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4833发布日期:2018-10-09 19:28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小家电,特别是一种便携式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CN201220102774.1”,名称为“循环式调理机”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循环式调理机的结构,该调理机的容器底部设置有切削刀片和磨盘,容器侧部的握把内设置有一个循环管道,并且在磨盘的底部设置有加压机构对浆液加压,使浆液进入循环管道内,再从循环管道顶部的回流口流回容器内,实现物料的循环切削与研磨。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磨盘的研磨粉碎是在转速低于6000r/min的条件下完成的,并且磨盘下方需要设置一加压机构对浆液进行加压(加压机构为上、下圆锥盘或者加压泵),才能使浆液进入到循环管道内,并从循环管道顶部的回流口回流至容器内,因此,上述的循环式调理机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并且如果没有加压机构,上述的调理机在制浆时,将无法实现浆液在循环管道内外的循环切削与研磨。同时,该调理机体积较大,只能在固定场所的桌面或者台面上所使用,并且,该机器一次制浆时间较长,制浆量较多,无法满足一人份使用的情形,容易造成食物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自行循环粉碎,且制浆速度快,能够满足单人使用情形的便携式食品加工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和与机座连接的容器,所述机座内设置有电机,由电机驱动的转轴贯穿容器并伸入容器内,且转轴的末端安装有粉碎刀片,且容器的外侧设置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两端与容器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刀片位于循环管的入口端所在水平面上,其中,所述容器为平均内径D1=30mm~80mm的柱状管,且柱状管的平均内径D1与循环管的平均内径D2比为2~8。

进一步的,所述容器的容量V=200mL~500mL。

进一步的,所述容器包括柱状管本体和位于柱状管本体下方的聚集腔,所述聚集腔相对柱状管本体向外鼓起形成聚集腔的内径大于柱状管本体的内径,所述粉碎刀片位于聚集腔内,且循环管的入口端位于聚集腔的周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聚集腔内设置有阻隔件,所述阻隔件将物料颗粒与液流分离,以阻挡物料颗粒通过入口端进入循环管内。

进一步的,所述阻隔件为横置于循环管入口端处的遮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阻隔件为隔离网罩,且隔离网罩的周壁上设置有液流进出的通孔,所述粉碎刀片设置于隔离网罩内。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为条形孔;

或者,所述通孔为多个,且多个通孔的面积之和至少为循环管入口端面积的2倍;

或者,所述粉碎刀片距离隔离网罩的间隙不大于3mm。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管与容器为一体成型的玻璃;

或者,所述循环管与容器为分体式结构,且循环管与容器密封连接;

或者,D1=40mm~60mm,且D1/D2=4~8。

进一步的,所述容器包括呈上下贯穿结构的容器本体和密封容器本体下部开口的安装板,转轴贯穿安装板伸入容器本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机座包括电机安装座,所述电机固定于电机安装座上,且螺钉将电机安装座、安装板与容器本体连接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容器为平均内径D1=30mm~80mm的柱状管,且远小于现有的食品加工机杯体内径140mm~160mm,同时,循环管设置于容器的外侧与容器连通,当粉碎刀片高速旋转时,粉碎刀片带动液流做高速的离心运动,由于容器管径相比于现有技术要小的多,在位于粉碎刀片所在的水平横截面上,做离心运动的液流受到容器内远离粉碎刀片的液流的剪切阻力较小,液流高速旋转时具有较大的离心旋转线速度,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流通过循环管的入口端进入循环管内,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加工机,无需加压装置,能够实现液流的自循环粉碎,结构更加简单,并且制浆速度更快。同时,本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柱状管的平均内径D1与循环管的平均内径D2之比,若小于2时,则循环管径相对较粗,进入循环管内的液流量也相对会增加,而此时,随着液流量的增大,其重力会克服离心惯性推力,从而液流无法从循环管的出口端流入容器内。同样,若D1/D2大于8时,则循环管径相对较细,容器内被粉碎刀片带动的液流由于无法及时的被疏通出去,液流会沿着容器的周壁向上翻滚,不仅容易发生液流喷溅现象,同时,液流未被及时疏通还会造成电机承受的阻力较大,容易发生共振噪音。因此,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食品加工机来说,一般要求D1/D2=2~8。另外,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食品加工机来说,体积小,重量轻,适合单人随身携带,使用场所和要求更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食品加工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便携式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1和设置于机座1上的容器2,所述机座1内设置有电机3,由电机3驱动的转轴31贯穿容器2并伸入容器2内,且转轴31的末端安装有粉碎刀片4,且容器2的外侧设置有循环管5,所述循环管5的两端与容器2连通,其中,所述粉碎刀片4位于循环管的入口端51所在水平面M上,所述循环管的出口端52位于容器2上部靠近杯盖6处。

本实施例的容器2为平均内径D1=30mm~80mm的柱状管,其中,循环管5的平均内径为D2,且柱状管的平均内径D1与循环管的平均内径D2比为2~8。对于本实施例来说,循环管5与容器2均为玻璃,且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成型为如图1所示结构。本实施例中,容器的容量V=200mL~500mL,该食品加工机的体积小,非常适用于单人随身携带,使用更方便。

