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边跨梁段落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19753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斜拉桥边跨梁段落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斜拉桥边跨梁段落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桥梁施工中,当所有梁段在多支点支架上时,主梁之间的连接可近似看做无应力连接,待多支点支架变为少支点支架时,支架的支撑点减少,整体竖向刚度下降,将会引起边跨主梁跨中具有向下的挠度,同时也会引起辅助墩梁段墩部向上的转角,继而引起悬浮吊装梁段合龙时的无应力连接曲率,其更是对支架结构的安全性影响较大。在现有技术中,解决拆除临时支点的问题多为采用支点转换梁实施,但其不仅是需要较长的施工时间,更是需要较高的成本,且无法保证拆卸临时支点过程中支架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满足支架稳定性要求,减少边跨梁段下挠度的边跨梁段落架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斜拉桥边跨梁段落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过渡墩为起点,以悬臂节段的末端为终点,并且以预设的落架后支点为界限,将所述斜拉桥边跨梁段依次划分为前区段、若干个中间区段和末区段,所述前区段、中间区段和末区段包含多个临时支点;(2)以桥梁中心线为轴线,在所述前区段的临时支点的左右对称处布置千斤顶;(3)使所述千斤顶承受所述前区段的载荷之后,撤离所述临时支点;(4)按照所述步骤(2)和(3)的工序依次从所述过渡墩向悬臂节段的末端方向逐个解除所述若干个中间区段和末区段的临时支点;(5)回落千斤顶,使所述斜拉桥边跨梁段的载荷转移到所述落架后支点上,以完成落架施工。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还可作为步骤(3)的后续步骤进行,即撤离一次临时支点后,回落相应位置上的千斤顶。

进一步地,将所述中间区段以过渡墩向悬臂节段的末端方向依次划分为第一中间区段、第二中间区段、第三中间区段;所述中间区段解除顺序为第一中间区段、第三中间区段、第二中间区段。

其中,所述千斤顶的布设为每一临时支点设置一台。

其中,所述步骤(3)中撤离所述临时支点的撤离顺序为先撤离相对当前区段横桥向的中心对称轴中位于中间区域的临时支点,后撤离与中间区域相邻两边前后左右对称的临时支点。

其中,每次撤离的临时支点不超过四个。

更进一对,所述末区段临时支点的撤离顺序为先撤离位于辅助墩两侧侧的临时支点后,撤离辅助墩墩顶的临时支点。

其中,撤离所述临时支点的方法为撤离设置在支架上的砂桶;所述砂桶由实心的内桶以及空心的外桶相互套设而成,且所述内桶与外桶限定的空腔中填充有砂;通过在外桶底部将砂引出的方法撤离所述临时支点。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对支点解除顺序进行施工阶段分析,确定出合理的梁段落架顺序,以从过渡墩一侧开始解除临时支点,以最后解除悬臂节段末端一侧的临时支点结束落架施工;此解除顺序有效减小靠近岸边边跨桥墩处梁段的负弯矩,增加了该处混凝土桥面板的预压力,即可有效减少悬臂端侧的下挠度。

(2)本发明在解除的支点处各布置一台千斤顶,施工中,通过使梁段与千斤顶受力后,再将临时支点解除,其可保证解除临时支点前后各支点受力均匀的问题。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边跨梁段支点解除顺序总体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边跨梁段支点解除顺序总体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应用于斜拉桥的边跨梁段落架,在边跨梁段的施工过程中,为保证边跨梁段的稳定性,在边跨区支架处设置多个临时支点1,通过多个临时支点1、边跨桥墩和支架支撑边跨梁段,当在边跨梁段完成匹配连接后,边跨梁段顶推前需要将边跨梁段由多个支点支撑变成少支点支撑,即最后仅保留过渡墩4、辅助墩(悬臂节段侧的桥墩)5以及中间的落架后支点支撑。

结合附图1,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边跨梁段落架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以过渡墩4为起点,以悬臂节段的末端为终点,并且以预设的落架后支点3为界限,将所述斜拉桥边跨梁段依次划分为前区段11、若干个中间区段12和末区段13,所述前区段11、中间区段12和末区段13包含多个临时支点;

具体地,所述落架后支点3分四处布设,其以过渡墩4向辅助墩5为布设方向依次分为第一区支点31、第二区支点32、第三区支点33、第四区支点34。所述前区段11以所述过渡墩4与第一区支点31为界限,所述若干段中间区段12以第一区支点31与第四区支点34为界限,所述末区段13以第四区支点34与悬臂节段的末端为界限。其中,所述若干段中间区段12对应依次划分为第一中间区段121、第二中间区段122、第三中间区段123;所述第一中间区段121以第一区支点31与第二区支点32为界限,所述第二中间区段122以第二区支点32与第三区支点33为界限,所述第三中间区段123以第三区支点33与第四区支点34为界限。

