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离式透水混凝土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60294发布日期:2021-04-06 12:09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推离式透水混凝土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水混凝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推离式透水混凝土铺料装置。



背景技术:

透水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无砂混凝土,透水地坪。是由骨料、水泥、增强剂、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它不含细骨料。

目前,现有技术中在透水混凝土进行铺设过程中,透水混凝土空隙较多,进而人工在进行铺设时,其无法像水泥一样人工抹平,混凝土原料需要人工使用大型刮板将成堆的原料推平,在此过程中大型刮板体积较大,重量较大,人工操作体力消耗大,导致人工长时间工作后无法保证刮板时刻保持水平,进而部分区域平面倾斜,同时在一些要进行铺设的小路,小路两侧为绿化带,在运输车辆将混凝土料倒在小路表面时,由于部分小树的树枝生长至路面上方,进而运输车辆在行驶倒料过程中,车辆会触碰到树枝,即树枝振动后叶子会掉落至混凝土中,混凝土铺平晾干后,影响后续混凝土的铺设质量,同时路边的树枝会影响车辆行驶和施工。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推离式透水混凝土铺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在透水混凝土进行铺设过程中,透水混凝土空隙较多,进而人工在进行铺设时,其无法像水泥一样人工抹平,混凝土原料需要人工使用大型刮板将成堆的原料推平,在此过程中大型刮板体积较大,重量较大,人工操作体力消耗大,导致人工长时间工作后无法保证刮板时刻保持水平,进而部分区域平面倾斜,同时在一些要进行铺设的小路,小路两侧为绿化带,在运输车辆将混凝土料倒在小路表面时,由于部分小树的树枝生长至路面上方,进而运输车辆在行驶倒料过程中,车辆会触碰到树枝,即树枝振动后叶子会掉落至混凝土中,混凝土铺平晾干后,影响后续混凝土的铺设质量,同时路边的树枝会影响车辆行驶和施工的缺点,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推离式透水混凝土铺料装置。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推离式透水混凝土铺料装置,包括有:

车体架;

车轮,车轮上方与车体架相连接;

拉钩,拉钩与车体架进行焊接;

推开压平系统,推开压平系统与车体架相连接;

分离系统,分离系统与车体架相连接,分离系统与推开压平系统相连接;

清理障碍系统,清理障碍系统与车体架相连接,清理障碍系统与推开压平系统相连接;

观察摄像头,观察摄像头与车体架相连接。

进一步的,推开压平系统包括有:

动力电机,动力电机与车体架进行螺栓连接;

第一转轴杆,第一转轴杆与动力电机输出轴进行固接;

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轮轴心与第一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与分离系统相连接;

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轴心与第一转轴杆进行固接;

第一伸缩转轴,第一伸缩转轴与第一转轴杆进行固接;

第一轴承架板,第一轴承架板与第一伸缩转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轴承架板与车体架进行螺栓连接;

第一轴承套板,第一轴承套板与第一伸缩转轴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一轴承套板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一轴承架板相连接;

第一平齿轮,第一平齿轮轴心与第一伸缩转轴进行固接;

第二平齿轮,第二平齿轮与第一平齿轮进行啮合;

第二转轴杆,第二转轴杆与第二平齿轮进行固接,第二转轴杆与第一轴承架板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轮轴心与第二转轴杆进行固接;

第三传动轮,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第一丝杆,第一丝杆与第三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丝杆与车体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内螺纹滑动座,第一内螺纹滑动座内侧与第一丝杆进行传动连接;

第一限位滑杆,第一限位滑杆与车体架进行焊接,第一限位滑杆外表面与第一内螺纹滑动座进行滑动连接;

第一电动滑柱,第一电动滑柱与车体架相连接;

第一电动滑座,第一电动滑座与第一电动滑柱进行滑动连接;

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上方与第一电动滑座相连接;

第一电动转轴座,第一电动转轴座与第二电动推杆相连接;

压平转盘,压平转盘上方与第一电动转轴座相连接;

第一电动滑轨,第一电动滑轨上方与第一内螺纹滑动座相连接;

