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03296发布日期:2021-05-18 23:15阅读:75来源:国知局
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吸尘器
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3月31日、申请号为201780020238.2、发明名称为“吸尘器”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3.吸尘器可以划分为:手动吸尘器,用户直接移动吸尘器来执行清扫;自动吸尘器,吸尘器自行行驶并执行清扫。
4.并且,手动吸尘器可根据吸尘器的形状来分为卧式吸尘器、立式吸尘器、手持式吸尘器以及杆式吸尘器等。
5.在作为现有文献的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

1127088号(授权日为2012年3月8日)中公开了手提式真空吸尘器。
6.所述手提式真空吸尘器包括吸入管、气流生成器、离心分离装置、电源和手柄。
7.所述离心分离装置位于手柄和吸入管之间,气流生成器配置于手柄的正上方,电源配置于手柄的正下方。因此,所述气流生成器和电源位于离心分离装置的后方。
8.在上述结构中重量比较大的结构为气流生成器和电源。
9.根据现有文献,重量大的气流生成器配置于手柄的正上方,重量大的电源配置于手柄的正下方,因此,整体来看手提式真空吸尘器时,重心偏靠手柄侧,从而存在用户使用手提式真空吸尘器时不方便的问题,存在手腕过度受力的问题。
10.此外,根据现有文献,气流生成器配置于离心分离装置的后方,由此用于从离心分离装置向气流生成器引导空气的流路变长,在从离心分离装置排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变化的状态下,向气流生成器流动,由此存在产生流动损失的问题。
11.此外,根据现有文献,气流生成器配置于手柄的正上方,由此存在从气流生成器排出的空气直接向握着手柄的手臂排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2.所要解决的问题
1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通过整体上分配重量,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14.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使从灰尘分离部到吸入电机的流路长度达到最小。
15.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防止经过吸入电机的空气向用户侧排出。
16.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能够容易地分离及安装电池。
17.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提高电池的冷却性能。
18.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19.根据一方式的吸尘器,包括:吸入部;吸入电机,用于产生吸力以通过所述吸入部吸入空气和灰尘;第一旋流部,用于从通过所述吸入部吸入的空气中分离灰尘;第二旋流部,配置在所述吸入电机的下侧,与所述吸入电机上下排列,用于从所述第一旋流部排出的空气中分离灰尘;排出盖,以所述吸入电机为基准位于所述第二旋流部的相反侧,用于形成外观;以及叶轮,位于所述排出盖和所述吸入电机之间,所述排出盖位于所述叶轮的上侧,所述排出盖的一面以包围所述叶轮的转轴a1的延长线的方式配置。
20.并且,在所述排出盖可以形成有容置部,所述容置部具有环形状以包围所述叶轮的转轴a1的延长线,所述容置部以沿着所述排出盖的外周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高度的方式形成。
21.并且,在所述容置部可以容置有排气过滤器,以使所述排气过滤器包围所述叶轮的转轴a1的延长线的方式设置。
22.并且,所述排出盖可以被配置为与所述叶轮在上下方向上隔开,并且从所述叶轮的上侧覆盖所述叶轮,以使所述叶轮的转轴a1的延长线贯穿所述排出盖,所述容置部以从所述叶轮的转轴a1的延长线在半径方向上隔开的方式布置,以使所述叶轮的转轴a1的延长线不贯穿所述容置部。
23.并且,本发明可以形成有被定义在所述叶轮和所述排出盖之间,并被所述容置部包围的空间部。
24.并且,本发明可以还包括:前置过滤器,具有以包围所述叶轮的转轴a1的延长线的方式配置的一面。
25.并且,所述前置过滤器可以配置在所述排出盖和所述叶轮之间。
26.并且,本发明可以还包括:前置过滤器,以包围所述叶轮的方式配置。
27.并且,本发明可以还包括:前置过滤器,以包围所述吸入电机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
28.并且,本发明可以还包括容置所述吸入电机的壳体,所述排出盖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结合在所述壳体,所述前置过滤器被配置为,在所述排出盖从所述壳体分离的状态下,所述前置过滤器能够分离。
29.并且,所述前置过滤器可以被配置为,在所述排出盖从所述壳体分离的状态下,所述前置过滤器向所述吸尘器的外部露出。
30.并且,所述前置过滤器可以包围所述吸入电机的一部分的方式安置在所述壳体的内侧。
31.并且,本发明可以还包括:电机盖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并覆盖所述吸入电机,所述前置过滤器的下端安置在所述电机盖部的一侧。
32.并且,所述排出盖可以在所述前置过滤器安置在所述壳体的内侧的状态下支撑所述前置过滤器的上侧。
33.并且,所述排出盖可以在与所述壳体结合的状态下,通过支撑所述前置过滤器的上侧来将所述前置过滤器安置在所述壳体的内侧。
34.并且,在所述空间部可以布置有前置过滤器,所述前置过滤器从所述叶轮的上侧覆盖所述叶轮。
35.根据另一方式的吸尘器,包括:吸入部;吸入电机,用于产生吸力以使空气沿着所
述吸入部吸入;第一旋流部,用于从通过所述吸入部吸入的空气中分离灰尘;第二旋流部,配置在所述吸入电机的下侧,与所述吸入电机上下排列,用于从所述第一旋流部排出的空气中分离灰尘;以及排出盖,以所述吸入电机为基准位于所述第二旋流部的相反侧,并用于形成外观,在所述排出盖的上表面和所述吸入电机之间形成有空间部。
