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水下系梁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464396发布日期:2020-12-29 12:46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预制装配式水下系梁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水下系梁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系梁是位于墩柱上用于改善柱及桩受力的结构,一般为条状,连接同墩号两根桩,使两根桩或柱连成共同受力的整体,使桩或墩的整体刚度加强。系梁主要包括桩基系梁和桩柱系梁,桩基系梁设置在桩与墩柱交界的位置,一般是埋在地下的,主要是增加横向稳定性,使桩基整体承受上部荷载;而桩柱系梁设置在桥墩中部,以用于增加桥墩的横向稳定性。而无论是从外观还是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涉水桥梁的系梁都会涉及水下施工,存在较大的施工难度。目前,对于水中或水下系梁的施工,多是采用钢板桩围堰或钢套箱围堰的方式进行,不仅河道占用面积大,周材用量大,而且整体施工周期长,设备要求高,还会对水体产生较大污染,不符合绿色环保理念。

基于此,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拆卸护筒及水下联系梁的预制安装方法(授权公告号为cn104988915b),通过制作可拆卸护筒装置,将上护筒、中护筒、下护筒组装成整体,根据桩位测量放样位置,埋设护筒进行水域内桩基础施工,再通过拆除部分上护筒和中护筒形成系梁安放槽,进行水下系梁的安装。但是,为了达到规定的承载力,护筒的埋设只能依靠打桩机砸入河床,而分体式组装的护筒整体刚度较差,采用其进行桩基施工,会导致护筒之间的连接处产生变形,不仅无法保证桩柱的竖直度,还可能破坏护筒之间连接处的防水措施,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预制装配式水下系梁的施工方法,以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预制装配式水下系梁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s1,根据设计需求成型预制系梁,制备与预制系梁相适应的套筒并对应安装在预制系梁的两端,并在套筒与预制系梁之间做防水措施;

s2,在已成型的桩基或柱体的护筒外围套入装载有预制系梁的套筒,并将套筒沿着护筒下放,在下放过程中始终保持套筒的顶部高于水面标高;

s3,套筒下放至预制系梁达到指定安装位置后,在护筒与套筒之间灌注封底混凝土,将套筒的底部封闭,并将护筒与套筒之间的水体抽空;

s4,沿桩基顶部将护筒拆离,在套筒内进行钢筋安装和现浇施工;

s5,破除封底混凝土,将套筒拆除回收完成施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现浇施工包括:

a)在桩基间装设地系梁时,包括桩顶钢筋与预制系梁端部钢筋的绑扎、设立模板浇注桩梁端混凝土、设立模板浇注墩柱混凝土和拆除模板的现浇施工操作;

b)在柱体间装设腰系梁时,包括柱顶钢筋与预制系梁端部钢筋的绑扎、设立模板浇注柱梁端混凝土、设立模板浇注系梁上墩柱混凝土和拆除模板的现浇施工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套筒与护筒之间的间距不少于15c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套筒的底部向内形成有挡边;在步骤s2中,将套筒下放至预制系梁达到指定安装位置后,在护筒的外围套设一中空板,将中空板沿护筒外侧壁下放至套筒底部,使中空板搭设在挡边上,再进行封底混凝土的灌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套筒为整体式套筒,其包括第一套筒本体,第一套筒本体由一对半套筒对合形成,两半套筒于两对合连接处对应设有若干组销接耳和销轴,通过销接耳和销轴配合连接将两半套筒合拢成型;于两半套筒下部的一对合连接处开设有用于安置预制系梁的槽口,预制系梁的端部伸入槽口与第一套筒本体紧密连接;于槽口和预制系梁之间设有防水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套筒为分节式套筒,其包括若干节依次连接的第二套筒本体;第二套筒本体由一对半套筒对合形成,两半套筒于两对合连接处对应设有若干组销接耳和销轴,通过销接耳和销轴配合连接将两半套筒合拢成型;最下端的底部第二套筒本体于两半套筒中段的一对合连接处开设有用于安置预制系梁的槽口,预制系梁的端部伸入槽口与第二套筒本体紧密连接;于槽口和预制系梁之间设有防水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套筒本体的上端设有第一法兰,第二套筒本体的下端设有第二法兰,第二套筒本体之间通过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对接进行依次连接;第一法兰包括两第一分体法兰,两第一分体法兰分别对应设置在两半套筒的上端,两第一分体法兰在两半套筒合拢时对应合拢;第二法兰包括两第二分体法兰,两第二分体法兰分别对应设置在两半套筒的下端,两第二分体法兰在两半套筒合拢时对应合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水结构包括第一防水板、第二防水板和两第三防水板;

