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电饭煲、多功能电饭煲的内胆锁定装置及其多功能电饭煲的烹饪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203421阅读:来源:国知局
瓷加热线圈220的形态变形或损坏。线圈的外部材质为不锈钢等,在与外 胆200的外侧面接触的下部陶瓷加热线圈220的表面另外层叠有隔热层,从而使通过加热 线圈产生的热不会流出到外胆的外部。
[0099] 所述底部加热板230为内设于外胆200的底面的加热单元,如图3所示,是在各个 烧煮空间500另外形成的板状发热体。层叠设置多层导热性强的金属板,通过设置于金属 板的一侧的接点投入电源,在金属板的整体面上朝垂直上方释放热辐射能。换句而言,直接 作用于内胆300的底面的所述底部加热板230因热辐射现象而向内胆即刻传递热能,从而 能够向内胆下部的整体底层快速且均匀地传递热能。
[0100] 底部加热板230作为最下层的板构造物使用陶瓷纤维板,具有隔热效果,在所述 陶瓷纤维板的上面层叠设置金属板(镀锌钢板、不锈钢板等),从而使热辐射能朝向内胆 300的底面垂直放出。
[0101] 如上所述,由上部陶瓷加热膜210、下部陶瓷加热线圈220以及底部加热板230而 成的加热单元分别具有不同的结构,大致由通常的板状发热体或线圈形状的发热体等而 成。
[0102] 如上所述,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多功能电饭煲的整体结构和成为特征的详细构成 要素,以下详细说明通过烹饪过程完成的一体形多功能电饭煲1000的作用过程。
[0103] 首先,在由多个烧煮空间500构成的内胆300分装烹饪内容物。此时,在一个烧 煮空间可一起放入米和水来烧煮,在其他的烧煮空间可投入炖鸡排用的鸡肉及其他材料来 做炖菜,为了通过远红外线增加营养,在对应的烧煮空间的左右侧面插入如上所述陶瓷板 320,使陶瓷板的陶瓷成分受热后释放大量的远红外线,从而提高烹饪内容物的健康性。此 时,蒸汽通过一体形成于内胆300的隔壁310的上部侧的多个通孔穿梭于烧煮空间500之 间,从而能够提高烹饪效果。以下,说明加热投入于如上所述各个烧煮空间的烹饪内容物的 过程。首先,通过内设于外胆200底面的底部加热板230的热辐射能逐渐加热内胆300的 底面而温度上升。此时,通过内设于外胆整体侧面的下部侧的下部陶瓷加热线圈220以"S" 字形加热内胆的侧面,从而逐渐产生热对流现象,通过设置于下部陶瓷加热线圈上方的上 部陶瓷加热膜210使各个烧煮空间的上部区域保持规定温度,从而即便以小的发热量进行 加热,烧煮空间内部的加热温度也不容易下降,从而防止烧煮空间内部的热损失。
[0104] 如上所述,整体说明了关于本发明的结构和作用形态的技术,根据本发明的一体 形多功能电饭煲的结构可适用于电压力锅、电饭锅、电子保温桶等利用火力的压力锅等。
[0105] 〈实施例2>
[0106] 参照图6至图15说明实施例2的技术思想。
[0107] 在所述实施例2中,将电饭煲的内部划分为多个空间,向各个独立的内胆投入烹 饪内容物进行烹饪(保温、炖蒸、汤、煮锅等)在所述内胆的侧面上端形成卡止凸部,并形成 有凹陷形成有卡止凸部进入槽以容纳卡止凸部的锁定轨道,从而提高内胆的结合安全性, 在划分空间的隔壁单元的分离膜内部中心层形成隔热膜,在隔热膜的两面层叠加热层,在 最外围面形成涂层部件,从而使烹饪内容物或水分不会通过分离膜的一侧流入到其他空间 内,将发热体分为持续供应规定温度的保温用发热体(第一发热体)和可调整温度的烹饪 用发热体(第二发热体)而可选择烹饪,从而有效控制烹饪时消耗的电力。
[0108] 具有多个烧煮空间的根据本发明的多功能电饭煲能够一次完成各种烹饪(饭、 汤、煮锅等)、炖蒸及保温等,能够烹饪两种以上,从而能够节省时间和节电。现有电饭煲为 了重新烹饪(饭),需要掏出现有米饭后进行烹饪,但本发明使冷饭处于保温状态下进行保 管的同时,能够进行烹饪(饭、汤、煮锅等)。