第二电动滑座,第二电动滑座与第一电动滑轨进行滑动连接;

第二电动转轴座,第二电动转轴座上方与第二电动滑座相连接;

第三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上方与第二电动转轴座相连接;

倾斜推板,倾斜推板上方与第三电动推杆相连接;

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啮合;

第三转轴杆,第三转轴杆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三转轴杆与车体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四传动轮,第四传动轮轴心与第三转轴杆进行固接,第四传动轮与清理障碍系统相连接。

进一步的,分离系统包括有:

第二电动滑柱,第二电动滑柱与车体架相连接;

第一电动滑套盒,第一电动滑套盒与第二电动滑柱进行滑动连接;

第四转轴杆,第四转轴杆与第一电动滑套盒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交叉分叶辊,第一交叉分叶辊轴心与第四转轴杆进行固接;

第五传动轮,第五传动轮轴心与第四转轴杆进行固接;

第六传动轮,第六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第五转轴杆,第五转轴杆外表面与第六传动轮进行固接;

第二交叉分叶辊,第二交叉分叶辊轴心与第五转轴杆进行固接;

第三平齿轮,第三平齿轮轴心与第五转轴杆进行固接;

第六转轴杆,第六转轴杆与车体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七传动轮,第七传动轮轴心与第六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第四平齿轮,第四平齿轮与第六转轴杆进行固接;

交叉收叶盒,交叉收叶盒与车体架相连接;

第二电动滑套盒,第二电动滑套盒与第四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电动滑套盒与第五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

第三电动滑柱,第三电动滑柱与第二电动滑套盒进行滑动连接,第三电动滑柱与车体架相连接。

进一步的,清理障碍系统包括有:

第二伸缩转轴,第二伸缩转轴与车体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八传动轮,第八传动轮轴心与第二伸缩转轴进行固接,第八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第五平齿轮,第五平齿轮轴心与第二伸缩转轴进行固接;

第二轴承套板,第二轴承套板与第二伸缩转轴进行转动连接;

第四电动推杆,第四电动推杆与第二轴承套板相连接,第四电动推杆下方与车体架相连接;

第六平齿轮,第六平齿轮与第五平齿轮进行啮合;

第七转轴杆,第七转轴杆轴心与第六平齿轮进行固接;

第一电动推柱,第一电动推柱与第七转轴杆进行固接;

第一弧形推板,第一弧形推板与第一电动推柱相连接;

第一轴承座板,第一轴承座板与第七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轴承座板与车体架进行焊接;

第九传动轮;

第八转轴杆,第八转轴杆外表面与第九传动轮进行固接;

第二电动推柱,第二电动推柱与第八转轴杆进行固接;

第二弧形推板,第二弧形推板与第二电动推柱相连接;

第二轴承座板,第二轴承座板与车体架进行焊接,第二轴承座板与第八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

第九转轴杆,第九转轴杆与车体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十传动轮,第十传动轮轴心与第九转轴杆进行固接,第十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九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第七平齿轮,第七平齿轮轴心与第九转轴杆进行固接。

进一步的,车轮与车体架连接处采用了压力检测升降控制柱。

有益效果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透水混凝土进行铺设过程中,透水混凝土空隙较多,进而人工在进行铺设时,其无法像水泥一样人工抹平,混凝土原料需要人工使用大型刮板将成堆的原料推平,在此过程中大型刮板体积较大,重量较大,人工操作体力消耗大,导致人工长时间工作后无法保证刮板时刻保持水平,进而部分区域平面倾斜,同时在一些要进行铺设的小路,小路两侧为绿化带,在运输车辆将混凝土料倒在小路表面时,由于部分小树的树枝生长至路面上方,进而运输车辆在行驶倒料过程中,车辆会触碰到树枝,即树枝振动后叶子会掉落至混凝土中,混凝土铺平晾干后,影响后续混凝土的铺设质量,同时路边的树枝会影响车辆行驶和施工的问题;

