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轨交通异步换梁型道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2093发布日期:2018-06-27 03:28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单轨交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单轨交通异步换梁型道岔。



背景技术:

单轨是铁路交通的一种,特点是使用的轨道只有一条,而非传统铁路的两条平行路轨。单轨铁路的路轨一般以混凝土制造,比普通钢轨宽很多。而单轨铁路的车辆比路轨更宽。单轨铁路主要应用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地方,用来运载乘客。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同时相较于地铁具有占地少、投资低、噪声小的特点。单轨通过单根轨道来支撑、稳定和导向列车的运动。技术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车辆的转向架、轨道梁和线路道岔三方面,走行机理完全不同与钢轮钢轨系统,轨道梁承受较大的扭转荷载。单轨交通结构由轨道梁、支柱与道岔三部分组成,道岔是一种使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连接设备,

目前,单轨交通换梁型道岔采用的是同步换梁的方式,即两股道岔梁在同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进行交换梁体。同步换梁的方式对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及可靠性都要求十分高,一旦驱动装置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所有道岔梁无法移动,与之对应的线路也都无法继续通行;同时,同步换梁型道岔的维修保养工作量大、维修工作时间有限。

专利CN105155366公开了替换梁道岔结构及道岔转辙的方法,包括直梁、曲梁、驱动装置和锁定装置,其中直梁和曲梁之间铰接连杆,直梁用于道岔与轨道梁的直股联通,曲梁用于道岔与轨道梁的侧股联通,驱动装置固定于地面,且其推杆的另一端铰接直梁的中部;驱动装置,用于释放驱动直梁摆动的动力;直梁和曲梁的尾端均通过转动组件与基础底板但单表面转动式连接,直梁和曲梁的首端均设置锁定装置,锁定装置用于锁定直梁或曲梁与轨道梁的连接。本实用新型道岔转辙时,驱动装置驱动直梁摆动,曲梁在连杆的拉动下进行相应的摆动,使道岔两端的轨道梁通过直梁或曲线梁连通,锁定装置进行锁定,实现道岔转辙的功能。该实用新型采用的也是同步换梁的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轨交通异步换梁型道岔,该道岔中的两股道岔梁体各自设有独立驱动,可以单独运动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干扰,在一股道岔梁的驱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另一股道岔梁能够单独移动实现换轨,使得换轨的控制更加灵活,提高轨道的使用效率和抵抗突发故障的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轨交通异步换梁型道岔,包括固定梁、直梁和曲梁,直梁和曲梁并列设置,所述直梁的移动端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设有第一自驱动台车,所述第一自驱动台车上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自驱动台车与所述直梁固定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直梁沿所述第一导轨运动;

所述曲梁的移动端设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上设有第二自驱动台车,所述第二自驱动台车上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自驱动台车与所述曲梁固定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曲梁沿所述第二导轨运动;

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一侧分别平行设有第一定位带和第二定位带,所述第一定位带上设有直梁避让位标签和直梁工作位标签,所述第二定位带上设有曲梁避让位标签和曲梁工作位标签,所述第一自驱动台车和所述第二自驱动台车上均设有识别器,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定位带和所述第二定位带上的信息,以控制直梁和曲梁接近或远离固定梁实现异步换梁。

进一步地,所述直梁和所述曲梁之间设有柔性限位杆,所述直梁和所述曲梁相对的侧面均设有滑道,所述柔性限位杆的两端分别设于所述滑道中,所述柔性限位杆中部设有弹簧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自驱动台车还包第一台车车轮和第一台车车架,所述第一台车车架套设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一台车车轮设于所述第一台车车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自驱动台车上还设有制动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自驱动台车还包括第二台车车轮和第二台车车架,所述第二台车车架套设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第二台车车轮设于所述第二台车车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自驱动台车上还设有制动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带的两端还设有直梁避让限位标签和直梁工作限位标签。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带的两端设有曲梁避让限位标签和曲梁工作限位标签。

进一步地,所述直梁工作位标签和曲梁工作位标签与所述固定梁的位置相对应。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单轨交通异步换梁型道岔,该道岔中的两股道岔梁体各自设有独立驱动,可以单独运动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干扰,在一股道岔梁的驱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另一股道岔梁能够单独移动实现换轨,使得换轨的控制更加灵活,提高轨道的使用效率和抵抗突发故障的能力。

