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槽谷斜坡区“拦蓄引用”防洪保土与水资源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3038发布日期:2018-08-31 20:35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资源利用与水土保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典型槽谷斜坡区,尤其是岩溶槽谷斜坡区的“拦蓄引用”防洪保土与水资源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受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及特殊地质条件的限制,岩溶槽谷区生态环境脆弱,干旱、内涝、水土流失等问题并存。现阶段尚无能够同时解决上述问题的工程技术措施。

常规做法是:

一、单独修建排水沟或拦山堰+排水沟,直接将雨季洪水排入谷底水塘或地表河沟。存在的问题是:暴雨时拦山堰或排水沟常被冲毁,甚至坍塌,无法发挥作用;拦截的洪水直接排入谷底水塘或地表河沟,一方面未合理利用该部分资源,另一方面增加了谷底水塘与地表河沟的负荷,进一步引发洪涝。

二、单独修建蓄水池,用于蓄积地表水或者表层岩溶泉,并引入农田或农户使用。蓄水池常分布在槽谷斜坡的不同高度,其集水面积有限,表层岩溶泉补给范围较小,季节变化大,蓄积的地表水或泉水有限,尤其是干旱季节,常无水可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斜坡及下方用水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典型槽谷斜坡区的“拦蓄引用”防洪保土与水资源利用系统,能有效缓解槽谷区洪涝灾害,减少槽谷斜坡区水土流失,以及槽谷斜坡区域缺水问题,特别适合于岩溶槽谷斜坡区使用。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典型槽谷斜坡区“拦蓄引用”防洪保土与水资源利用系统,包括设置在斜坡上方的拦山堰,设置在斜坡一侧并与拦山堰相通的排水沟,所述拦山堰上部开口用于与地表毛支沟相连,并在开口处设置过滤网阻拦杂物流入拦山堰,在所述拦山堰下方,沿坡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级蓄水池,拦山堰与第一级蓄水池之间、上一级蓄水池与下一级蓄水池之间通过引水管相连,第一级蓄水池通过引水管直接引至农田,其余蓄水池通过引水管直接引至农田或农户,第一级蓄水池若需要引水管引至农户,则需要在第一级蓄水池与拦山堰之间修建沉砂池。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沿坡度方向设置有三级蓄水池,分别为龙头水池、中部水池、下部水池,并依次串联构成一列主蓄水池组;根据拦山堰的长度,主蓄水池组不限于一列。

进一步,若所述拦山堰上方有表层岩溶泉,则通过引水渠引入拦山堰;若拦山堰下方有表层岩溶泉,则通过另外的引水渠引入单独设置的一列辅助蓄水池组,所述辅助蓄水池组包括两级蓄水池,分别为龙头水池和下部水池,并通过引水管相连。

更进一步,在所述拦山堰断面上还安装有水位监测仪,当超过限值,立即打开排水沟通道,使多余的水流从排水沟流出。

对于较高的斜坡,在斜坡中部也设置有与所述排水沟相通的拦山堰,并在该拦山堰的下方设置蓄水池,这样就更有效地防治中、下部的水土流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拦截甚至中断了槽谷斜坡流向槽谷底部的地表水,可有效缓解槽谷底部的洪涝灾害;

(2)、拦蓄了坡面径流,减少了坡面侵蚀与水土流失;

(3)、充分利用了坡面径流与表层岩溶泉水,缓解了岩溶区人畜饮水及农田灌溉缺水问题;

(4)、保证了槽谷斜坡区农田灌溉用水,减缓了槽谷底部的涝灾,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当地农民收入,促进精准脱贫。

(5)、该项工程成本较低,易于操作和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典型槽谷斜坡区“拦蓄引用”防洪保土与水资源利用系统,主要由拦山堰1、排水沟2、引水渠3、蓄水池4、引水管5、沉砂池6、水位监测仪7组成。

拦山堰1设置在斜坡的上方,排水沟2设置在斜坡一侧并与拦山堰1相通。拦山堰1上部开口用于与地表毛支沟相连,并在开口处设置过滤网阻拦杂物流入拦山堰1。

在拦山堰1下方,沿坡度方向设置有三级蓄水池4,分别为龙头水池、中部水池、下部水池,并依次串联构成一列主蓄水池组;根据拦山堰1的长度,主蓄水池组不限于一列,如图所示共左右两列主蓄水池组。

一列主蓄水池组至少包含两级蓄水池,拦山堰1与第一级蓄水池之间、上一级蓄水池与下一级蓄水池之间通过引水管5相连。第一级蓄水池通过引水管5可直接引至农田灌溉,第一级蓄水池若需要引水管5引至农户,则需要在第一级蓄水池与拦山堰1之间修建沉砂池6。其余蓄水池通过引水管5直接引至农田或农户,由于在水流过程中逐渐沉砂,若第二级蓄水池才需要引至农户,第一级蓄水池只用于农田灌溉,则不需要在第一级蓄水池与拦山堰1之间修建沉砂池6。

若拦山堰1上方有表层岩溶泉,则通过增设引水渠3引入拦山堰1;若拦山堰1下方有表层岩溶泉,则通过另外的引水渠3引入单独设置的一列辅助蓄水池组,辅助蓄水池组包括两级蓄水池4,分别为龙头水池和下部水池,并通过引水管5相连。当主蓄水池组共左右两列时,辅助蓄水池组位于两列主蓄水池组中间。

另外,在拦山堰1断面上还安装有水位监测仪7。对于较高的斜坡,在斜坡中部也设置有与排水沟2相通的拦山堰,并在该拦山堰的下方设置蓄水池(图中未示出),从而构成二级拦山堰。

在槽谷两侧斜坡上布置“拦-蓄-引-用”工程,其中:

“拦”:在斜坡上方修建拦山堰,拦山堰上部在毛支沟处开口,拦截斜坡上的地表径流,开口处设置过滤网,以阻拦地表径流中的杂草、石块、垃圾等;若拦山堰上部有表层岩溶泉,通过引水渠引入拦山堰;拦山堰下方开口,连接沉砂池和龙头水池,若龙头水池的水用于农田灌溉,则无需设置沉砂池,若龙头水池的水引入农户,则需要设置沉砂池。

“蓄”:在斜坡上、中、下部修建龙头水池、中型水池、小型水池,蓄积地表水和表层岩溶泉水。

“引”:用引水管连接拦山堰和龙头水池,用引水管将上部水池的水引至中下部,或者将水池的水引至农田或农户,将“拦”、“蓄”及“用”三个环节有机联系起来。

“用”:包括果园日常用水、农田灌溉用水,农户生活用水和人畜饮水。

根据斜坡特点,将工程分斜坡上部、中部及下部三个部分,上部主要是“拦”、“蓄”工程,包括修建拦山堰和沉砂池、龙头水池;中、下部主要是“蓄”、“引”、“用”工程,包括修建中、小型蓄水池,安装引水管引致农田或农户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