对于本实施例来说,由于容器为平均内径D1=30mm~80mm的柱状管,且远小于现有的食品加工机杯体内径140mm~160mm,同时,循环管设置于容器的外侧与容器连通,当粉碎刀片高速旋转时,粉碎刀片带动液流做高速的离心运动,由于容器管径相比于现有技术要小的多,在位于粉碎刀片所在的水平横截面上,做离心运动的液流受到容器内远离粉碎刀片的液流的剪切阻力较小,液流高速旋转时具有较大的离心旋转线速度,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流通过循环管的入口端进入循环管内,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食品加工机,无需加压装置,能够实现液流的自循环粉碎,结构更加简单,并且制浆速度更快。同时,本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柱状管的平均内径D1与循环管的平均内径D2之比,若小于2时,则循环管径相对较粗,进入循环管内的液流量也相对会增加,而此时,随着液流量的增多,其重力会克服离心惯性推力,从而液流无法从循环管的出口端流入容器内。同样,若D1/D2大于8时,则循环管径相对较细,容器内被粉碎刀片带动的液流由于无法及时的被疏通出去,液流会沿着容器的周壁向上翻滚,不仅容易发生液流喷溅现象,同时,液流未被及时疏通还会造成电机承受的阻力较大,容易发生共振噪音。因此,对于本实施例的便携式食品加工机来说,一般要求D1/D2=2~8。

对于本实施例来说,由于循环管与容器为玻璃一体成型,食品加工机呈透明状,在制浆过程中,消费者可以通过透明的容器观察容器内物料被粉碎的过程中,提升了消费者的感观体验。同时,玻璃的循环管还可以用作提拿食品加工机的把手使用,消费者使用更便捷。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粉碎刀片位于循环管的入口端所在水平面M上是指,粉碎刀片的切削平面位于循环管入口端上部端点与下部端点之间任意水平面上。

当然,对于本实施例来说,循环管与容器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并且,即使循环管与容器为一体成型结构,也不限于为玻璃材质,也可以为透明的塑料材质。并且,对于本实施例来说,其中,D1更优选的选取为40mm~60mm,且D1/D2更优选的选取为4~8。

另外,对于本实施例的食品加工机来说,容器与循环管为立装于机座上。同样,当杯盖与容器密封后,本实施例的食品加工机也可以卧置安放于桌面上进行制浆,因此,对于本实施例的食品加工机来说,使用更加方便,使用方式和环境要求更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变化及参数的选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实施例二:

如图2、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管5与容器2为分体式结构,且循环管5的两端通过密封圈50与容器2密封连接。并且,所述容器2包括呈上下贯穿结构的容器本体21和密封容器本体21下部开口的安装板22,其中,所述容器本体21与安装板22之间通过设置密封部件7密封,并且,转轴贯穿安装板22伸入容器本体21内,同时,所述机座包括电机安装座11,所述电机3固定于电机安装座11上,且螺钉a将电机安装座11、安装板22与容器本体21连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容器本体21包括柱状管本体211和位于柱状管本体211下方的聚集腔212,所述聚集腔212相对柱状管本体211向外鼓起形成聚集腔212的内径大于柱状管本体211的内径,且循环管的入口端51位于聚集腔212的周壁上,同时,所述聚集腔212内设置有阻隔件,所述阻隔件将物料颗粒与液流分离,以阻挡物料颗粒通过入口端51进入循环管5内。本实施例中,阻隔件为隔离网罩8,且隔离网罩8的周壁上设置有液流进出的通孔80,所述粉碎刀片设置于隔离网罩8内,其中,安装板22上还设置有对隔离网罩8进行径向限位的凸台221,可以防止隔离网罩8发生径向的移动,以免造成粉碎刀片与隔离网罩8的碰撞。

对于本实施例来说,所述通孔为条形孔,一般条形孔的宽度以不大于8mm为宜,条形孔可以阻挡大块物料进入循环管内,防止循环管被堵塞。同时,制浆过程中,物料集中于隔离网罩内进行集中粉碎,提升了物料被粉碎的效率。本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对于本实施例来说,多个通孔的面积之和至少为循环管入口端面积的2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具有足够多的液流进入循环管内,同时,还可以减少隔离网罩对液流速度的阻挡,不至少隔离网罩内的阻力增大而造成食品加工机发生共振噪音。另外,本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在本实施例中,粉碎刀片距离隔离网罩的间隙最好不大于3mm,这样粉碎刀片可以与条形孔形成剪切粉碎,进一步提升物料的粉碎效率,同时,粉碎刀片在旋转的过程中还可以将卡在条形孔内的物料颗粒带出或切碎,防止条形孔被堵塞。

本实施例中,聚集腔的高度与内径一般大于循环管的平均内径,以便液流进入循环管后,因管径减小而实现液流加速。同时,本实施例中,隔离网罩与聚集腔壁的间隙一般不于5mm,以防止物料颗粒完全堵塞隔离网罩的通孔时,因隔离网罩与循环管的入口端间隙太小而液流无法运动的情形。对于本实施例来说,循环管的内径一般为7mm~15mm。

对于本实施例来说,聚集腔具有聚集物料粉碎的作用,与此同时,聚集腔还具有对液流聚集的作用,使得液流在离心惯性力的作用下,更容易甩进循环管内,同时,还可以防止液流受到容器周壁的影响而向上发生翻滚,容易造成喷溅现象。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来说,阻隔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隔离网罩,阻隔件也可以为横置于循环管入口端处的遮挡板,或者阻挡件为设置于循环管入口端处的网片。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变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