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钢轨轨距调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通过整体旋转卡住轨底的钢轨轨距调整器。
背景技术:
随着高铁线路的通车,列车在线路上运行,对钢轨产生横向作用力,轨距偏差将引起列车蛇行,轨距是轨道静态精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无碴线路,中国验标中要求轨距偏差±1mm,轨距变化率1/1500,在广深、沪杭、京沪的部分区段采用更高的标准:轨距偏差-0.5mm,轨距精调已成为无碴线路铺设与工务日常养护的重要内容。而对轨距精度越来越高的要求,也要求有相应的作业机具和作业方法与之相配套,在对钢轨的维修时,无法通过车辆运输维修工具,只能通过人力搬运,行走距离长,因此需要重量轻、操作简单的钢轨轨距调整器用于线路的维修,特别是采用整体道床后,钢轨离地高度比普通道床低,有的钢轨离地高度只有25mm,给钢轨轨距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铁路线路轨距调整有的采用传统的人工撬棍模式,该方式通过操作人工采用撬棍来实现,这对操作的熟练程度要求很高,对操作人员间配合的默契程度要求高,尤其是操作轨距尺的组长要有丰富的经验,精度很难保证,而且操作劳动强度大。
现有钢轨轨距调整器按动力可分为液压和机械螺纹调整方式,按钢轨作业位置可分为勾轨底和勾轨腰轨顶方式或者单边调整方式。现有国内外产品,通过勾轨底方式调整轨距,因受结构尺寸的限制皆无法通过较低的钢轨离地高度的轨底面,而通过勾轨腰,虽然不受钢轨离地高度影响,但会使钢轨产生倾斜,影响最终调整精度。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系列轨距调整机具来对轨距进行调整,如CN 103526656A公开的一种钢轨轨距调整器,其包括左缸体、右缸筒以及用于夹紧两侧钢轨的左夹紧件和右夹紧件,所述左缸体和右缸筒之间设有 绝缘件,所述左缸体和右缸筒通过一螺纹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左缸体依次设有液压缸、换向阀和手动泵,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左夹紧件固定连接,所述右缸筒中设有可在右缸筒中移动并可锁紧固定的滑动拉杆,所述滑动拉杆的端部与所述右夹紧件固定连接。又如CN 103774511A公开的一种钢轨轨距调整器,其包括分别钩住两根钢轨的轨底两侧面定钩部和动钩部,以及连接所述定钩部和动钩部的连杆部,所述动钩部上对称安装有一对可分别对钢轨轨底两侧面施加推力的液压缸,在所述动钩部钩住钢轨时,所述一对液压缸分别位于所钩住钢轨轨底的内侧和外侧。
但是,当钢轨轨底与道床之间的间隙过小,间隙略≥24mm时现有的调整器无法直接穿过这一间隙,操作者需移动身体到两钢轨之外进行卡轨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整体旋转卡住轨底的钢轨轨距调整器,解决在进行钢轨轨距调整作业时,当钢轨轨底与道床间的间隙略≥24mm时无法直接穿过这一间隙,及操作者需移动身体到两钢轨之外进行卡轨操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通过整体旋转卡住轨底的钢轨轨距调整器,包括外管、螺杆、左轨钩机构、联杆机构和右轨钩机构,左钩座机构设于外管一端的内部,螺杆的一端设于外管另一端的内部,螺杆的另一端连接于右轨钩机构内,联杆机构相连于外管与右轨钩机构之间;
