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拉绳及使用该操纵拉绳的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346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操纵拉绳及使用该操纵拉绳的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适用于横式百叶窗、竖式百叶窗、卷帘、纱窗、上下滑动窗户、遮蓬、天窗或晾衣竿等的操纵拉绳及使用该操纵拉绳的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横式百叶窗的一种,存在下述百叶窗。即,将环状的操纵拉绳悬挂安装于可转动地支撑在操纵机构罩壳的一端的带轮上,通过操纵该操纵拉绳使带轮旋转,能够对百叶板进行升降操作及角度调节操作。另外,通过使操作拉绳绕带轮转动,从而对竖式百叶窗进行操作的技术也被知晓(参照专利文献1)。这种操纵拉绳,是例如通过将由合成树脂形成为纽状的拉绳的两端溶敷或缝制而形成为环状的拉绳。这种操纵拉绳能够在不与安装了带轮的带轮壳体内侧接触的情况下悬挂安装于带轮的外周所形成的凹部上,从而使带轮旋转驱动。如上所述的环状的操纵拉绳从带轮垂下时,存在该操纵拉绳的环形边缘勾住在室内移动的居住者或其他移动物体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小孩或老人来说,被勒住脖子或绊倒的危险性高。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以下的操纵拉绳。这就是将悬挂卷帘、百叶窗、窗帘等遮阳部件的支撑框配置在窗周面的壁面上,对从支撑框垂下的以上遮阳部件进行左右或上下开闭操作的垂下的操纵拉绳,其中,该操纵拉绳配置有在对其伸长方向施以急剧的力量时会被拆卸的可装卸的安全扣(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平05-010081号公报(权利要求等)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平2003-184456号公报(权利要求等)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操纵拉绳的情况下,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实现故障保险功能,但也会存在以下的问题。即,这样的操纵拉绳中,其安全扣比操纵拉绳要粗,因此在操作方面会发生不便。例如,在使操纵拉绳绕带轮进行一圈以上的转动而进行百叶窗的升降操作的横式百叶窗的情况下,安全扣会与带轮壳体的内侧接触,或者是安全扣卡在带轮的外周所形成的凹部。因此存在对百叶板进行升降操作以及角度调节操作时发生障碍的问题。另外,带轮损坏等的危险性高。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操纵拉绳可以顺畅地转动的同时,还具备故障保险功能的操纵拉绳以及使用该操纵拉绳的升降装置。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操纵拉绳能够利用连结部将拉绳的两端部进行连结而形成为环状,其中,该连结部形成为其横向上的外径与拉绳的最大径相同或小于拉绳的最大径。通过形成为上述的操纵拉绳,连结部不会对转动造成障碍,使得操纵拉绳能够顺畅地进行转动。另外,通过调整连结部的连结力,在对操纵拉绳的伸长方向施加急剧的力时可以在连结部发生断裂,从而具备故障保险功能。另外,其他本发明的操纵拉绳是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拉绳的两端部形成为随着接近该连结部其直径变细。通过形成为上述的操纵拉绳,拉绳的两端部能够可靠地与连结部相结合,并且能够容易地确保连结部的横向上的外径与拉绳的最大径相同或小于拉绳的最大径。另外,其他本发明的操纵拉绳是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连结部的纵向上的长度形成为相对于拉绳的最大径为1. 2倍以上2. 5倍以下的长度。通过形成为上述的操纵拉绳,连结部不会与带轮壳体的内侧相接触,从而能够顺畅地绕带轮进行旋转。另外,其他本发明的操纵拉绳是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连结部具备设置在拉绳的一端的第一接合主体、设置在拉绳的另一端的第二接合主体以及设置在第一接合主体与第二接合主体之间的接合环;第一接合主体和第二接合主体分别具有轴状的嵌合凸部,接合环具有能够与各嵌合凸部相嵌合的嵌合孔,通过使嵌合凸部插入嵌合孔中并转动,嵌合凸部能够与该嵌合孔相结合,第一接合主体、第二接合主体以及接合环形成为各自的横向上的外径与拉绳的最大径长度相同或小于拉绳的最大径。通过形成为上述的操纵拉绳,能够使操纵拉绳顺畅地转动,并且成为具备故障保险功能的操纵拉绳。即,被形成为其横向上的外径与拉绳的最大径相同或小于拉绳的最大径的操纵拉绳的连结部,其与带轮壳体的内侧等接触的可能性变小。