设计了推开压平系统,分离系统和清理障碍系统,在使用时首先控制推开压平系统将透水混凝土推平,然后进行横向摊平,在摊平过程中控制分离系统将透水混凝土堆中的落叶树枝和杂草等分离,同时在装置移动过程中通过观察摄像头观察遇到路面的树木树枝遮挡,可通过清理障碍系统将树枝拨开,使装置可以顺利通过进行作业,在将铺平的透水混凝土顶端面压实磨平;

实现了对透水混凝土堆的自动推开铺平,进行自动抹匀并将铺平的透水混凝土顶端面进行压实磨平,并无需进行多重调节的情况下将生长延伸到路面上方的阻挡的树枝拨开,使装置可以顺利运行作业,同时能够将飘落到透水混凝土堆表面的落叶树枝和杂草等杂物从透水混凝土堆表面分离收集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推开压平系统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推开压平系统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分离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分离系统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清理障碍系统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清理障碍系统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车体架,2-车轮,3-拉钩,4-推开压平系统,5-分离系统,6-清理障碍系统,7-观察摄像头,401-动力电机,402-第一转轴杆,403-第一传动轮,404-第一锥齿轮,405-第一伸缩转轴,406-第一轴承架板,407-第一轴承套板,408-第一电动推杆,409-第一平齿轮,4010-第二平齿轮,4011-第二转轴杆,4012-第二传动轮,4013-第三传动轮,4014-第一丝杆,4015-第一内螺纹滑动座,4016-第一限位滑杆,4017-第一电动滑柱,4018-第一电动滑座,4019-第二电动推杆,4020-第一电动转轴座,4021-压平转盘,4022-第一电动滑轨,4023-第二电动滑座,4024-第二电动转轴座,4025-第三电动推杆,4026-倾斜推板,4027-第二锥齿轮,4028-第三转轴杆,4029-第四传动轮,501-第二电动滑柱,502-第一电动滑套盒,503-第四转轴杆,504-第一交叉分叶辊,505-第五传动轮,506-第六传动轮,507-第五转轴杆,508-第二交叉分叶辊,509-第三平齿轮,5010-第六转轴杆,5011-第七传动轮,5012-第四平齿轮,5013-交叉收叶盒,5014-第二电动滑套盒,5015-第三电动滑柱,601-第二伸缩转轴,602-第八传动轮,603-第五平齿轮,604-第二轴承套板,605-第四电动推杆,606-第六平齿轮,607-第七转轴杆,608-第一电动推柱,609-第一弧形推板,6010-第一轴承座板,6011-第九传动轮,6012-第八转轴杆,6013-第二电动推柱,6014-第二弧形推板,6015-第二轴承座板,6016-第九转轴杆,6017-第十传动轮,6018-第七平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推离式透水混凝土铺料装置,如图1-8所示,包括有车体架1、车轮2、拉钩3、推开压平系统4、分离系统5、清理障碍系统6和观察摄像头7;车轮2上方与车体架1相连接;拉钩3与车体架1进行焊接;推开压平系统4与车体架1相连接;分离系统5与车体架1相连接,分离系统5与推开压平系统4相连接;清理障碍系统6与车体架1相连接,清理障碍系统6与推开压平系统4相连接;观察摄像头7与车体架1相连接。