[0109]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造形状、功能及作用。
[0110]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多功能电饭煲1000的整体结合状态的示意图,包括:煲体部 100,上面开放并形成有中空部以容纳烹饪内容物;以及煲盖部400,与所述煲体部的一侧 铰链结合而可打开及关闭,所述煲盖部包括突出形成于所述煲盖部的上面而可握持的把手 420 〇
[0111] 煲体部100包括:外胆200,内插于煲体部,通过朝垂直方向分割中空部的分离膜 250而被分为多个烧煮空间500 ;以及多个内胆300,拆装地插入于外胆的各个烧煮空间,所 述内胆300在一侧面上端和另一侧面上端分别突出形成有可握持的内胆把手330,所述煲 盖部400在下面形成有隔膜410,所述隔膜具有与内胆的开口部相同的形状,并突出形成而 密封内胆300的开口部,所述外胆200包括:发热体231,埋设于底面,朝垂直上方持续供 热;以及加热层252,在侧面和分离膜250的内部朝烧煮空间的四个侧面方向传递热。
[0112] 所述煲体部100为构成电饭煲的基本主体和外形的框架,形成为上面开放而内部 中空的桶状。如图6所示,所述中空部的形状为四角稍圆的四边形状,煲体部100的具体形 状与本发明的范围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可具有其他形状。
[0113] 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外胆200为与煲体部100的中空部形状相对应的桶状容 器,由多个中空部而成。此时,为了防止热流出到外胆200的外部,围绕外胆的外部的煲体 部100的内壁材质优选采用隔热材质。外胆内的中空部通过长方形板状的分离膜250朝垂 直方向分开而形成多个烧煮空间,从而在各个烧煮空间能够独立完成烹饪。此时,所述各个 烧煮空间500通过分离膜250的设置间隔等而具有相同的体积或不同的体积。
[0114] 如图8所示,优选地,所述内胆形成为上部开放的容器形态以拆装地插入于所述 烧煮空间500内,并由抵御烹饪内容物所包含的水分或热气的材质而成。内胆的厚度考虑 被加热的内胆的特性,优选形成为能够保持硬度的程度,且不要太厚。这是因为,因与发热 体231直接接触的内胆300的特性,当内胆由稍厚的材质而成时,发热体231释放的热不能 有效传递至内胆,因此可缓慢加热内胆内的烹饪内容物。内胆的内侧面的各边角部位优选 以具有规定半径的圆弧形态形成,从而当用饭勺盛内胆内的米饭时,能够用饭勺盛出边角 部位的米饭。
[0115] 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煲盖部400为通过与容纳外胆200和内胆300的煲体部 100的一侧铰链结合而接触接合,从而打开及关闭电饭煲的构成要素。此时,在煲盖部和煲 体部的上面相接触的煲盖部的下面优选形成有与内胆的开口部形状相同并一体突出形成 的隔膜410以使所述烧煮空间500与外部完全隔离。在煲盖部400的上面突出形成有把手 420而成握持单元,从而能够容易打开及关闭煲盖部。
[0116] 如图6至8及图10所示,所述外胆200由椭圆形的桶而成,内胆300的形状与其 相对应,但根据情况,外胆可由椭圆形、多边形及圆形等形状而成,内胆的形状与所述外胆 的形状相对应而可由多种形态而成。所述外胆具备一个以上的分离膜250而包括多个烧煮 空间500,各个烧煮空间可具有相同的体积或不同的体积。换句而言,如图所示,由分离膜 250分割而成的烧煮空间500的体积几乎相同,但根据情况,由分离膜构成的间隔可构成为 一侧窄而另一侧宽,从而形成体积不同的烧煮空间500。
[0117] 如上说明了煲体100、外胆200、内胆300、煲盖部400的整体构成的技术,以下说明 各个详细构成要素。
