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闸机芯的弹簧连接结构、弹簧拉臂机构及道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16914发布日期:2020-12-01 10:53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道闸机芯的弹簧连接结构、弹簧拉臂机构及道闸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道闸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闸机芯的弹簧连接结构、弹簧拉臂机构及道闸。



背景技术:

在道闸设备技术领域,道闸机芯通常用于驱动闸杆升起和落下。道闸机芯通常包括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一端与机芯的动力源连接,另一端通过道闸机芯的输出主轴与闸杆连接,用于传递动力源输出的动力,并驱动闸杆运动。

在实际使用中,传动机构的传动轴拐臂需要与弹簧拉臂机构连接,传动轴拐臂运动时,弹簧拉臂机构做伸缩运动,拉板弹簧能够向传动轴拐臂施加弹性力,对传动轴拐臂的运动起辅助作用。弹簧拉臂机构的长度和弹簧力度是固定的,如果安装的弹簧拉臂机构的弹簧力度与传动机构的需求不符,或者弹簧在使用过程中疲劳,则需要更换整套弹簧拉臂,给道闸的调试安装和道闸使用后期的维护造成不便,故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道闸机芯的弹簧连接结构、弹簧拉臂机构及道闸,用以解决弹簧拉臂机构调试安装和后期维护不方便的问题。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道闸机芯的弹簧连接结构,包括:

旋转连接件,所述旋转连接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旋转连接件的第一端具有旋转轴孔,所述旋转连接件用于与道闸机芯的传动机构转动连接;

拉杆调节臂,所述拉杆调节臂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拉杆调节臂的第一端与旋转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拉杆调节臂的第一端与旋转连接件的第二端的连接点能够沿拉杆调节臂的长度方向调整;

以及弹簧拉板,所述弹簧拉板的中部与拉杆调节臂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弹簧拉板具有至少一个连接位,用于与拉臂弹簧连接。

作为所述弹簧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杆调节臂的第一端与旋转连接件的第二端螺纹连接,且所述拉杆调节臂的第一端与旋转连接件的第二端的螺合长度能够沿拉杆调节臂的长度方向调整。

作为所述弹簧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杆调节臂的第一端具有第一调节螺杆,所述旋转连接件的第二端具有第一调节螺孔,所述第一调节螺杆与第一调节螺孔螺接。

作为所述弹簧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杆调节臂的第二端具有第二调节螺杆,所述弹簧拉板的中部具有第二调节螺孔,所述第二调节螺杆与第二调节螺孔螺接。

作为所述弹簧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杆调节臂的第二端与弹簧拉板的中部固定连接。

作为所述弹簧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连接件的旋转轴孔内安装有旋转轴承。

作为所述弹簧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位包括弹簧螺孔,用于与拉臂弹簧端部的弹簧螺杆螺纹连接。

作为所述弹簧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位围绕弹簧拉板的中心线排布。

一种道闸机芯的弹簧拉臂机构,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弹簧连接结构和至少一个拉臂弹簧,所述拉臂弹簧的一端与弹簧拉板螺纹连接,所述拉臂弹簧的另一端用于与固定物连接。

一种道闸,包括道闸机芯,所述道闸机芯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弹簧连接结构。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道闸机芯的弹簧连接结构,包括旋转连接件、拉杆调节臂和弹簧拉板。旋转连接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旋转连接件的第一端具有旋转轴孔,用于与道闸机芯的传动机构转动连接。拉杆调节臂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拉杆调节臂的第一端与旋转连接件的第二端螺纹连接,且拉杆调节臂的第一端与旋转连接件的第二端的螺合长度能够调整。弹簧拉板的中部与拉杆调节臂的第二端连接,弹簧拉板具有至少一个连接位,用于与拉臂弹簧连接。当安装的弹簧拉臂机构的弹簧力度与传动机构的需求不符,或者弹簧在使用过程中疲劳时,可以调整拉杆调节臂的第一端与旋转连接件的第二端的螺合长度,从而实现对拉臂弹簧的弹簧力度的调节,与更换整套弹簧拉臂机构的方式相比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提升道闸的调试安装和道闸使用后期的维护的效率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闸杆落下时道闸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闸杆抬起时道闸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机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道闸机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道闸机芯与机箱的装配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不包括弹簧拉臂机构的道闸机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不包括弹簧拉臂机构的道闸机芯的爆炸图;

