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烹饪设备及其压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8161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压力烹饪设备及其压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和一种压力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的压力锅大多需要检测压力,并根据检测的压力对烹饪过程进行控制。但是,相关技术中无法精确检测压力锅内的压力,控制精度较低。(无线、无源,特别适用于分体式锅盖的烹饪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能够精确检测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压力烹饪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压力感应组件,所述压力感应组件包括固定部和移动部,所述移动部在感应到压力变化时相对所述固定部移动,以使所述压力感应组件的感应参数发生变化;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压力感应组件相连,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压力感应组件的当前感应参数获取所述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压力感应组件的移动部在感应到压力变化时相对固定部移动,以使压力感应组件的感应参数发生变化,检测单元根据压力感应组件的当前感应参数获取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从而可精确检测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提高压力烹饪设备的控制精度,提升用户的体验。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线圈,所述移动部包括移动磁芯,所述移动磁芯在感应到压力变化时相对所述第一线圈移动,以使所述第一线圈的电感值发生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一线圈并联以构成第一谐振回路;第一感应线圈,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并联或串联在所述第一谐振回路中;第一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并根据所述第一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获取所述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第二感应线圈,所述第二感应线圈与所述第一感应线圈相互感应,所述第二感应线圈根据所述第一感应线圈的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生成第一感应信号;第一检测芯片,所述第一检测芯片与所述第二感应线圈相连,所述第一检测芯片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的频率,并根据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的频率获取所述第一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感应线圈设置在所述压力烹饪设备的锅盖上,所述第二感应线圈设置在所述压力烹饪设备的锅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保护单元,所述第一保护单元包括第一保护电极、第二保护电极和第一短路检测电路,其中,所述第一保护电极和第二保护电极设置在所述移动磁芯移动方向的预设保护位置并在接触到所述移动磁芯时短路;所述第一短路检测电路与所述第一保护电极和第二保护电极相连,所述第一短路检测电路在检测到所述第一保护电极和第二保护电极短路时生成第一保护信号,以使所述压力烹饪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保护信号执行保护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电极,所述移动部包括移动电极,所述移动电极在感应到压力变化时相对所述固定电极移动,以使所述压力感应组件的电容值发生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三感应线圈,所述第三感应线圈与所述压力感应组件并联或串联以构成第二谐振回路;第二检测组件,所述第二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并根据所述第二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获取所述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包括:第四感应线圈,所述第四感应线圈与所述第三感应线圈相互感应,所述第四感应线圈根据所述第三感应线圈的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生成第二感应信号;第二检测芯片,所述第二检测芯片与所述第四感应线圈相连,所述第二检测芯片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感应信号的频率,并根据所述第二感应信号的频率获取所述第二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感应线圈设置在所述压力烹饪设备的锅盖上,所述第四感应线圈设置在所述压力烹饪设备的锅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保护单元,所述第二保护单元包括过载保护电极和第二短路检测电路,其中,所述过载保护电极设置在所述固定电极上,其中,所述移动电极在接触到所述过载保护电极时与所述固定电极短路;

所述第二短路检测电路与所述固定电极和所述移动电极相连,所述第二短路检测电路在检测到所述固定电极和所述移动电极短路时生成第二保护信号,以使所述压力烹饪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保护信号执行保护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力感应组件设置在所述压力烹饪设备的锅盖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另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压力烹饪设备,其包括所述的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压力烹饪设备,可通过压力检测装置精确检测压力烹饪设备内部的压力,提高压力烹饪设备的控制精度,提升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的电路原理图;(L1C1可并联也可串联)(60方框不含L2,传感器谐振回路70方框包含L2)

图5a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移动磁芯处于初始位置;

图5b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移动磁芯产生△X的位移;

图5c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的压力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移动磁芯达到预设保护位置;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的中第一保护单元的方框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9a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移动电极处于初始位置;

图9b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移动电极产生△Y的位移;

图9c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移动电极达到预设保护位置;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的中第二保护单元的方框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力烹饪设备的方框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在一种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所示的压力传感器在另一种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在一种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所示的压力传感器在另一种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在一种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所示的压力传感器在另一种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6中所示的压力传感器与锅盖的组装图;(实际使用时,锅盖上为横跨锅盖两侧的长条把手,传感器可安装在把手一侧,或排气阀周围。是否需要说明)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压力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中所示的结构的爆炸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压力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力烹饪设备锅体内的压强与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变化曲线图。

附图说明:压力检测装置100;开口端100a;压力烹饪设备A;压力感应组件10;检测单元20;固定部30;移动部40;移动磁芯50;第一检测组件60;第一谐振回路70;第一检测芯片80;第一保护单元90;第一保护电极101;第二保护电极102;第一短路检测电路103;固定电极104;移动电极105;第二谐振回路106;第二检测组107;第二检测芯片108;第二保护单元109;过载保护电极110;第二短路检测电路111;柔性密封片112;连接块113;锅盖114;锅体115;压力腔116;气孔117;弹性件118,容纳腔1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压力烹饪设备及其的压力检测装置。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的方框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100包括:压力感应组件10和检测单元20。