36.并且,本发明可以还包括容置所述吸入电机的壳体,所述排出盖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结合在所述壳体。
37.并且,在所述排出盖可以容置有用于过滤通过所述吸入电机的空气的排气过滤器,所述排气过滤器以包围所述空间部的方式配置。
38.并且,所述吸入电机可以包括位于所述吸入电机的上端的叶轮,所述空间部位于所述叶轮和所述排出盖的上表面之间。
39.并且,所述叶轮可以所述吸入电机为基准位于所述第二旋流部的相反侧,所述叶轮的转轴a1的延长线贯穿所述空间部。
40.并且,在所述排出盖可以形成有空气排出口,经过所述吸入电机的空气向所述空气排出口排出,所述空气排出口位于比所述空间部从所述叶轮的转轴a1的延长线在半径方向上更远离的位置。
41.并且,本发明可以还包括前置过滤器,所述前置过滤器在空气吸入到所述吸入电机之前进行过滤,所述前置过滤器的侧面以包围所述吸入电机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
42.并且,通过了所述第二旋流部的空气可以通过所述前置过滤器的侧面向所述吸入电机流入,通过了所述吸入电机的空气向所述空间部排出。
43.并且,本发明可以还包括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位于所述吸入电机和所述第二旋流部之间,并用于控制所述吸入电机,沿着所述第一旋流部的旋流流动的轴a2的延伸方向依次地布置所述第二旋流部、所述印刷电路板、所述吸入电机以及所述空间部。
44.并且,所述空间部可以在所述延伸方向上与所述印刷电路板重叠。
45.根据一方式的吸尘器,包括:吸入电机,用于产生吸力;灰尘分离部,位于所述吸入电机的下方,用于从利用所述吸入电机的吸力来吸入的空气中分离灰尘;灰尘桶,用于储存从所述灰尘分离部分离的灰尘;手柄,位于所述灰尘分离部的后方;电池壳体,配置于所述手柄的下侧;以及电池,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结合于所述电池壳体,能够从所述电池壳体向下方分离。
46.根据另一方式的吸尘器,包括:包括:吸入电机,用于产生吸力;灰尘分离部,用于从利用所述吸入电机的吸力来吸入的空气中分离灰尘;灰尘桶,用于储存从所述灰尘分离部分离的灰尘;手柄,设置有用于输入所述吸入电机的启动或关闭指令的操作部;电池壳体,配置于所述手柄的下侧;电池,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分结合于所述电池壳体;第一本体端子,用于以所述电池容置于所述电池壳体的状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以及第二本体端子,用于与所述电池壳体中容置的所述电池相连接。
47.根据又一方式的吸尘器,包括:吸入电机,用于产生吸力;一个以上的旋流部,用于产生旋流流动,以从利用所述吸入电机的吸力来吸入的空气中分离灰尘;灰尘桶,用于储存从所述一个以上的旋流部分离的灰尘;电池壳体,位于所述灰尘桶的后方;以及电池,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容置于所述电池壳体,用于向所述吸入电机供应电源;所述电池沿着与所述旋流流动的轴平行的方向从所述电池壳体分离或者安装于所述电池壳体。
48.技术效果
49.根据所提示的本发明,由于以所述手柄为基准,重量大的吸入电机位于手柄的前方,重量大的电池位于手柄的下方,能够在所述吸尘器的整体上均匀地分配重量,从而在用户把持手柄进行清扫时,防止用户的手腕承受过多的负担。
50.并且,由于吸入电机位于灰尘分离部的上侧,使从灰尘分离部到吸入电机的流路长度达到最小,从而使空气的流动损失达到最小。
51.并且,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经过吸入电机的空气向用户侧吐出。
52.并且,根据本发明,用户能够容易地解除结合部的结合,从而使用户能够容易地从电池壳体分离电池。
53.并且,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仅将电池从电池壳体分离,将其安装于充电座并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54.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立体图。
55.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侧视图。
56.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俯视图。
57.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纵向剖视图。
58.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横向剖视图。
59.图6是示出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分离排出盖和过滤器的状态的图。
60.图7是示出用于在排出盖容置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的结构的图。
61.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内的空气流动的图。
62.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下侧结构的图。
63.图1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主体盖的立体图。
64.图11是示出从图9中主体盖旋转的状态的图。
65.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从电池壳体分离的情形的图。
66.图1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的立体图。
67.图1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的主视图。
68.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壳体的结合槽的图。
69.图16是示出电池容置于电池壳体的状态的剖视图。
70.图17是示出为了从图16中分离电池而通过用户操作第一结合部及第二结合部的状态的图。