图8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传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9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传动轴拐臂和轴承固定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传动轴拐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驱动电机横向设置的道闸机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驱动电机横向设置的道闸机芯与机箱的装配图;

图13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机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弹簧拉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弹簧拉臂机构的爆炸图;

图1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传动轴拐臂与中间连杆的传动角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0、道闸机芯;1100、主轴组件;1110、轴承座;1120、输出主轴;1200、驱动组件;1210、驱动电机;1220、减速机;1230、摇手;1300、传动机构;1310、动力臂;1311、第六通孔;1320、中间连杆;1321、第一杆件;1322、第二杆件;1323、第三杆件;1324、第三通孔;1325、第五通孔;1330、传动轴拐臂;1331、第一通孔;1332、限位凹槽;1333、第二通孔;1334、第四通孔;1340、轴承固定套;1341、凸起部;1350、第一中心距点;1360第二中心距点;1400、弹簧拉臂机构;1410、旋转连接件;1411、旋转轴孔;1412、旋转轴承;1420、拉杆调节臂;1421、第一调节螺杆;1422、第二调节螺杆;1430、弹簧拉板;1440、拉臂弹簧;1441、弹簧螺杆;1442、连接环;2000、机箱;2100、机芯固定板;2200、承载板;2300、摇手孔;3000、闸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道闸。

请参考图1-3,该道闸包括道闸机芯1000、机箱2000和闸杆3000,机箱2000具有容纳腔体,道闸机芯1000设置在容纳腔体内,道闸机芯1000的输出主轴1120的第一端穿过机箱2000的侧壁,并与闸杆3000连接,用于带动闸杆3000运动。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道闸机芯1000。

请参考图4和5,该道闸机芯1000包括主轴组件1100、驱动组件1200、传动机构1300和弹簧拉臂机构1400。

请参考图6和7,主轴组件1100包括轴承座1110和输出主轴1120,轴承座1110用于承载输出主轴1120,输出主轴1120与轴承座1110转动连接,输出主轴112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输出主轴1120的第一端用于与闸杆3000连接。具体的,机箱2000的内壁上固设有承载板2200,承载座1110安装在承载板2200上,减速机1220的顶部与承载板2200的底部固接。

请参考图6和7,驱动组件1200包括驱动电机1210和减速机1220,驱动电机1210具有输出端,减速机1220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驱动电机1210的输出端与减速机1220的输入端连接,减速机1220的输出端与动力臂1310的第一端连接,用于向动力臂1310的第一端输出扭矩。

请参考图5-7,在一种实施例中,轴承座1110的中心和减速机1220的输出端都位于道闸机芯1000的中心线上。方便于实现道闸机芯1000的左右互换和配件通用,不需要考虑左右备货,现场安装方向可以任意切换。有利于减小库存压力和解决现场安装情况不符合预计,需要更换方向的问题。

请参考图5-7,在一种实施例中,轴承座1110中心的高度和减速机1220输出端中心的高度在机箱2000内的高度点位固定,当需要切换减速机1220的规格大小时,除了需要切换前侧机芯固定板和后侧机芯固定板外,其他所有配件不用更换,从而使零配件的通用性能更强,实现“一芯百用”。

请参考图6和7,在一种实施例中,驱动电机1210的输出端与减速机1220的输入端在竖直方向上连接。

请参考图6和7,减速机1220的四周均设有机芯固定板2100,包括左侧机芯固定板、右侧机芯固定板、前侧机芯固定板和后侧机芯固定板,用于增强驱动组件1200运行的稳定性。

