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击式可调节内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4639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撞击式可调节内拉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维修工具领域,涉及轴承及金属护套或非金属护套的拆卸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撞击式可调节内拉器。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辆维修中,经常出现轴承无法从外部拆下的情况,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必须将整个车轮毂拆卸后,再从内部拆卸轴承,操作繁琐,不仅费时、费工、费力,而且轴承与护套(轴承座)之间是镶嵌式紧配合,不易下手,加之拆卸工程较大,容易发生挤手、碰手,造成人身伤害。 为此,有人设计出了轴承拨取器,是在撬棍的一端折一弯钩,将弯钩伸入轴承内圈孔中,从外部钩住轴承的内圈,然后用两手握住撬棍往外拉,将轴承从护套(轴承座)中拨出,这种生拉硬拽的拨取方式有明显的缺点,就是力度不好掌握,力量小了,轴承纹丝不动,力量大了,常常别劲,因为撬棍只有一个着力点,力量不平衡,力量太大,容易损坏轴承或护套。因此,急需研发一种方便好用的轴承拆卸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撞击式可调节内拉器,操作顺手,方便好用,拆卸快捷,省时、省工、省力,可适用于多种规格轴承的拆卸。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撞击式可调节内拉器,由手柄杆、调节杆、撞击锤、卡爪组件构成,其特征是手柄杆由一空心圆管构成,手柄杆的前端焊接有支撑架,手柄杆的后端设置有手柄,手柄的根部焊接有固定盘,手柄杆的其余部分为光杆,所述支撑架由左、右耳座构成,撞击锤套在手柄杆的光杆部分上,卡爪组件由左、右拉爪以及设置在左、右拉爪之间的张紧滑块、拉簧构成,左、右拉爪形状相同,每个拉爪由上臂段、中臂段、下臂段连体组成,上臂段向外倾斜,中臂段向内倾斜,下臂段为直臂段,左拉爪的上臂段的顶部通过销轴与支撑架的左耳座铰接,左拉爪的下臂段的尾部设置有左爪钩,右拉爪的上臂段的顶部通过销轴与支撑架的右耳座铰接,右拉爪的下臂段的尾部设置有右爪钩,拉簧跨接在左拉爪中臂段与右拉爪中臂段之间,所述张紧滑块为长方形,张紧滑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右凹槽,左拉爪的上臂段嵌入在左凹槽中,右拉爪的上臂段嵌入在右凹槽中,左、右凹槽的内端面都是斜面,左凹槽的内端面的斜度与左拉爪的上臂段的斜度相对应,右凹槽的内端面的斜度与右拉爪的上臂段的斜度相对应,张紧滑块的中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调节杆由一根铁棍构成,调节杆穿置在手柄杆的管腔中,调节杆的前端设置有螺纹头,调节杆的后端设置有六角螺帽,调节杆前端的螺纹头与张紧滑块中部的螺纹孔螺接在一起,调节杆后端的六角螺帽抵靠在手柄杆的后端管口上。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有益效果一、通过调节杆可以调节卡爪的开合角度,可适用于多种规格轴承的拆卸。[0009]二、卡爪由左、右拉爪组成,每个拉爪的尾部都设置有爪钩,两个爪钩共同钩住轴承内圈,力量均衡,不会损坏轴承或护套。