在使用推离式透水混凝土铺料装置时,首先外接蓄电池,通过钢丝绳索将动力车辆和此装置进行连接,将钢丝绳索连接至拉钩3,外接控制器,然后控制装置进行运行,通过动力车辆带动装置运动至要进行透水混凝土铺设的路面,此时混凝土车将头回混凝土倒在路面上,控制推开压平系统4将透水混凝土推平,然后进行横向摊平,在摊平过程中控制分离系统5将透水混凝土堆中的落叶树枝和杂草等分离,同时在装置移动过程中通过观察摄像头7观察遇到路面的树木树枝遮挡,可通过清理障碍系统6将树枝拨开,使装置可以顺利通过进行作业,在将铺平的透水混凝土顶端面压实磨平,实现了对透水混凝土堆的自动推开铺平,进行自动抹匀并将铺平的透水混凝土顶端面进行压实磨平,并无需进行多重调节的情况下将生长延伸到路面上方的阻挡的树枝拨开,使装置可以顺利运行作业,同时能够将飘落到透水混凝土堆表面的落叶树枝和杂草等杂物从透水混凝土堆表面分离收集的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推开压平系统4包括有动力电机401、第一转轴杆402、第一传动轮403、第一锥齿轮404、第一伸缩转轴405、第一轴承架板406、第一轴承套板407、第一电动推杆408、第一平齿轮409、第二平齿轮4010、第二转轴杆4011、第二传动轮4012、第三传动轮4013、第一丝杆4014、第一内螺纹滑动座4015、第一限位滑杆4016、第一电动滑柱4017、第一电动滑座4018、第二电动推杆4019、第一电动转轴座4020、压平转盘4021、第一电动滑轨4022、第二电动滑座4023、第二电动转轴座4024、第三电动推杆4025、倾斜推板4026、第二锥齿轮4027、第三转轴杆4028和第四传动轮4029;动力电机401与车体架1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转轴杆402与动力电机401输出轴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403轴心与第一转轴杆402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403与分离系统5相连接;第一锥齿轮404轴心与第一转轴杆402进行固接;第一伸缩转轴405与第一转轴杆402进行固接;第一轴承架板406与第一伸缩转轴4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轴承架板406与车体架1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轴承套板407与第一伸缩转轴4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408与第一轴承套板407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408与第一轴承架板406相连接;第一平齿轮409轴心与第一伸缩转轴405进行固接;第二平齿轮4010与第一平齿轮409进行啮合;第二转轴杆4011与第二平齿轮4010进行固接,第二转轴杆4011与第一轴承架板40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4012轴心与第二转轴杆4011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轮4013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4012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丝杆4014与第三传动轮4013进行固接,第一丝杆4014与车体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内螺纹滑动座4015内侧与第一丝杆4014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限位滑杆4016与车体架1进行焊接,第一限位滑杆4016外表面与第一内螺纹滑动座4015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动滑柱4017与车体架1相连接;第一电动滑座4018与第一电动滑柱4017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推杆4019上方与第一电动滑座4018相连接;第一电动转轴座4020与第二电动推杆4019相连接;压平转盘4021上方与第一电动转轴座4020相连接;第一电动滑轨4022上方与第一内螺纹滑动座4015相连接;第二电动滑座4023与第一电动滑轨4022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转轴座4024上方与第二电动滑座4023相连接;第三电动推杆4025上方与第二电动转轴座4024相连接;倾斜推板4026上方与第三电动推杆4025相连接;第二锥齿轮4027与第一锥齿轮404进行啮合;第三转轴杆4028与第二锥齿轮4027进行固接,第三转轴杆4028与车体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4029轴心与第三转轴杆4028进行固接,第四传动轮4029与清理障碍系统6相连接。