其中,压力感应组件10包括固定部30和移动部40,移动部40在感应到压力变化时相对固定部30移动,以使压力感应组件10的感应参数发生变化;检测单元20与压力感应组件10相连,检测单元20用于根据压力感应组件的当前感应参数获取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

也就是说,压力感应组件10的移动部40可随着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的变化而相对于压力感应组件10的固定部30移动,例如使得移动部40进入固定部30的长度越来越大,或者使得固定部30与移动部40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由此,压力感应组件10的感应参数随着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的变化而变化,检测单元20根据压力感应组件10的当前感应参数获取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从而可精确检测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

具体而言,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的变化将会使移动部40发生位移,进而使得压力感应组件10的感应参数发生变化,因而通过检测压力感应组件10的当前感应参数即可判断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更具体地,当压力烹饪设备内产生压强P后,压强P使得移动部40受到推力F,其中,推力F与压强P满足以下关系:F=PA,其中,F为压力感应组件10受到的向锅外的推力,P为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A为压力感应组件10的感应面积。并且,在推力F作用于移动部40时,移动部40相对固定部30产生位移△X,位移△X进而导致压力感应组件10的感应参数发生变化,其中,记当前感应参数变化为G,当前感应参数G压力感应组件的当前感应参数G与位移△X、推力F、压强P满足以下关系:G=G(ΔX)=G(F)=G(P)。由此,可推导出P=P(G),即可根据压力感应组件的当前感应参数G获取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P。

下面结合图2至图4以及图5a至图5c对压力检测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固定部30包括第一线圈L1,移动部40包括移动磁芯50,移动磁芯50在感应到压力变化时相对第一线圈L1移动,以使第一线圈L1的电感值发生变化。

具体而言,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P发生变化,使得压力感应组件10受到的向压力烹饪设备外的推力F发生变化,进而使得移动磁芯50相对第一线圈L1移动,第一线圈L1的电感值发生变化,由此,第一线圈L1的电感值发生变化,预示着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P发生变化,从而检测单元20可通过第一线圈L1的电感值的变化情况获得压力烹饪设备内产生的压强P变化情况。

更具体地,当压力烹饪设备内产生压强P后,压强P使得移动磁芯50受到推力F,移动磁芯50在推力F的作用下可沿第一线圈L1的中心向其内部移动,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移动磁芯50相对第一线圈L1发生位移,将会造成第一线圈L1的电感值L发生变化。具体地,由于推力F与压强P满足以下关系:F=PA,且位移ΔX、推力F与电感值L满足以下关系L=L(ΔX)=L(F),因此可推导出压强P与第一线圈L1的当前电感值L之间的关系P=P(L),检测单元20可根据第一线圈L1的电感值获取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P。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检测单元20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检测组件60和第一感应线圈L2,其中,第一电容C1与第一线圈L1并联以构成第一谐振回路70;第一感应线圈L2并联或串联在第一谐振回路70中;第一检测组件60用于检测第一谐振回路70的谐振频率f1,并根据第一谐振回路70的谐振频率f1获取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P。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第一检测组件60包括:第二感应线圈L3和第一检测芯片80。其中,第二感应线圈L3与第一感应线圈L2相互感应,第二感应线圈L3根据第一感应线圈L2的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生成第一感应信号;第一检测芯片80与第二感应线圈L3相连,第一检测芯片80用于检测第一感应信号的频率,并根据第一感应信号的频率获取第一谐振回路70的谐振频率。

也就是说,第一感应线圈L2与第二感应线圈L3工作方式为互感,第二感应线圈L3位于锅体115,并且第二感应线圈L3位于临近第一感应线圈L2的锅体115上,第一感应线圈L2位于锅盖114上;第一线圈L1、第一感应线圈L2、第一电容C1构成第一谐振回路70,位于锅盖114上;因此,锅盖114和锅体115可分离,即锅盖114是可拆卸的。

(L1C1也可串联)(检测电路60方框不含L2,传感器谐振回路70方框包含L2)

举例来说,如果第一线圈L1和第一感应线圈L2串联连接,如图4a所示,第一感应线圈L2参与到第一谐振回路70的谐振中,此时,第一谐振回路70的谐振频率f1的计算公式为:其中,f1为第一谐振回路70的谐振频率,L0为第一感应线圈L2的电感值,La为第一线圈L1的初始电感量,C1为第一电容的电容值,f0为初始谐振频率,即第Δf为第一谐振回路70的谐振频率的变化量。

