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烹煮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9328发布日期:2019-07-31 20:11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烹煮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煮食物的锅具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指一种自动烹煮锅。



背景技术:

在家庭生活中,人们大多使用独立各用、功能单一的电炉或者燃气炉对锅具进行加热,以此来烹煮食物。由于燃气的费用成本比电费低,大多数人还是选用燃气炉作为家庭的烹煮灶具。但是,为了防备停电或断气,大多数家庭都得购置电炉和燃炉各一个,例如电饭煲,这不仅浪费开支和空间占位,也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与不利。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会选择节假日外出进行营地旅行,这就要求他们携带一定的灶具和锅具,以便于烹煮食物。

但现有技术中的电炉和燃炉综合技术均较滞后、实用性差,当家里停气时,使用燃炉的用户无法进行烹煮;当家里停电时,使用电炉或电饭煲的用户无法进行烹煮。两种能源形式的灶具不可切换使用,给家庭用户带来不便。现有技术中的燃气炉大多采用嵌入式的结构,当家庭在节假日需要外出进行营地旅行时,也不可能将灶台上的燃气炉取出以携带。

因此,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电气两用自动烹煮锅,以便于家庭用户的生活使用,是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要迫切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烹煮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烹煮锅不具备电加热或者燃气加热切换使用的功能,给家庭用户生活带来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自动烹煮锅,包括锅底座、活动安装在锅底座内的锅胆、覆盖于锅胆上的锅盖以及电、气两用加热装置,所述锅底座与锅盖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锁紧装置活动连接,所述加热装置通过电能或燃气对锅胆进行加热。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炉盘盒、炉盘盖以及发热管丝,在炉盘盒上设有总进气管,在炉盘盖上设有若干燃气嘴,发热管丝嵌设于相邻燃气嘴之间,外部燃气通过总进气管进入炉盘盒内并从燃气嘴排出,发热管丝的两端分别与外部电源的正负极连通。

进一步,所述炉盘盒内设有空气进气管,炉盘盖上设有与空气进气管贯通的空气孔,使外部空气能够通过空气进气管从炉盘盖的表面与外部燃气充分混合。

进一步,所述炉盘盖与发热管丝之间设有隔热反射板,在隔热反射板上开设有与燃气嘴以及空气孔的尺寸、数量匹配的孔洞;在炉盘盒与炉盘盖之间还设有能够防止安装错位的防错插口。

进一步,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炉底座,炉底座内安装有蓄电池,炉底座上设有便于外部燃气接入的燃气口、便于外部电源接入的电源口以及能够开闭的空气口,总进气管与燃气口之间安装有燃气流量控制阀与点火开关;蓄电池上设有用于控制燃气流量控制阀、点火开关以及电源通断的电路板,电路板分别与蓄电池电、发热管丝两端的正负极以及电源口电连接,在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炉盘盒的支架,炉底座上设置有与电路板电连接的操作面板。

进一步,所述锅盖上设有锅铲自动控制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固定支架、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以及连接有锅铲的连杆,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安装在固定支架内并啮合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相连接,连杆与从动齿轮相连接,驱动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传动并带动连杆转动,使锅铲自动转动;在锅盖上还设有报警灯,驱动电机与报警灯分别与加热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杆包括均具有外螺纹的主动杆与从动杆,在主动杆与从动杆的端面之间设有能够防止打滑的扁方键,主动杆与从动杆通过一具有内螺纹的连接筒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锅盖上还设有进料装置,包括一端具有凹口的进料盖、固定块、进料按钮以及插销,固定块通过螺钉固定在锅盖上,在固定块内设有固定于锅盖上的支座,进料按钮与插销之间铰接有杠杆,杠杆与支座铰接,插销的一端通过弹簧与固定块相连接,另一端与进料盖上的凹口活动连接;进料盖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于锅盖上的a扭力弹簧,在锅盖内壁位于插销的下方设有限制进料盖向下移动的限位挡块。

