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拥堵的柔性化立交型线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34716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防治拥堵的柔性化立交型线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式通行理念的立交型线路,尤其涉及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立交型线路,具体为一种防治拥堵的柔性化立交型线路。
【背景技术】
[0002]在城市路网每条线路的规划架构里,大体都是由路段区和交叉路口区两大部分组成,每一区段车流通行流量的大小与该区段的车道数,还和每一车道的平均通行速度有直接的关系,且呈现倍数的关系,其中任一数值发生改变,就会使该路段在短时内通行的流量值也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有时会影响到其日平均交通量的高低。
[0003]现有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平交线路因其间断性车流的影响,不能适应大流量车流的冲击,而立交型线路在实际的通行运作中,在通行常规流量时,还是可以正常地应对,但在通行过程中有各种不规范的通行行为和道路上多种突发情况时,还是容易引发各种范围不定的占道和并线乱流,使局部路段的车流通行缓慢,而当以上情况发生在大流量或通行高峰期时,再加上现有立交型线路内部的匹配和制约因素较多,局部路段就会表现出拥、堵、挤等状况的发生,当局部路段因拥堵引发阻塞时,对各方的时间和效能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0004]现有的交通体系中,包括规划级别较高的立交型线路,都容易发生以上的状况,以上状况是由其固有的缺陷和不足引起的,并易引发在通行中的各种矛盾。现有的立交型线路随客观条件的不同在规划和运作上产生的缺陷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六大方面的问题:
第一点:车流在各个路段的通行过程中,易发各种不规范的占道和并线乱流,特别是有人为行为时使通行条件发生大的改变,未能形成有效的管控,容易形成拥堵;
第二点:在通行过程中,路网中各路段受各种客观因素(如气候、车流密度、低慢速车辆,和各种突发情况引起的占道等)影响时,都会使线路的通行条件发生程度不同的改变,而道路指示固定不变的指示通行速度,已不适应现实的通行需求和发展需求;
第三点:每条线路在立交路口区段的转向车道和最大通行流量上匹配不合理,不太适应单一方向大流量和多方向大流量在路口区的改变,并在线路各区段间的最大通行流量和流速的匹配上也有不足之处,容易让通行条件发生大的改变;
第四点:进出主线的线路及连接线路在上下行的车道方向上和最大通行流量之间与主线的规划和匹配不合理;
第五点:各种客观需要的随时停车需求和长时短时就近停车需求,与实际供给的匹配严重不合理;
第六点:线路中各区段有突发情况时,如各种随机性很强的车辆事故和故障,形成不确定范围的占道和并线乱流时,没有有效的应对和控制方法和手段,特容易形成拥堵和阻塞。
[0005]以上六点,有一点在通行过程中发生,都会引发程度不同的占道和并线乱流,使该路段可通行的车道数和每车道通行的速度受影响而下降。由倍数的原因,局部路段在短时内最大通行流量就会改变,而与其相邻相连的其它路段流量值还较大时,必然在路段或线路间形成最大通行流量差,当差值达到一定数值时,该路段的车流就会出现通行不畅或通行缓慢,继发地出现拥、堵、挤等现象,当差值有减小时,不易形成阻塞,当差值或车流累积加重时,就容易形成阻塞,形成或长时或短时的堵死,车流只能被困。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立交型线路易在路段或线路间形成最大通行流量差的问题,提供了防治拥堵的柔性化立交型线路。
