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装配式混凝土风道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4838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工程装配式混凝土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底板,风道侧壁和风道顶板,所述风道底板为多个预制混凝土风道底板块沿风道方向拼装而成的,所述风道底板块之间拼装缝之间设有密封层,所述风道侧壁和风道顶板为混凝土一体现浇而成,所述风道底板两端设有上挂钩,所述风道侧壁内侧设有与风道底板上挂钩匹配使用的下挂钩,所述上挂钩与下挂钩接触面之间设有弹性密封件,所述上挂钩包括风道底板本体和上钩持部,所述下挂钩包括风道侧壁本体和下钩持部。

2.如权利要求1中的地下工程装配式混凝土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钩持部下表面和风道本体侧面的夹角为80-90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的地下工程装配式混凝土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挂钩和下挂钩上下接触面之间设有密封橡胶条。

4.如权利要求1或2中的地下工程装配式混凝土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侧壁的内侧面和与其对应的风道底板的外端面之间设有密封灌浆料。

5.如权利要求1中的地下工程装配式混凝土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底板块的上挂钩与所述风道侧壁下挂钩相接端设有与上挂钩形状匹配的钢板,所述钢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6mm。

6.如权利要求2中的地下工程装配式混凝土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钩持部的水平长度为80-120mm。

7.使用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地下工程装配式混凝土风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作预制混凝土风道底板块;

根据设计要求尺寸,预制出两端设有上挂钩的混凝土风道底板块,所述上挂钩包括风道底板本体和上钩持部;

步骤2、风道侧壁和风道顶板的制作施工;

在地下工程顶板施工时同步施工混凝土风道侧壁,即根据地下工程的设计要求在地下工程的内侧和外侧搭设模板支撑体系,借助搭设的模板支撑体系固定地下工程主体以及符合设计要求尺寸的风道侧壁的模板,然后一次性进行地下工程主体以及风道侧壁的混凝土浇筑,待混凝土固化后拆除模板,地下工程主体中位于风道侧壁之间的顶板作为风道顶板,从而实现了地下工程顶板和风道侧壁的同步施工,风道侧壁内侧设有与步骤1种风道底板上挂钩匹配使用的下挂钩;

步骤3、预制混凝土风道底板块的安装;

把所需要的预制混凝土风道底板块运送施工现场,准备并把安装预制混凝土风道底板块所使用的顶升设备移至安装位置;然后在风道位置用顶升设备将预制混凝土风道底板块斜向顶进风道侧壁内;最后调平预制混凝土风道底板块,让预制混凝土风道底板块的上挂钩对准风道侧壁的下挂钩后在下挂钩与上挂钩的上接触面上设置密封件,然后将预制混凝土风道底板块平稳安放在风道侧壁的下挂钩上;

步骤4、风道底板的拼装完成;

重复步骤3,逐块拼装预制混凝土风道底板块并使相邻预制混凝土底板块拼接处相互紧密贴合在一起,如此往复直至风道底板拼装完成;

步骤5、装配式混凝土风道的密封处理;

风道底板拼装完成后,在风道侧壁和风道底板的安装缝之间注入灌浆料,并且对预制混凝土风道底板块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处理。

8.如权利要求7中的地下工程装配式混凝土风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先对混凝土风道底板块中所需要的承重钢筋进行捆扎并形成一个两端带有上挂钩的钢筋骨架,所述上挂钩与所述风道侧壁下挂钩相接端的钢筋骨架上固定有与上挂钩形状匹配的厚度大于或等于6mm钢板,然后对扎好的钢筋骨架依次进行加模、混凝土浇筑和混凝土固化后的拆模,从而预制出两端设有上挂钩的混凝土风道底板块,所述上挂钩的上钩持部下表面和风道本体侧面的夹角为80-90度。

9.如权利要求7中的地下工程装配式混凝土风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所述用顶升设备将预制混凝土风道底板块斜向顶进风道侧壁内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A、降低顶升设备,将预制混凝土风道底板块固定在顶升设备上;

步骤B、顶升设备顶升整个预制混凝土风道底板块,让预制混凝土风道底板块升至离现浇混凝土风道侧壁有80-120mm距离处;

步骤C、移动顶升设备,让预制混凝土风道底板块左端距离与风道侧壁的水平距离有40-60mm;

步骤D、顶升设备左端顶升,让预制混凝土风道底板块左端升起进入风道侧壁内,直至预制混凝土风道底板块右端距离风道侧壁的垂直距离为80-120 mm处停止;

步骤E、向左移动顶升设备,让风道底板块右端与风道侧壁间留有50mm以上间隙;

步骤F、顶升设备顶升,让风道底板进入风道侧壁内。

10.如权利要求7中的地下工程装配式混凝土风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在下挂钩与上挂钩的上接触面上设置密封件为在下挂钩与上挂钩的上接触面上铺设密封橡胶条。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