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形成焖制效果的方法及其焖煮锅结构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772209阅读:来源:国知局
命。
[006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温度传感器5设置在所述锅体3的上部从而能够检查所述内锅I外侧上部位的温度。这样,由于所述温度传感器5设置在所述锅体3的上部从而能够远离设置在所述内锅I下面的加热器2,减少所述加热器2产生的热量对所述温度传感器5的检查精度的不良干扰;更重要的是,由于所述内锅I是高储热性能的锅具,在被加热的过程中,所述内锅I本身温度是不均匀的,其上部温度一般会低于下部受热部位的温度,为此检测上部并以所述内锅I外侧上部位的温度为基准向所述中央控制器提供信号,从而能够保证所述内锅I已经充分储热,大大提高焖煮的效果。
[0064]下面详细论述所述温度传感器5的结构,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温度传感器5包括感温壳51以及设置在所述感温壳51上的热敏电阻50,所述热敏电阻50信号连接到所述中央控制器。所述感温壳51大致呈盘状从而具有盘底壁和盘周壁,在所述盘底壁的外缘部位设置有一个用于安装所述热敏电阻50的安装凹坑510,这样,有利于所述热敏电阻50更靠近所述内锅I从而能够精准的感温。另外在所述盘底壁上还设置有两个导向柱(511、512)。在所述锅体3与所述感温壳51之间还设置有两个弹簧(图中未画出),所述弹簧分别套设在所述导向柱(511、512)上。在所述外上壳321的上部设置有一对往上凸出的安装台3210,在所述安装台3210上对应所述导向柱(511、512)设置有避让通孔(图中未画出),所述导向柱(511、512)穿过所述避让通孔后锁上螺丝,这样螺丝能够防止所述感温壳51脱离所述锅体3,但并不阻碍所述温度传感器5向下移动。其次,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所述温度传感器5能够紧贴所述锅体3的上部从而能够精准地感测所述锅体3的温度。为此本发明的所述阈值就设计取样为所述热敏电阻50所在电路中对应于所述内锅I外侧上部位温度的一种特定大小的电流信号或电压信号。当所述中央控制器的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该特定的信号时,就认为所述内锅I的外侧温度已经达到所述阈值。
[0065]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连接柱7,所述连接柱7连接在所述锅体3底部和所述加热器2之间,在所述加热器2和所述锅体3底部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70,所述复位弹簧70穿套在所述连接柱7上。
[0066]其中,所述连接柱7首先是把所述锅体3和所述加热器2连接一体的中间过渡连接件,其次,由于所述复位弹簧70穿套在所述连接柱7上,所述连接柱7还成为所述复位弹簧70的定位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柱7与所述复位弹簧70相互协助不仅能够为所加热器2提供平稳的弹性支撑,还能够为所述加热器2提供向下浮动的空间。
[006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焖制锅100可以实现如下的焖制方法,首先把需要焖制的食物例如大米、豆等与水放置到所述内锅I中,盖上所述锅盖10,然后启动所述中央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器2开始对所述内锅I及锅内的食物和水加热。当加热所述内锅I符合阈值时,所述内锅I内还明显地存有部分未烧干的水,所述中央控制器响应于所述阈值并随之控制所述加热器2停止加热并让所述加热器2下移离开所述内锅I 一定的间距,所述间距大于3mm,此后让所述内锅I利用余热继续工作,实现从旺火到焖煮的转换,焖煮所述内锅I内的食物。这样,所述“旺火”加热和“焖煮”加热的自动切换,使所述焖煮锅100具有了意想不到的焖制效果。本发明实际上是在现有精确控制技术所希望主要避免的所述内锅I的储热特性的问题上,采用相反的模式主要利用所述内锅I的储热特性采用阈值控制模式实现焖煮,用比较粗放简单的控制方法替代现有价格高昂的精确控制方法,实现焖煮并且焖煮过程中的温度逐渐降低不会结锅巴。
【主权项】
1.能够形成焖制效果的方法,包括焖煮锅,所述焖煮锅包括锅体、中央控制器、能够放置在所述锅体中的内锅、盖压在所述内锅上的锅盖及设置在所述内锅下面的加热器,所述中央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加热器是否发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锅体上设置能够检测所述内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所述内锅是陶类、紫砂类或石料类锅胆,所述加热器能够上、下移动;当加热所述内锅符合阈值时,所述中央控制器响应于所述阈值并随之控制所述加热器停止加热也让所述加热器下移离开所述内锅一定的间距,此后让所述内锅利用余热继续工作,实现从旺火到焖煮的转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锅体的上部从而能够检查所述内锅外侧上部位的温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的厚度大于5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向下移动脱离所述内锅的距离大于3_。