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浇筑管廊墙趾结构的模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3226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用于浇筑管廊墙趾结构的模板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用于浇筑管廊墙趾结构的模板系统。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领域,需要浇筑管廊墙趾结构。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用于浇筑管廊墙趾结构的模板系统施工时的管廊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城市地下管廊墙趾是指管廊结构侧墙墙脚与底板一起浇筑比底板高出一定高度的混凝土导墙结构A,墙趾内侧一般加腋设计,墙趾高度根据工程设计。但是现有技术中,往往会出现如下问题:

一,管廊墙趾结构采用铝合金模板且一次连续浇筑成型,这对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要求非常高,如何保证吊模安装不发生跑模移位是关键,因此解决吊模安装过程中加固的质量问题是主要解决的问题。

二,墙趾结构中铝合金吊模安装前需要先进行钢筋绑扎,但是吊模安装或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导致已绑扎好的墙趾钢筋变形或位移,从而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墙趾结构混凝土先浇筑底板混凝土,在靠近外墙底板混凝土初凝前再浇筑底板以上的导墙混凝土,混凝土浇筑的时间掌控不好极易产生冷缝或侧墙混凝土向底板脱浆现象,对混凝土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如何控制混凝土浇筑时间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是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浇筑管廊墙趾结构的模板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安装模板时发生跑模移位、绑扎好的墙趾钢筋变形或位移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浇筑管廊墙趾结构的模板系统,包括:

相对设置的一对模板组件,所述模板组件包括立设于管廊的垫层之上的外模板、与所述外模板相对设置的内模板以及连接所述外模板和所述内模板顶部的拉结杆,两个所述外模板之间夹设形成有供浇筑形成管廊底板的底板浇筑空间,所述内模板支设于两个外模板之间,所述内模板与对应的所述外模板之间夹设形成供浇筑形成墙趾结构的墙趾浇筑空间,所述墙趾浇筑空间的底部与所述底板浇筑空间相连通,所述内模板的顶部向对应的所述外模板倾斜设置;

支撑杆,支设连接于两个所述内模板之间;以及

加固件,支设连接于所述一对模板组件之间且与所述支撑杆相错开设置。

本实用新型用于浇筑管廊墙趾结构的模板系统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用于浇筑管廊墙趾结构的模板系统通过在管廊的垫层上支设一对相对设置的模板组件,形成浇筑空间。模板组件的安装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各种荷载作用下不易发生变形、胀模、跑模等现象,用加固件将模板组件形成整体加固,极大地提高了整体稳定性,避免胀模、跑模等问题,而且能有效控制墙趾加腋处阴阳角变形问题,保证了混凝土的成型质量。本实用新型的施工速度快,安装和拆卸方便快捷,提高功效,节约工期,可重复周转利用,相比于传统的木模浪费较大,节约资源。

本实用新型用于浇筑管廊墙趾结构的模板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固件包括:

加固杆,支设连接于所述外模板的顶部和所述内模板的顶部;

一对立杆,所述立杆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加固杆的底部,所述立杆的底端固设于所述内模板的底部;以及

连接杆,连接于所述一对立杆之间。

本实用新型用于浇筑管廊墙趾结构的模板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模板为铝模板,所述外模板通过螺栓固定于管廊的垫层上,所述内模板为加腋铝模板,所述拉结杆为角钢,所述拉结杆的两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外模板的顶部和所述内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用于浇筑管廊墙趾结构的模板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杆为角钢,所述支撑杆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内模板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用于浇筑管廊墙趾结构的模板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模板的底部搁设于所述底板浇筑空间内的钢筋上,且所述内模板和所述钢筋之间设有垫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浇筑管廊墙趾结构的模板系统施工时的管廊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浇筑管廊墙趾结构的模板系统的未安装加固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浇筑管廊墙趾结构的模板系统的安装加固件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浇筑管廊墙趾结构的模板系统的加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用于浇筑管廊墙趾结构的模板系统的未安装加固件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城市地下管廊墙趾是指管廊结构侧墙墙脚与底板一起浇筑比底板高出一定高度的混凝土导墙结构A,墙趾内侧一般加腋设计,墙趾高度根据工程设计。本实用新型用于浇筑管廊墙趾结构的模板系统是根据管廊墙趾设计图纸进行设计,通过加工生产成套的规格化、标准化及定型化的模板,运送至现场通过简易的组装方式完成墙趾的模板安装加固。本实用新型用于浇筑管廊墙趾结构的模板系统包括:一对模板组件1,支撑杆2以及加固件3,其中一对模板组件1相对设置,模板组件1包括外模板10、内模板11和拉结杆12,其中外模板10立设于管廊的垫层4之上,内模板11与外模板10相对设置,拉结杆12连接外模板10的顶部和内模板11的顶部,两个外模板10之间夹设形成有供浇筑形成管廊底板6的底板浇筑空间,内模板11支设于两个外模板10之间,内模板11与对应的外模板10之间夹设形成供浇筑形成墙趾结构的墙趾浇筑空间,墙趾浇筑空间的底部与底板浇筑空间相连通,内模板11的顶部向对应的外模板10倾斜设置。支撑杆2支设连接于两个内模板11之间,加固件3支设连接于两个一对模板组件1之间,加固件3且与支撑杆2相错开设置。本实用新型用于浇筑管廊墙趾结构的模板系统通过在管廊的垫层上支设一对相对设置的模板组件,形成浇筑空间。模板组件的安装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各种荷载作用下不易发生变形、胀模、跑模等现象,用加固件将模板组件形成整体加固,极大地提高了整体稳定性,避免胀模、跑模等问题,而且能有效控制墙趾加腋处阴阳角变形问题,保证了混凝土的成型质量。本实用新型的施工速度快,安装和拆卸方便快捷,提高功效,节约工期,可重复周转利用,相比于传统的木模浪费较大,节约资源。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外模板10为铝模板,外模板10通过螺栓固定于管廊的垫层4上,内模板11为加腋铝模板,两端均延伸出一块用于后续的连接。内模板11的底部搁设于底板的浇筑空间内的钢筋上,且内模板11和钢筋之间设有垫块,具体地,内模板11的底部搁设于管廊的钢筋保护层预制垫块的上方。内模板11的顶部向外模板10处倾斜设置,拉结杆12为角钢,拉结杆12的两端通过螺栓与外模板10的顶部和内模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从而拉结杆12将外模板10和内模板11的顶部拉结连接在一起,从而外模板10和内模板11之间形成混凝土的浇筑空间。在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完成后,管廊的墙体5的底部墙角处与底板6之间形成比底板6高出一定高度的混凝土导墙结构,即墙趾结构。