[0007]本发明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防治拥堵的柔性化立交型线路,包括全线分开布置的东行直行车道和西行直行车道、南行直行车道和北行直行车道,东行直行车道和西行直行车道、南行直行车道和北行直行车道的分开距离大于通行车型的最小转向直径,东行直行车道和西行直行车道之间间隔设有东行转西行弯道和西行转东行弯道,南行直行车道和北行直行车道之间间隔设有南行转北行弯道和北行转南行弯道,弯道弧度相对的、相邻的东行转西行弯道和西行转东行弯道与东行直行车道和西行直行车道形成椭圆形环线,弯道弧度相对的、相邻的南行转北行弯道和北行转南行弯道与南行直行车道和北行直行车道形成椭圆形环线,即直行车道之间逐段设置有呈串列状分布的椭圆形环线,椭圆形环线具有逐段导向分流车流的功能,椭圆形环线内可保持一定流量和流速的做圆循环运作的分流车流,两车道之间的椭圆形环线内区域为停车区域,在十字路口区域,设置有两座并行的上跨式桥梁,每座上跨式桥梁上分别设置南行直行车道和北行直行车道,上跨式桥梁上的南行直行车道和北行直行车道与十字路口区域的南行直行车道和北行直行车道对应相连,十字路口区域的东行直行车道、西行直行车道、南行直行车道和北行直行车道的外侧都分别设有右转弯道,东行直行车道的右转弯道连接到南行直行车道,北行直行车道的右转弯道连接到东行直行车道,西行直行车道的右转弯道连接到北行直行车道,南行直行车道的右转弯道连接到西行直行车道。
[0008]防治拥堵的柔性化立交型线路,包括全线分开布置的东行直行车道和西行直行车道、南行直行车道和北行直行车道,东行直行车道和西行直行车道、南行直行车道和北行直行车道的分开距离大于通行车型的最小转向直径,东行直行车道和西行直行车道之间间隔设有东行转西行弯道和西行转东行弯道,南行直行车道和北行直行车道之间间隔设有南行转北行弯道和北行转南行弯道,弯道弧度相对的、相邻的东行转西行弯道和西行转东行弯道与东行直行车道和西行直行车道形成椭圆形环线,弯道弧度相对的、相邻的南行转北行弯道和北行转南行弯道与南行直行车道和北行直行车道形成椭圆形环线,即直行车道之间逐段设置有呈串列状分布的椭圆形环线,椭圆形环线具有逐段导向分流车流的功能,椭圆形环线内可保持一定流量和流速的做圆循环运作的分流车流,两车道之间的椭圆形环线内区域为停车区域,在十字路口区域,设置有一座上跨式单桥,上跨式单桥上分别设置南行直行车道和北行直行车道,上跨式单桥上的南行直行车道和北行直行车道与十字路口区域的南行直行车道和北行直行车道对应相连,十字路口区域的东行直行车道、西行直行车道、南行直行车道和北行直行车道的外侧都分别设有右转弯道,东行直行车道的右转弯道连接到南行直行车道,北行直行车道的右转弯道连接到东行直行车道,西行直行车道的右转弯道连接到北行直行车道,南行直行车道的右转弯道连接到西行直行车道。
[0009]通行流量差问题是路段通行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集中表现之处,又是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怎样有效地解决和控制住这个主因,并针对性解决以上所提路网在规划和运作上六大方面的不足,做好线路中内部各种匹配和合理规划,消除和减少来自外部各种不利因素的发生和发展,使流量差值问题在线路各区段和各车道之间不易形成,而一旦有所形成或产生,也能充分得利用每条线路和路网的全部道路资源,主动地进行分解或平衡流量差值,使流量差值引发的矛盾降到最低。
[0010]本发明所提供的防治拥堵的柔性化立交型线路中,十字路口区域每条车道的四向多线路通行路径、路段区域每条车道的二向多线路通行路径,使线路中各个车道的功能有所拓展,既有原车道单一方向通行的功能,又有多方向通行功能,还有分流、迂回和代偿的能力,使线路中的每一条车道具有了非凡的多功能,在通行的最终方向上可任意改变和相互替代。在十字路口区域和路段区多路径通行线路的相互配合下,可满足立交型线路在各区段间对方向上和最大通行流量之间多变的通行需求,使线路内部的匹配和制约因素降到最低,也可完成随时间和环境有大的改变时,在流量和方向上有较大的改变时的匹配和调
-K-T。
[0011]当线路产生各种流量的冲击时,还有多种多样的内外影响因素影响时,使线路中出现范围大小不定的车流拥堵或阻塞时,也就是路段中出现或大或小的通行流量差时,可利用本线路独有的四大柔性化功能(一.线路中多个椭圆形环线具有的逐段导向分流车流的功能;二.多个停车区域长时或短时停车分流的功能;三.未阻塞车道具有的多方向迂回通行分流车流的功能;四.每个椭圆形环线内可保持一定流量和流速的做圆循环运作的分流车流),将已经比较集中起来的车流经过逐段的分流和分解,化解到最小,并使局部路段产生出来的流量差也能被主动的分解和平衡。同时应充分利用局部路段上下行的整条线路资源和相邻路网的线路资源,把经导向分流出来的车流,可途经相邻路网进行代偿性地迂回通行,使每一个局部的立交型线路都有了分解和平衡较大车流的能力,形成在任何情况下局部的每一处路段永远也堵不死的柔性化立交型线路的基础。
[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