如果第一线圈L1和第一感应线圈L2并联连接,如图4b所示,此时,第一谐振回路70的谐振频率f1的计算公式为:其中,f1为第一谐振回路70的谐振频率,L0为第一感应线圈L2的电感值,La为第一线圈L1的初始电感量,C1为第一电容的电容值,f0为初始谐振频率,即第Δf为第一谐振回路70的谐振频率的变化量。第一线圈L1的电感值La发生变化,将会导致第一谐振回路70的谐振频率f1发生变化,由此,如图14所示,压力烹饪设备内产生的压强P与第一谐振回路70的谐振频率f1可具有如下对应关系:P=P(f)=P(L),可将压力烹饪设备内产生的压强P与第一谐振回路70的谐振频率f1之间的对应关系存储在第一检测芯片80中,这样,第一检测芯片80在获取到第一谐振回路70的谐振频率f1之后,通过比对前述对应关系即可判断压力烹饪设备中的压强。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通过互感原理检测第一谐振回路70的谐振频率,即第一感应线圈L2与第二感应线圈L3相互感应,第一检测芯片80检测第二感应线圈L3感应到的第一感应信号即可检测第一谐振回路70的谐振频率。具体来说,以第一感应信号为电压信号为例,第一感应线圈L2设置在第一谐振回路70中,第一感应线圈L2两端的电压信号的频率即为第一谐振回路70的谐振频率,基于互感原理,第二感应线圈L3的电压随着第一感应线圈L2的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因而第一检测芯片80通过检测第二感应线圈L3两端的电压信号的频率即可获得第一谐振回路70的谐振频率。

第一检测芯片80在获取第一感应信号的频率之后可获得第一谐振回路70的谐振频率f1,进而根据第一谐振回路70的谐振频率f1与压力烹饪设备内产生的压强P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压强P。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20-22所示,第一感应线圈L2设置在压力烹饪设备的锅盖114上,第二感应线圈L3设置在压力烹饪设备的锅体115上。其中,第二感应线圈L3设置在压力烹饪设备的邻近第一感应线圈L2的锅体115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100还包括:第一保护单元90,第一保护单元90包括第一保护电极101、第二保护电极102和第一短路检测电路103,其中,第一保护电极101和第二保护电极102设置在移动磁芯50移动方向的预设保护位置并在接触到移动磁芯50时短路;第一短路检测电路103与第一保护电极101和第二保护电极102相连,第一短路检测电路103在检测到第一保护电极101和第二保护电极102短路时生成第一保护信号,以使压力烹饪设备根据第一保护信号执行保护动作。

举例来说,当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与当地的大压强相等时,移动磁芯50未受到推力作用,将保持在图5a所示的初始位置。

当压力烹饪设备内压强增加例如增加至压强P1(P1小于最大压强限值Pm)之后,移动磁芯50受到推力作用,从初始位置向保护电极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例如发生如图5b所示的位移ΔX,此时,移动磁芯50发生的位移将导致第一线圈L1的电感值L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第一谐振回路70的谐振频率发生变化,检测单元20即可根据第一谐振回路70的谐振频率f1与压力烹饪设备内产生的压强P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压强P。

当压力烹饪设备内压强继续增加例如增加至压强P2(P2大于等于最大压强限值Pm)之后,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P2已超过压力烹饪设备的最大压强限值Pm,如图5c所示,移动磁芯50接触到保护电极即第一保护电极101和第二保护电极102,这时,第一保护电极101与第二保护电极102短路,第一短路检测电路103在检测到第一保护电极101与第二保护电极102发生短路后生成第一保护信号,压力烹饪设备中的控制器或检测单元20在获取到该第一保护信号之后执行保护动作例如控制加热单元停止加热,从而对压力烹饪设备进行保护。

下面结合图7至图8以及图9a至图9c对压力检测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7所示,固定部30包括固定电极104,移动部40包括移动电极105,移动电极105在感应到压力变化时相对固定电极104移动,以使压力感应组件10的电容值C2发生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固定电极104和移动电极105可以为金属板。压力感应组件10的电容值C2可指移动电极105与固定电极104之间的电容值。

具体而言,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P发生变化,使得压力感应组件10受到的向压力烹饪设备外的推力F发生变化,进而使得移动电极105向固定电极104移动,压力感应组件10的电容值C2发生变化,由此,压力感应组件10的电容值C2发生变化,预示着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P发生变化,从而检测单元20可通过压力感应组件10的电容值C2的变化情况获得压力烹饪设备内产生的压强P变化情况。

更具体地,当压力烹饪设备内产生压强P后,压强P使得移动电极105受到推力F,移动电极105在推力F的作用下向其固定电极104移动,根据电容的计算公式压力感应组件10的电容值C2与两极板间的距离d(即固定电极104与移动电极105之间的距离)有关,当两极板之间的距离d发生变化,则电容值C2发生变化。具体地,由于推力F与压强P满足以下关系:F=PA,且位移ΔY、推力F与电容值C2满足以下关系C=C(ΔY)=C(F),因此可推导出压强P与电容值C之间的关系P=P(C),检测单元20可根据电容值C获取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P。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8所示,检测单元20包括:第三感应线圈L4,第三感应线圈L4与压力感应组件10并联或串联以构成第二谐振回路106;第二检测组件107,第二检测组107件用于检测第二谐振回路106的谐振频率f2,并根据第二谐振回路106的谐振频率f2获取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P。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8所示,第二检测组件107包括:第四感应线圈L5和第二检测芯片108,其中,第四感应线圈L5与第三感应线圈L4相互感应,第四感应线圈L5根据第三感应线圈L4的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生成第二感应信号;第二检测芯片108与第四感应线圈L5相连,第四感应线圈L5用于检测第二感应信号的频率,并根据第二感应信号的频率获取第二谐振回路106的谐振频率f。

