,受到图 4及图6中的大致向上方偏心的作用力。8.棘爪12棘爪12形成为大致矩形板状。这里,棘爪12在圃周方向上相互隔 开且呈放射状地配置有多个(这里为3个)。各棘爪12,通过形成为相 互平行的平面形状的两侧面12b与设置在下导体15上的引导部14的棘 爪引导面14b滑动接触,而可在径方向上移动地被引导。在各棘爪12 的外周侧端面,形成有与上齿轮ll的内齿lla卡合的外齿12a。该外齿 12a与内齿lla相对置地配置。另外,在各棘爪12的内周侧部附近,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 卡合长孔12c。该卡合长孔12c形成为,其长度方向相对以凸轮13的摆 动轴心X为中心的圓周发生倾斜。这里,卡合长孔12c是以如下方式倾 斜,即随着朝向凸轮13的旋转方向的锁定相位侧(图4~6中的逆时针 方向侧)而逐渐位于径方向内侧。此外,在卡合长孔12c中,插入有凸 轮13的突起部13d。由此,通过卡合使得棘爪12和凸轮13连动。另 外,在位于棘爪12的外齿12a和卡合长孔12c之间的长度方向中央部 的、下导体15侧的表面上,形成有阶梯部。于是,该阶梯部的内周面 构成与凸轮13的凸轮面13c抵接的接触面12d。该接触面12d形成为, 在俯视(图4~6所示的形状)下对应于凸轮面13c的凹凸形状。此外,凸轮13在从图4所示的锁定相位向图5所示的解除相位側 摆动时,凸轮13的突起部13d在卡合长孔12c内向顺时针方向相对移 动,并向径方向内侧按压卡合长孔12c的侧面。由此,棘爪12沿着引导部14的棘爪引导面14b向径方向内侧移动,如图5所示,成为外齿 12a不与上齿轮ll的内齿lla卡合的解除姿势。另一方面,凸轮13在 从图5所示的解除位置向图4所示的锁定相位侧摆动时,凸轮13的突 起部13d在卡合长孔12c内向逆时针方向相对移动,并向径方向外侧按 压卡合长孔12c的侧面。而且,凸轮13的凸轮面13c向径方向外侧按 压棘爪12的接触面12d。由此,棘爪12沿着引导部14的棘爪引导面 14b向径方向外侧移动,并如图4所示,成为外齿12a卡合在上齿轮11 的内齿lla中的卡合姿势。从而,通过凸轮13在锁定相位和解除相位 之间摆动,棘爪12在卡合在上齿轮11的内齿lla中的卡合姿势和其卡 合被解除的解除姿势之间进行动作。此外,在棘爪12处于解除姿势时, 允许上齿轮11和下导体15之间的相对旋转,在棘爪12处于卡合姿势 时,禁止上齿轮11和下导体15之间的相对旋转。此外,如图4所示, 凸轮13位于锁定相位,在所有的棘爪13成为卡合姿势的状态下,凸轮 13通过多个(这里为3个)棘爪12沿径方向被支承。9.被引导面13b及凸轮引导面14a的构成凸轮13的多个(这里为3个)被引导面13b (包括后述的被延长的 被引导面13b)、和与之相对置的引导部14的凸轮引导面14a构成为, 如图4及图6所示,在凸轮13处于锁定相位的状态、且所有的棘爪12 的外齿12a与上齿轮11的内齿lla卡合的状态下,相互不发生接触。 即,凸轮13,在锁定相位下,通过棘爪12沿径方向被支承而不是由引 导部14支承。通过如此地构成,在锁定相位下,凸轮13的径方向的移 动不会受到引导部14的限制,而允许凸轮13的偏心。从而,即使凸轮 13、棘爪12及上齿轮11在加工上存在误差,也能够抑制多个棘爪12 的针对上齿轮11的卡合时机上的偏差。为了做成这种构成,需要进行 如下设计,即使凸轮13处在锁定相位状态下的被引导面13b和凸轮 引导面14a之间的最为接近的位置时的设计上的间隔N,成为由凸轮13、 棘爪12及上齿轮11的加工误差产生的凸轮13的摆动轴心X的偏心量 以上。另一方面,被引导面13b和凸轮引导面14a构成为,如图5所示, 在凸轮13处于解除相位的状态下相互抵接。即,凸轮13的被引导面13b 和引导部14的凸轮引导面14a形成为,随着凸轮13从锁定相位向解除 相位侧位移,相对置的面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少。这里,如困6所示,由于形成为凸轮13的被引导面13b成为引导圃周C上的面,所以将引导 部14的凸轮引导面14a形成为,从凸轮13的旋转方向的锁定相位側(以 下,简称"锁定相位侧")朝向凸轮13的旋转方向的解除相位側(以下, 简称"解除相位侧")逐渐靠近引导圃周C,并且在解除相位侧端部附 近具有与引导圆周C一致的面。这样,与凸轮引导面14a的引导圃周C 一致的区域,实质上成为一边限制凸轮13的摆动轴心X的偏心一边进 行引导摆动的限制区域,而从引导圓周C更向径方向外側远离的区域, 则成为用于将凸轮13的被引导面13b顺畅地导入到限制区域中的导入 区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13的多个(这里为3个)凸轮凸部 13a中,因受到锁定弹簧16的作用力而处在凸轮13的偏心方向(图4~ 图6中的大致向上方向)上的凸轮凸部13a,如图6所示具有向解除相 位侧扩展的延长部(扩张部)E,这样在凸轮13处于锁定相位的状态下, 延长部E随着朝向径方向外侧而相对棘爪12的动作方向(这里为与棘 爪引导面14b平行的方向)远离。