[0118] 如图6及图7所示,所述煲体部100在铰链结合部位相邻设置一个以上的辅助支 撑轴110,所述辅助支撑轴其一端部连接于所述煲体部100的内部侧,另一端部连接于煲盖 部400的底面侧而在煲体部支撑煲盖部,并可进行角运动。当煲体部100和煲盖部400的 铰链结合部位竖向形成而不是横向(图6及图7所示方向)形成时,即便不另外形成辅助 支撑轴110,也能确保铰链结合部位的支撑力。电饭煲的输入菜单板等也优选位于煲盖部 400被打开方向的前面。
[0119] 通过如上所述辅助支撑轴110打开煲盖部400时,更加牢固固定煲盖部的煲体部 100〇
[0120] 所述外胆200的分离膜250单纯用于分离空间,可由使各个空间内的内容物不混 合的气密性材质而成,为了提供烹饪效率,可由三重构造而成。如图9所示,所述三重构造 包括两外侧面由导热性强的板状而成的涂层部件和在所述突出部件之间形成中心层的加 热层252。在所述结构中,可通过一个加热层向两侧的烧煮空间500同时供热。但是,为了 向各个烧煮空间独立供热,在分离膜250优选形成隔热单元。即,在所述三重构造的基础 上,如图6所示,在所述三重构造的分离膜构造上进一步形成一个加热层252而形成一对加 热层,在其之间进一步层叠具有隔热功能的隔热膜254,从而烧煮空间之间能够完全隔热而 能够有效完成烹饪动作。所述分离膜250其内部无需其他构成要素而可由隔热层而成,从 而能够仅发挥隔热效果。
[0121] 所述涂层部件251由导热性材质而成,是向烹饪内容物顺利传递热的构成要素, 稳定阻隔由分离膜250分割而成的烧煮空间500之间,并防止各种微尘或异物侵入加热层 252内的加热线圈253或加热板,从而防止发生漏电等事故。但是,涂层部件251的厚度 形成为能够完成所述功能的程度,优选形成稍薄,其理由为,涂层部件过厚时,在加热层252 产生的热气难以全部传递到烹饪内容物(米、水等)。
[0122] 所述加热层252为直接接触两层涂层部件251的发热单元,在内部包括以"S"字 形排列的加热线圈253或一体形成板状发热体。在加热层中实际埋设有加热线圈或板状 的一体形发热体的区域可对应分离膜250的整体面,还可从分离膜的下端形成至中心部程 度。加热层252还可形成于围绕外胆200的整体内侧面,从而能够在四方产生向各个内胆 300传递的热。以下,将作为加热层使用加热线圈作为实施例进行说明。
[0123] 所述加热线圈253的排列形态除了所述"S"字形排列之外,还能由增加加热线圈 与内胆300的接触面积的排列构造而成。在加热层中除加热线圈之外的区域可由导热率高 的合成树脂材质或薄的金属板而成。优选地,当用合成树脂材料成型加热层252时,加热线 圈253完全埋设于加热层,当由金属板而成时,加热线圈通过粘接剂或固定部件固定于两 个金属板之间。所述加热线圈253优选由发热效果强的感应加热线圈而成。当由一对加热 层而成时,可在加热层之间进一步插入隔热膜254。所述隔热膜254优选选自隔热功能强的 隔热材质中,并由板状成型,在分离膜250的成型过程中可层叠结合。
[0124] 在外胆200的底面单层形成发热体231。此时,通过所述发热体231的加热作用可 有效完成对于投入到内胆300内的烹饪内容物的烧煮(煮锅类、汤类等)、保温、炖蒸等。所 述发热体还以第一发热体232和第二发热体233的多层构造而层叠形成。如上所述,用第 一发热体及第二发热体的多层构造构成发热单元的理由在于,将内胆300分为仅以规定温 度进行保温的第二发热体233和可调整温度而具有烧煮(或炖蒸)功能的第一发热体232, 选择设计对于接触外胆200的底面进行固定的内胆300的加热动作,从而能够在各个烧煮 空间500完成不同的烹饪动作。
[0125] 所述第一发热体232在各个烧煮空间500内埋设于外胆200的底面,经过外胆的 整体底面产生热。此时,优选在各个烧煮空间内独立形成第一发热体232,其理由在于,各个 烧煮空间500通过分离膜250被隔开,因此当连接设置为发热体经过分离膜下端部时,发热 体因分离膜而被挤压或不能电绝缘而会发生漏电现象,只有独立区分第一发热体232才能 在各个烧煮空间分别完成烹饪动作。