也就是说,第三感应线圈L4与压力感应组件10构成第二谐振回路106,此时,第二谐振回路106的谐振频率f2的计算公式为:其中,L2为第三感应线圈L4的电感值,C2为移动电极105与固定电极104之间的电容值。

压力感应组件10的电容值C2发生变化,将会导致第二谐振回路106的谐振频率f2发生变化,由此,压力烹饪设备内产生的压强P与第二谐振回路106的谐振频率f2可具有如下对应关系:P=P(f)=P(C),可将压力烹饪设备内产生的压强P与第二谐振回路106的谐振频率f2之间的对应关系存储在第二检测芯片108中,这样,第二检测芯片108在获取到第二谐振回路106的谐振频率f2之后,通过比对前述对应关系即可判断压力烹饪设备中的压强。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通过互感原理检测第二谐振回路106的谐振频率f2,即第三感应线圈L4与第四感应线圈L5相互感应,第二检测芯片108检测第四感应线圈L5感应到的第二感应信号即可检测第二谐振回路106的谐振频率。具体来说,以第二感应信号为电压信号为例,第三感应线圈L4用以构成第二谐振回路106中,第三感应线圈L4两端的电压信号的频率即为第二谐振回路106的谐振频率,基于互感原理,第四感应线圈L5的电压随着第三感应线圈L4的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因而第二检测芯片108通过检测第四感应线圈L5两端的电压信号的频率即可获得第二谐振回路106的谐振频率。

第二检测芯片108在获取第二感应信号的频率之后可获得第二谐振回路106的谐振频率f2,进而根据第二谐振回路106的谐振频率f2与压力烹饪设备内产生的压强P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压强P。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0-22所示,第三感应线圈L4设置在压力烹饪设备的锅盖114上,第四感应线圈L5设置在压力烹饪设备的锅体115上。其中,第四感应线圈L5设置在压力烹饪设备邻近第三感应线圈L4的锅体115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0所示,上述的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100,还包括:第二保护单元109,第二保护单元109包括过载保护电极110和第二短路检测电路111,其中,过载保护电极110设置在固定电极104上,其中,移动电极105在接触到过载保护电极110时与固定电极104短路;第二短路检测电路111与固定电极104和移动电极105相连,第二短路检测电路111在检测到固定电极104和移动电极105短路时生成第二保护信号,以使压力烹饪设备根据第二保护信号执行保护动作。

举例来说,当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与当地的大气压强相等时,移动电极105未受到推力作用,将保持在图9a所示的初始位置。

当压力烹饪设备内压强增加例如增加至压强P1(P1小于最大压强限值Pm)之后,移动电极105受到推力作用,从初始位置向固定电极104移动一段距离例如发生如图9b所示的位移ΔY,此时,移动电极105发生的位移将导致移动电极105与固定电极104之间的电容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第二谐振回路106的谐振频率发生变化,检测单元20即可根据第二谐振回路106的谐振频率f2与压力烹饪设备内产生的压强P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压强P。

当压力烹饪设备内压强继续增加例如增加至压强P2(P2大于等于最大压强限值Pm)之后,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P2已超过压力烹饪设备的最大压强限值Pm,如图9c所示,移动电极105接触到过载保护电极110,这时,移动电极105与固定电极104短路,第二短路检测电路111在检测到移动电极105与固定电极104发生短路后生成第二保护信号,压力烹饪设备中的控制器或检测单元20在获取到该第二保护信号之后执行保护动作例如控制加热单元停止加热,从而对压力烹饪设备进行保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0-22所示,压力感应组件10设置在压力烹饪设备的锅盖114上。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压力感应组件的移动部在感应到压力变化时相对固定部移动,以使压力感应组件的感应参数发生变化,检测单元根据压力感应组件的当前感应参数获取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从而可精确检测压力烹饪设备内的压强,提高压力烹饪设备的控制精度,提升用户的体验,该设备无线、无源,特别适用于分体式锅盖的烹饪设备。

下面结合图12-23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力检测装置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力检测装置100包括压力感应组件10、柔性密封片112、移动部40、固定部30和检测单元20(未示出)。具体而言,压力感应组件10内限定有一端开口的压力腔116,压力感应组件10上设有与压力腔116导通的气孔117,柔性密封片112设在压力感应组件10的开口端100a以封闭开口端100a,柔性密封片112被构造成当开口端100a外侧压强大于压力腔116内压强时朝向压力腔116内发生形变,移动部40设在柔性密封片112上且根据柔性密封片112的形变发生移动,固定部30与移动部40间隔开设置,固定部30被构造成适于感应移动部40的位移,检测单元20与固定部30相连以根据固定部30感应到的位移信息计算开口端100a外侧的压强。

换言之,压力检测装置100主要由压力感应组件10、柔性密封片112、移动部40、固定部30和检测单元20组成,其中,压力感应组件10沿竖直方向(如图12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压力感应组件10内限定有一端敞开(如图12所示的下端)敞开的压力腔116,压力感应组件10上设有气孔117,气孔117与压力腔116导通。