首先控制接通装置内部电源,首先装置整体运动带动倾斜推板4026进行运动,控制第三电动推杆4025带动倾斜推板4026向下推出,进而倾斜推板4026在运动过程中将混凝土堆推平,即沿着装置运动方向的透水混凝土被推平,然后此时动力电机401带动第一转轴杆402进行转动,然后第一转轴杆402带动第一传动轮403、第一锥齿轮404、第一伸缩转轴405和第一平齿轮409进行转动,然后此时控制第一电动推杆408推出,即第一电动推杆408带动第一轴承套板407推出,然后第一轴承套板407带动第一伸缩转轴405伸出,即第一伸缩转轴405带动第一平齿轮409运动至与第二平齿轮4010啮合的位置,然后第一平齿轮409带动第二平齿轮4010进行转动,进而第二平齿轮4010带动第二转轴杆4011进行转动,进而第二转轴杆4011带动第二传动轮4012进行转动,然后第二传动轮4012带动第三传动轮4013进行转动,进而第三传动轮4013带动第一丝杆4014进行转动,然后第一丝杆4014转动带动第一内螺纹滑动座4015进行移动,即第一内螺纹滑动座4015在第一限位滑杆4016表面进行滑动,同时控制第二电动转轴座4024转动带动第三电动推杆4025和倾斜推板4026转动九十度,然后控制第三电动推杆4025再次向下伸出,即第三电动推杆4025带动倾斜推板4026向下运动,进而第一内螺纹滑动座4015带动第一电动滑轨4022、第二电动滑座4023、第二电动转轴座4024、第三电动推杆4025和倾斜推板4026进行移动,即倾斜推板4026进行横向移动,将推平的混凝土进行横向铺平,在路面边缘部分可控制第一电动滑轨4022带动第二电动滑座4023进行运动,进而第二电动滑座4023可带动实现倾斜推板4026进行小距离移动铺平,使路面边缘可以铺平,在铺平完成后控制第一电动转轴座4020带动压平转盘4021进行转动,然后控制第二电动推杆4019向下推出,即第二电动推杆4019带动第一电动转轴座4020和压平转盘4021向下运动,即压平转盘4021在转动过程中对透水混凝土顶端表面进行压实磨平,进而完成了对透水混泥土的摊开压实磨平。

如图5和图6所示,分离系统5包括有第二电动滑柱501、第一电动滑套盒502、第四转轴杆503、第一交叉分叶辊504、第五传动轮505、第六传动轮506、第五转轴杆507、第二交叉分叶辊508、第三平齿轮509、第六转轴杆5010、第七传动轮5011、第四平齿轮5012、交叉收叶盒5013、第二电动滑套盒5014和第三电动滑柱5015;第二电动滑柱501与车体架1相连接;第一电动滑套盒502与第二电动滑柱501进行滑动连接;第四转轴杆503与第一电动滑套盒5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交叉分叶辊504轴心与第四转轴杆503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轮505轴心与第四转轴杆503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506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505进行传动连接;第五转轴杆507外表面与第六传动轮506进行固接;第二交叉分叶辊508轴心与第五转轴杆507进行固接;第三平齿轮509轴心与第五转轴杆507进行固接;第六转轴杆5010与车体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5011轴心与第六转轴杆5010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501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403进行传动连接;第四平齿轮5012与第六转轴杆5010进行固接;交叉收叶盒5013与车体架1相连接;第二电动滑套盒5014与第四转轴杆50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电动滑套盒5014与第五转轴杆5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三电动滑柱5015与第二电动滑套盒5014进行滑动连接,第三电动滑柱5015与车体架1相连接。

在通过观察摄像头7观察到透水混凝土内部混有树叶杂草和树枝等杂物时,此时控制第二电动滑柱501带动第一电动滑套盒502向下运动,同时第三电动滑柱5015带动第二电动滑套盒5014向下运动,进而第一电动滑套盒502和第二电动滑套盒5014同步运动带动其连接的所有部件向下运动,进而带动第三平齿轮509运动至与第四平齿轮5012啮合的位置,第一传动轮403带动第七传动轮5011进行转动,进而第七传动轮5011带动第六转轴杆5010进行转动,然后第六转轴杆5010带动第四平齿轮5012进行转动,进而第四平齿轮5012带动第三平齿轮509进行转动,然后第三平齿轮509带动第五转轴杆507进行转动,进而第五转轴杆507带动第二交叉分叶辊508和第六传动轮506进行转动,第六传动轮506带动第五传动轮505进行转动,进而第五传动轮505带动第四转轴杆503进行转动,然后第四转轴杆503带动第一交叉分叶辊504进行转动,此时第二交叉分叶辊508转动至透水混凝土内部将内部的树叶树枝等杂物挑起,然后第二交叉分叶辊508和第一交叉分叶辊504同向转动,进而第二交叉分叶辊508顶部与第一交叉分叶辊504底部的部分为相反方向转动,进而第二交叉分叶辊508携带的杂物被第一交叉分叶辊504交叉拦截分离,即第一交叉分叶辊504又带动杂物向上继续转动,进而第一交叉分叶辊504再次与交叉收叶盒5013交叉,进而杂物再次被交叉收叶盒5013拦截收集,完成了混凝土堆内部杂物的分离收集。