(2)本实用新型单轨交通异步换梁型道岔,在直梁和曲梁两端均设有定位带,能够确定两轨道梁的具体位置,且在换轨过程中得到相邻轨道信息控制轨道的移动从而能够保证换轨的效率,保证换轨的准确性,同时信息控制台车的在避让位置和工作位置的定位,并对工作及避让的位置作出限制,防止台车因标签失效而掉下导轨。

(3)本实用新型单轨交通异步换梁型道岔,驱动单轨需要的驱动相较于同步换轨的双轨同时驱动,所需的驱动力小,对岔驱动装置的驱动力输出要求有所降低,增加了驱动装置的选型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单轨交通异步换梁型道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单轨交通异步换梁型道岔直梁避让曲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单轨交通异步换梁型道岔梁体交换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单轨交通异步换梁型道岔曲梁避让直梁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固定梁、2-直梁、3-曲梁、4-柔性限位杆、5-第一定位带、 6-第二定位带、7-第一导轨、8-第一台车车轮、9-第一台车车架、 10-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2-第二台车车架、13-第二导轨、14- 第二台车车轮、15-直梁避让位置、16-直梁工作位置、17-曲梁工作位置、18-曲梁避让位置;

51-直梁避让限位标签、52-直梁避让位标签、53-直梁工作位标签、54-直梁工作限位标签;61-曲梁避让限位标签、62-曲梁避让位标签、63-曲梁工作位标签、64-曲梁工作限位标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单轨交通异步换梁型道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局部放大图。如图1和图2所示,换梁型道岔包括固定梁1、直梁2、曲梁3、柔性限位杆4、第一定位带5、第二定位带6、第一导轨7、第二导轨13、第一自驱动台车和第二自驱动台车;第二自驱动台车包括第二台车车架9、第二台车车轮8、第二电机10、制动器和识别器组成。

固定梁1一侧设有直梁2和曲梁3,直梁2和曲梁3并列设置,直梁2与固定梁1相邻的一端为移动端,该移动端设有第一导轨7,第一导轨7为弧形结构,第一导轨7位置固定,直梁2移动端可沿着第一导轨7移动,即直梁2可沿着第一导轨7移动,直梁2与第一导轨接触处设有第一自驱动台车,第一自驱动台车包括第一台车车架9、第一台车车轮8、第一电机10、制动器和识别器组成,第一台车车架 9与直梁2的移动端固定连接,第一台车车架9套设在第一导轨7上,第一台车车架9设有第一台车车轮8,第一台车车轮8上设有第一电机10,用于使第一台车车架9能够在第一导轨7上灵活运动,从而带动直梁2在第一导轨7上灵活运动,第一电机10直接驱动第一台车车轮8转动,实现直梁2的移动,在电机停止转动后制动器可以将台车轮锁死,用于防止第一自驱动台车因外部因素而发生移动,保证直梁2移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曲梁3与固定梁1相邻的一端也为移动端,该移动端设有第二导轨13,第二导轨13也为弧形结构,第二导轨13位置固定,曲梁3的移动端可沿着第二导轨13移动,即曲梁3可沿着第二导轨13移动,曲梁3与第二导轨接触处设有第二自驱动台车,第二自驱动台车包括第二台车车架12、第二台车车轮14、第二电机11、制动器和识别器组成,第二台车车架12与曲梁3的移动端固定连接,第二台车车架 12套设在第二导轨13上,第二台车车架12设有第二台车车轮14,第二台车车轮14上设有第二电机11,用于使第二台车车架12能够在第二导轨13上灵活运动,从而带动曲梁3在第二导轨13上灵活运动,在电机停止转动后制动器可以将台车轮锁死,用于防止第二自驱动台车因外部因素而发生移动,保证曲梁3移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曲梁3和直梁2分别有各自的导轨、自驱动台车和驱动电机,各自在驱动下移动异步换梁,相互不会干涉,在其中一个轨道驱动装置故障后,另一轨道仍然可以移动实现换轨。

作为优选,直梁2和曲梁3之间设有柔性限位杆4,直梁2和曲梁3相对的侧面均设有滑道,该柔性限位杆4的两端分别放在两滑道中,柔性限位杆4的中部设为弹簧装置,该柔性限位杆4用于防止直梁2和曲梁3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相互的干涉,柔性限位杆4的弹簧装置又能够避免直梁2和曲梁3之间直接产生推拉作用,同时还能防止直梁2和曲梁3之间相对偏离过远,起到一定的缓冲和限位作用。