柔性密封片112设在压力感应组件10的敞口端以封闭压力腔116的开口,当压力腔116内腔与外侧压强存在压差时,柔性密封片112可以发生形变。具体地,若压力检测装置100开口端100a的外侧压强大于压力腔116内腔压强,柔性密封片112朝向压力腔116移动,即向压力腔116一侧变形;若压力检测装置100的开口端100a的外侧压强小于压力腔116内腔压强,柔性密封片112朝向远离压力腔116的方向移动,即背向压力腔116变形。

进一步地,柔性密封片112上设有移动部40,移动部40可以根据柔性密封片112的形变而朝向压力腔116或者背向压力腔116移动,压力感应组件10上或者邻近压力感应组件10的位置设有固定部30,当移动部40发生位移时,可以感应到移动部40的位移信息,然后将感应到的位移信息反馈至检测单元20,然后检测单元20根据接收到的位移信息获得压力检测装置100外侧压强。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力检测装置100,结构简单、紧凑,线路简单,装拆方便,有利于简化其安装载体的结构和装配工序,并且可以检测到应用工况的压力值,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使用安全、可靠,用户体验更好。

可选地,压力感应组件10的下端开口,柔性密封片112沿上下方向可发生形变。参照图12和图13,压力感应组件10沿上下方向延伸,压力感应组件10内限定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压力腔116,压力感应组件10的上端设有与压力腔116导通的气孔117,压力感应组件10的下端形成敞口端,柔性密封片112设在压力感应组件10的下端以封闭压力腔116的开口,且柔性密封片112可以根据压力腔116与压力检测装置100的开口端100a的外侧压强的压差发生相应的形变,从而带动移动部40活动。

可选地,移动部40形成为移动磁芯50,固定部30形成为第一线圈L1,第一线圈L1根据移动磁芯50的位移变化产生电感变化并引起传感电路的谐振频率变化,检测单元20内预存有谐振频率变化对应的开口端100a外侧的压强值,检测单元20根据谐振频率变化计算开口端100a外侧的压强。

具体地,移动磁芯50形成沿压力感应组件10的轴向延伸的柱状,移动磁芯50设在柔性密封片112上以随柔性密封片112的形变而活动,第一线圈L1可以设在压力感应组件10上或者邻近压力感应组件10设置,其中,柔性密封片112的弹性系数为k,压力传感面积为A,压力检测装置100的开口端100a外侧压强压强为P,当移动磁芯50活动时,第一线圈L1可以感应到移动磁芯50的位移,压力检测装置100的柔性密封片112受到压力检测装置100的开口端100a的外侧压强向外的推力为F=PA,柔性密封片112在开口端100a外侧压强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并带动移动磁芯50向上移动的位置Δx=F/k=PA/k;移动磁芯50位移Δx导致第一线圈L1的电感变化ΔL,第一线圈L1的电感变化ΔL又会引起传感电路的谐振频率变化f,这样压力检测装置100的开口端100a外侧压强P与传感电路的谐振频率变化f存在如图23所示的曲线关系,该种对应关系预存储在压力检测装置100的检测单元20(例如控制单片机)内。在实际应用时,控制系统通过互感原理测出传感电路的谐振频率变化f,检测单元20可根据上述关系推算出压力烹饪设备A的锅体115内压强。

因此,该压力检测装置100的结构简单、紧凑,线路简单,装拆方便,反应灵敏,有利于简化系统的结构以及安装工序。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L1绕设在压力腔116的外周,即第一线圈L1设在压力腔116的外侧且沿压力腔116的周向延伸,也可以理解为第一线圈L1设在移动磁芯50的外周且与移动磁芯50间隔开布置,从而保障第一线圈L1与移动磁芯50之间可以发生电磁感应,进而保证压力检测装置100测得的压力检测装置100的开口端100a压强值的准确性和灵敏性。

有利地,移动磁芯50的上端位于第一线圈L1内,且移动磁芯50的上端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距离小于第一线圈L1的轴向长度。

参照图12和图13,压力检测装置100的开口端100a外侧压强发生变化时,由于压力腔116与压力腔116的开口端100a外侧压强存在压差,使柔性密封片112发生形变,而移动磁芯50可以随着柔性密封片112的形变而上下移动。具体地,移动磁芯50设在压力腔116内且移动磁芯50的下端与柔性密封片112相连,移动磁芯50的上端伸入第一线圈L1内,移动磁芯50可以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之间上下移动,并且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在移动磁芯50的轴向上的距离小于第一线圈L1的轴向长度,保证移动磁芯50在上下移动过程中始终有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线圈L1内,从而保证压力检测装置100的正常工作,进而保证压力检测装置100可以实时地检测到系统的压强值(压力检测装置100的开口端100a压强值)。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以理解为移动磁芯50在压力腔116内移动的两个极限位置,例如,第一位置为移动磁芯50朝向压力腔116内移动的极限位置(如图13所示的移动磁芯50所在的位置),第二位置为移动磁芯50朝向远离压力腔116的方向移动的极限位置(如图12所示的移动磁芯50所在的位置)。