请参考图11和12,在另一种实施例中,驱动电机1210的输出端与减速机1220的输入端在水平方向上连接。

道闸机芯1000的驱动组件1200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漏油现象。经过发明人的研究和试验,发现漏油的原因是驱动组件1200的油设置在减速机1220处,当驱动电机1210竖直设置时,驱动电机1210与减速机1220沿竖直方向连接,油在重力作用下容易从驱动电机1210和减速机1220的连接处漏出。通过将驱动电机1210的输出端与减速机1220的输入端在水平方向上连接,使得驱动组件1200的油不易从驱动电机1210的输出端与减速机1220的输入端的连接处漏出,有利于解决道闸机芯1000的驱动组件1200漏油的问题。

将驱动电机1210的输出端与减速机1220的输入端在水平方向上连接减少了对机箱2000下半部空间的占用,在机箱2000下半部安装其他零部件时,安装空间大,方便于现场安装和调试,有利于提升安装调试的工作效率。

请参考图11和12,驱动电机1210远离减速机1220的一侧与机箱2000的侧壁连接。

将驱动电机1210远离减速机1220的一侧与机箱2000的侧壁连接,有利于增强驱动组件1200的稳定性,由于驱动组件1200稳定性的增强,不需要在减速机1220的四周安装机芯固定板2100等一类配件,一方面提升了安装效率,减少了安装时间,另一方面也节约了材料成本。

请参考图11-13,驱动组件1200还包括电机摇手1230,电机摇手1230设置在机箱2000外部,机箱2000的侧壁具有摇手孔2300,电机摇手1230的输出端穿过摇手孔2300并与驱动电机1210连接,用于实现驱动电机1210的手动驱动。需要说明的是,如果驱动电机1210沿竖直方向设置,则不需要在机箱2000的侧壁上开摇手孔2300。

道闸有时会遇到停电情况,在停电时,无法电动驱动闸杆3000运动,此时如果采用的是上述实施例中驱动电机1210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方案且驱动电机1210配备了摇手1230,需要工作人员打开机箱2000门,再摇动摇手1230,以驱动闸杆3000运动。但是这种方案一方面需要开关机箱2000的门,且摇手1230在机箱2000下部,工作人员需要弯腰或以蹲姿转动摇手1230,使得这种方法的便捷性较差,另一方面也需要暴露机箱2000内的道闸机芯1000。采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1210横向设置的方案后,无需开关机箱2000的门,直接摇动机箱2000外的摇手1230即可,且摇手1230位于机箱2000上部,便于工作人员手摇,与驱动电机1210竖向设置的方案相比,大大增强了便捷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机箱2000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摇手孔2300,使得横向设置驱动电机1210的道闸机芯1000可以左右互换。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传动机构1300。

请参考图6-8,该传动机构1300包括动力臂1310、中间连杆1320和传动轴拐臂1330。

请参考图6-8,动力臂131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动力臂1310的第一端用于与道闸机芯1000的驱动组件1200连接,动力臂1310能够以其第一端为中心转动。

中间连杆132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中间连杆1320的第一端与动力臂1310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动力臂1310能够带动中间连杆1320运动。

传动轴拐臂133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传动轴拐臂1330的第一端与中间连杆1320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传动轴拐臂1330的第二端用于与弹簧拉臂机构1400连接,传动轴拐臂1330的中部具有连接部,用于与道闸机芯1000的输出主轴1120连接,传动轴拐臂133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位于连接部的两侧,中间连杆1320能够带动传动轴拐臂133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连接部为中心同时转动。

传动轴拐臂1330的第二端与连接部形成杠杆力臂,通过杠杆力臂的长度增大弹簧拉臂机构1400施加给传动轴拐臂1330的力矩,使得弹簧拉臂机构1400采用弹性力度较小、数量较少的拉臂弹簧1440就能满足传动轴拐臂1330对弹簧力度的需求,进而使弹簧拉臂机构1400受到的传动轴拐臂1330的反作用力减小,有利于减少弹簧疲劳,延长拉臂弹簧1440的使用寿命。由于传动轴拐臂1330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位于连接部的两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第二端到连接部的力臂长度,使其长于或短于第一端到连接部的力臂长度。