另外,也不会发生连结部卡在带轮外周所形成的凹部等的情况。另外,连结部具备第一接合主体、第二接合主体以及设置在第一接合主体与第二接合主体之间的接合环,由于分别设置在第一接合主体和第二接合主体的轴状的嵌合凸部插入接合环上所设置的嵌合孔中并进行转动,从而能够与该嵌合孔相结合,因此当对操纵拉绳施加超过通常拉力的极大拉力时,能够容易解除连结部中嵌合凸部与嵌合孔的嵌合。因此,当操纵拉绳的环形边缘勾住在室内移动的居住者或其他移动物体时,从连结部处切断操纵拉绳而容易确保居住者的安全,而且能够将悬挂安装操纵拉绳的带轮等的损坏防患于未然。另外,其他本发明的操纵拉绳是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嵌合凸部与嵌合孔的嵌合位置为将嵌合凸部插入于嵌合孔中并转动90°的位置。通过形成为上述的操纵拉绳,将用于使嵌合凸部嵌合于嵌合孔的操作力变得极小的同时,能够充分地确保将嵌合凸部保持在嵌合孔中的保持力。另外,其他本发明的操纵拉绳是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第一接合主体和第二接合主体分别基体上注塑成形在拉绳的一端和另一端。通过形成为上述的操纵拉绳,对于第一接合主体和第二接合主体来说,能够分别提高与拉绳的接合强度。另外,其他本发明的操纵拉绳是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拉绳由热塑性树脂构成,拉绳两端部的前端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接合主体和第二接合主体嵌合的凸缘部。通过形成为上述的操纵拉绳,第一接合主体和第二接合主体能够通过各自的凸缘部,而充分地确保与拉绳的接合强度。另外,其他本发明的操纵拉绳是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第一接合主体、第二接合主体以及接合环由合成树脂成形,嵌合凸部设置有直径比该嵌合凸部的基端部大的膨径部,嵌合孔内设置有分别与各膨径部相结合的第一卡定部和第二卡定部。通过形成为上述的操纵拉绳,能够通过第一卡定部和第二卡定部弹性嵌合嵌合凸部的膨径部并进行保持。其结果是,能够充分地确保将嵌合凸部保持在嵌合孔中的保持力。另外,其他本发明的操纵拉绳是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第一卡定部和第二卡定部在嵌合孔的两侧的开口部内被设置为互相错开90°呈镜面对称状。通过形成为上述的操纵拉绳,利用接合环相嵌合的第一接合主体和第二接合主体以其嵌合凸部互相错开90°的状态被保持。因此,各嵌合凸部被施加拉力时,各嵌合凸部的膨径部以通过第一卡定部和第二卡定部将接合环的开口部向互相错开90°的方向扩张的方式进行动作。因此,容易确保保持力。另外,其他本发明的操纵拉绳是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膨径部与嵌合孔的内周面设有对嵌合凸部的转动位置进行定位的定位部件。通过形成为上述的操纵拉绳,确定嵌合凸部的转动位置,从而能够充分地确保将嵌合凸部保持在嵌合孔中的保持力。另外,本发明的升降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 9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操纵拉绳。通过形成为上述的升降装置,成为在使操纵拉绳能够顺畅地转动的同时还具备故障保险功能的升降装置。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使操纵拉绳能够顺畅地转动的同时,还具备故障保险功能的操纵拉绳及使用该操纵拉绳的升降装置。


图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操纵拉绳的横式百叶窗的图。图2是图1所示横式百叶窗的右侧操纵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图2所示带轮壳体的A-A线剖面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操纵拉绳的主视图。图5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操纵拉绳的连结部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操纵拉绳的连结部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将构成图5和图6所示连结部的第一接合主体或第二接合主体放大表示的主视图。图8是将构成图5和图6所示连结部的第一接合主体或第二接合主体放大表示的俯视图。图9是将构成图5和图6所示连结部的第一接合主体或第二接合主体放大表示的侧视图。图10是图7中的B-B线剖面图。图11是将构成图5和图6所示连结部的接合环放大表示的主视图。图12是将构成图5和图6所示连结部的接合环放大表示的后视图。图13是图11中的C-C线剖面图。图14是图11中的D-D线剖面图。图15是图13中的E-E线剖面图。