进一步,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设置于锅底座上的锅底座固定块、设置于锅盖上的锅盖固定块以及锁紧按钮,锁紧按钮与锅盖固定块之间安装有b扭力弹簧,锅底座固定块内设有挂钩台阶,锁紧按钮的尾部具有与挂钩台阶匹配的倒钩,锅底座固定块与锅盖固定块通过倒钩与挂钩台阶的配合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锅胆的锅沿向外延伸覆盖锅底座的顶部,在锅沿上设有向外倾斜的出料口,锅底座为双层隔热结构,在锅底座的顶部侧壁双层上均设有若干对穿的散热孔,在双层隔热结构内位于散热孔的下方设有密封挡板;锅底座内侧还设有热反射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烹煮锅,通过向炉盘盒内通燃气、在炉盘盖上布置发热管丝,巧妙的将两种能源形式结合在一起,能够达到电、气分离的目的,当家里停气的时候可以通过发热管丝加热锅具,当家里停电的时候可以通过燃气加热锅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独的电炉或者燃气炉不能够切换使用的技术问题,并且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更安全、更方便。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烹煮锅,在锅盖上设置有锅铲自动控制装置,在烹煮食物时,可以通过设定驱动电机的运行时间、转速等控制锅铲自动炒菜,无需值守;当需要蒸饭、炖煮食物时,还可以将锅铲拆下,增大了用户的功能选择,并且使用安全、方便。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烹煮锅,在锅盖上还设有进料装置,可以分次将菜品和调味料由进料装置放入而无需完全打开锅盖,方便食物或调味料的添加,保证了食物烹煮的效率,减小了食物营养成分的流失,同时,进料装置还可以避免由于热油温度较高而烫伤用户的危险,实现了自动烹煮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烹煮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炉盘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管丝的另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锅铲自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盘盒;2—炉盘盖;3—燃气嘴;4—空气孔;5—空气进气管;6—总进气管;7—隔热反射板;8—孔洞;9—发热管丝;10—防错插口;11—锅底座;12—锅盖;13—锅铲自动控制装置;131—驱动电机;132—报警灯;133—固定支架;134—从动齿轮;135—主动齿轮;136—主动杆;137—连接筒;138—从动杆;139—锅铲;14—进料装置;141—进料盖;142—固定块;143—进料按钮;144—限位挡块;145—插销;146—支座;147—杠杆;148—a扭力弹簧;15—锁紧装置;151—锅底座固定块;152—锅盖固定块;153—锁紧按钮;154—b扭力弹簧;155—倒钩;16—加热装置;161—电路板;162—支架;163—操作面板;164—燃气口;165—电源口;17—密封挡板;18—散热孔;19—锅沿;20—出料口;21—热反射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面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自动烹煮锅,如图1与图8所示,包括锅底座11、活动安装在锅底座11内的锅胆、覆盖于锅胆上的锅盖12以及电、气两用加热装置16,其中,锅底座11采用双层塑料隔热材料制成,锅盖12采用耐高温玻璃材料制成。锅底座11与锅盖12的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锁紧装置15活动连接。当锅盖12扣合时,锅盖12覆盖于锅胆上。如图8所示,锅胆材质为现有技术中的不粘锅,锅胆的锅沿19向外延伸覆盖锅底座11的顶部,以防止锅胆内的液体流入锅底座11内部。在锅沿19上设有向外倾斜的出料口20,便于倒出食物,本实用新型可以在锅沿19上对称设置两个出料口20。锅底座11为双层隔热结构能够有效避免由于锅底座11内部温度过高而引起烫伤的危险。在锅底座11的顶部侧壁双层上均设有若干对穿的散热孔18,在双层隔热结构内位于散热孔18的下方设有密封挡板17。这样,多余的热量能够从散热孔18排出,并且不会渗透到双层隔热结构之间。锅底座11内侧还设有热反射层21,热反射层21的材质可以选择在锅底座11的内侧涂覆一定厚度的反热、隔热涂料或涂层,一方面能够避免烫伤的危险,另一方面,还可以将热量集中反射向锅胆,提高锅胆的加热效率。