这里,延长部E形成为具有平面状的 侧面Ea,其中该侧面Ea形成为在凸轮13处于锁定相位的状态下,相 对棘爪12的动作方向具有规定的角度、且随着朝向径方向外侧而偏离 向解除相位侧。此外,延长部E的侧面Ea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平面,面。于是,具有该延长部E的凸轮凸部13a的被引导面13b,含有延长 部E的外周部来形成。这里,延长部E的外周面的整体,成为位于引 导圆周C上的被引导面13b。由此构成为,凸轮13的多个(这里为3 个)的被引导面13b中,因受到锁定弹簧16的作用力而处在凸轮13的 偏心方向上的被引导面13b,相对其他被引导面13b向解除相位侧延长。 此外,在凸轮13处于锁定相位的状态下,具有对置区域A,即设置有 延长部E的凸轮凸部13a的被引导面13b,和与之相对置的引导部14 的凸轮引导面14a,相互对置的对置区域A。这里,优选为将该对置区 域A的沿引导圆周C的方向的圃弧长度,设定在从凸轮13的摆动轴心 X到被引导面13b的距离D(这里为引导圆周C的半径)的十分之一以 上,优选为八分之一以上,更优选为五分之一以上。此外,对于对置区 域A的沿着引导圓周C的方向的圃弧长度的上限,除受凸轮凸部13a 及引导部14的形状及配置的限制外,不受特别的限制,可以做成任意 的长度。其中,即便将对置区域A的沿引导圓周C的方向的圃弧长度,设为一定程度以上,也几乎不会改变抑制凸轮13的偏心的效果。该对 置区域A的沿引导圃周C的圆周方向的圃弧长度的上限,虽然根据凸 轮凸部13a及其被引导面13b、和引导部14及其凸轮引导面14a的形 状的不同而不同,但是成为例如从凸轮13的摆动轴心X到被引导面13b 为止的距离D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程度。这样,通过设置凸轮13的被引导面13b和引导部14的凸轮引导面 14a之间的对置区域A,能够抑制在从锁定相位向解除相位摆动时、以 及从解除相位向锁定相位摆动时的凸轮13的偏心。即,凸轮13位于比 锁定相位更靠解除相位侧、且棘爪12相对上齿轮11没有卡合的状态下, 通过锁定弹簧16的作用力凸轮13欲发生偏心。但是,通过在对置区域 A中使凸轮13的被引导面13b和引导部14的凸轮引导面14a抵接,能 够限制凸轮13在径方向的移动,抑制凸轮13的偏心。从而,在凸轮从 解除相位向锁定相位摆动、而棘爪12卡合到上齿轮11时(锁定动作时), 能够抑制多个棘爪12的卡合时机的偏差。另外,如上所述地通过充分 地加长对置区域A的长度,能够加宽被引导面13b和凸轮引导面14a 之间的接触面积,而且能够减小它们的面的接触角度。从而,在凸轮13 从锁定相位向解除相位侧摆动时(锁定动作解除时),能够抑制在被引 导面13b和凸轮引导面14a之间发生卡住的现象。另外,在凸轮13处于锁定相位的状态下,优选将对置区域A中的 在凸轮凸部13a的被引导面13b、和与之对置的引导部14的凸轮引导 面之间的最为接近的位置上的切线所成的角度e设为5。以下。此外, 更优选为设定该角度e在3。以下。这样,可减小在凸轮13从锁定相位 向解除相位侧摆动时的、被引导面13b和凸轮引导面14a之间的接触角 度。从而,在锁定解除动作时,能够抑制在被引导面13b和凸轮引导面 14之间发生卡住的现象。10.动作说明根据如上构成的锁定装置l,通过操作操作杆5,凸轮13克服锁定 弹簧16的作用力,从图4所示的锁定相位向解除相位側(图4的顺时 针方向侧)摆动,由此来进行锁定解除动作。此时,在凸轮13从锁定 相位刚开始向解除相位侧摆动后,棘爪12相对上齿轮11的卡合被解除、 并在锁定弹簧16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凸轮13欲产生偏心。但是,通过仅14a以较宽的面积相抵接,来限制凸轮13在径方向的移动,并抑制凸轮 13的偏心。另外,也能够减小被引导面13b和引导面14a之间的接触 角度。从而,凸轮13在从锁定相位向解除相位侧摆动时,能够抑制在 被引导面13b和凸轮引导面14a之间发生卡住的现象。之后,当凸轮 13继续向解除相位侧位移时,凸轮13的被引导面13b成为与限制区域 相对置的状态,该限制区域与凸轮引导面14a的引导圃周C(参照图6) 相一致。由此,几乎完全地限制凸轮13的偏心。