有利地,气孔117设在压力腔116顶部,移动磁芯50与压力腔116顶部之间设有弹性件118,弹性件118的两端分别与移动磁芯50的顶部和压力腔116的顶壁相连。

具体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压力感应组件10沿竖直方向(如图14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柱状,压力感应组件10内限定有下端敞口的压力腔116,柔性密封片112设在压力感应组件10的下端以封闭压力腔116的下端开口,移动磁芯50设在压力腔116内且移动磁芯50的下端与柔性密封片112相连,压力腔116内还设有弹性件118,且弹性件118的上端与压力感应组件10的顶壁的内壁相连,弹性件118的下端与移动磁芯50的上端相连。

当压力腔116开口端100a外侧压强大于压力腔116内腔压强时,移动磁芯50随着柔性密封片112的形变向上移动,弹性件118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因移动磁芯50冲太大而与压力感应组件10发生碰撞;当压力腔116的开口端100a外侧压强逐渐下降,直至压力腔116的开口端100a外侧的压强与压力腔116开口端100a外侧压强平衡时,移动磁芯50在弹性件118的恢复力、自重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从而回至初始位置。

由此,通过在压力腔116内设置弹性件118,使弹性件118位于移动磁芯50与压力腔116的顶壁之间,保证移动磁芯50移动的稳定性,从而延长压力检测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弹性件118为弹簧。具体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移动磁芯50的上端以及压力感应组件10的顶壁的内壁相连,弹簧的结构简单,成本低,有利于降低压力检测装置100的成本,并且弹簧在外界作用力下反应灵敏,可以提高压力检测装置100的感应灵敏性,保证压力检测装置100可以实时且准确地测的压力检测装置100的开口端100a压强值。

其中,如图16和图17所示,压力腔116的顶部设有过载保护电极110,过载保护电极110被构造成当移动磁芯50的顶部止抵过载保护电极110时切断用于增加开口端100a外侧压强的装置的电源。

具体地,若压力腔116的开口端100a外侧压强大于压力腔116内腔压强时,柔性密封片112在压差的作用下向压力腔116内变形,而移动磁芯50随着柔性密封片112的变形朝向压力腔116内移动,然后第一线圈L1根据移动磁芯50的位移变化产生电感变化并引起传感电路的谐振频率变化,检测单元20内预存有谐振频率变化对应的开口端100a外侧的压强值,检测单元20根据谐振频率变化计算开口端100a外侧的压强;当压力检测装置100的开口端100a的外侧压强超载时,移动磁芯50继续向上移动以使其止抵至压力腔116顶部的过载保护电极110,然后系统的加热电源关闭,使得压力腔116的开口端100a外侧压强不至于过高或者下降,从对系统形成过载保护,保证系统的安全工作。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压力感应组件10大致形成为下端开口的柱状,压力感应组件10的内壁限定出压力腔116,压力感应组件10的外壁与内壁间隔开限定出容纳腔119,第一线圈L1绕设在内壁上且位于容纳腔119内。

参照图16,压力感应组件10形成沿竖直方向(如图16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柱状,压力感应组件10内限定有压力腔116和容纳腔119,其中压力腔116位于压力感应组件10的中部,容纳腔119形成环形且外套在压力腔116外侧,即压力腔116设在容纳腔119所围成的区域的中部,感应线圈设在容纳腔119内且位于压力腔116的外周,移动磁芯50设在压力腔116内,且移动磁芯50在移动过程中、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线圈L1内。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圈L1设在压力感应组件10内,移动磁芯50和第一线圈L1具有独立的安装空间,方便移动磁芯50和第一线圈L1的分别安装,避免移动磁芯50与第一线圈L1裸露在外,对其形成保护,并且压力检测装置100整个结构均位于压力检测装置100外壁内,实现压力检测装置100的模块化,装拆方便,简化了压力检测装置100在使用工况中的安装工序。

其中,移动磁芯50的外周面与内壁的内周面之间限定出适于移动磁芯50上下移动的导向槽。保证移动磁芯50的移动路径,从而保证压力检测装置100的正常工作,使其可以实时且准确地测的压力检测装置100的开口端100a压力值。

可选地,压力感应组件10形成为塑料模块,例如,压力感应组件10可以通过注塑工艺成型,加工、制造容易,成型方便,且加工成本低,重量轻,并且压力感应组件10为塑料材质,不会对第一线圈L1与移动磁芯50的感应造成干涉,保证压力检测装置100的正常工作。

有利地,压力感应组件10的开口端100a的径向尺寸大于压力腔116的径向尺寸,从而方便压力腔116的开口端100a外侧气流的导入,进而使柔性密封片112可以根据压力腔116的开口端100a外侧压强及时发生形变,保证压力检测装置100的工作灵敏性。