如图1至图3所示,加热装置16包括炉盘盒1、炉盘盖2以及发热管丝9,炉盘盒1与炉盘盖2可以采用陶瓷、耐火泥或者现有技术中的炉盘材料制成,发热管丝9可以采用镍铬合金或者耐高温碳纤维管材料制成。在炉盘盒1上设有总进气管6,在炉盘盖2上设有若干圆环形排列的燃气嘴3。发热管丝9嵌设于相邻燃气嘴3之间,燃气嘴3的顶部高出安装好的发热管丝9顶部1厘米,以防止发热管丝9在使用过程中跳出或损坏。外部燃气通过总进气管6进入炉盘盒1内并从燃气嘴3排出,发热管丝9的两端分别与外部电源的正负极连通。炉盘盒1与炉盘盖2的材质能够对发热管丝9起到很好的绝缘作用,因此也提高了加热装置16使用的安全性。根据加热需要,发热管丝9不仅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的螺旋状排列结构,还可以选择如图4所示的半圆环状排列结构。发热管丝9的两端正负极可以从炉盘盖2的边缘引出,还可以在炉盘盒1与炉盘盖2的中心开设两个通道,使发热管丝9的两端正负极可以从炉盘盒1与炉盘盖2的中心引出。

如图1至图3所示,炉盘盒1内设有空气进气管5,炉盘盖2上设有与空气进气管5贯通的空气孔4,空气孔4的顶部与发热管丝9的顶部高度相同,均低于燃气嘴3顶部1厘米。加热装置16还包括炉底座,炉底座内安装有蓄电池,炉底座上设有便于外部燃气接入的燃气口164、便于外部电源接入的电源口165以及能够开闭的空气口。如图9所示,空气口采用百叶式结构。即由多个百叶片构成,多个百叶片的中部均与一方框铰接,多个百叶片的一侧端部通过连杆铰接。当锅胆放入锅底座11内时,为了使燃气能够更充分的燃烧,外部空气能够通过空气口经空气进气管5由空气孔4排入炉盘盖2的表面,使外部空气能够与外部燃气充分混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总进气管6与燃气口164之间安装有燃气流量控制阀与点火开关,燃气流量控制阀可以选用电磁式的阀体结构,点火开关的点火部引至炉盘盖2上,以便于点火。蓄电池上设有用于控制燃气流量控制阀、点火开关以及电源通断的电路板161,电路板161分别与蓄电池电、发热管丝9两端的正负极以及电源口165电连接。平时烹煮锅不工作时,可以给蓄电池充电,以备家庭需要外出旅行时使用。在电路板16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炉盘盒1的支架162,支架162位于前述百叶式结构的空气口处,炉盘盒1安装在支架162上。炉底座上设置有与电路板161电连接的操作面板163,操作面板163可以包括:温度火力、定时预约、启动开关、蒸煮、炖菜、炒菜、煮粥以及保温等现有技术中的功能菜单键,以实现烹煮锅的智能控制功能。

如图1至图3所示,炉盘盖2与发热管丝9之间设有隔热反射板7,隔热反射板7采用云母或其他绝缘的隔热材料制成,在隔热反射板7上开设有与燃气嘴3以及空气孔4的尺寸、数量匹配的孔洞8,使安装隔热反射板7时,隔热反射板能够穿过燃气嘴3紧贴于炉盘盖2的表面。在对锅胆进行加热时,云母制成的隔热反射板7具有良好的隔热、热反射效果,一方面避免了炉盘盒1过热的现象,另一方面,将燃气燃烧以及发热管丝9产生的热量全部反射至锅胆底部用于加热,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为了防止炉盘盒1与炉盘盖2之间安装错误,在炉盘盒1与炉盘盖2之间还设置有防错插口10,以便于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16快速的安装。