第一防水板固设在预制系梁的上侧面,并在第一防水板与槽口之间填充有防水填料;

第二防水板固设在预制系梁的下侧面,第二防水板的左右两侧与两半套筒的侧边分别对应设有销接耳和销轴,通过销接耳和销轴配合连接将第二防水板与两半套筒合拢成型。

两第三防水板由两半套筒于槽口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于第三防水板的板面垂直穿设有联接杆,联接杆的两端开设有偏心销孔,于偏心销孔处插设有偏心销轴,联接杆依次穿过左侧第三防水板、预制系梁和右侧第三防水板,通过转动偏心销轴将两第三防水板和预制系梁对拉压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销轴在与其对应的销接耳处呈竖直设置,且销轴的顶部设有牵引组件,牵引组件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至高于水面标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销轴在与其对应的销接耳处呈竖直设置,且销轴的顶部设有牵引组件,牵引组件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至高于水面标高;偏心销轴在与其对应的偏心销孔处呈竖直设置,且偏心销轴的顶部也设有牵引组件,牵引组件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至高于水面标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水上预制系梁和套筒,并提前做好预制系梁和套筒之间的防水措施,在原有桩基的基础上,直接在护筒上套设套筒并将套筒和预制系梁下放到指定安装位置,再进行封底抽水形成无水环境,以套筒代替护筒作为防水件进行后续施工操作,既保证了桩柱施工的竖直度,又提高了整体防水性能,保证了工程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制装配式水下系梁的施工方法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整体式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制装配式水下系梁的施工方法的另一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节式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套筒本体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水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标:1-套筒,11-第一套筒本体,12-第二套筒本体,121-第一法兰,1211(1211a/1211b/1211c/1211d)-第一分体法兰,122-第二法兰,1221(1221a/1221b)-第二分体法兰,13(13a/13b/13c/13d)-半套筒,14(14a/14b/14c/14d)-销接耳,15(15a/15b)-销轴,16-密封条,17-槽口,18-挡边,19-中空板,2-预制系梁,21-预制系梁端部钢筋,3-护筒,4-防水结构,41-第一防水板,42-第二防水板,43(43a/43b)-第三防水板,44-防水填料,45-联接杆,451-偏心销孔,46-偏心销轴,461-芯轴,462-偏心部,47-止水条,5-牵引组件,51-牵引件,52-吊环,6-封底混凝土,71-桩基,72-柱基,8-水面,9-河床,91-底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一种预制装配式水下系梁的施工方法进行更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给出了预制装配式水下系梁的施工方法的首选实施例,但是,预制装配式水下系梁的施工方法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预制装配式水下系梁的施工方法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提供的施工方法,是在水下的桩基础或墩柱已经成型的情况下进行的,其中,已成型的桩基础或墩柱采用护筒或其他护壁器材进行钻孔筑基,且护筒或其他护壁器材还没有拆除。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旨在以护筒为例进行说明,而非只能在护筒的基础上进行,护筒只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钻桩护壁器材,将护筒替换为其他护壁器材也应视为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此外,本发明提及的护筒和套筒,一般是指防水性及抗压抗腐蚀性能佳的钢制护筒和钢制套筒,当然,采用可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其他材料制成的护筒和套筒,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水下系梁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s1,根据设计需求成型预制系梁2,制备两组与预制系梁2相适应的套筒1并分别对应安装在预制系梁2的两端,并在套筒1与预制系梁2之间做好防水措施;

s2,在已成型的桩基71或柱基72的护筒3外围套入装载有预制系梁2的套筒1,将套筒1沿着护筒3下放,下放过程中始终保持套筒1的顶部高于水面8标高;