可选地,移动部40形成为设在柔性密封片112上的移动电极105,固定部30为设在压力腔116顶部的固定电极104。

具体地,如图19所示,压力检测装置100主要由压力感应组件10、移动电极105、固定电极104和检测单元20组成,其中压力感应组件10内限定有沿其轴向(如图19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压力腔116,压力腔116的一端(如图19所示的下端)形成敞口端,压力感应组件10的另一端设有与压力腔116导通的气孔117,气孔117与外界空气导通,压力腔116的顶壁设有固定电极104,压力腔116的开口端100a设有移动电极105以封闭压力腔116的开口,当压力腔116开口端100a外侧压强升高时,设在压力腔116开口端100a的移动电极105发生形变,与固定电极104发生电磁感应,固定电极104将感应到的移动电极105的形变量反馈至检测单元20,检测单元20内预存有谐振频率变化对应的开口端100a外侧的压强值,检测单元20根据谐振频率变化计算开口端100a外侧的压强。因此,本实施例的压力检测装置100的结构更简单,部件数量少,生产成本低。

在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中,气孔117包括两个,两个气孔117间隔开设在压力感应组件10的顶部。参照19,压力感应组件10的顶部设有两个间隔开布置的气孔117,每个气孔117与压力腔116导通,当压力腔116的开口端100a外侧压强与压力腔116内腔压强形成压差时,例如压力腔116的开口端100a外侧压强大于压力腔116内腔压强,移动电极105发生形变而至少一部分向上移动,通过在压力感应组件10的顶部设置两个气孔117,使得系统外界气流可以快速地进入压力腔116内,从而保证外界压强可以与压力腔116内腔压强相等,保证压力检测装置100的正常工作。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压力腔116的开口端100a外侧压强指的是系统的压强,即压力检测装置100在使用时的工况压强,外界压强指的是压力检测装置100的外界压强,即可以理解成大气压强。

有利地,固定电极104的下表面设有过载保护电极110,过载保护电极110被构造成当移动电极105的至少一部分止抵过载保护电极110时切断用于增加开口端100a外侧压强的装置的电源。

具体地,当移动磁芯50向上移动止抵至压力腔116顶部的过载保护电极110时,系统的电源关闭,使得压力腔116的开口端100a外侧压强不至于过高,从对系统形成过载保护,从而有利于保证系统的安全工作。

下面结合附图至图11至图23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力烹饪设备A。

另外,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力烹饪设备的方框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设备A包括上述的压力烹饪设备的压力检测装置10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压力烹饪设备A可为压力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力烹饪设备A包括锅体115、锅盖114和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压力检测装置100,锅体115内限定有腔体,锅盖114可活动地设在锅体115上以打开和关闭腔体,压力感应组件10、柔性密封片112、移动部40和固定部30设在锅盖114上,检测单元20设在锅体115上。

换言之,该压力烹饪设备A主要由锅体115、锅盖114和压力检测装置100组成,其中锅体115内限定有上端敞开的腔体,腔体内设有内锅,用户可以通过锅体115的敞口端取放内锅,锅盖114可活动地设在锅体115的上端以打开和关闭腔体,压力检测装置100的压力感应组件10、柔性密封片112、移动部40和固定部30设在压力烹饪设备A的锅盖114上,压力检测装置100的检测单元20设在压力烹饪设备A的锅体115上。

压力烹饪设备A在工作时,压力烹饪设备A的腔体内腔压力逐渐升高,当压力烹饪设备A的腔体内腔压强大于压力检测装置100的压力感应组件10的压力腔116内腔压强时,由于压力感应组件10上的柔性密封片112两侧存在压差,使其发生形变,并带动移动部40向压力腔116内腔移动,在此过程中,固定部30可以感应到移动部40的位移信息,然后将感应到的位移信息反馈至检测单元20,然后检测单元20根据接收到的位移信息获得压力检测装置100外侧压强,即检测单元20根据接收到的位移信息获得压力烹饪设备A的腔体内腔压强。

例如,如图16至图18所示,若压力检测装置100的移动部40形成移动磁芯50,固定部30为感应线圈,柔性密封片112形成密封弹簧片,其中,密封弹簧片的弹性系数为k,压力传感面积为A,压力烹饪设备A的锅体115腔体内产生的压强压强为P,压力检测装置100的密封弹簧片受到锅体115腔体内的压强向外的推力为F=PA,密封弹簧片在锅体115腔体压强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并带动移动磁芯50向上移动的位置Δx=F/k=PA/k;移动磁芯50位移Δx导致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L,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L又会引起传感电路的谐振频率变化f,这样锅体115内的压强P与传感电路的谐振频率变化f存在如图12所示的曲线关系,该种对应关系预存储在压力检测装置100的检测单元20(例如控制单片机)内。在实际应用时,控制系统通过互感原理测出传感电路的谐振频率变化f,检测单元20可根据上述关系推算出压力烹饪设备A的锅体115内压强。

由此,通过在压力烹饪设备A上设置压力检测装置100,使得压力烹饪设备A在工作时,压力检测装置100可以实时且准确地检测到压力烹饪设备A的锅体115内腔的压强,实现对压力烹饪设备A工作状态的检测,保证压力烹饪设备A的正常工作。并且该压力检测装置100的结构简单、紧凑,线路简单,有利于简化压力烹饪设备A的结构和线路安装工序,即简化压力烹饪设备A的锅体115和锅盖114的装配,从而降低压力烹饪设备A的生产难度,进而提高压力烹饪设备A的生产效率。