图16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操纵拉绳的连结部的第一或第二接合主体与接合环的嵌合状态的剖面图。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操纵拉绳的连结部的分解立体图。图18是图17所示连结部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操纵拉绳及使用该操纵拉绳的升降装置的适宜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所说明的适宜的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操纵拉绳9的横式百叶窗的图,分别为(A) 表示主视图,(B)表示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横式百叶窗的右侧操纵部分的放大图。图3 是图2所示带轮壳体8的A-A线剖面图。图1所示的横式百叶窗中,在由操纵机构罩壳(head box)l悬挂支撑的梯绳 (ladder cord) 2上支撑有多段的百叶板3,并在该梯绳2的下端设置有底轨(bottom rail)40在被梯绳2支撑位置的附近升降拉绳5插入并通过百叶板3。在该升降拉绳5的下端悬挂支撑有底轨4。升降拉绳5的上端卷绕在卷轴7,该卷轴7可旋转地支撑在配设于操纵机构罩壳1内的支撑部件上。如图2和图3所示,配置于带轮壳体8的带轮16可旋转地支撑在操纵机构罩壳1 的一端。操纵拉绳9以不与带轮壳体8的内侧8a接触的方式被放入带轮16的外周所形成的凹部17中,并挂在带轮16上。由此,操纵操纵拉绳9而使带轮16沿正方向或反方向旋转时,卷轴7通过齿轮箱10内的齿轮和升降轴1 等被旋转,由此升降拉绳5在卷轴7上卷绕或回卷,从而使百叶板3和底轨4升降。另外,使带轮16旋转,则倾斜滚筒13 (tilt drum)通过齿轮箱10内的齿轮、倾斜轴12b等被转动,从而通过梯绳2使各百叶板3转动。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操纵拉绳9的主视图。图5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操纵拉绳9的连结部20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操纵拉绳9的连结部2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4所示,操纵拉绳9利用连结部20将拉绳14的两端部进行连结而形成为环状。拉绳14呈圆柱状的形状,其两端形成为细头形状。拉绳14例如可以适宜地使用聚酯树脂。但是,只要是具有规定以上强度的热塑性树脂,拉绳14的材料并无特别的限制,也可以使用聚酯树脂以外的树脂,如聚酰胺树脂。另外,也可以是将由聚酯树脂或聚酰胺树脂等形成的线芯利用由聚酯树脂织成的被覆线进行覆盖的拉绳。这样构成的话,通过线芯能够确保操纵拉绳9的直线性,并且能够确保延伸方向的耐久性。如图5和图6所示,连结部20具有将第一接合主体40和与该第一接合主体40具有相同构成的第二接合主体41利用设置在两者之间的接合环(joint ring)42进行连结的构成。由这三个部件形成的连结部20呈圆柱状,其外径,即横向上的外径M形成为小于拉绳14的最大径P。但是,连结部20的外径M也可以形成为与拉绳14的最大径P相同。由于连结部20形成为上述结构,因此,在操纵操纵拉绳9而使图3所示的带轮16沿正方向或反方向旋转时,操纵拉绳9的连结部20与带轮壳体8的内侧8a相接触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其中,该连结部20的横向上的外径M形成为与拉绳14的最大径P相同或小于拉绳14的最大径P。另外,能够减少连结部20卡在带轮16的外周所形成的凹部17的可能性。其结果是,能够使操纵拉绳9顺畅地进行转动。另外,连结部20的纵向上的长度形成为相对于拉绳14的最大径P为1. 2倍以上2. 5倍以下的长度。例如,当拉绳14的最大径P为5. 5mm 时,连结部20的长度可以为7mm。因此,连结部20不会与带轮壳体8的内侧8a相接触,从而能够更加顺畅地绕带轮16进行旋转。另外,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拉绳14的两端部的呈细头部分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接合主体40和第二接合主体41嵌合的凸缘部30。该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凸缘部30以直径比呈细头的前端侧的最小径部分大且直径比最大径P小的方式形成为环状。 该凸缘部30是用于充分确保与第一接合主体40和第二接合主体41的接合强度的部件,只要能够充分确保该强度,凸缘部30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也可以为齿轮状等的形状。另外, 凸缘部30的外径Rl形成为相对于拉绳14的最小径R2为1. 05 1. 