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7455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卷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帘体的卷动装置。



背景技术:

参阅图1及图2,中国台湾第I342355号发明专利案揭示了一种窗帘悬吊系统,包含一个以两条拉绳10固定的窗帘11、一个供这些拉绳10穿过的板体12、两个相间隔地设置于该板体12上的枢座13、两个分别枢设于这些枢座13上并用来卷绕这些拉绳10的圆筒14、一个设置于窗帘11底部的加重件15,及两个分别提供弹性偏移力给这些圆筒14的片状弹簧16。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图2中仅显示其中一个枢座13、圆筒14及片状弹簧16。每一个片状弹簧16的一端是固定于相对应枢座13上,另一端固定于相对应圆筒14上。当使用者拉动该窗帘11时,会使这些拉绳10分别带动这些圆筒14旋转,并分别拉动这些片状弹簧16,这些片状弹簧16在被拉动后会产生弹性回复力,使得这些片状弹簧16分别对这些圆筒14施加作用力,当这些片状弹簧16的作用力与该窗帘11底部的加重件15平衡时,便可使该窗帘11定位。虽然该窗帘悬吊系统可达到定位该窗帘11的功效,但这些片状弹簧16成本较高且容易变形而减少使用寿命,加上这些圆筒14需要对应这些拉绳10穿过该板体12的出线处设置,因此配置难度较高。

参阅图3及图4,中国台湾第M535733号实用新型专利案揭示了一种帘体传动结构,包含一个上梁21、一个下梁22、一个设置于该上梁21及该下梁22间的帘体23、两个相间隔地设置于该上梁21上的卷线器24、一个可与这些卷线器24连动而沿该上梁21的长度方向滑移的活动座25、一个两端分别连接其中一个卷线器24及该活动座25的弹性件26,及一个绕设另一个卷线器24及该活动座25并固设于该下梁22的拉绳27。当使用者下拉该帘体23时,会通过该拉绳27带动该活动座25滑动,并拉伸该弹性件26而使该弹性件26对该活动座25施予弹性复位力,而该活动座25的两侧分别受到该弹性件26及该拉绳27施加拉力,当两者平衡时便可将该帘体23定位于适当位置。虽然该帘体传动结构采用成本较低的线簧作为该弹性件26,但其组装方式复杂,且需于该上梁21预留较多的空间来供该活动座25滑移,故前述的窗帘悬吊系统及帘体传动结构尚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便利、配置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卷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卷动装置,适用于一个可被操作而沿一个上下方向移动的帘体,该卷动装置包含一个框架单元、一个内枢轴单元,及一个外枢轴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框架单元包括一个沿一个轴向延伸的框架,及两个沿该轴向相间隔地设置于该框架上的枢座,该内枢轴单元包括两个分别枢设于这些枢座上的限位件、一个设置且连接于这些限位件间的内管,及一个套设于该内管外且两端分别连接 这些限位件的线簧,该外枢轴单元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这些限位件上且适用于被该帘体连动的套筒,及一个套设该线簧外且两端分别连接这些套筒的外管,其中一个套筒可连动相对应限位件旋转,另一个套筒不连动相对应限位件旋转,当该帘体沿该上下方向移动时,会带动这些套筒旋转,并使其中一个限位件旋转,且另一个限位件不旋转,导致两端分别连接这些限位件的线簧产生扭转,进而提供一可平衡并定位该帘体的弹性复位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地,前述的卷动装置,其中该外枢轴单元的其中一个套筒锁设于相对应限位件而可连动该限位件旋转,另一个套筒同轴套设于相对应限位件上而无法连动该限位件旋转。

较佳地,前述的卷动装置,其中该框架单元的每一个枢座形成一个沿该轴向贯穿的枢接孔,该内枢轴单元的每一个限位件具有一个环体部、一个由该环体部外侧沿该轴向伸置于相对应枢座的枢接孔内的凸轴部、一个凸设于环体部相反于该凸轴部的一侧上且供相对应套筒套设的延伸部、一个由该延伸部向内延伸的第一凸块部,及一个由该第一凸块部向内延伸并供该内管的一端套设的第二凸块部。