71.图18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吸尘器连接吸入管嘴来清扫地面的情形的图。
72.图19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纵向剖视图。
73.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图。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吸尘器内的空气流动的图。
74.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吸尘器内的空气流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75.以下,通过示例性的附图对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注意的是,在
对各附图的结构要素赋予附图标记时,对于同一结构要素,即使出现在不同的附图中,也尽可能地使用同一附图标记。另外,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时,在判断为对相关的已知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妨碍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理解时,省略其详细说明。
76.另外,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要素时,可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术语。这些术语仅用于将该结构要素区别于其他结构要素,并不由该术语限定相应结构要素的本质、次序或顺序等。在记载某一结构要素“连接”、“结合”或“连接”于其他结构要素的情况下,该结构要素可直接连接或连接于上述其他结构要素,但是也应理解为各个结构要素之间也可以“连接”、“结合”或“连接”有另一结构要素。
77.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侧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俯视图。
78.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纵向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横向剖视图。
79.参照图1至图5,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1可包括本体2。
80.所述本体2可以包括用于吸入包含灰尘的空气的吸入部5。
81.并且,所述本体2可以还包括:灰尘分离部10,用于分离通过所述吸入部5吸入到内部的灰尘;以及灰尘桶50,用于储存从所述灰尘分离部10分离的灰尘。
82.所述灰尘分离部10作为一例可以包括第一旋流部110(cyclone),所述第一旋流部110可以利用旋流流动来分离灰尘。
83.所述第一旋流部110可以与所述吸入部5相连通。
84.通过所述吸入部5吸入的空气和灰尘沿着所述第一旋流部180进行螺旋流动。
85.所述第一旋流部110的旋流流动的轴a2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86.所述灰尘分离部10可以还包括第二旋流部130,所述第二旋流部130用于从所述第一旋流部110排出的空气中再次分离灰尘。此时,所述第二旋流部130可以位于所述第一旋流部110内部,从而使所述灰尘分离部10的大小达到最小。所述第二旋流部130可以包括以并列方式配置的多个旋流器本体。此外,所述各旋流器本体中产生的旋流流动的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能够通过吸入电机230。
87.作为另一例,所述灰尘分离部也可以具有单个旋流部,在此情况下,所述旋流流动的轴a2也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88.所述灰尘桶50可以包括:圆筒形状的集尘主体510;以及主体盖520,以可旋转的方式结合于所述集尘主体510的下侧。
89.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无需额外地设置所述第一旋流部110,而是使所述集尘主体510的上侧部起到第一旋流部110的作用。
90.所述第二旋流部13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灰尘桶50内。
91.在所述集尘主体510内可以配置有灰尘储存引导件504,所述灰尘储存引导件504引导从所述第二旋流部130分离的灰尘的储存。所述灰尘储存引导件504可以结合于所述第二旋流部130的下侧,并且与所述主体盖520的上表面相接触。
92.所述灰尘储存引导件504可以将所述集尘主体510内部的空间划分为第一灰尘储存部502和第二灰尘储存部506,所述第一灰尘储存部502用于储存从所述第一旋流部110分离的灰尘,所述第二灰尘储存部506用于储存从所述第二旋流部130分离的灰尘。
93.所述灰尘储存引导件504的内部空间为所述第二灰尘储存部506,所述灰尘储存引导件504和所述集尘主体510之间的空间为第一灰尘储存部502。
94.所述主体盖520可以对所述第一灰尘储存部502和所述第二灰尘储存部506一同进行开闭。
95.所述主体盖520可以设置有筋521,所述筋521用于防止所述第一灰尘储存部502内储存的灰尘因旋流流动而旋转。所述筋521可以从所述主体盖520向上方延伸。在所述主体盖520覆盖所述第一及第二灰尘储存部502、506的状态下,所述筋521可以与所述集尘主体510的内周面邻近的方式设置。
96.由于旋流流动沿着所述集尘主体510的内周面在所述第一灰尘储存部502侧流动,当使所述筋521以与所述集尘主体510的内周面邻近的方式设置时,旋流流动被所述筋521破坏,从而能够防止所述第一灰尘储存部502中储存的灰尘旋转的情形。
97.所述本体2可以还包括用于产生吸力的吸力发生单元20。所述吸力发生单元20可以包括:电机壳体210;以及吸入电机230,容置于所述电机壳体210的内部。
98.此外,所述吸入电机23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灰尘分离部10的上侧。因此,所述吸入电机230位于所述灰尘桶50的上方。