3倍之间。从凸缘部 30的易形成性以及与第一接合主体40和第二接合主体41的基体上注塑成形(out-sert molding)的强度方面考虑,该R1/R2的值优选为1. 1 1. 2。对于将第一接合主体40和第二接合主体41安装到拉绳14的两端部的前端的方法,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例如,首先在使拉绳14的两端部的前端压缩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再利用准备好的金属模具在拉绳14的前端形成环状的凸缘部30。然后,第一接合主体40和第二接合主体41以覆盖该凸缘部30的方式被基体上注塑成形(out-sert molding)。进行这样的基体上注塑成形,则拉绳14的两端部以高接合强度固定在第一接合主体40和第二接合主体41上。但是,使第一接合主体40和第二接合主体41与拉绳14 一体化的方法并不限于上述方法。例如,也可以预先形成第一接合主体40和第二接合主体41,再将形成于拉绳14的两端部的凸缘部30嵌合在第一接合主体40和第二接合主体41。另外,如图5所示,拉绳14在各个凸缘部30与拉绳14的成为最大径P的部分之间形成有随着接近各凸缘部30其直径逐渐变细的缩径部35。因此,拉绳14的两端部容易与构成连结部20的第一接合主体40和第二接合主体41相结合,并且容易使该连结部20 的横向上的外径M与拉绳14的最大径P相同或小于拉绳14的最大径P。图7是将构成图5和图6所示连结部20的第一接合主体40或第二接合主体41 放大表示的主视图。图8是将构成图5和图6所示连结部20的第一接合主体40或第二接合主体41放大表示的俯视图。图9是将构成图5和图6所示连结部20的第一接合主体40 或第二接合主体41放大表示的侧视图。图10是图7中的B-B线剖面图。如图6 图10所示,第一接合主体40和第二接合主体41采用同一合成树脂形成, 并形成于拉绳14的两端部。第一接合主体40和第二接合主体41的前端部上形成有圆轴状的嵌合凸部45。在嵌合凸部45的前端部的外周面上,相对于圆轴的中心呈线对称状地形成有外径变大的两个膨径部46。该膨径部46的径向中间分别形成有成为剖面呈半圆状的凹部的卡定凹部47。另外,膨径部46的前端侧和基端侧形成有倒角M。由于该倒角M、54,将膨径部46沿中心轴切断时的剖面形状呈梯形。如图6和图10所示,在嵌合凸部45的基端部即凸缘部30侧,相对于中心呈线对称状地形成有向圆轴的径向突出的转动限制部48。另外,各转动限制部48相对于圆轴的中心沿圆周方向形成在与卡定凹部47间隔45°的位置上。图11是将构成图5和图6所示连结部20的接合环42放大表示的主视图。图12 是将构成图5和图6所示连结部20的接合环42放大表示的后视图。图13是图11中的 C-C线剖面图。图14是图11中的D-D线剖面图。图15是图13中的E-E线剖面图。图16 是表示第一接合主体40或第二接合主体41与接合环42的嵌合状态的剖面图。接合环42形成为其整体呈圆筒状。如图11和图12所示,接合环42的两侧的开口部49a、49b,为了能够将嵌合凸部45的包括膨径部46的前端部插入而形成为大致长方形。另外,开口部49a、49b形成为其大致长方形的长度方向相对于圆筒的中心相互呈90° 旋转的形状。接合环42的内部形成有圆形孔(嵌合孔)50,该圆形孔(嵌合孔)50具有能够使嵌合凸部45的前端部在其内部转动的直径。该圆形孔50具有与接合环42的外径的中心相同的中心。而且,如图11所示,开口部49a的横宽的短轴方向的开口边缘上分别形成有卡定部51a、51b,该卡定部51a、51b构成防止膨径部46从圆形孔50脱落的第一卡定部。另夕卜,如图12所示,开口部49b的纵长的短轴方向的开口边缘上分别形成有卡定部51c、51d, 该卡定部51c、51d构成防止膨径部46从圆形孔50脱落的第二卡定部。第一卡定部51a、 51b和第二卡定部51c、51d在圆形孔50的两侧的开口部49a、49b内被设置为相互错开90° 呈镜面对称状。但是,并不限定于90°。因此,在对各嵌合凸部45施加向互相离开的方向起作用的拉力时,各嵌合凸部45的膨径部46通过第一卡定部51a、51b和第二卡定部51c、 51d对接合环42的开口部49a、49b进行扩张动作,此时扩张的部分成为互相错开90°的位置,从而容易确保保持力。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一"^定部51a、51b、第二卡定部51c、51d与圆形孔50的边界部设有倒角52,由此当从圆形孔50中拔出嵌合凸部45即极强的拉力起作用而在连结部 20处发生断裂时,由于倒角52的作用而能够防止各卡定部51a 51d的损坏。另外,第一卡定部51a的内侧形成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卡定凸部53a,第二卡定部 51c的内侧形成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卡定凸部53b。S卩,圆形孔50的内周面分别形成有与卡定凹部47相结合的卡定凸部53a、53b。