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机背辊拆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3536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轧机背辊拆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辊拆装工具,特别是一种轧机背辊拆装工具。
背景技术
轧机是一种用以轧制金属的机器,由轧辊、轧辊轴承、机架、轧辊调整装置及控制系统组成。轧机在轧制板带材过程中,其背辊轴承表面会产生硬化层及不均勻的磨损,甚至会产生凹坑,导致轧制出来的板带材表面达不到要求,为了预防背辊轴承磨耗损坏及保证轧制质量,必须对背辊轴承表面进行保养维护及研磨,因而需要将背辊轴承拆出,然后再进行后续的更换和保养。现有的背辊拆装工具,通常使用人力(或液压)推动及天车配合的方式将轴承从背辊芯轴上平行移出,其不足之处在于1.由于芯轴长度的原因,更换时必须拆除一个背辊轴承,在芯轴上留一个轴承位置进行轴承的检查及更换力度;2.在背辊轴承拆除及安装时,由于背辊轴承内径与芯轴外径配合精密,采用天车进行操作,精度不足,因此背辊维护对于操作手要求极高,而且背辊的维护操作难度大、耗时多,工序繁琐。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轧机背辊拆装工具,操作者可方便地对轧机背辊进行拆卸、安装操作。本实用新型所述轧机背辊拆装工具,包括接头,接头后端有一扇形柱,其扇形半径与背辊芯轴半径相同,其外表面为光滑弧面。所述扇形柱的角度小于180°,其扇形弦长小于芯轴直径;所述接头为一圆盘与扇形柱焊接或铆接或一体成型,圆盘前端可有一圆柱形凸台。本实用新型所述轧机背辊拆装工具,其优点如下1.由于使用转接的扇形柱,扇形柱延长芯轴长度,更换力度及检查轴承时不需要拆除轴承而可以将轴承推到扇形柱直接给芯轴留出一个轴承位;2.扇形柱的扇形弦长小于芯轴直径,轴承内径比扇形柱的弦长大,所以容易对位,极大降低拆装轴承难度,方便轴承的拆除和安装。

图1为轧机背辊拆装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轧机背辊拆装工具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轧机背辊拆装工具拆装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轧机背辊拆装工具,其结构如下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轧机背辊拆装工具,包括圆柱形凸台1,圆柱形凸台ι后端有圆盘2,圆盘2后端有扇形柱3 ;圆柱形凸台1、圆盘2及扇形柱3采用焊接或铆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而成。所述扇形柱3的角度小于180°,其扇形半径与背辊芯轴半径相同,其外表面为光滑弧面,其扇形弦长小于芯轴直径;所述圆柱形凸台1可用以插入背辊芯轴中的内孔用以装夹。当需要拆卸换背辊4时,拆装前,先将拆装工具装夹到背辊芯轴6的内孔,其滑动面终朝上,由于滑动面圆弧面直径、粗糙度与背辊芯轴6的一致,因而拆装时可将背辊轴承 5及背辊配件推动、滑动到扇形柱上面,然后进行背辊的拆装工作。由于扇形柱增加了芯轴长度,更换轴承力度以及检查轴承时,可将背辊轴承5及背辊4配件退到转接头扇形柱上面,在背辊芯轴6之上留出一个轴承空位,省去了拆出及安装背辊轴承5的工作,可极大提高工作效率。由于其扇形弦长小于背辊芯轴及背辊轴承的直径,所以安装时背辊轴承内孔装到拆装工具上非常容易,极大降低拆装背辊轴承难度,方便轴承的拆除和安装。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已提供可快速、省力安装与拆卸的轧机背辊拆装工具,有效解决传统拆卸装置长期存在的操作难度大,耗时多且工序繁琐的问题。
权利要求1.轧机背辊拆装工具,包括接头,其特征在于,接头后端有一扇形柱,其扇形半径与背辊芯轴半径相同,其外表面为光滑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轧机背辊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柱的角度小于 180°,其扇形弦长小于芯轴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轧机背辊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为一圆盘与扇形柱焊接或铆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轧机背辊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前端有一圆柱形凸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轧机背辊拆装工具,包括圆柱形凸台,其后端有圆盘,圆盘后端有扇形柱,其扇形半径与背辊芯轴半径相同,其外表面为光滑弧面。本实用新型所述轧机背辊拆装工具,其优点如下1.由于使用背辊拆装工具,其扇形柱可延长芯轴长度,更换力度及检查轴承时不需要拆除轴承而可以将轴承推到扇形柱直接给芯轴留出一个轴承位;2.扇形柱的扇形弦长小于芯轴直径,轴承内径比扇形柱的弦长大,所以容易对位,极大降低拆装轴承难度,方便轴承的拆除和安装。
文档编号B25B27/02GK202162760SQ20112020539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7日
发明者侯通北, 方健, 纪宏宙 申请人:联众(广州)不锈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