99.即,在所述吸入部5的长度方向轴呈水平水平的状态下,所述灰尘分离部10可以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吸入电机230相重叠的方式配置。作为一例,所述吸入电机230的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第一旋流部110内部。
100.所述吸入电机230的下侧可以连接于所述第二旋流部130的上侧。因此,所述灰尘分离部10的旋流流动的轴a2可以贯穿所述吸入电机230。此外,所述吸入电机230位于比所述吸入部5的长度方向轴a3更高的位置。
101.当所述吸入电机230位于所述第二旋流部130的上侧时,从所述第二旋流部130排出的空气可以直接向所述吸入电机230侧流动,从而能够使所述灰尘分离部10和所述吸入电机230间的流路达到最小。
102.所述吸入电机230可以包括进行旋转动作的叶轮232。所述叶轮232可以与轴233相连接。所述轴233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其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灰尘分离部10内部。在此情况下,在上下方向上配置所述灰尘桶50和所述吸入电机230时,具有能够减小所述吸尘器1的高度的优点。
103.所述叶轮232的转轴a1(也可以称为吸入电机的轴)的延长线可以通过所述灰尘分离部10及所述灰尘桶50。
104.此时,所述叶轮232的转轴a1和在所述灰尘分离部10的第一旋流部110产生的旋流流动的轴a2可以位于同一线上。
105.根据本发明,从所述灰尘分离部排出的空气,即,从第二旋流部130向上方排出的空气向所述吸入电机230侧流动的路径缩短,能够减少空气的方向变化,从而具有减少空气的流动损失的优点。
106.在空气的流动损失减少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吸力,并且可以使用于向所述吸入电机230供应电源的电池40的使用时间增加。
107.在所述吸入电机230和所述第二旋流部130之间可以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吸入电机230的pcb 250。
108.所述吸尘器1可以还包括:手柄30,用于使用户把持;以及电池40,用于向所述吸入电机230供应电源。
109.所述手柄30可以位于所述吸入电机20的后方。因此,所述吸入电机230的轴可以位于所述吸入部5和所述手柄30之间。
110.若针对方向进行定义,在所述吸尘器1中以所述吸入电机230为基准时,所述吸入部5所处的方向为前方,所述手柄30所处的方向为后方。
111.所述电池40可以位于所述手柄30的下方。并且,所述电池40可以位于所述灰尘桶50的后方。
112.因此,所述吸入电机230和所述电池40可以在上下方向上不相重叠的方式分配置,并且其配置高度也可以不同。
113.根据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由于在以所述手柄30为基准时,重量大的吸入电机230位于所述手柄30的前方,重量大的电池40位于所述手柄30的下方,在所述吸尘器1的整体上均匀地分配重量。当用户把持所述手柄30并进行清扫时,能够防止用户的手腕过度受力。即,重量大的结构分散配置于吸尘器1的前侧和后侧且配置于不同的高度,由此能够防止吸尘器1的重心偏靠某一侧。
114.由于所述电池40位于所述手柄30的下方,所述吸入电机230位于所述手柄30的前方,在所述手柄30的上方不存在任何结构。即,所述手柄30的上表面形成所述吸尘器1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外观。
115.因此,能够防止在把持所述手柄30使用的过程中,吸尘器1的一结构与用户的手臂相接触的情形。
116.所述手柄30可以包括:第一延长部310,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用户能够把持所述第一延长部310;以及第二延长部314,从所述第一延长部310的上侧向所述吸入电机230延伸。所述第二延长部31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着水平方向延伸。
117.在所述第一延长部310可以设置有移动限制部312,在用户把持所述第一延长部310的状态下,所述移动限制部312能够防止手在所述第一延长部310的长度方向(图2中为上下方向)上移动。所述移动限制部312可以从所述第一延长部310向所述吸入电机230延伸。
118.所述移动限制部312以与所述第二延长部314隔开的方式配置。因此,在把持所述第一延长部310的状态下,一部分手指位于所述移动限制部312的上方,其余手指位于所述移动限制部312的下方。
119.作为一例,所述移动限制部312可以位于食指和中指之间。
120.在本发明中,所述吸入部5的长度方向轴a3经过所述第一延长部310。此时,所述移动限制部312位于比所述吸入部5的长度方向轴a3更高的位置。
121.根据这样的布置,在用户把持所述第一延长部310的状态下,所述吸入部5的长度方向轴a3可以经过用户的手腕。
122.在所述吸入部5的长度方向轴a3经过用户的手腕的情况下,在用户展开手臂的状态下,所述吸入部5的长度方向轴a3可以实质上与用户的手臂的延伸方向平行。因此,在这样的状态下可以具有如下的优点,即,在用户把持所述手柄30推动或拉动吸尘器1时,用户需要消耗的力达到最小。
123.所述手柄310可以包括用于设置操作部316的倾斜面315。可以通过所述操作部316输入吸尘器的开启(on)指令和关闭(off)指令。所述倾斜面315可以朝向用户的方式配置。作为一例,所述倾斜面315可以位于所述第二延长部314的后表面。在以所述手柄30为基准时,所述操作部316可以位于所述移动限制部312的相反侧。位于所述倾斜面315的所述操作部316位于比所述移动限制部312更高的位置。因此,用户在把持所述第一延长部310的状态下,可以利用拇指容易地操作所述操作部390。
124.并且,由于所述操作部390位于与所述第一延长部310分离的位置,当在以把持所述第一延长部310的状态执行清扫时,能够防止在未意图的情况下操作所述操作部316的情形。
125.在所述第二延长部314可以设置有用于显示工作状态的显示部318。所述显示部318作为一例可以位于所述第二延长部314的上表面。因此,用户在执行清扫的过程中,能够容易地确认位于所述第二延长部314的上表面的显示部318。
126.虽然对所述显示部318不进行限制,其可以包括多个发光部。所述多个发光部可以沿着所述第二延长部314的长度方向彼此隔开的方式排列。