直梁2的移动端与第一导轨7平行设有第一定位带5,该第一定位带5上从远离曲梁3的一端到靠近曲梁3的一端依次设有直梁避让限位标签51、直梁避让位标签52、直梁工作位标签53和直梁工作限位标签54。第一自驱动台车上设有识别器,该识别器能够识别第一定位带5上不同标签的信息,并能利用识别到的信息控制第一驱动台车的位置,实现准确换轨。同时直梁避让限位标签51和直梁工作限位标签54均为直梁和第一自驱动台车在第一导轨7上运动的极限位置,因此能对直梁2和第一自驱动台车的位置做出限制,防止第一自驱动台车掉下第一导轨7。

曲梁3的移动端与第二导轨13平行设有第二定位带6,该第二定位带6上从远离直梁2的一端到靠近直梁2的一端依次设有曲梁避让限位标签61、曲梁避让位标签62、曲梁工作位标签63和曲梁工作限位标签64。第二自驱动台车上设有识别器,该识别器能够识别第二定位带6上不同标签的信息,并能利用识别到的信息控制第二驱动台车的位置,实现准确换轨。曲梁避让限位标签51和曲梁工作限位标签54均为曲梁和第二自驱动台车在第二导轨13上运动的极限位置,能对工位置做出限制,防止第二驱动台车掉下第二导轨13。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单轨交通异步换梁型道岔梁体交换过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直梁2设有直梁工作位置16和直梁避让位置15,第一台车车轮8在第一电机10的驱动下沿着第一导轨7 运动,带动直梁2在直梁工作位置16和直梁避让位置15间摆动切换。曲梁3设有曲梁工作位置17和曲梁避让位置18,第二台车车轮 14在第二电机11的驱动下沿着第二导轨13运动,带动曲梁3在曲梁工作位置17和曲梁避让位置18间摆动切换。

其中,直梁避让位标签52的位置与直梁避让位置15相一致,直梁工作位标签53、曲梁工作位标签63、直梁工作位置16、曲梁工作位置17均与固定梁1位置相对应,曲梁避让位标签62与曲梁避让位置18相一致,识别器能够识别第一定位带5或6上不同标签的信息,并能利用识别到的信息控制直梁2和曲梁3在工作位置和避让位置间切换,实现准确换轨。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单轨交通异步换梁型道岔直梁避让曲梁示意图。如图3所示,直梁2避让曲梁3的换梁过程,在第一电机10的作用下,第一台车车轮8沿着第一导轨7朝着远离固定梁 1的方向运动,通过第一台车车架9带动直梁2沿远离固定梁1的方向运动,直梁2从直梁工作位置16向直梁避让位置15移动,第一自驱动台车的识别器识别到直梁避让限位标签52后,第一电机10停转,制动器锁死第一台车车轮8,直梁2避让到直梁避让位置15。第二电机11作用带动第二台车车轮14沿着第二导轨13朝着固定梁1 的方向运动,通过第二台车车架9带动曲梁3朝固定梁1方向运动,曲梁3从曲梁避让位置18向曲梁工作位置17移动,第二自驱动台车识别器识别到曲梁工作位标签63后,第二电机11停转,制动器锁死第二台车车轮14,即曲梁3完成与固定梁1的连接。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单轨交通异步换梁道岔曲梁避让直梁示意图。如图5所示。曲梁3避让直梁3的换梁过程,在第二电机11的作用下,第二台车车轮8沿着第二导轨13朝着远离固定梁1 的方向运动,通过第二台车车架12带动曲梁3沿远离固定梁1的方向运动,曲梁3从曲梁工作位置17向曲梁避让位置18移动,第二自驱动台车的识别器识别到曲梁避让限位标签62后,第二电机11停转,制动器锁死第二台车车轮14,曲梁3避让到曲梁避让位置18。第一电机11作用带动第一台车车轮8沿着第一导轨7朝着固定梁1 的方向运动,通过第一台车车架9带动直梁2朝固定梁1方向运动,直梁2从直梁避让位置15向直梁工作位置16移动,第一自驱动台车识别器识别到直梁工作位标签53后,第一电机10停转,制动器锁死第一台车车轮8,即直梁2完成与固定梁1的连接。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