s3,套筒1下放至预制系梁2达到指定安装位置后,在护筒3与套筒1之间灌注封底混凝土6,将套筒1的底部封闭,并将护筒3与套筒1之间的水体抽空;

s4,沿桩基71顶部将护筒3拆离,在套筒1内进行钢筋安装和现浇施工;

s5,破除封底混凝土6,将套筒1拆除回收完成施工。

具体地,预制系梁2可以为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系梁、钢混结合结构系梁或钢结构系梁,本实施例主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系梁为例。上述与预制系梁2相适应,是指套筒1用于与预制系梁2对应安装的部分,能够合适的承接、装载预制系梁2。如通过在套筒1的筒壁开设槽口用于进行预制系梁2的安装时,槽口的开口大小应稍微大于预制系梁2的横截面大小,以方便预制系梁2的置放、拆卸以及套筒1与预制系梁2之间防水措施的制作。其次,套筒1的底部端面与预制系梁2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优选的,套筒1的底部端面与预制系梁2的下侧面之间的距离为50cm,以便于封底混凝土6的浇注和成型,避免影响预制系梁2端部与桩顶或柱顶之间的施工。再次,封底混凝土6可采用膨胀砂浆,通过在护筒3与套筒1之间下放管道输送至套筒1的底部进行封底。通过在水上预制系梁2和套筒1,并做好预制系梁2和套筒1之间的防水措施,在原有桩基71的基础上,直接在护筒3上套设套筒1并将套筒1和预制系梁2下放到指定安装位置,再进行封底抽水形成无水环境,以套筒1代替护筒3作为防水件进行后续施工操作,既保证了桩柱施工的竖直度,又提高了整体防水性能,保证了工程质量。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5所示,由于水下系梁的施工包括在桩基之间设置地系梁和在桩柱之间设置腰系梁两种,而由于地系梁需要埋设在河床9内,需要开挖河床9,因此,基于不同的系梁设置方位,套筒1的下降深度、预制系梁2的设置方式也会存在不同,因此,上述现浇施工的操作包括但不限于下述两种操作内容:

一、在桩基71间装设地系梁时,包括桩顶钢筋与预制系梁端部钢筋21的绑扎、设立模板浇注桩梁端混凝土、设立模板浇注墩柱混凝土和拆除模板等现浇施工操作。

二、在柱体间装设腰系梁时,包括柱顶钢筋与预制系梁端部钢筋21的绑扎、设立模板浇注柱梁端混凝土、设立模板浇注系梁上墩柱混凝土和拆除模板等现浇施工操作。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由于预制系梁2的端部会预留钢筋以与桩顶钢筋或柱顶钢筋进行接续绑扎,因此套筒1与护筒3之间的间距不少于15cm,以预留出预制系梁2端部的放置空间,方便套筒1的下放。优选的,套筒1与护筒3之间的间距为20cm,一是能够预留出足够的空间放置预制系梁2,避免预制系梁端部钢筋21过短不易绑扎;二是尽可能缩小套筒1与护筒3之间的间距,以减少封底混凝土6的体积,既可避免封底混凝土6自重过大增加承载机构负担,还能方便后续对封底混凝土6实施的拆除工作。

进一步的,如图1、图2和图8所示,套筒1的底部向内形成有挡边18;在步骤s2中,将套筒1下放至预制系梁2达到指定安装位置后,在护筒3的外围套设一中空板19,中空板19为中空的环状结构,其内径比护筒3外壁稍大,将中空板19沿护筒3外侧壁下放至套筒1底部,使中空板19搭设在挡边18上,再进行封底混凝土6的灌注,通过中空板19与挡边18配合以将封底混凝土6拦截,封底混凝土6在套筒1的底部成型后将套筒1底部与护筒3之间的间隙封闭,再把护筒3与套筒1之间的水体抽空后,即可在套筒1内形成无水环境,以进行后续施工。具体地,挡边18可以是套筒1的底边向内侧延伸形成,也可以是通过连接其他向套筒1内侧延伸设置的中间连接件形成,挡边18的形状可以是沿套筒1内壁延展的环形,也可以是多个呈环状分散设置的个体,挡边18的长度小于护筒3与套筒1之间的间距,以避免与护筒3产生碰撞造成干涉。