127.另外,在所述手柄30的下侧设置有电池壳体410,在所述电池壳体410的内部容置所述电池40。即,所述电池壳体410位于所述第一延长部310的下侧。
128.所述电池40可以可分离的方式结合于所述电池壳体410。作为一例,所述电池40可以在所述电池壳体410的下方插入到所述电池壳体410内部。
129.在所述电池壳体410可以形成有用于将所述电池40中产生的热量向外部排出的散热孔412。
130.在所述电池壳体410的后表面和所述第一延长部310的后表面可以形成连续的面。因此,能够使所述电池壳体410和所述第一延长部310具有一体感。
131.另外,参照图3,所述吸尘器1可以包括排出盖211,所述排出盖211具有用于排出经过所述吸入电机230的空气的空气排出口212。在所述排出盖211可以容置用于过滤空气的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246(hepa filter)。所述旋流流动的轴a2可以通过所述排出盖211。
132.所述空气排出口212作为一例可以包围所述叶轮232的转轴a1的方式配置。此时,在所述排出盖210设置有流动引导件213,所述流动引导件213使通过所述空气排出口212排出的空气沿着以所述叶轮232的转轴a1为基准呈倾斜的方向排出。通过所述吸入部5吸入空气的吸入方向与通过所述空气排出口212排出空气的排出方向交叉。
133.以图3为基准,在所述叶轮232的转轴a1和所述手柄30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可以不形成有空气排出口,从而防止从所述空气排出口212排出的空气向用户侧流动。即,在以所述旋流流动的轴a2为中心前后划分所述吸尘器时,所述空气排出口21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旋流流动的轴a2的前方。
134.作为另一例,以图3为基准,在所述叶轮230的转轴a1和所述手柄30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可以设置有用于切断来自空气排出口212的空气排出的隔板(barrier)。
135.图6是示出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分离排出盖和过滤器的状态的图,图7是示出用于在排出盖容置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的结构的图。
136.参照图4、图6及图7,所述吸尘器1可以还包括前置过滤器242(prefilter),所述前置过滤器242用于过滤向所述吸入电机230流入的空气。
137.所述前置过滤器242可以包围所述吸入电机230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此外,所述叶轮232的转轴a1可以贯穿所述前置过滤器242。
138.通过所述前置过滤器242的空气可在向所述吸入电机230的叶轮232侧流动后,通过所述吸入电机230,并在通过所述hepa过滤器246后最终通过所述空气排出口212向外部排出。
139.虽然在本发明中对吸尘器1包括前置过滤器242和hepa过滤器246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过滤器的种类及数目不受限定。在本发明中,可以将所述前置过滤器242称为第一过滤器,将所述hepa过滤器246称为第二过滤器。
140.所述排出盖211可以包括用于容置所述hepa过滤器246的容置部214。所述容置部214的下侧呈开口,从而可以在所述排出盖211的下侧将所述hepa过滤器246容置于所述容置部214。
141.此外,在所述排出盖211以与所述hepa过滤器246相向的方式形成所述空气排出口212。
142.在所述hepa过滤器246容置于所述容置部214的状态下,所述hepa过滤器246被过滤器盖244覆盖。在所述过滤器盖244设置有供空气贯通的一个以上的开口244a。所述过滤器盖244可以可分离的方式结合于所述排出盖211。
143.所述排出盖211可以可分离的方式结合于所述电机壳体210。因此,为了清扫所述hepa过滤器246,可以将所述排出盖211从所述电机壳体210分离。当在与所述电机壳体210分离的排出盖211中,将所述过滤器盖244从所述排出盖211分离时,可以从所述容置部214取出所述hepa过滤器246。
144.在从所述电机壳体210分离所述排出盖211的状态下,所述前置过滤器242可以向外部露出。因此,用户能够将向外部露出的所述前置过滤器242从所述电机壳体210分离,并对所述前置过滤器242进行清扫。
145.根据本发明,通过将所述排出盖211从所述电机壳体210分离,用户能够接近所述hepa过滤器246和前置过滤器242,因此具有用户能够容易地分离过滤器242、246并进行清扫的优点。
146.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内的空气流动的图。
147.参照图8对所述吸尘器1中的空气流动进行说明。
148.利用所述吸入电机230的动作,通过所述吸入部5吸入的空气和灰尘沿着所述第一旋流部110的内周面流动并彼此分离。
149.与空气分离的灰尘向下方流动并储存于所述第一灰尘储存部502。与灰尘分离的空气向所述第二旋流部130流动。流动到所述第二旋流部130的空气再次与灰尘分离。
150.在所述第二旋流部130中与空气分离的灰尘向下方流动并储存于所述第二灰尘储存部506。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二旋流部130中与灰尘分离的空气从所述第二旋流部230排出并向所述吸入电机230侧上升。
151.此时,在所述吸入电机230的外侧可以设置有空气引导件215,所述空气引导件215用于将从所述第二旋流部130排出的空气向所述前置过滤器242侧引导。所述空气引导件215可以包围所述吸入电机230的外侧,所述空气引导件215的至少一部分以与所述吸入电机230隔开的方式配置。
152.因此,空气沿着所述吸入电机230的外侧的所述空气引导件215上升后,通过所述前置过滤器242。通过所述前置过滤器242的空气将通过所述吸入电机230。空气利用所述叶轮232在所述吸入电机230内部流动后,向所述空气引导件215和所述电机壳体210之间的排气流路216排出。
153.此外,排出到所述排气流路216的空气在经过所述hepa过滤器246后,通过所述排出盖210的空气排出口212向外部排出。
