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转握把的接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8208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自转握把的接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工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自转握把的接杆。
背景技术
手工工具,其便于取得以及方便使用的特性使其于产业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所以,不断地创新设计使手工工具更适应使用者需求是产业的趋势。以接杆来说,当接杆是配合电动工具使用时,为了让使用者能握持住所述接杆,但 接杆还是能同时驱动工具,市面上遂研发出一种自转握把配合所述接杆使用。如


图1所示, 接杆10外侧套设一自转握把20,所述自转握把20的两端内侧设置轴承11,如此使用者以 电动工具配合所述接杆10使用时,当电动工具高速驱动所述接杆10旋转时,使用者就可以 握持柱所述自转握把20,而所述接杆10还是能够驱动工具,藉此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然 而,所述各轴承11是位于所述自转握把20的两端,当所述接杆10不小心滑落地面或遭受 到撞击时,所述自转握把20两端的轴承11是直接遭受到撞击的力道,因此所述各轴承11 受到撞击后就非常可能产生损坏而导致所述自转握把20运转不顺、甚置无法运转的状况 发生。但是在工作的场合非常难以预料撞击状况的发生,也因此常常无形中增加了维修及 替换零件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自转握把的接杆,能提供轴承防 护能力,延长所述接杆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自转握把的接杆,包含一接杆, 一端为一第一连接端,另一端为一第二连接端,所述接杆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外周缘设 置一环凹缘。一自转握把,空心管结构,所述自转握把套设于所述接杆的第一连接端及所述 第二连接端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端挡止于所述自转握把外,且所述自转握把内径小于所 述第一连接端外径,所述第一连接端限止所述自转握把脱出。二轴承组,分别包含二防护片 以及一轴承,所述二防护片分别靠抵于所述轴承的两侧,而所述各轴承组是分别容置于所 述自转握把的两端。以及一定位扣,扣设于所述接杆的环凹缘内,使所述接杆保持于所述自 转握把内不脱出。更进一步改进是,所述接杆的第一连接端设置内凹的四角凹槽,所述第二连接端 为四角柱结构。更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各轴承组的轴承分别具有内环及外环,所述内环能相对所 述外环转动,所述各轴承分别以内环贴靠所述接杆,而外环贴靠所述自转握把。更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具有自转握把的接杆还包含二保护盖,所述各保护盖以具 有缓冲能力的材质所制成,所述各保护盖内缘对应所述自转握把的两端外缘成形,所述各 保护盖分别套设于所述自转握把的两端。所述各保护盖以塑料材质所制成,且所述各保护 盖对应所述自转握把的端缘内伸设置一挡缘。所述自转握把设置所述二保护盖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定位环凹,所述各保护盖则相对所述各定位环凹于内面设置一定位凸环,所述各保 护盖的定位凸环容置于所述自转握把两端的定位环凹内。所述各保护盖外周缘设置防滑 纹。更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各防护片相对所述各轴承的一面上设置一第一触环以及一 第二触环,所述第一触环对应所述轴承的内环,而所述第二触环对应所述轴承的外环。更进一步改进是,所述防护片具有弹性能力,所述防护片为圈状弹簧或橡胶片。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至于所述轴承两侧的防护片,使所述接杆遭受撞击时,所述各 防护片形成防护作用,避免所述各轴承受到损坏,降低零件损坏换修的机会,并延长所述接 杆的使用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现有具有自转握把的接杆的组合剖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转握把的接杆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转握把的接杆的组合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转握把的接杆的组合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转握把的接杆的防护片为弹簧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转握把的接杆的另一实施例分解示意图;图7是图6的组合剖视图以及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自转握把的接杆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接杆30,一端为一第一连接端31,另一端为一第二连接端32,所述第一连接端 31设置内凹的四角凹槽,第二连接端32为四角柱结构,所述接杆30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 32的外周缘设置一环凹缘33 ;一自转握把40,空心管结构,所述自转握把40套设于所述接杆30的第一连接端 31及所述第二连接端32之间,且所述自转握把40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连接端31外径,所述 第一连接端31限止所述自转握把40脱出;二轴承组50,分别包含二防护片51以及一轴承52,所述二防护片51分别靠抵于 所述轴承52的两侧,所述防护片51具有弹性能力,如圈状弹簧,如图5所示,或橡胶片如图 2所示,而所述各轴承组50是分别容置于所述自转握把40的两端,且所述各轴承组50的轴 承52分别具有内环521及外环522,所述内环521能相对所述外环522转动,所述各轴承 52分别以内环521贴靠所述接杆30,而外环522贴靠所述自转握把40,藉此使所述接杆30 能顺畅地相对所述自转握把40转动;一定位扣60,扣设于所述接杆30的环凹缘33内,使所述接杆30保持于所述自转 握把40内不脱出;以及二保护盖70,以具有缓冲能力的材质所制成,本实施例是以塑料材质所制成,所述 各保护盖70内缘对应所述自转握把40的两端外缘成形,所述各保护盖70分别套设于所述 自转握把40的两端,且所述各保护盖70对应所述自转握把40的端缘内伸设置一挡缘71,