此外,直到图5所示 的解除相位为止,凸轮13将以维持由凸轮引导面14a来限制偏心的状 态来进行摆动。通过如上的凸轮13从锁定相位向解除相位侧的摆动, 多个棘爪12同步地向径方向内侧移动而成为图5所示的解除姿势。由 此,可以进行上齿轮11相对下导体15的相对旋转,可以实现座椅靠背 框3的相对座椅座垫框4的角度的改变。另外,当将操作杆5复位时,凸轮13受到锁定弹簧16的作用力, 而从图5所示的解除相位向锁定相位侧(图5的逆时针方向側)摆动. 由此来进行锁定动作。此时,凸轮13,在被引导面13b处于与凸轮引 导面14a的引导圆周C(参照图6)—致的限制区域相对置的状态下时, 凸轮13的偏心几乎完全被限制。之后,当凸轮13向锁定相位側位移时, 与被引导面13b相对置的凸轮引导面14a成为比引导圃周C更向径方向 外侧远离的位置,但通过使被引导面13b和凸轮引导面14a以较宽的面 积相抵接,来限制凸轮13在径方向的移动,并抑制凸轮13的偏心。从 而,在多个棘爪12与上齿轮11卡合时,能够抑制多个棘爪12的卡合 时机的偏差。通过如上的凸轮13从解除相位向锁定相位的摆动,多个 棘爪12同步地向径方向外侧移动而成为图4所示的锁定姿势。由此, 禁止上齿轮11的相对下导体15的相对旋转,使座椅靠背框3的相对座 椅座垫框4的角度得到固定。"其他实施方式"(l)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以下情况进行了说明,即在凸轮13 的多个(这里为3个)被引导面13b中,只有由锁定弹黃16的作用力 而处于凸轮13的偏心方向上的被引导面13b,相对其他被引导面13b 向解除相位侧延长的构成的情况。但是,本发明的适用范围并不限定于 此。即,在多个被引导面13b中,至少由锁定弹簧16的作用力而处在 凸轮13的偏心方向上的被引导面13b,以相对凸轮引导面14a,具有足够长度的对置区域A来相对置的方式构成。从而,除由锁定弹簧16的 作用力而处在凸轮13的偏心方向上的被引导面13b之外,其他被引导 面13b也是同样地延长的构成,这种构成也可以作为优选实施方式之 一。此时,可以延长多个被引导面13b中的一部分,也可以同样地延长 所有的被引导面13b。(2)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于以下情况进行了说明,即凸轮13 的被引导面13b成为引导圃周C (参照图6)上的面的方式形成,引导 部14的凸轮引导面14a,从锁定相位侧朝向解除相位側逐渐接近于引导 圃周C,且在解除相位側端部附近具有与引导圃周C一致的面的方式形 成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这种构成,只要将被引导面13b和凸轮引导 面14a形成为随着凸轮13从锁定相位向解除相位侧位移,相对置的面 之间的间隙减小即可。从而,例如以颠倒被引导面13b和凸轮引导面 14a的关系,使引导部14的凸轮引导面14a变为引导圆周C上的面的 方式来形成,凸轮13的被引导面13b,从解除相位侧朝向锁定相位侧 逐渐接近于引导圆周C,并在锁定相位侧端部附近具有与引导圃周C一 致的面的方式来形成的构成,这种构成也可以作为优选实施方式之一。(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将锁定装置1适用于车辆用的座椅 倾斜装置2中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涉及的锁定装置的适用范 围并不限定于此。即,本发明涉及的锁定装置也可以适用于车辆用之外 的座椅中。而且该锁定装置可以对两个部件的相对旋转角度进行调节并 约束在任意的角度,因此可以使用在座椅倾斜装置之外的各种装置中。
权利要求
1.一种锁定装置,具备具有被卡合部的第一部件;可相对上述被卡合部卡合的锁定部件;在规定的锁定相位和解除相位之间摆动,并使上述锁定部件在相对上述被卡合部的卡合姿势和解除姿势之间动作的凸轮部件;具有对上述凸轮部件的摆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的第二部件;将上述凸轮部件在周方向上推动的施力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具有沿着圆周方向被相互隔开配置的多个引导面,上述凸轮部件具有在处于上述解除相位的状态下分别相对上述多个引导面进行抵接的多个被引导面,由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处在上述凸轮部件的偏心方向上的上述被引导面,相对其他被引导面向上述解除相位侧延长。