154.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下侧结构的图,图1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主体盖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从图9中主体盖旋转的状态的图。
155.参照图9至图11,所述主体盖520可以通过旋转动作来开闭所述集尘主体510的下侧。
156.所述主体盖520可以包括用于旋转的铰链522。所述铰链522可以结合于所述集尘主体510,或者结合于与所述集尘主体510分别单独地存在的铰链结合部420。在所述铰链结合部420为与所述集尘主体510分别单独的结构的情况下,所述铰链结合部420可以结合于所述集尘主体510。
157.所述主体盖520的铰链522可以位于所述旋流流动的轴a2和所述电池40之间。
158.因此,当利用所述铰链522来旋转所述主体盖520时,如图11所示,所述主体盖520向靠近用户的方向旋转。
159.当所述主体盖520向靠近用户的方向旋转时,在所述主体盖520旋转来使所述集尘主体510内储存的灰尘掉落时,所述主体盖520切断灰尘向用户侧流动。
160.在所述主体盖520可以设置有结合杠杆550(lever),所述结合杠杆550可以通过用户的操作移动,用于与所述集尘主体510相结合。作为一例,所述结合杠杆550可以沿着与所述吸入部5的长度方向轴a3平行的方向结合于所述主体盖550。
161.所述主体盖520可以包括第一引导件524,所述第一引导件524可以引导所述结合杠杆550的移动,并且防止所述结合杠杆550向下方脱离。所述第一引导件524从所述主体盖520的底部向下方延伸,所述第一引导件52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结合杠杆550的下侧。
162.所述主体盖520可以还包括第二引导件526,所述第二引导件526可以引导所述结合杠杆550的移动,并且用于防止所述结合杠杆550向下方脱离。所述第二引导件526从所述主体盖520的侧表面凸出,并且可以贯穿所述结合杠杆550。
163.此时,所述第二引导件526可以沿着与所述吸入部5的长度方向轴a3平行的方向贯穿所述结合杠杆550。在所述结合杠杆550可以形成有供所述第二引导件554贯穿的孔556。
164.所述结合杠杆550可以包括环状件552,所述环状件552用于卡止手指,以使用户能够容易地操作所述结合杠杆550。此时,为使用户能够容易地接近环状件552,所述环状件552可以位于所述主体盖520的铰链522和所述旋流流动的轴a2之间。
165.所述结合杠杆550可以包括结合卡钩556,所述集尘主体510包括供所述结合卡钩556结合的卡钩结合插槽514。
166.所述结合卡钩556可以在位于所述集尘主体510的内侧的状态下,与所述卡钩结合插槽514相结合。虽未图示,在所述主体盖520和所述结合杠杆550之间可以配置有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向所述所述结合杠杆550提供弹力,以保持所述结合卡钩556夹紧于所述卡钩结合插槽514的状态。
167.当用户向用户侧拉动所述结合杠杆550的环状件552时,所述结合卡钩556从所述卡钩结合插槽514脱离,从而可以使所述主体盖520进行旋转。
168.另外,所述铰链结合部420可以还包括第一本体端子600,在所述电池40安装于所述电池壳体410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本体端子600用于对所述电池40进行充电。当将所述吸尘器1安置于未图示的充电座时,所述充电座的端子可以与所述第一本体端子600相接触。
169.所述第一本体端子600位于所述铰链结合部420的下表面,并且在将所述吸尘器1放置于地面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本体端子600可以与地面隔开。即,在所述铰链结合部420的下表面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槽421,所述第一本体端子600可以位于所述槽421。在此情况下,能够防止所述第一本体端子600受到损伤。并且,由于所述第一本体端子600位于所述槽421,在将所述吸尘器1放置于地面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水与所述第一本体端子600相接触。
170.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从电池壳体分离的情形的图,图1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的立体图,图1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的主视图,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壳体的结合槽的图。图16是示出电池容置于电池壳体的状态的剖视图。
171.参照图9、图12至图16,在所述电池40安装于所述电池壳体410的状态下,所述电池40的下表面可以向外部露出。因此,当将所述吸尘器1放置于地面时,所述电池40可以放置于地面。
172.根据这样的结构,具有能够将所述电池410从所述电池壳体410直接分离的优点。
173.并且,由于所述电池40的下表面向外部露出,所述电池40的下表面能够与吸尘器1的外部的空气直接接触,从而能够提高所述电池40的冷却性能。
174.所述电池40可以包括未图示的电池单元和用于保护所述电池单元的框架450。
175.在所述框架450的上侧形成有凸出部460,在所述凸出部460可以形成有供后述的第二本体端子贯穿的端子孔462。在所述电池壳体410可以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凸出部460的容置部610。在所述容置部610可以设置有用于插入于所述端子孔462的第二本体端子612。所述第二本体端子612可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分配置。
176.在所述凸出部460内侧可以设置有电池端子464,贯穿所述端子孔462的第二本体端子612与所述电池端子464相接触。
177.所述端子孔462形成于所述凸出部460的上表面。因此,在所述电池40向上方安装于所述电池壳体410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本体端子612可以贯穿所述端子孔462并与所述电池端子464相接触。