请参考图1和图6-8,当需要驱动闸杆3000运动时,启动驱动电机1210,驱动电机1210输出的扭矩经过减速机1220后传递给动力臂1310的第一端,带动动力臂1310能够以其第一端为中心转动,通过动力臂1310带动中间连杆1320运动,再通过中间连杆1320带动传动轴拐臂133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连接部为中心同时转动,进而通过传动轴拐臂1330带动输出主轴1120绕其轴心线转动,最终通过输出主轴1120带动闸杆3000运动。

请参考图8和9,在一种实施例中,传动轴拐臂1330具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通孔1331,第一通孔1331位于传动轴拐臂1330的第二端,且沿连接部到第二端的延伸方向分布,第一通孔1331用于与弹簧拉臂机构1400连接,以使弹簧拉臂机构1400施加给传动轴拐臂1330的弹性力的力臂长度能够调整。

通过将弹簧拉臂机构1400与不同位置的第一通孔1331连接,可以有效调节弹性力的力臂长度,在拉臂弹簧1440大小和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调节弹簧拉臂机构1400施加给传动轴拐臂1330的力矩,以达到最佳的受力状态。

请参考图8和9,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331间隔设置有三个。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331也可以设置成两个、四个或其他合适的数量。

请参考图8和9,在一种实施例中,传动机构1300还包括轴承固定套1340,用于与穿过第一通孔1331的螺丝套接,并固定该螺丝,传动轴拐臂1330具有限位凹槽1332,限位凹槽1332围绕第一通孔1331设置,轴承固定套1340用于与传动轴拐臂1330接触的一侧具有凸起部1341,凸起部1341与限位凹槽1332的内侧壁抵触,用于阻止轴承固定套1340转动。

在实际安装时,需要使用螺丝(图中未示出)穿过第一通孔1331和旋转连接件1410的旋转轴孔1411,使用轴承固定套1340将螺丝套住,并固定该螺丝,将传动轴拐臂1330的第二端与弹簧拉臂机构1400连接。在安装螺丝时,可以将凸起部1341放入限位凹槽1332内,一方面方便于工作人员将轴承固定套1340与第一通孔1331对准,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拧螺丝时,旋转轴承1412套跟着螺丝打转的问题。

请参考图8和9,在一种实施例中,传动轴拐臂1330的连接部具有第二通孔1333,用于与道闸机芯1000的输出主轴1120套接,第二通孔1333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键槽,用于实现传动轴拐臂1330和输出主轴1120的定位。

通过对称设置的键槽,使得传动轴拐臂1330与输出主轴1120的定位更加牢固。

请参考图8和9,在一种实施例中,传动轴拐臂1330的正反面对称设计。具体的,以第一通孔1331、第二通孔1333和第四通孔1334所在的面为中心面,中心面的一侧为正面,另一侧为反面。

通过将传动轴拐臂1330的正反面对称设计,可以增强传动轴拐臂1330的通用性,在实际安装时,只要将传动轴拐臂1330的正反面对调,就可以适用于安装在路口左侧和右侧的道闸,增强了安装的便捷性。此外,传统的方式中,针对左侧和右侧的道闸设计左右两套传动轴拐臂1330,增大了开模制造的成本,而且由于加工的不对称性,容易增加不良率。

请参考图8和9,在一种实施例中,传动轴拐臂1330的边沿具有凸起的加强部,用于加强传动轴拐臂1330的结构强度。

传动轴拐臂1330工作时,应力集中在传动轴拐臂1330的边缘,从而增大了传动轴拐臂1330拉裂的风险,通过在传动轴拐臂1330的边缘设置凸起的加强部,能够大大降低传动轴拐臂1330拉裂的风险,提升传动轴拐臂1330的使用寿命。

请参考图6-8,在一种实施例中,动力臂1310以其第一端为中心向一方向转动时,能够带动传动轴拐臂1330以连接部为中心向抬杆方向转动,用于带动闸杆3000抬起,动力臂1310以其第一端为中心向另一方向转动时,能够带动传动轴拐臂1330以连接部为中心向落杆方向转动,用于带动闸杆3000落下。