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内锅的温度到达水的沸点温度时继续加热2到5分钟时间,所述中央控制器响应于所述阈值并随之控制所述加热器停止加热也让所述加热器下移离开所述内锅一定的间距,此后让所述内锅利用余热继续工作,实现从旺火到焖煮的转换。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设置为对应于临近水的沸点温度数值或/和对应于旺火阶段实施的加热时间。7.实现权利要求1到6任一所述的方法的焖煮锅结构,包括锅体、中央控制器、能够放置在所述锅体内的内锅、盖压在所述内锅上的锅盖及设置在所述内锅下面的加热器,所述中央控制器通过控制开关控制所述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锅体上设置能够检测所述内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所述内锅是陶类、紫砂类或石料类锅胆;所述加热器具有能够上、下移动的结构,所述中央控制器具有响应于加热所述内锅的阈值并随之控制所述加热器停止加热也让所述加热器下移离开所述内锅一定的间距,实现从旺火到焖煮转换的加热器控制单元。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焖煮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设置为对应于临近水的沸点温度数值或/和对应于旺火阶段实施的加热时间。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焖煮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驱动所述加热器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器以及杠杆体,所述杠杆体的中段杆体支承在支点体上;所述杠杆体的首端固定连接到所述加热器上,尾端与所述驱动器传动连接;当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杠杆体的尾端上下移动时,所述杠杆体绕所述支点体上下跷动,从而通过所述杠杆体的首端带动所述加热器上下移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焖煮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杠杆体的尾端与所述驱动器之间还设置有啮合机构,所述啮合机构包括上、下方向布置的齿条和与所述齿条啮合传动的齿轮;所述齿条设置在所述杠杆体的尾端,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驱动器上并能够在所述驱动器的驱动下绕其转轴自转。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焖煮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锅体的上部从而能够检查所述内锅外侧上部位的温度。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焖煮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连接在所述锅体底部和所述加热器之间,在所述加热器和所述锅体底部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穿套在所述连接柱上。13.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焖煮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查所述加热器是否到达上极限位置的上限位开关,以及包括用于检查所述加热器是否到达下极限位置的下限位开关。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形成焖制效果的方法及其焖煮锅结构,能够形成焖制效果的方法,包括焖煮锅,焖煮锅包括锅体、中央控制器、能够放置在锅体中的内锅、盖压在内锅上的锅盖及设置在内锅下面的加热器,中央控制器能够控制加热器是否发热;在锅体上设置能够检测内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中央控制器;内锅是陶类、紫砂类或石料类锅胆,加热器能够上、下移动;当加热内锅符合阈值时,中央控制器响应于阈值并随之控制加热器停止加热也让加热器下移离开内锅一定的间距,此后让内锅利用余热继续工作,实现从旺火到焖煮的转换。这样,利用内锅的储热特性采用阈值控制模式实现焖煮,为防止烧焦食物。
【IPC分类】A47J36/24, A47J36/04, A47J36/00, A47J27/00
【公开号】CN105534269
【申请号】CN201610023118
【发明人】顾斌, 郑中科
【申请人】德奥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4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