左轨钩机构包括依次相连接的伸缩杆、小手柄、小绝缘轴、角度块和左轨钩,伸缩杆设于外管一端的内部,伸缩杆与外管上均开设有数个等距离且相对应的定位孔,并通过插销插入伸缩杆与外管上相应的定位孔中,使得调整器能够获得相应轨距的要求;
右轨钩机构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右轨钩座、大绝缘轴、角度块和右轨钩,右轨钩座的内部设有向心球面滚珠轴承,向心球面滚珠轴承与螺杆的另一端相连,使得右轨钩座能够绕螺杆轴线旋转;
联杆机构包括联杆座、大手柄和棘轮扳手,联杆座连接于右轨钩座上,大手柄通过螺母连接于螺杆上,联杆座与大手柄之间通过联杆相连,棘轮扳手设于螺杆上,用以驱动螺杆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所述的左轨钩与右轨钩,均包括中部与钩部,中部为圆柱形,一端与角度块相连,钩部为长方体并与中部的另一端垂直相连,使得左轨钩与右轨钩整体呈L型。
所述的伸缩杆与外管上的定位孔分别开设有三个,用以满足1435mm、1440mm和1450mm三种轨距的要求。
所述的螺母螺纹中部还开有环形槽。
所述的联杆上还设有磁铁,棘轮扳手通过磁铁能够固定于联杆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几点有益效果:
1.当钢轨轨底与道床间的间隙只要≥24mm时就可将轨钩方便穿过这一间隙,且操作者只需要在两钢轨之间整体旋转轨距调整器就可将轨钩卡住轨底,操作者身体的任何部位不需要超出两钢轨,就可进行调整轨距的操作;
2.当进行缩小轨距的作业时,对棘轮扳手施加转距转动棘轮扳手,驱动轨钩端部的长方体向钢轨轨底外侧面施加力,此转距也将对钢轨轨距调整器产生一个转距,此转距使轨钩端部的长方体有向着卡紧钢轨方向的转动的趋势,有利于卡紧钢轨,不会因操作者用力过猛造成轨钩端部的长方体与钢轨滑脱。
3.伸缩杆和外管上按距离各开有3个不同的定位孔,当插销插入不同的孔中时,满足1435mm、1440mm、1450mm三种轨距的需要,实现了一机多用;
4.在螺母的螺纹中部开有环形槽,既保证了螺母与螺杆有足够的旋合长度,又减小了摩擦,在设计强度不降低的前提下又减轻了重量,槽中还可以贮存润滑脂作润滑用,有利于产品的轻量化;
5.在联杆上装有磁铁,棘轮扳手可通过磁铁固定在联杆上,使用更方便,且不增加机具的重量;
6.与螺杆相连接的向心球面滚珠轴承可以适应这种变形,不会因相关 构件的弹性变形而在旋转过程中出现卡阻,有利于产品的轻量化;
7.联杆与螺杆所共同构成的结构在抵抗上述附加弯距方面,抗弯截面模量大大提高,这种结构对产品的轻量化有利,同时联杆还有保持左轨钩、右轨钩不发生相对转动的作用;
8.设置的小绝缘轴和大绝缘轴,这两个绝缘轴将轨距调整器与钢轨接触的左轨钩、右轨钩之间形成了双重绝缘,对杜绝联电事故起到了双保险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角度块的示意图;
图4是伸缩杆与外管上定位孔的示意图;
图5是左轨钩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缩回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卡住轨底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过整体旋转卡住轨底的钢轨轨距调整器,包括外管1、螺杆2、左轨钩机构、联杆机构和右轨钩机构,左钩座机构设于外管1一端的内部,螺杆2的一端设于外管1另一端的内部,螺杆2的另一端连接于右轨钩机构内,联杆机构相连于外管1与右轨钩机构之间。