传统的道闸机芯中,传动轴拐臂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位于连接部的同一侧,这种设计使得闸杆起落到位时传动轴拐臂与中间连杆的传动角不合适,从而造成闸杆起落到位时容易抖动的问题。请参考图1、6、7、8和16,本申请中,传动轴拐臂133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位于连接部的两侧,请参考图16,传动轴拐臂1330运行时与中间连杆1320的传动角不断变化,图16展示了传动角的部分点值,从图16中可以看到,传动角从45°减小到43°,接着逐渐增大至89°,再从89°逐渐减小至45°,当闸杆3000起落到位时,传动轴拐臂1330运行至极限位置,此时传动轴拐臂1330与中间连杆1320的传动角为45°。使得传动机构1300能够更好地输出电机扭矩,减少驱动电机1210的功率损失,从而减少起落杆到位时闸杆3000抖动的问题。

请参考图8,在一种实施例中,中间连杆1320包括第一杆件1321、第二杆件1322和第三杆件1323,第一杆件1321的一端具有第三通孔1324,传动轴拐臂1330具有与第三通孔1324对应的第四通孔1334,第三通孔1324和第四通孔1334通过固定销轴转动连接,第一杆件1321的另一端具有第一螺纹杆,第二杆件1322的一端具有第一螺孔,第一螺纹杆与第一螺孔螺接,第三杆件1323的一端具有第五通孔1325,动力臂1310的第二端具有第六通孔1311,第五通孔1325和第六通孔1311通过固定销轴转动连接,第三杆件1323的另一端具有第二螺纹杆,第二杆件1322的另一端具有第二螺孔,第二螺纹杆与第二螺孔螺接。

由于加工误差的问题,导致安装和调试道闸时,当闸杆3000处于水平和竖直状态时,传动机构1300没有运动到预设的角度。此时,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杆件1321、第二杆件1322和第三杆件1323的螺合长度,改变中间杆件的长度,从而调节闸杆3000的机械偏差,使得闸杆3000达到理想水平和竖直的最佳状态。有利于降低对加工精度的要求和降低不良率,也方便于根据现场的特殊场景灵活调节闸杆3000的运动状态。

请参考图8-10,在一种实施例中,传动轴拐臂1330与中间连杆1320的连接点为旋转点,传动轴拐臂1330的连接部的中心为主轴点,传动轴拐臂1330用于与弹簧拉臂机构1400连接的连接点为杠杆力臂点,当传动轴拐臂1330运动至极限位置(即闸杆3000处于水平或竖直状态的位置)时,以主轴点为中心作水平线和竖直线,旋转点和主轴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a1,相邻杠杆力臂点的连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为a2,a1的大小与a2的大小不相等。

旋转点和主轴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交点为第一中心距点1350,相邻杠杆力臂点的连线与竖直线的交点为第二中心距点1360,第一中心距点1350与第二中心距点1360不重合。

通过设置大小不同的理论夹角a1和a2,以及中心距的错开设置,可以防止传动机构1300运动到极限位置时,驱动组件1200输出的旋转力与拉臂弹簧1440组件施加的弹性力抵消的风险。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弹簧拉臂机构1400。

请参考图5和14,该弹簧拉臂机构1400包括弹簧连接结构和至少一个拉臂弹簧1440,拉臂弹簧1440的一端与弹簧拉板1430螺纹连接,拉臂弹簧1440的另一端用于与固定物连接。具体的,拉臂弹簧1440的另一端可以与机箱2000的底板连接。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弹簧连接结构。

请参考图5、14和15,该弹簧连接结构包括旋转连接件1410、拉杆调节臂1420和弹簧拉板1430。

旋转连接件141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旋转连接件1410的第一端具有旋转轴孔1411,用于与道闸机芯1000的传动机构1300转动连接。

拉杆调节臂142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拉杆调节臂1420的第一端与旋转连接件1410的第二端螺纹连接,且拉杆调节臂1420的第一端与旋转连接件1410的第二端的螺合长度能够沿拉杆调节臂的长度方向调整。