[0126] 优选地,所述第二发热体233与第一发热体232的形状相同,层叠设置于第一发热 体的上面,在外皮涂抹有绝缘体。在如上层叠设置的第一发热体232及第二发热体233的 中心部的一侧优选形成朝垂直方向贯穿结合的弹性板235。该结构通过所述弹性板235的 弹性复原力缓和内胆300的下面和第二发热体233的上面接触时产生的冲击,从而防止第 一发热体及第二发热体损坏或变形。如图5所示,弹性板235由弹簧和与弹簧的一端部结 合的板构成以便固定结合于外胆200的底面一侧并在下方支撑内胆300的下面中心部,具 体的弹性板形状可通过公知技术进行各种变形。
[0127] 仅利用所述第一发热体及第二发热体的结构通过充分的加热效果完成烹饪动作, 但为了改善热传递率,优选从第二发热体233的上面到外胆200的底面垂直穿透形成发热 槽234。所述发热槽在从外胆的外侧面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朝内侧中心以放射状等间距 设置,并以带状连续成形。此时,在内胆300的下面也优选形成有固定突起360以对应固定 于所述发热槽234的凹陷区域。固定突起的形状与发热槽234的形状相同,但具有突出结 构而不是凹陷结构,固定突起与内胆一体形成,或可优选为由可拆装的组装式而成。
[0128] 所述固定突起360的高度可根据烹饪动作形成为不同。当将完成的米饭盛到内胆 300后在本发明的多功能电饭煲1000中进行保管时需要保温功能,内胆其固定突起的高度 与第二发热体233的厚度相同,在所述内胆盛饭后固定于外胆200上进行保管时,与第二发 热体233接触的内胆仅完成保温过程,因此能够节约电力消耗。虽未图示,固定突起360可 由可与内胆分离结合的拆装式块体构成。此时,一个固定突起由两个块体而成,各个块体的 形状与固定突起的形状相同,仅高度分别减少1/2,仅一个固定突起块体结合于内胆时,固 定突起与形成于第二发热体233的发热槽234区域接触,从而完成保温过程,当将两个固定 突起块体结合于内胆时,固定突起与形成于第一发热体232及第二发热体233的发热槽的 整体区域接触,从而完成烧煮(或炖蒸)过程。所述发热槽234其用于提高与第一发热体 232及第二发热体233的热接触面积的同时,使内胆的下面牢固固定于外胆200的底面。
[0129] 为了顺利握持内胆300的内胆把手330,在设置有内胆把手的区域的外胆200上面 凹陷形成有把手槽240。此时,在内胆把手330的端部和把手槽240之间形成有可供手指进 入的多余空间。优选地,将所述内胆把手的上面高度形成为与外胆的上面高度相同以防内 胆把手突出而使用电饭煲时发生阻碍。
[0130] 为了在电饭煲紧密固定内胆300而对于压力具有充分抵抗力,内胆具有在与分离 膜250不接触的侧面上突出形成的一个以上的卡止凸部314。所述卡止凸部对应结合于煲 盖部400的锁定轨道430,用于改善内胆的对于外胆的固定稳定性。
[0131] 所述煲盖部400为了与内胆的卡止凸部314对应结合而具有锁定轨道。所述锁定 轨道430通过固定轴方式一体结合于把手420的端部,形成为环形以使"c "字形的截面部 与内胆的上侧线路相对应,为了容纳所述内胆的卡止凸部314,在与卡止凸部的位置相对应 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多个卡止凸部进入槽431。转动所述把手来使锁定轨道旋转,而使引导到 锁定轨道的卡止凸部进入槽的内胆卡止凸部进入到锁定轨道的内部,从而使内胆的卡止凸 部固定于锁定轨道而确保内胆的稳定性。
[0132] 形成于所述煲盖部400的隔膜410形成为与内胆的开口部,即换句而言与内胆的 内侧面线路相同的形状,优选形成为朝中心部逐渐突出的圆顶形状而分别对应各个内胆, 还可一体形成以使隔膜围绕多个内胆的上部。隔膜410为了提高密封效果,优选由硅胶或 橡胶材质注塑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