进一步的,如图1、图4、图7和图8所示,套筒1可采用整体式套筒,其包括第一套筒本体11,第一套筒本体11由一对半套筒13对合形成,两半套筒13于其两侧的对合连接处对应设有若干组销接耳14和销轴15,通过销接耳14和销轴15配合连接将两半套筒13合拢成型;于两半套筒13的对合连接处设有密封条16,两半套筒13合拢后将密封条16挤压形成密封;于两半套筒13下部的一侧的对合连接处开设有用于安置预制系梁2的槽口17,预制系梁2的端部伸入槽口17与第一套筒本体11紧密连接;于槽口17和预制系梁2之间设有防水结构4。施工结束后,仅需抽离销轴15,即可解除两半套筒13之间的固定,使两半套筒13左右分离,实现第一套筒本体11的拆除,整体拆卸方便快捷,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

具体地,第一套筒本体11与预制系梁2的安装步骤如下:

首先,两半套筒13处于分离状态,将预制系梁2的一端端部伸入槽口17置放;其次,于两半套筒13未设有槽口17一侧的对合连接处,将销轴15与对应设置的销接耳14插接,使两半套筒13沿销轴15转动对应合拢,将预制系梁2夹持;然后,在槽口17和预制系梁2之间设置防水结构4;最后,于槽口17所在侧的对合连接处,将销轴15与对应的销接耳14插接,使得两半套筒13紧密合拢,两半套筒13对应合拢后将各处对应设置的密封条16压紧,实现有效密封,完成预制系梁2在第一套筒本体11处的安装。优选的,销接耳14设置在半套筒13的外侧筒壁上,避免对筒内形成干涉。优选的,防水结构4可设置在槽口17的内侧,以减少与筒体外侧水体的接触面积,减缓水体对防水结构4的腐蚀速度。

第一套筒本体11与护筒3以及预制系梁2的拆除步骤可以是:

第一步,将两半套筒13的两侧对合连接处的销轴15,从下往上依次抽离;第二步,将两半套筒13向其所在两边分离以完成拆除。采用从下往上依次抽离销轴15的方式,可避免两半套筒13因重力作用向两边分离,从而使得下方的销轴15与销接耳14之间产生预紧力导致难以将销轴15抽离;随后,将两半套筒13向其所在两边分离,可利用两半套筒13的自重将封底混凝土6撕裂破除。

第一套筒本体11与护筒3以及预制系梁2的拆除步骤还可以是:

第一步,于槽口17所在一侧的对合连接处,从下往上将销轴15依次抽离;第二步,于两半套筒13另一侧的对合连接处,从下往上将销轴15依次抽离;第三步,将两半套筒13向其所在两边分离以完成拆除。在达到上述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根据施工深度进行分步拆除。当进行浅水施工时,第一套筒本体11底部压力较小,封底混凝土6的体积较小,封底混凝土6对第一套筒本体11的粘结力也较小,在进行第一步后,即可将两半套筒13从槽口17所在侧打开进行分离以完成拆除。当进行深水施工时,第一套筒本体11底部压力较大,封底混凝土6的体积较大,封底混凝土6对第一套筒本体11的粘结力也较大,此时,将销轴15全部抽离后,将两半套筒13向其所在两边分离,即可利用两半套筒13的自重将封底混凝土6撕裂破除。

