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振拉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94379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制振拉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例如使用于斜拉桥等吊索构造物的制振拉索。
【背景技术】
[0002]图24是一般的斜拉桥的侧视图。如图24所不,一般的斜拉桥具备桥桁101、垂直地 立于桥桁101的主塔102、从主塔102向桥桁101斜拉设置的多个拉索103、将拉索103彼此连 接的钢丝104。并且,桥桁101被从主塔102延伸的多个拉索103吊起。
[0003] 作为上述拉索103的表面平滑的情况下的问题点,可指出因风雨的相互作用而发 生的振动现象(风雨激振),该现象在实际的桥梁中已得到确认。上述风雨激振的发生机制 如下,即、雨滴集中于拉索103的表面而形成水路,并且,因该水路而隆起的部分被置于气流 中,拉索103不稳定地振动而发生风雨激振。
[0004] 作为对上述风雨激振的对策,采取将拉索彼此连接的方法、在拉索的固定部附近 设置制振阻尼器等来衰减振动的方法等,但除了这些方法以外还有着眼于拉索的表面形状 的对策。
[0005] 例如,日本专利公报第2923186号公开的拉索具备将多根绞合线绞合而成的拉索 芯材和包覆所述拉索芯材的高密度聚乙烯层,且在拉索的外周设有沿上述拉索的轴向的多 个平行突起,其中,所述绞合线将钢丝束在一起而形成。这些平行突起的间距为28°~32°, 高度为3~7mm,宽度为9~13mm。对制振拉索赋予此种表面形状,能够抑制雨滴集中在拉索 的表面而形成水路。据此,消除因水路而隆起的部分,能够抑制风雨激振(参照日本专利公 报第2923186号的第0003段及第0011段等)。
[0006] 然而,上述日本专利公报第2923186号公开的拉索虽然在抑制风雨激振的方面具 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没有公开任何关于近年来被注目的振动现象即干索驰振的对策。在 此,干索驰振是指在不下雨的状况下发生的拉索的大振幅振动现象,因相对于斜拉索的轴 向成规定角度而流动的气流而发生的现象。根据具有以风雨激振对策或减少抗力为目的而 开发的表面形状的拉索,能够阻碍上述水路的形成,具有抑制风雨激振的效果,但对于抑制 干索驰振的效果并不明确。
[0007] 近年来,伴随斜拉桥等吊索结构物的长大化,制振拉索也变得特长,因此,抑制拉 索的风雨激振以及干索驰振等现象成为重要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8]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的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抑制风雨激振, 而且能抑制干索驰振的制振拉索。
[0009]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制振拉索包括:拉索主体,其包含将多个 钢丝束在一起而成的芯材和设置在所述芯材的外周侧的包覆层;以及螺旋突起,形成在所 述包覆层的外周面上,且以螺旋状沿所述芯材延伸,其中,所述螺旋突起绕所述外周面一周 时在所述芯材的轴向上前进的轴向距离(以下也称为螺旋间距)为所述拉索主体的外径的 2.9倍以上且8倍以下,所述螺旋突起自所述外周面起的高度为所述拉索主体的外径的 1.5%以上且5%以下(技术方案1)。
[0010]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制振拉索,由于螺旋突起自包覆层外周面起的高度为拉索主 体的外径的1.5%以上且5%以下,因此,能够抑制在所述外周面上形成水路,从而能够抑制 因形成水路而引起的风雨激振的发生。
[0011] 上述结构与上述螺旋间距为拉索主体的外径的2.9倍以上且8倍以下的结构互起 作用,能够抑制在制振拉索发生干索驰振。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制振拉索能够抑制发生风雨 激振以及干索驰振双方。