在将第一接合主体40与接合环42相连结时,将第一接合主体40的嵌合凸部45插入至接合环42的开口部49b中,并将第一接合主体40相对于接合环42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其转动角度为从开口部49a侧观察时呈90°。于是,嵌合凸部45的卡定凹部47与圆形孔50内的卡定凸部53a相结合,一侧的转动限制部48从一侧的第二卡定部51c向第二卡定部51d侧移动并与第二卡定部51d相接触,另一侧的转动限制部48从另一侧的第二卡定部51d侧向一侧的第二卡定部51c侧移动并与第二卡定部51c相接触,从而如图16所示那样被定位。另外,同样地也将第二接合主体41插入至接合环42的另一侧的开口部49a中并相对转动90°而定位。如此,如图5所示,第一接合主体40与第二接合主体41通过接合环 42被连结。该状态下,第一接合主体40和第二接合主体41的各嵌合凸部45的膨径部46与接合环42的各卡定部51a 51d相结合,从而被保持在接合环42的圆形孔50内。该保持力被设定为,以通常进行百叶板升降操作以及百叶板角度调节操作时作用于操纵拉绳9的通常的拉力不会使嵌合凸部45从接合环42脱落。而且,仅在远超通常拉力的极大的拉力作用于操纵拉绳9时,由于接合环42的合成树脂的弹性作用,嵌合凸部45 的膨径部46使接合环42的开口部49a、49b向径向扩张,由此嵌合凸部45从接合环42脱落。该情况下,第一接合主体40或第二接合主体41的任意一个先从接合环42脱落。由此, 接合环42成为与第一接合主体40或第二接合主体41的任意一个相结合的状态,从而接合环42不会从操纵拉绳9脱落。这样构成的操纵拉绳9可以毫无限制地绕带轮16顺畅地进行转动,并且成为具有故障保险(fail safe)功能的操纵拉绳9。解除连结部20的嵌合后,将第一接合主体40或第二接合主体41再次嵌合于接合环42,则能够作为环状的操纵拉绳9而容易再现。另外, 通过将嵌合凸部45插入于接合环42的开口部49a、49b中并转动90°,形成了将嵌合凸部 45嵌合于接合环42的构成,因此用于使嵌合凸部45嵌合于接合环42的操作力可以极小。另外,由于通过各卡定部51a 51d来支撑膨径部46向轴向被拉伸的力,因此能够充分确保将嵌合凸部45保持在接合环42中的保持力。另外,将卡定凸部53a、5;3b嵌合于卡定凹部47,则由于转动限制部48的作用而被定位,因此使得位置的保持得到充分确保。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操纵拉绳9的升降装置,除图1所示的横式百叶窗外, 还可以适用于例如卷帘、其他型式的百叶窗或窗帘等的日射遮蔽装置。由于具备操纵拉绳9,因此本发明的升降装置在使用简便的同时,也能够避免由于操纵拉绳而引起的潜在风险。以上,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操纵拉绳9以及作为使用该操纵拉绳9的升降装置的适宜实施方式的横式百叶窗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采取各种变形方式进行实施。图17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操纵拉绳的连结部60的分解立体图。图 18是图17所示连结部60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如图17和图18所示,连结部60也可以由一体化部61和第二接合主体41这两个部件构成,其中,该一体化部61具有使上述第一接合主体40与接合环42 —体化的构成。第二接合主体41和一体化部61通过各自的凸缘部30而设置于拉绳14的两端部上。另外,也可以代替接合环42内的倒角52而形成剖面呈直角状的错层。另外,将膨径部46、卡定凹部47以及第一卡定部51a、51b和第二卡定部51c、51d等分别设置了两个, 但也可以分别设置为一个或设置为三个以上。该情况下,旋转角度优选设置为90°以外的角度。另外,拉绳14也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以外的树脂或用丝线编织而成。另外,拉绳 14的两端为逐渐变细的缩径部35,但也可以为从规定部位起至前端为止具有固定直径的细径部35。另外,也可以不设置凸缘部30而进行基体上注塑成形。另外,对于例如连结部20、60的配置或个数,可以根据对操纵拉绳9所要求的设计性以及故障保险功能性适当地进行选择。另外,拉绳14与第一接合主体40或一体化部61 的连结、或者拉绳14与第二接合主体41的连结,也可以不采用基体上注塑成形的方式,而是采用利用粘接剂进行结合等其他的连结方法。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主体40、第二接合主体41以及接合环42的各外径,全部与连结部20的横向上的外径相同,但是,也可以使这三个部件或两个部件中的仅一个或两个部件的外径变大,并将该外径作为连结部20的外径M,使其他的一个或两个部件的外径较小。另外,将这三个部件或两个部件利用合成树脂成形,但也可以利用金属部件等的其他部件形成。