当然,如若封底混凝土6的体积过大,利用两半套筒13的自重无法将封底混凝土6撕裂破除或可能会对桩体造成损伤时,可先将封底混凝土6振碎再进行第一套筒本体11的拆除。

进一步的,如图5至图8所示,套筒1为分节式套筒,其包括若干节依次连接的第二套筒本体12;第二套筒本体12由一对半套筒13对合形成,两半套筒13于其两侧的对合连接处对应设有若干组销接耳14和销轴15,通过销接耳14和销轴15配合连接将两半套筒13合拢成型;于两半套筒13的对合连接处设有密封条16,两半套筒13合拢后将密封条16挤压形成密封;最下端的底部第二套筒本体12于两半套筒13中段的对合连接处开设有用于安置预制系梁2的槽口17,预制系梁2的端部伸入槽口17与第二套筒本体12紧密连接;于槽口17和预制系梁2之间设有防水结构4。采用分节式套筒1作为套筒1,不仅可达到前述快捷拆卸、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还可以在下放套筒1时,逐节连接进行下放,减少深水施工时吊装工具的架设高度,使得套筒1的安放和定位更加精准;并可根据施工深度需要选择所需第二套筒本体12的数量,适用性更强,且方便储存和运输。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套筒本体12与前述第一套筒本体11的区别,仅在于整体式和分体式连接,因此,第二套筒本体12与预制系梁2的安装步骤,以及第二套筒本体12与护筒3和预制系梁2的拆除步骤,与前述第一套筒本体11的安装拆除步骤实际上相差无几,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套筒本体12的上端设有第一法兰121,第二套筒本体12的下端设有第二法兰122,第二套筒本体12之间通过第一法兰121与第二法兰122对接进行依次连接;第一法兰121包括两第一分体法兰1211(如第一分体法兰1211a和1211b,以及第一分体法兰1211c和1211d),两第一分体法兰1211分别对应设置在两半套筒13的上端(如第一分体法兰1211a和1211b设置在两半套筒13a和13b的上端,第一分体法兰1211c和1211d设置在两半套筒13c和13d的上端),两第一分体法兰1211在两半套筒13合拢时对应合拢;第二法兰122包括两第二分体法兰1221(如第二分体法兰1221a和1221b),两第二分体法兰1221分别对应设置在两半套筒13的下端(如第二分体法兰1221a和1221b设置在两半套筒13a和13b的下端),两第二分体法兰1221在两半套筒13合拢时对应合拢;于第一法兰121和第二法兰122之间、两第一分体法兰1211的对合连接处以及两第二分体法兰1221的对合连接处分别设有密封条16,第一法兰121与第二法兰122对接后、或两第一分体法兰1211对应合拢后或两第二分体法兰1221对应合拢后将密封条16挤压形成密封。

具体地,上述第二套筒本体12之间通过第一法兰121与第二法兰122对接进行依次连接,是指位于下方的第二套筒本体12的第一法兰121(如两半套筒13c和13d处的第一分体法兰1211c和1211d),与位于上方的另一第二套筒本体12的第二法兰122(如两半套筒13a和13b处的第二分体法兰1221a和1221b)通过螺栓连接,若干第二套筒本体12以此方式进行依次连接构成套筒1。

进一步的,如图3、图8和图9所示,防水结构4包括第一防水板41、第二防水板42和两第三防水板43;

第一防水板41固设在预制系梁2的上侧面,并在第一防水板41与槽口17之间填充有防水填料44;通过防水填料44将第一防水板41与套筒1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密封,实现预制系梁2上侧与套筒1之间的有效密封连接。具体地,防水填料44可采用膨胀砂浆或是其他柔性防水材料,以期减少与套筒1的粘结,避免影响半套筒13的分离,也可在筒内施工完毕后,方便拆除将防水填料44部分拆除,使半套筒13的分离更加流畅。预制系梁2安置在槽口17处时,第一防水板41的高度稍高于槽口17上侧面的高度,以在填充防水填料44时使得防水填料44的高度高于槽口17上侧面的高度,以对第一防水板41与半套筒13之间的缝隙有效、完整地填充,既能达到防水的强度,又能方便拆除。