较佳地,前述的卷动装置,其中每一个限位件的第一凸块部呈圆盘状且界定出一个沿径向延伸的限位孔,该第二凸块部界定出一个沿径向开设的限位槽,该线簧具有一个套设于该内管外的线圈部、一个由该线圈部的一个端延伸并勾设于相对应限位件的限位孔内的第一固定部,及一个由该线圈部的另一端延伸,而卡制于另一个限 位件的限位槽内的第二固定部。

较佳地,前述的卷动装置,其中该外枢轴单元的每一个套筒的外径是沿该轴向由外向内地逐渐减少。

较佳地,前述的卷动装置,其中该帘体被数条拉绳贯穿,且这些拉绳的一端连接这些套筒,其中,该框架单元还包括多个沿该轴向相间隔排列地插设于这些枢座上,且适用于让对应的拉绳绕设的摩擦力调节杆。

较佳地,前述的卷动装置,其中该框架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框架上的安装座,该安装座邻近可被带动旋转的限位件设置且位于相对应枢座的外侧,该外枢轴单元还包括一个一端枢接该安装座,且另一端连接该限位件的套管,该套管适用于被其中一条拉绳卷绕,且可被该限位件连动而与这些套筒同步旋转。

较佳地,前述的卷动装置,其中每一个摩擦力调节杆沿一个垂直该轴向的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这些套筒被一个作用力带动而旋转时,会扭转该线簧而使该线簧对该套筒施予一个相反于该作用力的弹性复位力,从而可定位该帘体,并能达到无段式调节该帘体升降的功效。该卷动装置的组合方式简单且利于模组化,该线簧的生产成本较现有的片状弹簧低且耐用性较高,能改善现有问题,而当要配合拉绳使用时,仅需将拉绳牵引至这些套筒上即可,不需配合拉绳的出线处设置,加上该内管、该线簧及该外管的长度不受限制,因此可对应不同尺寸的帘体设计,泛用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前视图,说明中国台湾第I342355号发明专利案的一个窗帘悬吊系统;

图2是一个局部立体分解图,进一步说明该窗帘悬吊系统的局部元件配置;

图3是一个立体图,说明中国台湾第M535733号新型专利案的一个帘体传动结构;

图4是一个立体分解图,进一步说明该帘体传动结构的元件配置;

图5是一个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卷动装置的一个第一实施例;

图6是一个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元件配置;

图7是一个立体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中的一个限位件;

图8是一个剖视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正向观看的剖视状态;

图9是一个剖视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由上而下观看的剖视状态;

图10是一个剖视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穿线方式;及

图11是一个立体图,本实用新型卷动装置的一个第二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5及图6,本实用新型卷动装置的一个第一实施例,适用于一个帘体(图未示),包含一个设置于该帘体上方的框架单元4、 一个枢设于该框架单元4上的内枢轴单元5,及一个套设于该内枢轴单元5外的外枢轴单元6。

该框架单元4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帘体顶端且沿着一个轴向A延伸的框架41、两个沿着该轴向A相间隔地设置于该框架41上的枢座42,及多个沿该轴向A相间隔排列地插设于这些枢座42上,且沿一个垂直该轴向A的方向延伸的摩擦力调节杆43。每一个枢座42形成一个沿该轴向A贯穿的枢接孔420。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该第一实施例具有多个摩擦力调节杆43,但其数量视需求也可仅需一个,此外,这些摩擦力调节杆43间沿该轴向A的间距可以是等距或不等距,彼此间的高度位置可为相同或相异,看所需的摩擦力来决定配置。

