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9158发布日期:2018-07-20 17:48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开盖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烹饪器具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其中电压力锅作为传统高压锅的替代产品尤为明显,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电压力锅包括锅体以及盖设在锅体上的锅盖,在目前市面上的电压力锅中长出现下面的问题:加热之前,当锅盖合盖时如果锅体内冷气未及时排出,锅盖盖合得比较紧,容易吸锅。此外,当锅体中加热之后的食物冷却后,锅体内的气体热胀冷缩,也容易吸锅。上述情况均是由于锅内气压随锅内气温的降低而降低,低于锅外气压,进而导致再使用时锅盖无法顺利打开,俗称困气。一旦出现上述困气吸锅现象,就会导致锅盖开合不顺畅,使用舒适度不好。用户难以通过蛮力将锅盖与锅体分离,一方面影响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增加了用户受伤的风险,降低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困气,导致锅盖开合不顺畅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锅盖,盖设在锅体上,锅盖上设置有排气通道;限压阀,设置在排气通道上;传动件,设置在锅盖上;驱动装置,设置在锅盖上,驱动装置偏离限压阀一定距离并可推动传动件,使传动件水平顶推限压阀,使限压阀打开。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驱动装置通过传动件控制限压阀,在开盖时用户通过控制驱动装置使限压阀抬起,此时排气通道打开,空气可以从脱体逸出或者进入锅体,以平衡锅体内与外界的压差。使用户可以顺利打开锅盖,避免出现因锅体内气压较大导致开盖时锅盖在压差的作用下弹开的情况,对用户造成伤害;或者由于锅体内气压较小导致开盖时锅盖吸附在锅体上无法打开的情况,影响用户使用。驱动装置偏离限压阀并通过传动件控制限压阀,便于锅盖上各部件布置,充分利用锅盖的空间,优化锅盖的结构。

进一步地,传动件为可枢转地设置在锅盖上的摆杆,摆杆的第一端与限压阀相接触,驱动装置控制摆杆摆动进而控制限压阀的开启。

进一步地,驱动装置包括推杆,传动件设置在限压阀和推杆之间,传动件受推杆控制进而控制限压阀的开闭。

进一步地,锅盖上设置有罩设在限压阀上的罩体,罩体上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出气口,摆杆的第一端穿过罩体的侧壁,摆杆与罩体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

进一步地,密封结构为弹性密封结构,在摆杆不受外力时,弹性密封结构通过弹力能够使摆杆复位。

进一步地,密封结构上设有通孔,摆杆的第一端穿设在通孔中。

进一步地,驱动装置还包括电磁阀,电磁阀的阀杆的运动方向与推杆平行,阀杆的末端与摆杆配合,电磁阀受电信号控制,使阀杆推动摆杆摆动。

进一步地,推杆可滑动地设置在电磁阀的上方。

进一步地,驱动装置还包括容纳电磁阀的容纳空间和推杆底座,推杆底座盖设在容纳空间上,推杆可滑动地设置在推杆底座中。

进一步地,推杆底座上设置有导向柱,推杆上设置有沿推杆运动方向布置的导向孔,导向柱穿设在导向孔内。

进一步地,导向柱上设置有定位件,以防止推杆从导向柱上脱离。

进一步地,推杆底座和推杆之间设置有沿推杆的运动方向布置的弹簧,推杆上设置有与弹簧的第一端配合的第一挡板,推杆底座上设置有与弹簧的第二端配合的第二挡板。

进一步地,锅盖上设置有开盖件,开盖件转动使得锅体的锅牙与锅盖的盖牙扣合或者锅体的锅牙与锅盖的盖牙错位,开盖件包括控制驱动装置的伸出臂,在旋转开盖的过程中,伸出臂推动推杆进而开启限压阀,使锅盖在打开前锅体的内部压力能够通过排气通道与外部平衡。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锅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锅盖在开盖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锅盖的A-A方向剖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锅盖的B-B方向局部剖视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图2的锅盖在合盖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锅盖;20、排气通道;30、开盖件;31、伸出臂;40、限压阀;50、驱动装置;51、推杆;53、电磁阀;54、容纳空间;55、推杆底座;56、导向柱;57、导向孔;58、定位件;59、弹簧;60、罩体;61、出气口;62、密封结构;70、摆杆。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锅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盖10、限压阀40、传动件以及驱动装置50。其中,锅体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锅盖10盖设在锅体上,锅盖10上设置有排气通道20。限压阀40设置在排气通道20上,传动件设置在锅盖10上。驱动装置50设置在锅盖10上,驱动装置50偏离限压阀40一定距离并可推动传动件,使传动件水平顶推限压阀40,使限压阀40打开。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驱动装置50通过传动件控制限压阀40,在开盖时用户通过控制驱动装置50使限压阀40抬起,此时排气通道20打开,空气可以从脱体逸出或者进入锅体,以平衡锅体内与外界的压差。使用户可以顺利打开锅盖10,避免出现因锅体内气压较大导致开盖时锅盖10在压差的作用下弹开的情况,对用户造成伤害;或者由于锅体内气压较小导致开盖时锅盖10吸附在锅体上无法打开的情况,影响用户使用。驱动装置50偏离限压阀40并通过传动件控制限压阀40,便于锅盖10上各部件布置,充分利用锅盖10的空间,优化锅盖10的结构。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传动件为可枢转地设置在锅盖10上的摆杆70,摆杆70的第一端与限压阀40相接触,驱动装置50控制摆杆70摆动进而控制限压阀40的开启。驱动装置50包括推杆51,传动件设置在限压阀40和推杆51之间,传动件受推杆51控制进而控制限压阀40的开闭。摆杆70通过转动的方式控制限压阀40,驱动装置50在摆杆70的旋转轴附近给出较小的动作就能使摆杆70的第一端做出较大的位移,从而有效地控制限压阀40。且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锅盖10上设置有罩设在限压阀40上的罩体60,罩体60上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出气口61,摆杆70的第一端穿过罩体60的侧壁,摆杆70与罩体60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62。罩体60可以保持排气通道20密封,防止液体或者食物的碎屑随逸出的气体进入锅盖10中,影响推杆51和摆杆70及其他结构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密封结构62为弹性密封结构,在摆杆70不受外力时,弹性密封结构通过弹力能够使摆杆70复位。有弹性的密封结构62使摆杆70在锅盖10闭合、推杆51离开摆杆70时离开限压阀40,进而限压阀40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复位,关闭排气通道20。上述结构使锅盖10中不必另设复位机构,节约锅盖10内空间和生产成本。