其中,所述前区段11、中间区段12以及末区段13包含多个临时支点1,所述临时支点1均以桥梁中心线为轴线,左右对称分布。具体地,所述前区段11包含四个临时支点1,其中两个布设于过渡墩4墩顶;所述第一中间区段121包含八个临时支点1;所述第二中间区段122包含十个临时支点1;所述第三中间区段123包含六个临时支点1;所述末区段13包含十二个临时支点1,其中四个左右前后对称布设于所述辅助墩5墩顶。

(2)以桥梁中心线2为轴线,在所述前区段11的临时支点1的左右对称处布置千斤顶(未图示);

其中,所述千斤顶的布设为每一临时支点1布设一台,在受力时,左右对称的千斤顶同时受力,使同一区段的梁段在撤离临时支点1时左右受力均匀。

(3)使所述千斤顶承受所述前区段11的载荷之后,撤离所述临时支点1;

其中,在撤离所述临时支点1时,考虑到支架由多支点支撑转为少支点支撑会对支架的稳定性要求很高,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先撤离相对当前区段横桥向的中心对称轴中位于中间区域的临时支点1,后撤离与中间区域相邻两边前后左右对称的临时支点1为撤离顺序,以保证支架整体的安全性以及梁段结构的稳定性;优选地,为保证支架整体的结构安全,每次撤离的临时支点1不超过四个。以下以第二中间区段122临时支点1的撤离顺序为例进行详细的说明:所述第二中间区段122包含十个临时支点1,分左右对称布设后,一边布设五个,所以处于中间需要先行撤离的临时支点1有两个;当对位于中间的两个临时支点1进行拆除后,遵循每次撤离不超过四个且保证支架结构稳定性原则,第二步对位于相邻的前后左右对称的四个临时支点1进行撤离,最后,对位于最外围的四个前后左右对称的临时支点1进行撤离。其中,由于考虑到支架稳定性问题,所述末区段布设于辅助墩墩顶的临时支点需最后才执行撤离施工,所以所述末区段临时支点的撤离顺序为先撤离位于辅助墩侧的临时支点而后,撤离辅助墩墩顶的临时支点。具体地,在同步撤离的左右对称的临时支点1处均各自布设有千斤顶,为保证解除后前后各支点受力均匀,需要使千斤顶与所述前区段11受力后将临时支点1撤离,最后再回落千斤顶。具体地,所述千斤顶以承受一区段梁段的重量为其承受载荷,同时考虑到人力及施工效率,本实施例优选液压千斤顶进行施工。

(4)按照所述步骤(2)和(3)的工序依次从所述过渡墩4向悬臂节段的末端方向逐个解除所述若干个中间区段和末区段的临时支点。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各区段的解除顺序为:前区段11、若干个中间区段12、末区段13。其中,为保证梁段整体的稳定性,对分为三个中间区段12的临时支点1的解除顺序作出更细致的安排,所述中间区段12的解除顺序为第一中间区段121、第三中间区段123、第二中间区段122;所以综上所述,整体区段的解除顺序为:前区段11、第一中间区段121、第三中间区段123、第二中间区段122、末区段13。

(5)回落千斤顶,使斜拉桥边跨梁段的载荷转移到所述落架后支点3上,以完成落架施工。

更进一步地,所述回落千斤顶可作为步骤(3)的后续步骤进行,即撤离一次临时支点后,随即回落相应位置上的千斤顶。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撤离所述临时支点1为撤离设置在支架上的沙桶(未图示);所述沙桶由实心的内桶以及空心的外桶相互套设而成,且所述内桶与外桶限定的空腔中填充有砂;在撤离施工中,通过在外桶底部将砂引出的方法撤离所述临时支点。

以上所述为本实施例的梁段落架的具体方法,下面,详细叙述每一临时支点1的解除顺序:

1:同时解除位于前区段11的四个临时支点1;

2:同时解除位于第一中间区段121中间区域的四个临时支点1;

3:同时解除位于第一中间区段121外围区域的四个临时支点1;

4:同时解除位于第三中间区段123中间区域的两个临时支点1;

5:同时解除位于第三中间区段123外围区域的四个临时支点1;

6:同时解除位于第二中间区段122中间区域的两个临时支点1;

7:同时解除位于第二中间区段122中间区域相邻两边左右前后对称的四个临时支点1;

8:同时解除位于第二中间区域122外围区域的四个临时支点1;

9:同时解除位于末区段13中间区域的四个临时支点1;

10:同时解除位于末区段13外围区域的四个临时支点1;

11:同时解除位于辅助段5墩顶的四个临时支点1。

本发明将梁段的支撑点,由多支撑点转换为少支撑点,落架工序结束后,仅由过渡墩顶、中间四排支撑以及辅助墩顶底部支撑(如图2),在梁段的支撑转换过程中,保留的支撑点受力逐步增大,对支架结构的安全性影响较大,对此本发明通过对支点解除顺序的工况进行阶段性分析,确定合理的卸落支架的顺序,以保证支架整体的结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