具体地,如图22所示,压力烹饪设备A的锅盖114与锅体115可拆卸地连接,当压力烹饪设备A在使用时,可以将锅盖114扣合在锅体115上以封闭锅体115的腔体的敞口端,保证压力烹饪设备A的正常工作;当压力烹饪设备A使用后,可以将锅盖114从锅体115上取下,此时压力检测装置100不工作,方便对锅体115和锅盖114分开清洗,保证对压力烹饪设备A的清洗效果。

优选地,锅盖114上设有柱状把手,柱状把手形成为压力感应组件10,有效地利用了锅盖114的内部空间。参照图22,锅盖114的中部设有凸出于锅盖114外表面的柱状把手,柱状把手大致沿锅盖114的轴向(如图22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柱状把手内限定有下端敞开的压力腔116,柱状把手的下端设有柔性密封片112以封闭压力腔116的下端开口,柱状把手的上端设有与连通压力腔116和外界大气的气孔117,并且在实际使用时,锅盖114上也可以为横跨锅盖两侧的长条把手,压力检测装置100可安装在把手一侧,或排气阀周围。

当压力烹饪设备A的腔体内腔压力大于压力腔116内腔压力,即压力烹饪设备A的腔体内腔压力大于外界压强时,柔性密封片112发生形变并带动设在柔性密封片112上的移动部40向上活动,固定部30感应到移动部40的移动,并将感应到的移动部40的位移信息反馈至检测单元20,检测单元20根据接收到的位移信息计算出压力烹饪设备A的锅体115的腔体压强。

当然,本发明的压力检测装置100的设置位置并不限于此,压力检测装置100还可以设在压力烹饪设备A的锅盖114的偏离中心的位置,避免柔性密封片发生损坏时,因锅体115内的高温蒸汽泄漏而烫伤用户的手。

进一步地,柱状把手的压力腔116顶部还设有过载保护电极110,当移动部40的至少一部分止抵到过载保护电极110上时,切断用于增加压力烹饪设备A的锅体115的腔体压强的电源,使压力烹饪设备A的腔体压强维持在恒定压强或者下降,对压力烹饪设备A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保证压力烹饪设备A的正常工作,避免因工作压力太高而发生损坏,使用安全、可靠。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压力感应组件10与锅盖114一体成型。由此,一体形成的结构不仅可以保证压力烹饪设备A的结构、性能稳定性,并且方便成型、制造简单,而且省去了多余的装配件以及连接工序,大大提高了压力烹饪设备A的装配效率,保证压力感应组件10与锅盖114的连接可靠性,再者,一体形成的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较高,组装更方便,寿命更长。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压力感应组件10与锅盖114通过螺钉连接。具体地,可以根据压力烹饪设备A的功率、型号等选用合适的压力检测装置100,更换方便,装拆容易,维修方便。

其中,压力感应组件10的开口端100a的两侧分别设有向下向外倾斜延伸的连接块113,连接块113的上端与压力感应组件10相连,连接块113的外侧与锅盖114相连。

参照图20,压力感应组件10形成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柱状,压力感应组件10的下端形成开口端100a,其中压力感应组件10的下端设有相对布置的连接块113,压力检测装置100与压力烹饪设备A的锅盖114组装时,压力感应组件10上的连接块113与锅盖114连接,从而实现压力检测装置100与压力烹饪设备A的锅盖114的组装。

有利地,连接块113之间限定出与开口端100a连通的通道,通道的下端的径向尺寸大于上端的径向尺寸,通道的上端的径向尺寸大于开口端100a的径向尺寸。

具体地,如图16和图17所示,并结合图18,压力感应组件10的下端设有连接块113,压力烹饪设备A的锅盖114上设有安装口,连接块113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压力烹饪设备A的锅盖114实现组装,其中,连接块113之间限定出通道,且通道分别与压力腔116的开口端100a的外侧以及压力烹饪设备A的锅体115内腔导通,保证压力烹饪设备A的锅体115内腔的气流可以通过通道流动至压力检测装置100的开口端100a外侧,从而有利于压力检测装置100实现对压力烹饪设备A的锅体115内腔压强的检测。

进一步地,在压力检测装置100的轴向上、通道的下端的径向尺寸大于通道的上端的径向尺寸,而通道的上端的径向尺寸大于压力腔116的开口端100a的径向尺寸,可以对压力烹饪设备A的锅体115内腔的气流流动起到导向的作用,保证锅体115内腔的气流可以快速地作用在压力检测装置100的柔性密封片112上,进而保证压力检测装置100可以实时且快速地检测到压力烹饪设备A的锅体115内腔的压强值,安全、可靠。

由此,该压力烹饪设备A的结构简单、紧凑,锅盖114与锅体115的连接结构和连接工序简单,压力烹饪设备A工作时,压力检测装置100可以实时且准确地检测到压力烹饪设备A的锅体115内腔的压强,对压力烹饪设备A的工作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从而保证压力烹饪设备A的正常工作,使用安全、用户体验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力烹饪设备A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压力烹饪设备,可通过压力检测装置精确检测压力烹饪设备内部的压力,提高压力烹饪设备的控制精度,提升用户的体验,该设备无线、无源,特别适用于分体式锅盖的烹饪设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