2. —种锁定装置,具备 具有被卡合部的第一部件; 可相对上述被卡合部卡合的锁定部件;在规定的锁定相位和解除相位之间摆动,并使上述锁定部件在相对 上述被卡合部的卡合姿势和解除姿势之间动作的凸轮部件;具有对上述凸轮部件的摆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的第二部件; 将上述凸轮部件在周方向上推动的施力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部具有沿着圃周方向被相互隔开配置的多个引导面, 上述凸轮部件具有向径方向外侧突出形成的多个凸轮凸部、和多个 被引导面,该多个被引导面形成在各凸轮凸部的外周部,且在处于上述 解除相位的状态下分别相对上述多个引导面进行抵接,至少将由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处在上述凸轮部件的偏心方向 上的上述凸轮凸部形成为具有向上述解除相位侧扩展的延长部,且上 述被引导面包括上述延长部的外周部,该延长部在上述凸轮部件处在上 述锁定相位的状态下,随着朝向径方向外侧而相对上述锁定部件的动作 方向远离。
3. —种锁定装置,具备 具有被卡合部的第一部件; 可相对上述被卡合部卡合的锁定部件;在规定的锁定相位和解除相位之间摆动,并使上述锁定部件在相对 上述被卡合部的卡合姿势和解除姿势之间动作的凸轮部件;具有对上述凸轮部件的摆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的第二部件; 将上述凸轮部件在周方向上推动的施力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部具有沿着圃周方向被相互隔开配置的多个引导面, 上述凸轮部件具有在处于上述解除相位的状态下分别相对上述多 个引导面进行抵接的多个被引导面,在上述凸轮部件处在上述锁定相位的状态下,至少使由上述施力部 件的作用力而处在上述凸轮部件的偏心方向上的上述被引导面、和与之 相对置的上述引导面,具有相互对置的区域,且该对置的区域的周方向 长度为从上述凸轮部件的摆动轴心到上述被引导面为止的距离的十分 之一以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凸轮部 件处在上述锁定相位的状态下,上述对置的区域中的上述引导面的切线 和上述被引导面的切线所成的角度为5°以下。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卡合部被沿着圃周方向设置,上述凸轮部件使与上述被卡合部相对置且沿圃周方向配置多个的上述锁定部件同步动作,上述引导面和上述被引导面构成为,在上述凸轮部件处于上述锁定 相位、且所有的上述锁定部件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相互不发 生接触。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面及 上述被引导面形成为,随着上述凸轮部件从上述锁定相位向上述解除相 位侧位移,上述引导面和上述被引导面的间隙逐渐减小。
7. —种座椅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从权利要求1到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锁定装置,且可调节座椅座垫和座椅靠背的角度,上述第一部件安装在上述座椅座垫及上述座椅靠背的任意一方,上 述第二部件安装在上述座椅座垫及上述座椅靠背的任意另一方,并且上述第一部件和上述第二部件可相对旋转地被卡合,还具有使上述凸轮部 件摆动的操作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锁定解除动作时产生的卡住现象,并且在存在多个由凸轮部件而动作的锁定部件的情况下,能够抑制锁定动作时的该多个锁定部件的卡合时机的偏差的锁定装置。在该锁定装置中,下导体(15)的引导部(14)具有沿着圆周方向被相互隔开配置的多个凸轮引导面(14a),凸轮(13)具有在处于解除相位的状态下分别相对多个凸轮引导面(14a)进行抵接的多个被引导面(13b),其中由锁定弹簧(16)的作用力而处在凸轮(13)的偏心方向上的被引导面(13b),相对其他被引导面(13b)向解除相位侧延长。
文档编号A47C1/025GK101227845SQ20068002711
公开日2008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7日
发明者名仓干人, 小岛康敬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