三、方便好用,一个人就可以操作,使用时一手握住手柄,另一手快速拉动撞击锤,让撞击锤撞击固定盘,就可以让轴承松动,沿轴线逐步的外移,若轴承已经锈蚀,或与护套(轴承座)之间配合的过紧,则可以加大拉动撞击锤的力量,若轴承没有锈蚀,与护套之间保持适当的松紧度,则可以减少拉动撞击锤的力量,反复几次,就可以将轴承与护套分离,这种借撞击锤的力量拨取轴承的方式,操作方便,力度可以根据轴承外移的情况逐步加大,也可以逐步的减少,循序渐进,刚柔相济,力度可控,安全快捷,不会别劲,只需一人就可将轴承拆下,省时、省工、省力,大大降低了拆卸轴承的危险性。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张紧滑块的结构放大图。图4是调节杆与手柄杆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I的正视图。图6是图5的剖视图。图7是图I所示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是图7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标号I手柄杆 2调节杆 3撞击锤 4卡爪组件5支撑架 6手柄 7固定盘 8光杆部分9拉簧 10左拉爪 11上臂段 12中臂段13下臂段 14销轴 15左耳座 16左爪钩17轴承 18内圈孔 19护套 20右拉爪21上臂段 22中臂段 23下臂段 24销轴25右耳座 26右爪钩 27螺纹头 28六角螺帽29螺纹孔 30张紧滑块31左凹槽 32右凹槽33内端面 34内端面请参照图I、图2、图3、图4,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撞击式可调节内拉器,由手柄杆I、调节杆2、撞击锤3、卡爪组件4构成,手柄杆I由一空心圆管构成,手柄杆I的前端焊接有支撑架5,手柄杆I的后端设置有手柄6,手柄6的根部焊接有固定盘7,手柄杆I的其余部分为光杆部分8,支撑架5由左、右耳座15、25构成,撞击锤3由带有中心孔的实心铁块构成,撞击锤3的中心孔套在手柄杆I的光杆部分8上,卡爪组件4由左、右拉爪10、20以及设置在左、右拉爪之间的张紧滑块30、拉簧9构成,左、右拉爪10、20形状相同。请参照图5、图6,左拉爪10由上臂段11、中臂段12、下臂段13连体组成,上臂段11向外倾斜,中臂段12向内倾斜,下臂段13为直臂段,左拉爪的上臂段11的顶部通过销轴14与支撑架5的左耳座15铰接,左拉爪10的下臂段的尾部设置有左爪钩16。右拉爪20由上臂段21、中臂段22、下臂段23连体组成。上臂段21向外倾斜,中臂段22向内倾斜,下臂段23为直臂段,右拉爪20的上臂段21的顶部通过销轴24与支撑架5的右耳座25铰接,右拉爪20的下臂段 23的尾部设置有右爪钩26。拉簧9跨接在左拉爪中臂段12与右拉爪中臂段22之间,张紧滑块30为长方形,张紧滑块3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右凹槽31、32,左拉爪10的上臂段11嵌入在左凹槽31中,右拉爪20的上臂段21嵌入在右凹槽32中。左、右凹槽31、32的内端面都是斜面,左凹槽内端面33的斜度与左拉爪上臂段11的斜度相对应,右凹槽内端面34的斜度与右拉爪上臂段21的斜度相对应。张紧滑块30的中部设置有螺纹孔29,调节杆2由一根铁棍构成,调节杆2穿置在手柄杆的管腔中,调节杆2的前端设置有螺纹头27,调节杆2的后端设置有六角螺帽28,调节杆2前端的螺纹头27与张紧滑块中部的螺纹孔29螺接在一起,调节杆2后端的六角螺帽28抵靠在手柄杆I的后端管口上。