弹簧拉板1430的中部与拉杆调节臂1420的第二端连接,弹簧拉板1430具有至少一个连接位,用于与拉臂弹簧1440连接。

当安装的弹簧拉臂机构1400的弹簧力度与传动机构1300的需求不符,或者拉臂弹簧1440在使用过程中疲劳时,可以调整拉杆调节臂1420的第一端与旋转连接件1410的第二端的螺合长度,从而实现对拉臂弹簧1440的弹簧力度的调节,与更换整套弹簧拉臂机构1400的方式相比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提升道闸的调试安装和道闸使用后期的维护的效率和便捷性。相对传统固定长度结构的弹簧拉臂机构1400而言,大大增加了适用的场合,减小了拉臂弹簧1440长短对弹簧拉臂机构1400的影响。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拉杆调节臂的第一端与旋转连接件的第二端滑动连接,再通过插销、螺栓等锁紧机构将拉杆调节臂的第一端与旋转连接件的第二端锁紧。只要是使拉杆调节臂的第一端与旋转连接件的第二端的连接点能够沿拉杆调节臂的长度方向调整的方案都可以。

请参考图14和15,在一种实施例中,拉杆调节臂1420的第一端具有第一调节螺杆1421,旋转连接件1410的第二端具有第一调节螺孔,第一调节螺杆1421与第一调节螺孔螺接。可以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螺杆1421与第一调节螺孔的螺合长度,实现对弹簧拉臂机构1400的长度调节。当弹簧拉板1430上连接有多个拉臂弹簧1440时,可以同时调节多个拉臂弹簧1440的弹簧力度和长度,不需要逐一调整单根弹簧的长度和力度,调节方便,效率高。

请参考图14和15,在一种实施例中,拉杆调节臂1420的第二端具有第二调节螺杆1422,弹簧拉板1430的中部具有第二调节螺孔,第二调节螺杆1422与第二调节螺孔螺接。可以通过调节第二调节螺杆1422与第二调节螺孔的螺合长度,实现对弹簧拉臂机构1400的长度调节。当弹簧拉板1430上连接有多个拉臂弹簧1440时,可以同时调节多个拉臂弹簧1440的弹簧力度和长度,不需要逐一调整单根弹簧的长度和力度,调节方便,效率高。

请参考图14和15,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拉杆调节臂1420的第二端与弹簧拉板1430的中部固定连接。当拉臂弹簧1440需要的调节幅度不大时,可以将拉杆调节臂1420的第二端与弹簧拉板1430的中部固定连接,具体的,可以采用焊接。

请参考图14和15,在一种实施例中,旋转连接件1410的旋转轴孔1411内安装有旋转轴承1412。

旋转轴承1412能够保证整个结构顺滑旋转,提升结构使用时的稳定性。

请参考图5、14和15,在一种实施例中,连接位包括弹簧螺孔,用于与拉臂弹簧1440端部的弹簧螺杆1441螺纹连接。可以通过调节弹簧螺杆1441与弹簧螺孔的螺合长度,实现对单根弹簧的长度和力度的调节。具体的,拉臂弹簧1440与弹簧拉板1430连接的一端具有弹簧螺杆1441,另一端具有连接环1442,用于与机箱2000的底部连接。

请参考图14和15,在一种实施例中,连接位围绕弹簧拉板1430的中心线排布。通过将连接位围绕弹簧拉板1430的中心线排布,能够使弹簧拉板1430受到拉臂弹簧1440的弹性力更加均匀。

请参考图14和15,在一种实施例中,弹簧拉板1430具有四个连接位,四个连接位分别位于弹簧拉板1430的四个端部。通过四个连接位,可以在弹簧拉板1430上挂接四个弹簧。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弹簧拉板1430上设置2个、3个、5个、6个或其他合适数量的连接位,使得弹簧拉板1430上能够挂接2个、3个、5个、6个或其他合适数量的拉臂弹簧1440。与传统的只能挂单一数量的结构相比,本实施例的弹簧连接结构实用性和通用性更强。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