符号说明1 横式百叶窗(升降装置)9 操纵拉绳14 拉绳20 连结部30 凸缘部40 第一接合主体41 第二接合主体42 接合环45 嵌合凸部46 膨径部47 卡定凹部(定位部件)48 转动限制部50 圆形孔(嵌合孔)51a,51b 第一"^定部51c、51d 第二卡定部53a、53b 卡定凸部(定位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操纵拉绳,能够利用连结部将拉绳的两端部进行连结而形成为环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形成为其横向上的外径与所述拉绳的最大径相同或小于所述拉绳的最大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纵拉绳,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的两端部形成为随着接近所述连结部其直径变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纵拉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的纵向上的长度形成为相对于所述拉绳的最大径为1. 2倍以上2. 5倍以下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1 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操纵拉绳,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具备设置在所述拉绳的一端的第一接合主体, 设置在所述拉绳的另一端的第二接合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合主体与所述第二接合主体之间的接合环; 所述第一接合主体和所述第二接合主体分别具有轴状的嵌合凸部, 所述接合环具有能够与各所述嵌合凸部嵌合的嵌合孔,通过使所述嵌合凸部插入所述嵌合孔中并转动,所述嵌合凸部能够与该嵌合孔相结合;所述第一接合主体、所述第二接合主体以及所述接合环形成为其各自的横向上的外径与所述拉绳的最大径相同或小于所述拉绳的最大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纵拉绳,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凸部与所述嵌合孔的嵌合位置为将所述嵌合凸部插入所述嵌合孔中并转动90°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纵拉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主体和所述第二接合主体分别基体上注塑成形于所述拉绳的一端及另一端。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纵拉绳,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绳由热塑性树脂构成,所述拉绳的两端部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接合主体和第二接合主体嵌合的凸缘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纵拉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主体、所述第二接合主体以及所述接合环由合成树脂成形, 所述嵌合凸部上设有直径比该嵌合凸部的基端部大的膨径部, 所述嵌合孔设有与各所述膨径部相结合的第一卡定部和第二卡定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纵拉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定部和所述第二卡定部,在所述嵌合孔的两侧的开口部内设置为相互错开90°呈镜面对称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纵拉绳,其特征在于,所述膨径部与所述嵌合孔的内周面设有对所述嵌合凸部的转动位置进行定位的定位部件。
11.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 10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操纵拉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操纵拉绳及使用该操纵拉绳的升降装置,能够使操纵拉绳顺畅地进行转动,并且具有故障保险功能;该操纵拉绳(9),能够利用连结部(20)将拉绳(14)的两端部进行连结而形成为环状,连结部(20)形成为其横向上的外径与上述拉绳的最大径相同或小于上述拉绳的最大径。
文档编号E06B9/326GK102575497SQ20098016117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4日
发明者上原祥次郎, 中村元 申请人:立川窗饰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