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密封结构62上设有通孔,摆杆70的第一端穿设在通孔中。上述结构加强了密封效果并且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摆杆70与限压阀40的配合度。既防止液体或者食物的碎屑从摆杆70与罩体60间间隙进入锅盖10中,又避免摆杆70隔着密封结构62控制限压阀40时,无法使限压阀40完全抬起,造成无效动作。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50还包括电磁阀53,电磁阀53的阀杆的运动方向与推杆51平行,阀杆的末端与摆杆70配合,电磁阀53受电信号控制,使阀杆推动摆杆70摆动。推杆51与电磁阀53两套机构共同控制限压阀40,形成双保险,电磁阀53根据需要通过电信号控制限压阀40,进而控制锅内气体压力,提高烹饪器具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图3示出了图2的锅盖在开盖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的锅盖的A-A方向剖视示意图。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推杆51可滑动地设置在电磁阀53的上方。推杆51与电磁阀53实现的功能相近,运动方向相同,相互叠置节省空间,便于锅盖10的空间结构布置。

为进一步地节约空间,使结构紧凑,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50还包括容纳电磁阀53的容纳空间54和推杆底座55,推杆底座55盖设在容纳空间54上,推杆51可滑动地设置在推杆底座55中。推杆底座55同时作为推杆51的底座限制推杆51的运动方向,同时作为容纳空间54的盖板,保护电磁阀53等用电部件的使用安全。

另外,如图2至图4所示,推杆底座55上设置有导向柱56,推杆51上设置有沿推杆51运动方向布置的导向孔57,导向柱56穿设在导向孔57内。在上述结构中,导向柱56在导向孔57中滑动,控制推杆51的运动方向,结构简单,效果明显。

具体地,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导向柱56上设置有定位件58,定位件58与推杆51的上表面抵接,防止推杆51在移动过程中从推杆底座55中脱离。推杆底座55和推杆51之间设置有沿推杆51的运动方向布置的弹簧59,推杆51上设置有与弹簧59的第一端配合的第一挡板,推杆底座55上设置有与弹簧59的第二端配合的第二挡板。弹簧59实现推杆51的复位,结构简单。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锅盖10上还设置有开盖件30,开盖件30转动使得锅体的锅牙与锅盖10的盖牙扣合或者锅体的锅牙与锅盖10的盖牙错位,开盖件30包括控制驱动装置50的伸出臂31,在旋转开盖的过程中,伸出臂31推动推杆51进而开启限压阀40,使锅盖10在打开前锅体的内部压力能够通过排气通道20与外部平衡。

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此时锅盖10处在开启的状态,伸出臂31推动推杆51进而使摆杆70摆动,另限压阀40抬起,排气通道20打开以平衡锅体内外的气压。为实现上述功能,图5示出了图4的锅盖的B-B方向局部剖视示意图。如图5所示,锅盖10中可以设置与限压阀40配合的斜面,使限压阀40在转动时沿斜面升高,实现限压阀40抬起、排气通道20打开。进而避免上述的锅盖因内外压差出现弹开或者吸锅现象。在摆杆70复位时,限压阀40在自重作用下沿斜面滑落复位,关闭排气通道20。

图6示出了图2的锅盖在合盖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合盖烹饪时,开盖件30处于锁止位置,伸出臂31远离推杆51,推杆51在弹簧59的作用下退回初始位置。摆杆70在密封结构62的弹性作用下也回到初始位置,从而使限压阀40能够复位,关闭排气通道20。

在形成实际产品的锅盖,开盖件受空间结构的限制不一定能与电磁阀直接接触,对于上述情况的锅盖,在电磁阀上方设置推杆还可以弥补开盖件与电磁阀间的高度差,实现在锅盖开启前平衡锅体内外气压的目的。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驱动装置通过传动件控制限压阀,在开盖时用户通过控制驱动装置使限压阀抬起,此时排气通道打开,空气可以从脱体逸出或者进入锅体,以平衡锅体内与外界的压差。使用户可以顺利打开锅盖,避免出现因锅体内气压较大导致开盖时锅盖在压差的作用下弹开的情况,对用户造成伤害;或者由于锅体内气压较小导致开盖时锅盖吸附在锅体上无法打开的情况,影响用户使用。驱动装置偏离限压阀并通过传动件控制限压阀,便于锅盖上各部件布置,充分利用锅盖的空间,优化锅盖的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