请参照图7、图8,工作时,先用扳手旋转六角螺帽28,使调节杆2前端的螺纹头27逆时针旋转,让张紧滑块30下移,在下移过程中,张紧滑块30的左凹槽31的内端面33不再抵顶左拉爪的上臂段11,张紧滑块30的右凹槽32的内端面34也不抵顶右拉爪的上臂段21,在拉簧9的弹力作用下,左、右拉爪10、20的上臂段11、21渐渐靠近,直至左、右拉爪10、20的直臂段13、23完全合拢,然后将左、右拉爪10、20尾部的左、右爪钩16、26伸入轴承17的内圈孔18中,再用扳手旋转六角螺帽28,使调节杆2前端的螺纹头27顺时针旋转,让张紧滑块30上移,在上移过程中,张紧滑块30的左、右凹槽31、32的内端面33、34分别顶推左、右拉爪的上臂段11、12,迫使左、右拉爪10、20克服拉簧9的拉力张开,直至左、右爪钩16,26从轴承17的内圈孔18的内侧钩住轴承17,再拉动撞击锤3,让撞击锤3沿手柄杆的光杆部分8快速滑动,撞击固定盘7,在撞击的作用下,轴承17会向外移动,若轴承17外移的速度太快,则可以减少拉动撞击锤3的力度,若轴承17外移的速度太慢,则可以加大拉动撞击锤3的力度,反复几次,就可以将轴承从护套19中拨出,这种借撞击锤3的力量拨取轴承的方式,操作方便,循序渐进,力度可控,刚柔相济,安全快捷,不会别劲,只需一人就可将轴承拆下,省时、省工、省力,大大降低了拆卸轴承的危险性。
权利要求1.一种撞击式可调节内拉器,由手柄杆、调节杆、撞击锤、卡爪组件构成,其特征是手柄杆由一空心圆管构成,手柄杆的前端焊接有支撑架,手柄杆的后端设置有手柄,手柄的根部焊接有固定盘,手柄杆的其余部分为光杆,所述支撑架由左、右耳座构成,撞击锤套在手柄杆的光杆部分上,卡爪组件由左、右拉爪以及设置在左、右拉爪之间的张紧滑块、拉簧构成,左、右拉爪形状相同,每个拉爪由上臂段、中臂段、下臂段连体组成,上臂段向外倾斜,中臂段向内倾斜,下臂段为直臂段,左拉爪的上臂段的顶部通过销轴与支撑架的左耳座铰接,左拉爪的下臂段的尾部设置有左爪钩,右拉爪的上臂段的顶部通过销轴与支撑架的右耳座铰接,右拉爪的下臂段的尾部设置有右爪钩,拉簧跨接在左拉爪中臂段与右拉爪中臂段之间,所述张紧滑块为长方形,张紧滑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右凹槽,左拉爪的上臂段嵌入在左凹槽中,右拉爪的上臂段嵌入在右凹槽中,左、右凹槽的内端面都是斜面,左凹槽的内端面的斜度与左拉爪的上臂段的斜度相对应,右凹槽的内端面的斜度与右拉爪的上臂段的斜度相对应,张紧滑块的中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调节杆由一根铁棍构成,调节杆穿置在手柄杆的管腔中,调节杆的前端设置有螺纹头,调节杆的后端设置有六角螺帽,调节杆前端的螺纹头与张紧滑块中部的螺纹孔螺接在一起,调节杆后端的六角螺帽抵靠在手柄杆的后端管口上。
专利摘要一种撞击式可调节内拉器,由手柄杆、调节杆、撞击锤、卡爪组件构成,手柄杆由一空心圆管构成,手柄杆的前端焊接有支撑架,手柄杆的后端设置有手柄,手柄的根部焊接有固定盘,支撑架由左、右耳座构成,撞击锤套在手柄杆的光杆部分上,卡爪组件由左、右拉爪以及设置在左、右拉爪之间的张紧滑块、拉簧构成,张紧滑块的中部设置有螺纹孔,调节杆由一根铁棍构成,调节杆穿置在手柄杆中,调节杆的前端设置有螺纹头,调节杆的后端设置有六角螺帽,调节杆前端的螺纹头与张紧滑块中部的螺纹孔螺接在一起,调节杆后端的六角螺帽抵靠在手柄杆的后端管口上。本产品操作顺手,方便好用,拆卸快捷,省时、省工、省力,可适用于多种规格轴承的拆卸。
文档编号B25B27/067GK202507232SQ201220069469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7日
发明者付桂荣, 谭瑞杰, 郑亚利, 霍文立 申请人:北京市环雅清扫保洁服务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