178.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所述凸出部460容置于所述容置部610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本体端子612插入到所述端子孔462,所述容置部610起到引导所述凸出部460的上方移动的作用,以使所述第二本体端子612能够稳定地插入到所述端子孔462。
179.此时,为使用户容易地认知所述电池40安装于所述电池壳体410的方向,所述凸出部460可以从所述框架450的中央部偏向一侧的方式设置。
180.所述电池40可以还包括多个结合部470、480。所述多个结合部470、480可以包括:第一结合部470,配置于所述框架450的一侧;以及第二结合部480,配置于所述框架450的另一侧。作为一例,所述第一结合部470和所述第二结合部480可以位于彼此相反侧。
181.所述第一结合部470可以包括第一卡钩472。所述第一结合部470可以利用设置于
所述框架450的弹性构件476来得到弹性支撑。所述弹性构件476向所述第一结合部470提供弹力,以使所述第一结合部470沿着向所述框架450远离的方向移动。
182.作为一例,在所述电池40容置于所述电池壳体410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结合部470可以结合于所述铰链结合部420。因此,所述铰链结合部420也可以称为电池结合部。
183.在所述铰链结合部420可以形成有供所述第一结合部470的第一卡钩472卡止的卡止筋422。
184.作为另一例,所述铰链结合部420可以与所述电池壳体410形成为一体,也可以在所述电池壳体410自身形成所述卡止筋422。
185.所述第二结合部480可以与所述框架450形成为一体,并且利用外力进行弹性变形。
186.具体而言,在所述框架450的下表面,沿着水平方向延伸有延长部485,所述第二结合部480向上方延伸。在所述延长部485的作用下,所述第二结合部480与所述框架450的外表面隔开。
187.即,在所述框架450和所述第二结合部480之间形成空间。在所述空间的作用下,所述第二结合部480可以利用外力而沿着向所述框架450靠近的方向弹性变形。
188.所述第二结合部480可以包括第二卡钩482。所述第二卡钩482可以形成为其厚度相较于所述第二结合部480的其它部分更薄。
189.在所述电池壳体410的下侧形成有供所述电池40插入的开口411。可以形成有用于使所述第二结合部480向外部露出的露出开口415,从而在所述电池40容置于所述电池壳体410的状态下,能够对所述第二结合部480进行操作。
190.此外,在所述电池壳体410的所述露出开口415的上方,可以形成有用于结合所述第二结合部480的第二卡钩482的结合槽416。此时,所述第二结合部480的第二卡钩482在引入到所述电池壳体410内的状态下,插入到所述结合槽416。
191.在所述电池40容置于所述电池壳体410的状态下,在所述灰尘桶50和所述第一结合部470之间形成有用于操作所述第一结合部470的空间430。
192.虽未图示,在所述框架450的外周面可以设置有用于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多个筋。所述多个筋分别可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并在水平方向上彼此隔开的方式配置。
193.图17是示出为了从图16中分离电池而通过用户操作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的状态的图。
194.参照图17,为了在所述电池40容置于所述电池壳体410的状态下分离所述电池,用户可以向所述空间430插入手指。
195.此外,可以利用手指将所述第一结合部470沿着向所述框架450靠近的方向施压。此时,所述弹性构件476被收缩,从而解除所述第一结合部470的第一卡钩472和所述卡止筋422的卡止。
196.并且,用户可以通过操作向所述电池壳体410的外侧露出的所述第二结合部480,来解除所述第二结合部480和所述电池壳体410的结合。
197.具体而言,用户将所述第二结合部480向所述框架450侧施压。此时,所述第二结合部480因所述框架450和所述第二结合部480之间的空间而沿着向所述框架450靠近的方向变形。此时,所述第二卡钩482将从所述结合槽416脱离。
198.综上所述,通过利用用户的操作使所述第一结合部470和所述第二结合部480沿着向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而解除结合。
199.因此,由于用户可以利用一只手的两个手指来解除所述第一结合部470和所述第二结合部480各自的结合,具有用户能够容易地将所述电池40从所述电池壳体410向下方分离的优点。
200.此时,所述电池40可以沿着与所述旋流流动的轴a2平行的方向安装于所述电池壳体410,并且从所述电池壳体410分离。
201.根据本发明,由于所述电池40能够从所述电池壳体410分离,能够仅将所述电池40安置于充电座并进行充电。
202.并且,由于所述吸尘器1包括第一本体端子600,在所述电池40容置于所述电池壳体410的状态下,可以通过将所述吸尘器1安置于所述充电座来对电池40进行充电。
203.图18是示出将吸入管嘴连接于本发明的吸尘器并清扫地面的情形的图。
204.参照图18,本发明的吸尘器1的吸入部5可以与在下侧连接有吸入管嘴710的延长管700相连接。
205.在此状态下,用户可以在将所述吸入管嘴710放置于地面的状态下,移动吸入管嘴710并进行清扫。
206.在本发明中利用吸入管嘴710进行清扫时,在所述延长管700和地面构成的角度大致为45度的状态下,可以通过增大或减小所述延长管700和地面构成的角度来执行清扫。
207.在如图18所示的状态下,以贯穿所述灰尘桶50的最下端部的垂直线vl为基准,所述吸入电机230和所述电池40可以位于彼此相反侧。即,所述吸入电机230位于所述垂直线vl的一侧(作为一例,垂直线vl的前方),所述电池40配置于所述垂直线vl的另一侧(作为一例,垂直线vl的后方)。此外,所述垂直线vl可以通过所述手柄30。
208.并且,在如图18所示的状态下,从地面到所述吸入电机230的高度和从地面到所述电池40的高度几乎相同。
209.因此,在把持所述手柄30的状态下清扫地面时,以把持手柄的用户的手为基准,吸尘器的重量在前后方向上形成均衡,从而构成重量平衡。在此情况下,用户可以利用较少的力来利用所述吸尘器1进行清扫,并且能够防止用户的手腕过度受力。