支撑杆2为角钢,支撑杆2支设连接于一对模板组件1的内模板之间,具体地,支撑杆2的端部固定于内模板11的底部,沿着管廊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支撑杆2,相邻两个支撑杆2之间设置的间距为3000mm。

参阅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用于浇筑管廊墙趾结构的模板系统的安装加固件后的示意图。参阅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用于浇筑管廊墙趾结构的模板系统的加固件的结构示意图。加固件3包括:加固杆30、一对立杆31以及连接杆32,其中加固杆30支设连接于外模板10的顶部和内模板11的顶部,加固杆30起到加固对撑一对模板组件1的作用,防止模板组件1发生跑模移位的问题,保证混凝土的浇筑施工的质量。立杆31的顶端固定于加固杆30的底部,立杆31的底端固设于内模板11的底部,从而一对立杆31起到支撑脚和底座的作用,连接杆32连接于一对立杆31之间,将一对立杆31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加固杆30、一对立杆31以及连接杆32均为角钢,相互之间采用焊接连接。加固件3沿着管廊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加固件3之间设置的间距为3000mm。加固件3和支撑杆2错开设置,从而能避免出现重合问题。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用于浇筑管廊墙趾结构的模板系统的施工方法作说明:

采用爆炸螺丝将外模板固定在管廊的垫层上,将内模板的底部根据安装控制线直接搁在钢筋保护层预制垫块上方,并将内模板向管廊的内侧倾斜设置,采用角钢作为拉结杆连接于外模板的顶部和内模板的顶部,将角钢通过预留栓钉孔与外模板和内模板连接。

将支撑杆对撑固定在内侧模板的底部,在内外侧吊模安装过程中注意保护钢筋保护层垫块不发生破坏,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

待内模板和外模板安装固定好后,采用提前准备好的加固件对两侧的内模板和外模板进行拉结、对撑形成整体加固,避免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发生跑模移位现象。加固杆的两端拉结位置处留有栓钉孔,从而利用螺栓穿设栓钉孔将加固杆与内模板和外模板模连接起来。加固件的设置间距为3000mm,加固件和与支撑杆相互错开1500mm,从而避免冲突。

先浇筑底板浇筑空间的混凝土,以1:4的坡度倾向一次推进,待墙根部处的底板混凝土初凝前进行底板以上的导墙混凝土浇筑,避免浇筑过程中产生冷缝。浇筑过程中要随浇筑随振捣,做到快插满拔,将振捣棒上下略有冲动,使上下振动均匀。

本实用新型用于浇筑管廊墙趾结构的模板系统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用于浇筑管廊墙趾结构的模板系统通过在管廊的垫层上支设一对相对设置的模板组件,形成浇筑空间。模板组件的安装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各种荷载作用下不易发生变形、胀模、跑模等现象,用加固件将模板组件形成整体加固,极大地提高了整体稳定性,避免胀模、跑模等问题,而且能有效控制墙趾加腋处阴阳角变形问题,保证了混凝土的成型质量。本实用新型的施工速度快,安装和拆卸方便快捷,提高功效,节约工期,可重复周转利用,相比于传统的木模浪费较大,节约资源。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