左轨钩机构包括依次相连接的伸缩杆3、小手柄4、小绝缘轴5、角度块6和左轨钩7,伸缩杆3设于外管1一端的内部,伸缩杆3与外管1上均开设有数个等距离且相对应的定位孔8、9,并通过插销插10入伸缩杆3与外管1上相应的定位孔8、9中,使得调整器能够获得相应轨距的要求。
右轨钩机构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右轨钩座11、大绝缘轴12、角度块13和右轨钩14,右轨钩座11的内部设有向心球面滚珠轴承15,本实施例中,向心球面滚珠轴承15设置有一对,一对向心球面滚珠轴承15与螺杆2的另一端相连,使得右轨钩座11能够绕螺杆2轴线旋转,右轨钩座11中装有与螺杆2一端相联接的一对向心球面滚珠轴承15,它们之间可绕螺杆2轴线旋转,但无轴向移动,可减小螺杆2旋转时的摩擦阻力,由于本实施例的钢轨轨距调整器是一种野外作业工具,要求重量轻,所以在设计时只保证强度,在刚度方面允许有较大的弹性变形,与螺杆2一端相联接的这一对向心球面滚珠轴承15可以适应这种变形,不会因相关构件的弹性变形而在旋转过程中出现卡阻。
联杆机构包括联杆座16、大手柄17和棘轮扳手18,联杆座16连接于右轨钩座11上,大手柄17通过螺母19连接于螺杆2上,联杆座16与大手柄17之间通过联杆20相连,棘轮扳手18设于螺杆2上,用以驱动螺杆2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在设计螺母19和螺杆2的旋向时,达到如下效果:当进行缩小轨距的作业时,对棘轮扳手18施加转距转动棘轮扳手18,驱动左、右轨钩7、14端部的长方体向钢轨轨底外侧面施加力,此转距也将对钢轨轨距调整器产生一个转距,此转距使左、右轨钩7、14端部的长方体有向着卡紧钢轨方向的转动的趋势,有利于卡紧钢轨,不会因操作者用力过猛造成左、右轨钩7、14端部的长方体与钢轨滑脱。
另外,在左、右两个轨机构上设有的小绝缘轴21和大绝缘轴22,这两个绝缘轴21、22将轨距调整器与钢轨接触的左轨钩7、右轨钩14之间形成了双重绝缘,对杜绝联电事故起到了双保险的作用。
较佳的,所述的左轨钩7与右轨钩14,均包括中部与钩部,中部为圆柱形,一端与角度块相连,钩部为长方体并与中部的另一端垂直相连,使得左轨钩7与右轨钩14整体呈L型,可向内拉钢轨轨底外侧面,左轨钩7、右轨钩14另一端装有角度块6、13,可向外推钢轨轨底内侧面,当钢轨轨底与道间的间隙大于左轨钩7、右轨钩14中部的圆柱形直径时,左轨钩7、右轨钩14就可通过这一间隙,且通过钢轨轨距调整器的整体旋转,左轨钩7、右轨钩14即可卡住两根钢轨的轨底两侧面,同时角度块6、13可控制 钢轨轨距调整器的整体旋转角度,确保在推、接钢轨的过程中不会与钢轨轨底滑脱。
较佳的,所述的伸缩杆3与外管1上的定位孔8、9分别开设有三个,用以满足1435mm、1440mm和1450mm三种轨距的要求。
较佳的,所述的螺母19的螺纹中部还开有环形槽23,这样既保证了螺母19与螺杆2有足够的旋合长度,又减小了摩擦,在设计强度不降低的前提下又减轻了重量,环形槽23中还可以贮存润滑脂作润滑用。
较佳的,所述的联杆20上还设有磁铁24,可以使得棘轮扳手18通过磁铁24能够固定于联杆20上。
结合附图6至附图8所示,将本实用新型的轨距调整器按缩回状态摆放在铁路线路的两条钢轨之间,此时,其总长为≤1350mm,小于两轨底之间的距离,大大方便了穿过轨底的工作。然后拨出插销,拉动小手柄和大手柄,轨距调整器在线路上展开,其伸缩杆调整至钢轨轨底内侧面卡入角度块中,再将插销插入外管合适的孔中进行定位,轨距调整器在角度块的控制下整体翻转45°,使左、右两个轨钩正好钩住轨底,操作棘轮扳手,即可实现扩大、缩小轨距的作业,使得整个操作过程简便、快捷。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