[0012] 在本实用新型的制振拉索(技术方案1)中,优选:所述螺旋突起的根数为2根以上 且15根以下(技术方案2)。
[0013] 在设定上述螺旋突起的高度以及螺旋间距的基础上,还通过将螺旋突起的根数设 定为2根以上且15根以下,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在拉索发生风雨激振以及干索驰振。
[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制振拉索(技术方案1或2)中,优选:所述螺旋突起绕所述外周面 一周时在所述芯材的轴向上前进的轴向距离为所述拉索主体的外径的2.9倍以上且6倍以 下,所述螺旋突起自所述外周面起的高度为所述拉索主体的外径的1.9%以上且5%以下, 所述螺旋突起的根数为4根以上且15根以下(技术方案3)。
[0015]通过组合上述螺旋突起的高度和根数以及螺旋间距的长度的特征,能够进一步抑 制制振拉索的风雨激振以及干索驰振。
[0016]本实用新型的制振拉索(技术方案1或2)中,另外优选:所述螺旋突起绕所述外周 面一周时在所述芯材的轴向上前进的轴向距离为所述拉索主体的外径的2.9倍以上且4.8 倍以下,所述螺旋突起自所述外周面起的高度为所述拉索主体的外径的1.9%以上且3.6% 以下,所述螺旋突起的根数为4根以上且12根以下(技术方案4)。
[0017]通过组合上述螺旋突起的高度和根数以及螺旋间距,能够进一步抑制拉索的风雨 激振以及干索驰振。
[0018] 在本实用新型的制振拉索(技术方案1或2)中,另外优选:所述螺旋突起具有:在以 垂直于所述制振拉索的轴向的平面剖切该制振拉索的剖面上形成外缘线的外缘表面;和在 所述剖面上形成侧缘线的侧缘表面,其中,所述侧缘表面与所述包覆层的外周面的连接部 分为弯曲面(技术方案5)。
[0019]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制振拉索的运输时或架设过程中压力施加于螺旋突起的侧缘 表面,也能防止螺旋突起发生变形或破损。而且,在负荷施加于螺旋突起与包覆层的边界部 分时,能够缓和应力集中于该边界部分。
[0020] 在上述结构(技术方案5)中,优选:所述外缘表面与所述侧缘表面的连接部分为弯 曲面(技术方案6)。
[0021] 根据该结构,螺旋突起的外缘表面的端部平滑地弯曲,从而能够提高气流的剥离 特性。而且,在负荷施加于螺旋突起的外缘表面的端部时,能够缓和应力集中于该端部。
[0022] 在上述结构(技术方案6)中,进一步优选:所述外缘表面与所述侧缘表面的连接部 分的弯曲面的曲率半径为所述螺旋突起自所述外周面起的高度的0.01倍以上且0.7倍以下 (技术方案8)。
[0023] 根据该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气流的剥离特性。而且,外缘表面与侧缘表面的连接 部分以上述曲率半径弯曲,从而能够提高缓和应力集中于螺旋突起的侧缘表面与外缘表面 的端部的效果。
[0024] 在上述结构(技术方案5)中,优选:所述侧缘表面与所述包覆层的外周面的连接部 分的弯曲面的曲率半径为所述螺旋突起自所述外周面起的高度的0.01倍以上且3倍以下 (技术方案7)。
[0025] 根据该结构,能够分散在制振拉索的运输时或架设过程中施加于螺旋突起的侧缘 表面的压力,螺旋突起更难以变形或破损。而且,以上述曲率半径弯曲,从而能够提高缓和 应力施加于螺旋突起的侧缘表面与包覆层的边界部分的效果。
[0026] 在本实用新型的制振拉索(技术方案1或2)中,另外优选:在以垂直于所述制振拉 索的轴向的平面剖切该制振拉索的剖面上,所述螺旋突起呈梯形(技术方案9)。
[0027] 根据该结构,能够缓和应力集中于螺旋突起的上端,也能在负荷施加于螺旋突起 时,缓和应力集中于螺旋突起与包覆层的边界部分。此外,也能容易制作螺旋突起。
[0028] 在本实用新型的制振拉索(技术方案1或2)中,另外优选:在以垂直于所述制振拉 索的轴向的平面剖切该制振拉索的剖面上,所述螺旋突起呈矩形(技术方案10)。
[0029] 在本实用新型的制振拉索(技术方案1或2)中,另外优选:所述螺旋突起与所述包 覆层一体形成(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