参阅图6、图7及图8,该内枢轴单元5包括两个分别枢设于这些枢座42上的限位件51、一个设置于这些限位件51间的内管52,及一个套设于该内管52外的线簧53。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图6为了清楚说明该线簧53绕设于该内管52外,因此将该线簧53的中间区段以假想线表示,以露出位于内部的内管52。每一个限位件51具有一个环体部511、一个由该环体部511外侧面沿该轴向A伸置于相对应枢座42的枢接孔420内的凸轴部512、一个凸设于环体部511相反于该凸轴部512的一侧上且外径小于该环体部511的延伸部513、一个由该延伸部513向内延伸且外径小于该延伸部513的第一凸块部514,及一个由该第一凸块部514向内延伸且外径小于该第一凸块部514的第二凸块部515。该第一凸块部514呈圆盘状且界定出一个沿径向延伸的限位孔516。该第二凸块部515界定出一个沿径向开设的限位槽517。该内管52的两端分别套设于这些第 二凸块部515外。参阅图6、图7及图9,该线簧53具有一个套设于该内管52外的线圈部531、一由该线圈部531的一端延伸并勾设于相对应限位件51的限位孔516内的第一固定部532,及一个由该线圈部531的另一端延伸,而卡制于另一个限位件51的限位槽517内的第二固定部533。该内管52是作为骨架供该线簧53攀附,以限制该线簧53在旋转过程中,歪斜或弯折程度不过大,具有导正该线簧53中心的功效。

该外枢轴单元6包括两个分别套设于这些限位件51的延伸部513及该线簧53外的套筒61,及一个套设于这些套筒61及该线簧53外的外管62。每一个套筒61的外径是沿该轴向A由外向内地逐渐减少,且其中一个套筒61是通过螺丝或紧配合方式固定于相对应限位件51上而能带动该限位件51同步旋转,另一个套筒61仅同轴套设于相对应限位件51外而无法带动该限位件51旋转。此外,这些限位件51间的距离可对应该内管52、该线簧53及该外管62的长度调整,利于对应不同尺寸的帘体,泛用性高。

这些套筒61可如图5所示地分别用来卷绕两条穿设该帘体的拉绳7,而这些摩擦力调节杆43可用来让这些拉绳7绕设通过。当使用者沿该上下方向下拉动该帘体时,这些拉绳7分别卷动这些套筒61,从而使得其中一个限位件51旋转,而另一个限位件51不旋转,由于该线簧53的两端是分别连接这些限位件51,因此会造成该线簧53扭转,从而给予这些套筒61一个反向的弹性复位力,进而在使用者放开该帘体后,作用于这些拉绳7上的该帘体重量及该弹性复位力达到平衡,从而达到无段式调节该帘体升降的功能。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每一个套筒61的外径是由外而内渐 小,因此这些套筒61在收绕这些拉绳7时,这些拉绳7会向内靠拢地缠绕,从而可顺畅地收绳而避免纠缠。如果该线簧53所产生的弹性复位力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大于该帘体的重量时,可通过这些摩擦力调节杆43与这些拉绳7间产生的摩擦力来辅助平衡该帘体的重量,从而可减少所需的配重而降低成本,而通过调整这些拉绳7所绕过的摩擦力调节杆43数量,以及改变这些摩擦力调节杆43间的间距及高度(距离越近,角度越小,摩擦力越大),便可调整摩擦力的大小,故能对该帘体进行无段式调节以升降该帘体。此外,这些拉绳7的出线处除了可位于这些枢座42间,也可根据需求而如图10所示的位于这些枢座42的外侧,由于出线处不受限,因此这些套筒61及该外管62的长度不需与该帘体同宽,能有效节省设置空间。

参阅图11,为本实用新型卷动装置的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大致上与该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该框架单元4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框架41上的安装座44,该安装座44邻近可被带动旋转的该限位件51设置且位于相对应枢座42的外侧。该外枢轴单元6还包括一个一端枢接该安装座44,且另一端连接可被带动旋转的该限位件51的套管63。该套管63与这些套筒61作用相同,是用来缠绕其中的一条拉绳7,当使用者拉动该帘体而带动其中一个限位件51时,连接该限位件51的套管63也会被带动而同步旋转。本第二实施例可对应三条拉绳7,而实际应用时,也可使用两个该第一实施例的卷动装置来连接四条拉绳7,或使用一个第一实施例的卷动装置加上一个第二实施例的卷动装置来连接五条拉绳7,有效提高对不同尺寸或不同类型的帘体的适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这些套筒61可直接连接该帘体而应用于罗马帘、百褶帘及百叶窗上,也可配合这些拉绳7连接该帘体,用途广泛。这些拉绳7可牵引至这些套筒61上,故不需对应出线处设置,该线簧53成本较现有的片状弹簧低且较为耐用,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