如图7和图8所示,清理障碍系统6包括有第二伸缩转轴601、第八传动轮602、第五平齿轮603、第二轴承套板604、第四电动推杆605、第六平齿轮606、第七转轴杆607、第一电动推柱608、第一弧形推板609、第一轴承座板6010、第九传动轮6011、第八转轴杆6012、第二电动推柱6013、第二弧形推板6014、第二轴承座板6015、第九转轴杆6016、第十传动轮6017和第七平齿轮6018;第二伸缩转轴601与车体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轮602轴心与第二伸缩转轴601进行固接,第八传动轮60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4029进行传动连接;第五平齿轮603轴心与第二伸缩转轴601进行固接;第二轴承套板604与第二伸缩转轴601进行转动连接;第四电动推杆605与第二轴承套板604相连接,第四电动推杆605下方与车体架1相连接;第六平齿轮606与第五平齿轮603进行啮合;第七转轴杆607轴心与第六平齿轮606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柱608与第七转轴杆607进行固接;第一弧形推板609与第一电动推柱608相连接;第一轴承座板6010与第七转轴杆6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轴承座板6010与车体架1进行焊接;第八转轴杆6012外表面与第九传动轮6011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柱6013与第八转轴杆6012进行固接;第二弧形推板6014与第二电动推柱6013相连接;第二轴承座板6015与车体架1进行焊接,第二轴承座板6015与第八转轴杆6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九转轴杆6016与车体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6017轴心与第九转轴杆6016进行固接,第十传动轮6017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九传动轮6011进行传动连接;第七平齿轮6018轴心与第九转轴杆6016进行固接。

在装置运行过程中遇到树枝影响装置继续前进时,此时控制第四电动推杆605向上推出,即第四电动推杆605向上推出,然后第四电动推杆605带动第二轴承套板604向上运动,然后第二轴承套板604带动第二伸缩转轴601向上伸出,进而第二伸缩转轴601带动第五平齿轮603运动至与第六平齿轮606啮合的位置,此时第四传动轮4029带动第八传动轮602进行转动,然后第八传动轮602通过第二伸缩转轴601带动第五平齿轮603进行转动,第五平齿轮603带动第六平齿轮606进行转动,进而第六平齿轮606带动第七转轴杆607进行转动,然后第七转轴杆607带动,进而第五平齿轮603带动第一电动推柱608和第一弧形推板609进行转动,即第一电动推柱608带动第一弧形推板609对准树枝,然后控制第一电动推柱608推出带动第一弧形推板609内侧顶住树枝,同理另一侧出现树枝阻挡可控制带动第五平齿轮603与第七平齿轮6018啮合,然后第七平齿轮6018通过第九转轴杆6016带动第十传动轮6017进行转动,进而第十传动轮6017带动第九传动轮6011进行转动,进而第九传动轮6011带动第八转轴杆6012进行转动,然后第八转轴杆6012转动带动第二电动推柱6013和第二弧形推板6014进行运动,进而使第二弧形推板6014对准树枝,然后控制第二电动推柱6013推出带动第二弧形推板6014内侧顶住树枝,然后带动装置继续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由于第一弧形推板609和第二弧形推板6014内侧抵住树枝,然后装置继续运动时,第一弧形推板609和第二弧形推板6014受到向外的力,即第一弧形推板609和第二弧形推板6014分别带动第一电动推柱608和第二电动推柱6013进行自由转动,进而第一弧形推板609和第二弧形推板6014将树枝向路面外侧顶,进而树枝被向外顶,然后树枝被顶开,进而装置可以继续运动,完成了对树枝障碍物的拨开。

车轮2与车体架1连接处采用了压力检测升降控制柱。

以便于在遇到凹凸不平的行走路面时,压力检测升降控制柱可自动检测车轮2所承受的压力,进而通过压力检测升降控制柱对每个轮子进行升降调整以适应路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