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湿式表面清洁装置的地面吸嘴及湿式表面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98936发布日期:2020-09-04 12:46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用于湿式表面清洁装置的地面吸嘴及湿式表面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湿式表面清洁装置的地面吸嘴。



背景技术:

湿式表面清洁设备通常能够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清洗,并吸除清洗后残留在待清洁表面上的水渍等脏污流体,这样的湿式表面清洁设备常见的如地面清洗机、洗地机等设备。如公开号为cn106308684a公开了一种地面清洁机器人,包括污水箱、洒水部、吸水口以及吸尘口,洒水部位于吸水口前部,洒水部用于将清洁液布置到地面,吸水口用于回收污水至污水箱,吸尘口位于洒水部和吸水口之间,吸尘口和吸水口通过内隔板相间隔,内隔板上设有前刮条,前刮条前侧设有滚刷,滚刷与前刮条之间夹设形成吸尘口,前刮条与设置在吸污通道的后壁面上的后刮条形成所述的吸水口。

由于吸水口是由前刮条和后刮条之间的缝隙形成的,上述设备在待清洁表面上使用时,前刮条和后刮条容易在吸污通道的抽吸力作用下吸合贴靠在一起,降低吸水能力;而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会把前刮条和后刮条之间的距离设计得较宽一些,而前刮条和后刮条这种较宽间距的设计又会导致吸水口处的抽吸力作用不够强劲,吸水能力上也得不到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前刮条和后刮条之间进液间隙的吸水能力的用于湿式表面清洁装置的地面吸嘴。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湿式表面清洁装置的地面吸嘴,包括:

壳体,能够在待清洁表面上移动,所述的壳体内部设置有抽吸通道、下部设置有与所述的抽吸通道相连通的吸口;

流体输出通道,用于对外输出清洁流体以润湿待清洁表面;

液体收集机构,安装在所述的壳体下部且位于所述的吸口后侧,所述的液体收集机构包括前柔性刮唇条和后柔性刮唇条以及在二者之间构造出的、与所述的抽吸通道相连通的进液间隙;

所述的前柔性刮唇条和所述的后柔性刮唇条之间还设置有刮条内衬,所述的刮条内衬被配置成保持所述的前柔性刮唇条和后柔性刮唇条之间始终大于等于一最小距离,且当所述的地面吸嘴在待清洁表面上移动时,所述的刮条内衬与所述的前柔性刮唇条或后柔性刮唇条配合能够封闭部分所述的进液间隙。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刮条内衬将所述的进液间隙分隔成相隔离的至少两个腔室,当所述的地面吸嘴在待清洁表面上前/后移动时,所述的前柔性刮唇条和/或所述的后柔性刮唇条上有一部分与待清洁表面相贴合、另有一部分与待清洁表面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狭窄通道,并且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的腔室处于打开状态并与所述的狭窄通道相连通,另外的至少一个所述的腔室处于关闭状态,待清洁表面的流体能够经由所述的狭窄通道被吸入到打开的腔室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所述的刮条内衬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的进液间隙被所述的刮条内衬分隔成前后相隔离的两个腔室。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刮条内衬包括内衬片体和设置在所述的内衬片体的前后相对两侧壁上且向外突出的支撑体,所述的内衬片体的前后相对两侧壁以及所述的前柔性刮唇条的内壁面和所述的后柔性刮唇条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两个所述的腔室,所述的支撑体位于两个所述的腔室的下部,所述的支撑体上形成有连通各所述的腔室与外界的多个前开口部和多个后开口部,当所述的地面吸嘴在待清洁表面上向前移动时,所述的前柔性刮唇条至少封闭部分所述的前开口部;当所述的地面吸嘴在待清洁表面上向前移动时,所述的后柔性刮唇条至少封闭部分所述的后开口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支撑体的下部具有自前向后逐渐向下倾斜延伸的前坡面和逐渐向上倾斜延伸的后坡面,以及连接所述的前坡面和后坡面的底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内衬片体的前后相对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支撑筋,多个所述的支撑筋构成所述的支撑体,所述的内衬片体的前侧壁上相邻两个所述的支撑筋之间形成所述的前开口部,所述的内衬片体的后侧壁上相邻两个所述的支撑筋之间形成所述的后开口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多个所述的支撑筋沿左右方向等间距布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前柔性刮唇条的前壁面和后柔性刮唇条的后壁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凸起,当所述的地面吸嘴在待清洁表面上向前移动时,所述的前柔性刮唇条上的凸起与待清洁表面相贴合,而前柔性刮唇条上相邻两个凸起之间的部分与待清洁表面之间形成所述的狭窄通道;当所述的地面吸嘴在待清洁表面上向后移动时,所述的后柔性刮唇条上的凸起与待清洁表面相贴合,而后柔性刮唇条上相邻两个凸起之间的部分与待清洁表面之间形成所述的狭窄通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液体收集机构包括基座,所述的前柔性刮唇条、所述的后柔性刮唇条以及所述的刮条内衬均安装在所述的基座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刮条内衬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的基座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方案是:湿式表面清洁装置,包括如所述的用于湿式表面清洁装置的地面吸嘴、灰尘分离器、真空源、用于向待清洁表面喷洒液体的水箱。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柔性刮唇条和后柔性刮唇条之间间隔设置刮条内衬,从而将前柔性刮唇条和后柔性刮唇条之间形成的进液间隙分隔,形成两个或多个更小的独立腔室,当地面吸嘴在待清洁表面上移动时,至少一个腔室处于打开状态、其他的处于关闭状态,脏污流体通过前柔性刮唇条和/或后柔性刮唇条与待清洁表面之间形成的狭窄通道被吸入到打开的腔室内,这使得流体通过进液间隙的截面积变小,吸力增大,从而改善地面吸嘴上的液体收集机构的吸水能力。同时,采用刮条内衬还可以使得地面吸嘴向前后双向推动时,前柔性刮唇条和后柔性刮唇条之间始终保持一定间距,不会互相干扰,并且地面吸嘴向前推和向后拉的清洁效果相同,无残留液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待清洁表面上移动时,流体的流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收集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收集机构的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刮条内衬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地面吸嘴在待清洁表面上向前移动时,液体收集机构吸入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地面吸嘴在待清洁表面上向后移动时,液体收集机构吸入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壳体;12、抽吸通道;13、吸口;14、液体收集机构;15、前柔性刮唇条;16、后柔性刮唇条;17、进液间隙;171、第一腔室;172、第二腔室;18、基座;19、刮条内衬;191、内衬片体;192、支撑体;193、支撑筋;20、凸起;21、前轮;22、后轮;23、滚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与图1中所示的各个位置关系分别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地面吸嘴主要用于湿式表面清洁设备上,该湿式表面清洁设备可以是地面洗地机、清洗机等。