第二防水板42固设在预制系梁2的下侧面,此时,槽口17可向下贯通至半套筒13的底部,第二防水板42的左右两侧与两半套筒13的侧边分别对应设有销接耳14(如销接耳14a和14b,销接耳14c和14d)和销轴15(如销轴15a,销轴15b),通过销接耳14和销轴15配合连接(如销接耳14a和14b与销轴15a配合连接,销接耳14c和14d与销轴15b配合连接)将第二防水板42与两半套筒13合拢成型;于第二防水板42和两半套筒13的对合连接处设有密封条16,两半套筒13与第二防水板42合拢后将密封条16挤压形成密封;通过预制系梁2的下侧设置的第二防水板42与两半套筒13通过销接耳14和销轴15连接,两半套筒13与第二防水板42对应合拢后将二者之间的密封条16压紧,实现预制系梁2下侧与套筒1之间的有效密封。具体地,第二防水板42与预制系梁2为一体形成,可将第二防水板42视为固定设置在预制系梁2上的用于组成套筒1的一部分,通过设置第二防水板42,可以将套筒1与预制系梁2下侧的密封关系转化为第二防水板42与半套筒13之间的密封关系,在第二防水板42与半套筒13之间进行密封,即可实现预制系梁2下侧与套筒1之间的有效密封。第二防水板42可以为水平板,也可以为与半套筒13弧度相同的弧形板,且第二防水板42的厚度与半套筒13的厚度一致,以与半套筒13进行稳固连接;第二防水板42的宽度可与预制系梁2的宽度一致,以使得槽口17水平方向的两侧可呈直线向下延伸,避免形成拐角,方便密封条16的设置,并避免销接耳14和销轴15在第二防水板42两侧的位置被预制系梁2遮挡,方便销轴15的安装和拆卸;第二防水板42的底部与半套筒13的底部齐平,以使得套筒1的底部高度一致,方便后续筒内施工;筒内施工完成后抽离销轴15,两半套筒13与第二防水板42分离,第二防水板42可不予拆除,对结构强度无影响。

两第三防水板43由两半套筒13于槽口17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如第三防水板43a和第三防水板43b),于第三防水板43的板面垂直穿设有联接杆45,联接杆45的两端开设有偏心销孔451,于偏心销孔451处插设有偏心销轴46,偏心销轴46类似于凸轮结构,包括芯轴461和偏心部462,其芯轴461插设在偏心销孔451处,其偏心部462在转向一定角度时会抵靠在第三防水板43板面上并对第三防水板43进行挤压,联接杆45依次穿过左侧第三防水板43、预制系梁2和右侧第三防水板43,通过转动偏心销轴46将两第三防水板43和预制系梁2对拉压紧;于第三防水板43与预制系梁2之间设有止水条47,止水条47可以是遇水膨胀的橡胶止水带,两第三防水板43与预制系梁2合拢后将止水条47挤压固定,止水条47在进入水体与水体接触后膨胀,将第三防水板43与预制系梁2之间的间隙充满形成密封,以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的,如图1、图5、图8和图9所示,销轴15在与其对应的销接耳14处呈竖直设置,以与半套筒13的分离方向相垂直,达到有效紧固和准确定位的目的;且销轴15的顶部设有牵引组件5,牵引组件5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至高于水面8标高,牵引组件5包括有若干牵引件51,每一个销轴15对应设置一个牵引件51,以钢绳作为牵引件51为例进行说明,将钢绳一端绑设在销轴15的端部,销轴15的端部可设置吊环52,以将钢绳绑设在吊环52处,形成稳固连接,钢绳的另一端伸出水面8,在水面8以上操作钢绳以抽离销轴15,快速省力地实现套筒1的水上拆卸。可以理解的是,牵引组件5可以由一个牵引件51组成,也可以由多个牵引件51组成;将一个牵引件51视为一个牵引组件5时,可单独对每个销轴15进行独立操作;将多个牵引件51视为一个牵引组件5时,可一次操作多个销轴15,如将若干销轴15按照涉水深度分组为下部销轴组、中部销轴组和上部销轴组,可将每个销轴组内的若干牵引件51在伸出水面8一端整合为一个牵引组件5,操作牵引组件5以将一组内的多个销轴15同时抽离,提高施工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1、图5、图8和图9所示,偏心销轴46在与其对应的偏心销孔451处呈竖直设置,且偏心销轴46的顶部也设有牵引组件5,牵引组件5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至高于水面8标高,以在水上抽离偏心销轴46。可以理解的是,牵引组件5在偏心销轴46处的设置方式、设置数量的选择和组成分类,与上述牵引组件5在销轴15处的设置方式、设置数量的选择和组成分类实际上别无二致,此处不再赘述;偏心销轴46的端部也可设置吊环52,以将牵引组件5绑设在吊环52处形成稳固连接,而后操作牵引组件5抽离偏心销轴46,达到上述快速、省力、便捷地拆卸套筒1的目的。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