实施例2:

作为优选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如图5所示,为了使烹煮锅能够实现自动炒菜的功能,本实用新型在锅盖12上设有锅铲自动控制装置13,包括驱动电机131、固定支架133、主动齿轮135、从动齿轮134以及连接有锅铲139的连杆。驱动电机131与电路板161通过电线连接,为了防止电线之间触碰,在每根电线上套设绝缘陶瓷管。主动齿轮135与从动齿轮134均采用锥形齿轮,他们都安装在固定支架133内并啮合连接,其中,主动齿轮135位于固定支架133内的右侧,从动齿轮134既可以位于固定支架133内的上侧,也可以位于固定支架133内的下侧。驱动电机131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135固定连接,并在驱动电机131的输出轴与固定支架133之间设置转动轴承。连杆与从动齿轮134固定连接,并在连杆与固定支架133之间设置转动轴承。驱动电机131带动主动齿轮135转动,从动齿轮134传动并带动连杆转动,使锅铲139自动转动。

如图5所示,锅铲139由两个背向相对的锅铲头组合而成,两个锅铲头之间填充与锅铲头材质相同的材料,以避免食物进入两个锅铲头之间。背向相对的两个锅铲头在转动过程中,其中一个能够通过锅铲头的背面使食物分散,另一个能够通过锅铲头的正面使食物汇聚,如此循环有利于食物均匀受热。特别地,锅铲头的端部略微向上翘起,有利于食物的翻炒。

如图5所示,为了方便连杆的拆卸,以适于不同烹煮功能的需求,本实用新型将连杆分为均具有外螺纹的主动杆136与从动杆138,并且在主动杆136与从动杆138的端面之间设有能够防止打滑的扁方键,扁方键为多边形结构,使用时,将从动杆138的端部插入主动杆136的端部,使扁方键连接,再通过一具有内螺纹的连接筒137将主动杆136与从动杆138旋紧,从而实现锅铲139的可拆卸连接。

如图5所示,在锅盖12上还设有报警灯132,用于提示所设定的驱动电机131的转动时间,当锅铲139达到设定值时,报警灯132闪烁,可以有效的提示用户。上述驱动电机131与报警灯132分别与电路板161电连接,其中,驱动电机131选用微型调频电机,例如万鑫生产的GV28-400W-50SB型电机。

实施例3:

作为优选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如图6所示,为了方便烹煮过程中向锅胆内添加食物或者调味料,本实用新型还在锅盖12上还设有进料装置14,包括一端具有凹口的进料盖141、固定块142、进料按钮143以及插销145。固定块142通过螺钉固定在锅盖12上,在固定块142内设有固定于锅盖12上的支座146,进料按钮143与插销145之间铰接有杠杆147,杠杆147与支座146铰接,插销145的一端通过弹簧与固定块142相连接,另一端与进料盖141上的凹口活动连接。进料盖141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于锅盖12上的a扭力弹簧148,在锅盖12内壁位于插销145的下方设有限制进料盖141向下移动的限位挡块144。

使用时,按压进料按钮143,进料按钮143通过杠杆147在支座146作用下带动插销145回缩,进料盖141在a扭力弹簧148作用下自动开启,方便向锅胆内添加食物或者调味料。食物或者调味料添加完成后,按下进料盖141,使进料盖141上的凹口卡住插销145,以关闭进料盖141。

实施例4:

作为优选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如图7所示,锁紧装置15包括设置于锅底座11上的锅底座固定块151、设置于锅盖12上的锅盖固定块152以及锁紧按钮153,锁紧按钮153与锅盖固定块152之间安装有b扭力弹簧154,锅底座固定块151内设有挂钩台阶,锁紧按钮153的尾部具有与挂钩台阶匹配的倒钩155,锅底座固定块151与锅盖固定块152通过倒钩155与挂钩台阶的配合可拆卸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