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枕头及其内支撑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18943阅读:来源:国知局
、仰卧模块和侧卧模块3,仰卧模块由表面塑形模块2和内支撑减震结构4构成。具体的,仰卧模块设置在底板I的中部且表面塑形模块2由软体弹性塑形材料制成。侧卧模块3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仰卧模块的两侧,在表面塑形模块2的前部底面内凹设有一与内支撑减震结构外形相匹配的第一安装位21,内支撑减震结构4设置在第一安装位21内且固定在底板I上。
[0034]上述内支撑减震结构4由缓冲减震模块41和设置在缓冲减震模块41上表面上的支撑曲度模块42构成。具体的,支撑曲度模块42包括方形基座421、设置在方形基座上的梯形支撑座422和横向设置在梯形支撑基座上的呈弓形状的颈椎支撑部423。梯形支撑座422的梯形截面的两个底角角度相等,均为10° -30°,上底为5-lOcm,下底为10-15cm。弓形状颈椎支撑部423的弓形截面的弓形弦长为5-10cm,高为8_16mm。
[0035]本实施例中,上述方形基座421、梯形支撑座422和颈椎支撑部423是一体成型的,整体性、稳定性更好,生产制造时效率也高。
[0036]在上述侧卧模块3的上表面开设有透气孔31,下部开设有连通透气孔的透气槽32。侧卧使用时,能维持脊椎的整体正常形态,保持枕头的透气性。
[0037]进一步地,在表面塑形模块2的后部也可以设有一与内支撑减震结构4外形相匹配的第二安装位22,对应的在第二安装位22内也安装有上述内支撑减震结构4。安装在第一安装位21与第二安装位22内的两个内支撑减震结构4之间开设有透气通道23,在透气通道23的上方的表面塑形模块2上还设有与之相连通的透气微孔24。由于前后部均设计有一内支撑减震结构4,枕头在使用时,无需辨认前后部,由于使用了阻尼/弹性不同的缓冲减震材料,只需选择软硬舒适度就可以使用,简单方便,一枕多用。
[0038]进一步地,所述侧卧模块的长度为20-30cm,宽度为35-45cm,高度为5-12cm ;所述仰卧模块的长度为20-30cm,宽度为35-45cm,高度为5-12cm。枕头在生产制造时,侧卧模块3及仰卧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前述尺寸范围内选择具体的尺寸,使其大小能满足不同人群,适用范围更广。
[0039]进一步地,上述表面塑形模块2由记忆海绵制成,侧卧模块3由乳胶海绵构成。所使用的海绵材料具有一定塑形功能,受压变形,能分散压力,使颈椎与内支撑减震结构4达到最佳支撑贴合度;不受压时恢复原状。
[0040]在仰卧使用时,人体头部枕压在仰卧模块上,记忆海绵制成的表面塑形模块2受压变形后与内支撑减震结构接触;具体是由颈椎支撑部423支撑颈椎,梯形支撑基座422支撑后枕部;通过缓冲减震模块41能调节颈椎高度和倾斜角度能保持额面部的水平,最大程度地与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相吻合。使用过程中,还能通过利用自身头部的重力,对颈椎具有一定的牵引保健作用。
[0041]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枕头的内支撑减震结构,其为枕头的主要部件,具体结构是由缓冲减震模块41和设置在缓冲减震模块41上表面上的支撑曲度模块42构成。具体的,支撑曲度模块42包括方形基座421、设置在方形基座上的梯形支撑座422和横向设置在梯形支撑基座上的呈弓形状的颈椎支撑部423。梯形支撑座422的梯形截面的两个底角角度相等,均为10° -30°,上底为5-lOcm,下底为10-15cm。弓形状颈椎支撑部423的弓形截面的的弦长为5-10cm,高为8-16mm。
[0042]具体的,方形基座421、梯形支撑座422和颈椎支撑部423是一体成型的,整体性、稳定性更好,生产制造时效率也更高。
[0043]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仰卧模块和侧卧模块,仰卧模块由表面塑形模块和内支撑减震结构构成,仰卧模块设置在底板的中部且表面塑形模块由软体弹性塑形材料制成,侧卧模块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仰卧模块的左右两侧,在表面塑形模块的前部底面内凹设有一与内支撑减震结构外形相匹配的第一安装位,内支撑减震结构设置在第一安装位内且固定在底板上,内支撑减震结构由缓冲减震模块和设置在缓冲减震模块上表面上的支撑曲度模块构成,支撑曲度模块包括方形基座、设置在方形基座上的梯形支撑座和横向设置在梯形支撑座上的呈弓形状的颈椎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支撑座的梯形截面的两个底角角度相等,均为10° -30°,上底为5-lOcm,下底为10-15cm;所述弓形状的颈椎支撑部的弓形截面的弦长为5-10cm,高为8_1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基座、梯形支撑座和颈椎支撑部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卧模块的上表面开设有透气孔,下部开设有透气槽,透气孔与透气槽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仰卧模块的后部也设有一与内支撑减震结构外形相匹配的第二安装位,对应的在第二安装位内也安装有所述内支撑减震结构,安装在第一安装位与第二安装位内的两个内支撑减震结构之间开设有透气通道,在透气通道的上方的表面塑形模块上还设有与之相连通的透气微孔。
6.根据权利5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卧模块的长度为20-30cm,宽度为35-45cm,高度为5-12cm ;所述仰卧模块的长度为20-30cm,宽度为35-45cm,高度为5_12cm0
7.根据权利4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塑形模块由记忆海绵制成,所述侧卧模块由乳胶海绵构成。
8.一种枕头的内支撑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由缓冲减震模块和设置在缓冲减震模块上表面上的支撑曲度模块构成,支撑曲度模块包括方形基座、设置在方形基座上的梯形支撑座和横向设置在梯形支撑座上的顶面为弓形的颈椎支撑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枕头的内支撑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支撑座的梯形截面的两个底角角度相等,均为10° -30°,上底为5-lOcm,下底为10-15cm;所述颈椎支撑部的截面成弓形状,弓形的弦长为5-10cm,高为8-16_。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枕头的内支撑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基座、梯形支撑座和颈椎支撑部一体成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枕头,包括底板、仰卧模块和侧卧模块,仰卧模块由表面塑形模块和内支撑减震结构构成,仰卧模块固定设置在底板的中部且表面塑形模块由软体弹性塑性材料制成,两个侧卧模块设置在仰卧模块的左右两侧,内支撑减震结构设置在表面塑形模块的前部;内支撑减震结构由缓冲减震模块和设置在缓冲减震模块上表面上的支撑曲度模块构成,支撑曲度模块包括方形基座、梯形支撑座和颈椎支撑部。本实用新型通过模块化设计结合多种材料,使枕头能同时满足仰卧和侧卧的要求,并且在睡眠过程中翻身时仰卧姿势和侧卧姿势能自然转换与过渡,避免落枕,人性化好;设计的内支撑减震结构使颈椎具有最佳支撑贴合度,能支撑颈椎及后枕部,舒适性好。
【IPC分类】A47G9-10
【公开号】CN204427460
【申请号】CN201520139577
【发明人】寇文新
【申请人】寇文新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