4藉所述各保护盖70的挡缘71还能防止所述轴承组50不脱出。以上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自转握把的接杆的结构关系,所述接杆30能供以配合电 动工具进行工具的驱动,当电动工具高速驱动时,用户就可以握持所述自转握把40,而接杆 30倚靠与所述自转握把40之间的轴承52产生动作,在使用的工作场合中不可避免有时候 会发生工具掉落地面的冲击状况,当所述接杆30受到撞击,所述接杆30与所述自转握把40 之间的轴承52就有可能因此受损,而本实用新型的轴承52两侧设置了所述各防护片51, 如此就能使所述各轴承52受力时受到所述各防护片51的防护,避免所述各轴承52受到损 害,且所述各保护盖70又是由具有缓冲能力的材质所制成,如此所述各保护盖70也就能再 提供缓冲吸震的功效,同时就就能降低零件损坏的机率,延长所述接杆的使用寿命。再如图6、图7所示,为了减低所述各防护片51与所述各轴承52之间的磨擦力, 因此于所述各防护片51相对所述各轴承52的一面上设置一第一触环511以及一第二触环 512,所述第一触环511对应所述轴承52的内环521,而所述第二触环512对应所述轴承52 的外环522,藉由所述防护片51以所述各触环511、512接触所述各轴承52的内环521及外 环522,降低所述防护片51与所述各轴承52的接触面积,并提升所述各轴承52的运转顺畅 度。所述自转握把40设置所述二保护盖70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定位环凹41,所述各保 护盖70则相对所述各定位环凹41于内面设置一定位凸环72,藉此,当所述保护盖70套设 于所述自转握把40的两端时,所述各保护盖70的定位凸环72就能容置于所述自转握把40 两端的定位环凹41内,使所述各保护盖70与所述自转握把40的定位更为稳固,另外,所述 各保护盖70外周缘也可设置防滑纹73,藉由所述防滑纹73的设置,提供使用者握持的摩擦 力,增加防滑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自转握把的接杆,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接杆,一端为一第一连接端,另一端为一第二连接端,所述接杆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 的外周缘设置一环凹缘;一自转握把,空心管结构,所述自转握把套设于所述接杆的第一连接端及所述第二连 接端之间,且所述自转握把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外径,所述第一连接端限止所述自转 握把脱出;二轴承组,分别包含二防护片以及一轴承,所述二防护片分别靠抵于所述轴承的两侧, 而所述各轴承组是分别容置于所述自转握把的两端;以及一定位扣,扣设于所述接杆的环凹缘内,使所述接杆保持于所述自转握把内不脱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转握把的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杆的第一连接端设 置内凹的四角凹槽,所述第二连接端为四角柱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转握把的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轴承组的轴承分别 具有内环及外环,所述内环能相对所述外环转动,所述各轴承分别以内环贴靠所述接杆,而 外环贴靠所述自转握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转握把的接杆,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二保护盖,所述各 保护盖以具有缓冲能力的材质所制成,所述各保护盖内缘对应所述自转握把的两端外缘成 形,所述各保护盖分别套设于所述自转握把的两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自转握把的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保护盖以塑料材质 所制成,且所述各保护盖对应所述自转握把的端缘内伸设置一挡缘。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自转握把的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防护片相对所述各 轴承的一面上设置一第一触环以及一第二触环,所述第一触环对应所述轴承的内环,而所 述第二触环对应所述轴承的外环。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自转握把的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转握把设置所述二 保护盖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定位环凹,所述各保护盖则相对所述各定位环凹于内面设置一定 位凸环,所述各保护盖的定位凸环容置于所述自转握把两端的定位环凹内。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自转握把的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保护盖外周缘设置 防滑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转握把的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片为圈状弹簧或 橡胶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自转握把的接杆,所述接杆与自转握把之间设置轴承组以利相对转动,而所述轴承的两侧又分别设置防护片,所述轴承两侧的防护片于所述接杆受到冲击时提供防护作用,避免轴承受到损害,降低所述接杆换修零组件的机率,并延长所述接杆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25F5/00GK201863192SQ20102022194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1日
发明者卢素兰 申请人:卢素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