如图1-图2所示,地面吸嘴包括一壳体11,壳体11的前部安装有一对前轮21、后部安装有一对后轮22、底部设置有吸口13、内部安装有沿水平方向左右延伸的滚刷23,吸口13位于该对前轮21的前侧,滚刷23的下部有部分伸出至吸口13的外侧,其能够与待清洁表面接触。壳体11内还安装有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滚刷电机等驱动组件(图未示),用于驱动滚刷23转动,滚刷23在转动期间能够从待清洁表面上拾起脏污流体颗粒物送至吸口13处。壳体11前部至后部之间限定出一抽吸通道12,抽吸通道12和吸口13相连通。当地面吸嘴安装到上述湿式表面清洁设备上使用时,其抽吸通道12能够和湿式表面清洁设备上的抽吸机组相连通,并借助抽吸机组的抽吸力作用,将待清洁表面上的脏污流体,如灰尘颗粒物、水渍等吸入其中。

壳体11上还设置有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流体输出通道(图未示),该流体输出通道用于对外输出清洁流体。具体为,当地面吸嘴安装到上述湿式表面清洁设备上使用时,其流体输出通道和设备上的清洁液供给组件相连通。该流体输出通道可以设计成直接朝向壳体前部的待清洁表面上喷洒清洁液的结构,也可设计成收纳在壳体11内并且朝向滚刷29上喷洒清洁液的结构,还可设计成能够达到润湿待清洁表面、便于滚刷刷洗待清洁表面的其他结构,不限于上述所述的两种结构。

如图2-图3所示,壳体11的下部安装有液体收集机构14,液体收集机构14位于吸口13的后侧。液体收集机构14包括基座18、固定在基座18上的前柔性刮唇条15和后柔性刮唇条16以及间隔设置在前柔性刮唇条15和后柔性刮唇条16之间的刮条内衬19。前柔性刮唇条15的外壁面上和后柔性刮唇条16的外壁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凸起20。本实施例中的刮条内衬19平行于前柔性刮唇条15和后柔性刮唇条16,且沿左右方向延伸,在其他实施例中,前柔性刮唇条15和后柔性刮唇条16以及刮条内衬19也可以设计成曲线或其他不沿直线延伸的形状。

如图4所示,前柔性刮唇条15和后柔性刮唇条16之间构造出一与抽吸通道12相连通的进液间隙17,刮条内衬19将进液间隙17分隔成前后相隔离的第一腔室171和第二腔室172。刮条内衬19的作用是分隔进液间隙,使气流在此处的横截面积变小,减少吸水能力的损耗,进而起到提高清洁效果的作用。采用刮条内衬19对进液间隙进行分隔,可以降低液体收集机构14的制造精度和安装成本。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多个刮条内衬19或者将进液间隙分隔成多个腔室,其原理与本申请相同,也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刮条内衬19包括内衬片体191和设置在内衬片体191的前后相对两侧壁上且向外突出的支撑体192,支撑体192位于内衬片体191的下部。内衬片体191的前后相对两侧壁以及前柔性刮唇条15的内壁面和后柔性刮唇条16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上述的第一腔室171和第二腔室172。

