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774684阅读:来源:国知局
50。其中,在第一驱动机构460的驱动下,第一调压阀400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其中:
[0095]1、打开状态:第一驱动机构460的可移动端处于收回状态,由于第一压缩弹簧450的弹性作用力,使稳定杆440向左移动,并带动限位部442向左移动,从而拉动球状物430离开蒸汽通道421上方的位置,使第一调压阀400处于打开状态,烹饪空间通过第一阀空间与蒸汽溢出腔连通;
[0096]2、关闭状态,第一驱动机构460的可移动端处于伸出状态,其顶端顶住稳定杆440向前移动,克服第一压缩弹簧450的弹性作用力,由限位部442推动球状物430滚动至蒸汽通道421的上方,使第一调压阀400处于关闭状态,蒸汽溢出腔与烹饪空间隔离。
[0097]此时,即使发生晃动的情况,由于环形限位件的作用,其也不会由蒸汽通道421上方移开,从而蒸汽不会意外逃逸,造成伤人事故。
[0098]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460例如是一柱塞式部件,包括:缸;柱塞,其在缸内进退移动;动作杆,其安装在柱塞的前端部,其前端顶住稳定杆;电磁线圈,位于缸内,卷绕成圆筒状。当第一驱动机构460收到打开信号时,缸内的电磁线圈不被励磁,呈收缩状态,进而其顶端处于收回状态。当第一驱动机构460收到关闭信号时,电磁线圈被励磁而伸展张开,推动柱塞及动作杆向前移动,进而使其顶端处于伸出状态。
[0099]其中,球状物430具有规定的重量,并利用其自重而封闭蒸汽通道421。除了金属材料之外,该球状物还可以用其他具有一定密度的材料制备,如有机材料。并且,该球状物430的外侧与稳定杆的限位部442的内侧的距离介于0.2mm-1.5mm之间。
[0100]此外,本实施例中,限位部442呈正八边形形状的环形,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该限位部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环形,例如,正方形或正六边形形状的环形,或者圆环形。并且,该限位部还可以为扣在球状物430上方的半圆形。
[010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稳定杆440中各部件可以分别制备并焊接固定,也可以是一体化制备。并且,在能够保证稳定杆水平移动稳定的情况下,定位部443可以省略。该定外部443所起的作用是保证稳定杆前后运动过程中不晃动。
[0102]此外,在第一驱动机构460的可移动端伸入蒸汽溢出腔时与框架部240交接的部位,还可以增加密封件,如参考文献I所描述的那样。
[0103]可见,本实施例通过稳定杆、弹簧与限位部的组合,使金属球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在非故意情况下即使晃动该加热烹饪器,蒸汽也不会出现逃逸现象,避免了蒸汽伤人事故的发生。
[0104]第二调压阀500与第一调压阀400分别安装于内盖板的不同位置。第二调压阀500用于当第一调压阀400处于关闭状态下,对烹饪空间内的压力进行微调节,如1.0至1.3atm之间调节,同时当锅内压力大于预设警戒压力(例如1.5atm)时,其自动泄压,以使锅内压力在预设安全压力范围内。当第二调压阀500打开时,第二通气孔260被打开,烹饪空间内的蒸汽可以通过第二通气孔260进入蒸汽溢出腔,通过蒸汽通路进入烹饪器本体100外的空间;当第二调压阀500关闭时,第二通气孔260被关闭。
[0105]图5为图3所示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中第二调压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第二调压阀500包括:步进电机510 ;丝杆滑台520,其水平设置,丝杠的起始端连接步进电机510 ;L形传动臂530,其中部枢接于盖体的上盖,其第一端固定于丝杆滑台520的滑块上;传动杆540,其上端抵接或固定于L形传动臂530的第二端,其下端穿过框架部进入蒸汽溢出腔内;无极调节阀550,其上端抵接于所述传动杆540的下端,其下端有弹力的压设于第二通气孔上。
[0106]其中,无极调节阀550包括:阀壁551,其呈上端开口的筒状,下端固定于盖体的内盖板,底部开有泄气孔551a ;阀帽552,其向下开口,其上端抵压或固定于传动杆540,下端的外侧边缘与筒状阀壁上端的外侧边缘相互卡合,并且阀帽552可沿阀壁551的外侧边缘(或内侧边缘,视卡合位置而定)在预设范围内纵向滑动;滑动阀554,其下端压合部压合于第二通气孔上,其上端滑动部呈开口向上的筒状,在该筒状滑动部的底部与阀帽之间设置有第二压缩弹簧553。
[0107]其中,滑动阀554的下端压合部呈平头锥体状,压合于第二通气孔上,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该滑动阀554的前端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梯形、球形等等。
[0108]如图5所示,第二调压阀500为常闭阀。当第一调压阀400关闭时,该第二调压阀500可通过步进电极510的驱动,可使丝杆滑台520从a至b滑动。这样就可通过L形传动臂530和传动杆540使阀帽552从al至bl活动,从而可使锅内压力在1.05-1.3atm之间自由调节。并且,当锅内压力大于1.5atm时,该第二调压阀500可自动泄压起到安全阀的效果。这样设计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调压系统在坎煮的过程中对压力调节的精度。本实施例中第二调节阀的工作原理为:
[0109]1、当需要控制升高压力时,给予步进电机510后退信号,其推动丝杆滑台520的丝杠向后运动,因而L形传动臂530的第一端随滑块的移动而向b方向移动,其另一端向下按压传动杆540,进而使无极调节阀550向下压紧;
[0110]2、当需要降低压力时,给予步进电机510前进信号,其推动丝杆滑台520的丝杠向前运动,因而L形传动臂530的第一端随滑块的移动而向a方向移动,其另一端向上拉动传动杆540,进而使无极调节阀550向下放松,第二通气孔和蒸汽溢出腔连通;
[0111]此外,在传动杆540伸入第二阀空间时与框架部240交接的部位,还可以增加密封件,从而实现蒸汽溢出腔与其他空间的隔绝。
[011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可调压力式烹饪器中,同时具有第一调压阀和第二调压阀,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如果仅有第一调压阀时,虽然不能够精准调节烹饪空间的压力,但同样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此处不再详述。
[0113]本实施例中,由压力传感器监测所述烹饪空间内的压力状况,进而调压阀控制机构依据由压力传感器监测到的烹饪空间内的压力状况、多个温度传感器(610、620、630)检测到的烹饪空间内的温度状况及自身存储的烹饪流程控制第一调压阀400和第二调压阀500的打开和关闭。关于压力传感器和调压阀控制机构的结构和相关原理,在本领域内属于公知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0114]图6为利用本实施例的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烹制米饭时锅内温度和压力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在烹制米饭时,需要经历如下几个阶段:
[0115]1、预热吸水阶段
[0116]第一调压阀和第二调压阀均处于自然状态(即第一调压阀处于打开状态,第二调压阀处于关闭状态),两者此时均不参与工作,内锅周围的多个加热器一起对内锅内的米水混合物进行加热,米在这个阶段预热吸水;
[0117]2、集中加热阶段
[0118]在这个阶段,用强火对内锅一直进行加热,当顶部温度传感器监测到74°C时,证明锅内水开始沸腾。此时,第一调压阀和第二调压阀进入关闭状态。
[0119]3、沸腾持续阶段
[0120]在此阶段,维持内锅内水的沸腾状态,使米的淀粉糊化。
[0121]在该阶段的前半程中,使压力反复上升从1.0至1.2atm,这样的目的是让锅内产生大量的气泡推动被煮物,如此便可使被煮物更均匀的受热与吸水。两个调压阀的工作方式是:第二调压阀处于bl处(原因是让其压力能够达到更大值),首先第一调压阀关闭蒸汽通路,使压力上升到预设压力(如1.2atm),然后再打开第一调压阀,开启蒸汽通路使压力降到1.0atm。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这个次数通常是4-6次,判定标准是根据使用者选择米饭软硬程度来决定),
[0122]在该阶段的后半程至干水阶段,要控制压力并保持在预设值(如1.2atm)附近,如图6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大米在较高的温下更好的糊化提高米饭的口感。两个调压阀的工作方式是:第一调压阀必须处于关闭蒸汽通路状态下,再通过第二调压阀进行微调,首先步进马达驱动相关部件使阀帽处于bl处,使压力快速上升至预设值(例如1.2atm)后,当压力大于预设值时(如1.21atm),步进马达驱动相关部件使阀帽向al处移动,此时压力将缓慢下降,当压力下降到低于预设值时(如1.19atm),此时步进马达驱动相关部件使阀帽向bl处移动使压力回升至预设值。如此往复的动作便可使压力更精准控制在预设值附近。
[0123]4、干水阶段
[0124]在此阶段的前半程,并对内锅持续进行加热,压力继续控制在预设值(如
1.20atm)附近,并将多余的蒸汽通过第二调压阀排出,当锅底温度上升至130°C时停止加热,此时锅内的水分大部分已经蒸发;内锅的压力开始缓慢下降。
[0125]5、焖蒸阶段
[0126]在此阶段,加热器阶段性加热以维持锅底的温度在97°C附件,使米的糊化温度提高到100%。此期间第一调压阀和第二调压阀处于开启状态,继续使多余的水分蒸发直至坎煮程序结束。
[0127]6、保温阶段
[0128]在此阶段,加热器阶段性的加热令锅底的温度保持在72°C,此时整个坎煮过程结束,并可开启盖体食用米饭。
[0129]至此,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介绍完毕。
[0130]二、第二实施例
[0131]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外的一种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该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与第一实施例的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的结构大体类似,区别仅在于:在第二调压阀中又增加了一弹簧结构。
[0132]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的结构示意图。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