210.并且,在如图18所示的地面清扫过程中,所述排出盖211位于所述垂直线vl的前方,把持手柄的用户的手位于所述垂直线vl的后方。因此,由于从所述排出盖211排出的空气沿着向所述手柄30远离的方向流动,能够防止从所述排出盖211排出的空气向用户的手流动。
211.当然,根据所述延长管700和地面构成的角度,以垂直线vl为基准,也可以仅使所述吸入电机230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电池40的相反侧。这样的情况为清扫窗框或沙发等特殊的空间的情况。
212.图19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纵向剖视图。
213.本实施例的其它部分与之前的实施例相同,只是,在经过吸入电机的空气中的一部分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方面上存在有区别。因此,以下仅对本实施例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
214.参照图19,在本实施例的电机壳体210可以形成有旁通孔218,经过所述吸入电机
230的空气中的一部分通过所述旁通孔218。在所述旁通孔218的作用下,所述排气流路216和所述手柄30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215.通过所述旁通孔218流入到所述手柄30内部的空气在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延长部320及第一延长部310后,向所述电池壳体410流动。所述电池40的外表面中的一部分与所述电池壳体410的内表面隔开。因此,流动到所述电池壳体410的空气可以在对所述电池40进行冷却后,从所述电池壳体410排出。所述电池壳体410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通过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410的散热孔(参照图1的412)向外部排出。
216.或者,可以在所述电池壳体410不形成散热孔,而是通过所述电池壳体410和所述电池40之间的间隙,使冷却所述电池40的空气向所述电池壳体410的外部排出。
217.在本发明中,可以将所述旁通孔218及所述手柄30的内部空间称为用于使经过所述吸入电机230的空气向所述电池40侧旁通的旁通流路。
218.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图。
219.本实施例的其它部分与之前的实施例相同,只是,在排出盖的形态上存在有区别。因此,以下仅对本实施例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
220.参照图20,本实施例的排出盖211a可以设置有用于引导空气排出的流动引导件213a。
221.具体而言,沿着所述排出盖211a的圆周方向以彼此隔开的方式配置有多个流动引导件213a。此外,所述多个流动引导件213a间的彼此隔开的空间起到空气排出口212a的作用。
222.所述多个流动引导件213a可以垂直线为基准以呈倾斜的方式配置。
223.根据本实施例也可以在利用吸入管嘴清扫地面的过程中,防止从空气排出口212a排出的空气向用户侧流动。
224.并且,由于所述排出盖211a配置于所述吸尘器的上侧,能够防止吸尘器周边的空气被从所述空气排出口212a排出的空气飞散。
225.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吸尘器内的空气流动的图。
226.本实施例的其它部分与之前实施例相同,只是,在灰尘流动引导件的结构上存在有区别。因此,以下仅对本实施例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
227.参照图21,本实施例的灰尘流动引导件50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形成为,从上侧越靠近下侧其直径越缩小。作为一例,所述灰尘流动引导件504的上侧部的一部分可以形成为,越靠近下侧其直径越缩小。
228.此外,所述灰尘流动引导件504可以包括从所述灰尘流动引导件504的上端向下方延伸的防飞散筋504a。作为一例,所述防飞散筋504a可以形成为圆筒形态,并且可以包围所述灰尘流动引导件504的上侧部的周缘。
229.此时,由于所述灰尘流动引导件504的上侧部越靠近下侧其直径越缩小,在所述灰尘流动引导件504的上侧部的外周面和防飞散筋504a之间形成空间。
230.如在之前的实施例所述,旋流流动可以沿着所述集尘主体510的内周面流动并下降。在旋流流动下降的过程中,当所述旋流流动与所述主体盖520的筋521相接触时,旋转流动可以在所述筋521的作用下变化为上升流动。如果在所述第一灰尘储存部502内存在有上升流动,则会存在如下问题,即,所述第一灰尘储存部502中储存的灰尘被飞散,并向所述第
二旋流部130侧逆流。
231.在本发明的情况下,在所述防飞散筋504a和所述灰尘流动引导件504的上侧部之间的空间中,由于所述第一灰尘储存部502内的上升流动在所述防飞散筋504a的作用下再次变化为下降流动,能够防止所述第一灰尘储存部502中储存的灰尘被飞散,从而能够防止灰尘向所述第二旋流部130侧逆流。
232.另外,由于所述防飞散筋504a从所述灰尘流动引导件504的上端向下方延伸,与所述旋流流动一同从所述第一旋流部110分离的灰尘可以在所述防飞散筋504a的作用下,向所述第一灰尘储存部502顺畅地移动。
233.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吸尘器内的空气流动的图。
234.本实施例的其它部分与之前的实施例相同,只是,在吸入电机的叶轮布置上存在有区别。因此,以下仅对本实施例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
235.参照图8及图22,本实施例的吸入电机230a以使叶轮232a位于下侧的方式配置于电机壳体内。即,所述吸入电机230a的空气入口可以被配置为与第二旋流部130相向。
236.根据本实施例,从第二旋流部130排出的空气可以直接上升并向所述叶轮232a侧流动,通过所述叶轮232a的空气将再次上升并从所述吸尘器排出。
237.根据这样的吸入电机的布置,使从所述第二旋流部130排出的空气向所述吸尘器外部排出为止的空气流路达到最小,从而具有使流动损失达到最小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