参见图6、7,支撑体192位于第一腔室171和第二腔室172的下方,且支撑体192上形成有连通第一腔室171与外界的多个前开口部,以及连通第二腔室172与外界的多个后开口部。当地面吸嘴在待清洁表面上向前移动时,前柔性刮唇条15的内侧表面将部分所述的前开口部封闭,而前柔性刮唇条15的部分下边缘与地面过盈配合,其余部分下边缘与地面之间形成狭窄通道,后柔性刮唇条16的下边缘与地面过盈配合,使附着在地面的液体膜被刮起,并限定在进液间隙内;当地面吸嘴在待清洁表面向后移动时,后柔性刮唇条15的内侧表面将部分所述的后开口部封闭,而后柔性刮唇条15的部分下边缘与地面过盈配合,其余部分下边缘与地面之间形成狭窄通道,前柔性刮唇条15的下边缘与地面过盈配合,使附着在地面的液体膜被刮起,并限定在进液间隙内。

本实施例中,支撑体192的下部具有自前向后逐渐向下倾斜延伸的前坡面和逐渐向上倾斜延伸的后坡面,以及连接所述的前坡面和后坡面的底面。支撑体192的底面到地面的距离大于前柔性刮唇条15和后柔性刮唇条16的下部到地面的距离。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该内衬片体191的前后相对两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多个支撑筋193。多个支撑筋193沿左右方向等间距布置。内衬片体191的前侧壁上的相邻两个支撑筋193之间的部分和内衬片体191前侧壁之间形成与第一腔室171相连通的前开口部。内衬片体191的后侧壁上的相邻两个支撑筋193之间的部分和内衬片体191后侧壁之间形成与第二腔室172相连通的后开口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6所示,当地面吸嘴在待清洁表面上向前移动时,前柔性刮唇条15上的凸起20着地与待清洁表面相贴合,前柔性刮唇条15被抬高,前柔性刮唇条15的内侧壁紧贴在内衬片体191前侧壁的支撑体192的前坡面上并且将多个前开口部闭合,使第一腔室171处于关闭状态,而前柔性刮唇条15上相邻两个凸起20之间的部分与待清洁表面之间形成让液体通过的狭窄通道,而后柔性刮唇条16的内侧壁与内衬片体191后侧壁的支撑体192分离并将多个后开口部打开,第二腔室172处于打开状态,待清洁表面上的流体颗粒能够经由该狭窄通道被吸入到第二腔室172内,后柔性刮唇条16的下边缘与地面过盈配合以在后方收集残液,避免清洁后的地面上存在水渍。

如图7所示,当地面吸嘴在待清洁表面上向后移动时,后柔性刮唇条16上的凸起20着地并与待清洁表面相贴合,后柔性刮唇条16被抬高,后柔性刮唇条16的内侧壁紧贴在内衬片体191后侧壁上的支撑体192的后坡面上并且将多个后开口部闭合,使第二腔室172处于关闭状态,而后柔性刮唇条16上相邻两个凸起20之间的部分与待清洁表面之间形成让液体通过的狭窄通道,而前柔性刮唇条15的内侧壁与内衬片体191前侧壁上的支撑体192相脱离并将多个前开口部打开,从而第一腔室171处于打开状态,待清洁表面上的流体颗粒能够经由该狭窄通道被吸入到第一腔室171内,前柔性刮唇条15的下边缘与地面过盈配合以在前方收集残液,使地面吸嘴经过之处保持干爽。

上述地面吸嘴在待清洁表面上移动时,无论是向前移动吸水作业还是向后移动吸水作业,进液间隙17都有其中一个腔室处于打开状态、另一个腔室处于关闭状态,这使得进液间隙17的有效吸水截面积变小,而吸力增大,从而使得地面吸嘴上的液体收集机构14的吸水能力得到改善。根据流体动力学的知识可知,此处的吸力增大表现为,由于流体经过的截面积变小,流体的流速增大,因而吸水效率得以提高。此外,两个刮唇条中的一个变形,形成狭窄通道,另一个起到刮条作用,防止清洁后的地面残留液体。

为了便于刮条内衬19的安装,将刮条内衬19设置成可拆卸的安装在基座18上。刮条内衬19的这种可拆卸结构可以是通过在基座18上设置与内衬片体191相适配的卡槽,在内衬片体191的上部设置卡扣,通过卡扣卡入卡槽内将刮条内衬19固定在基座18上。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