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门的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3548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门的把手,也称为“齐平把手(flushhandle)”。
背景技术
::用于车门的把手是对车辆款式具有显著影响的部件。在这方面,车辆制造商经常试图将把手布置在门的平面内使得它占据一个齐平位置,也称为齐平布置。齐平把手通常使把手尽可能不可见。这种齐平门把手还具有减少当车辆被向前驱动时由空气冲击引起的空气动力噪声的优点。已经提出一种具有手柄构件(gripmember)和可移动的挡板的齐平把手,该可移动的挡板被配置成通过用户被移动以抓握手柄构件并且拉动手柄构件来打开车门。这样的把手要求具有额外工件的布置,该额外的工件包括用于维持挡板的装置以便当车辆移动时避免挡板的移动。而且,结果证明这样的把手在使用中是不方便的,因为于用户需要进行初步移动来接近手柄构件。实际上,需要一种如下的把手,其中手柄构件被移动到待被抓握的活动位置,以限制用户的初步移动。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不需要挡板的齐平把手,且其中减少了用户的初步移动。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门的把手,包括:-一个启动构件(activationmember),被配置为启动车门的闩锁以将门解锁,-一个手柄构件,被配置为与所述启动构件协作以将门解锁,其中所述手柄构件包括一个手柄部分,所述手柄构件在一个齐平位置(flushingposition)、一个活动位置(activeposition)和一个打开位置之间能移动,在所述齐平位置中,所述手柄部分齐平延伸至门的外部面板,在所述活动位置中,所述手柄部分相对于所述外部面板凸出并且变得能抓握,且所述手柄构件与所述启动构件协作,且在所述打开位置中,所述手柄构件驱动所述启动构件以启动所述闩锁并将门解锁,以及-一个驱动机构和一个与所述手柄构件协作的致动器杆,使得所述手柄构件能在所述齐平位置和所述活动位置之间被驱动,所述把手被配置成使得当根据一个打开方向拉动所述手柄构件时,所述手柄构件驱动所述启动构件,该启动构件转而启动所述闩锁以将门解锁。有利地,本发明的齐平把手具有不需要挡板的简单布置,由此使把手更方便使用。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可以单独地或组合地考虑:-所述把手还包括一个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手柄构件朝向所述齐平位置的手柄返回装置,且所述致动器杆在一个启动位置(activatingposition)和一个止动位置(restposition)之间可移动,在该启动位置中,所述致动器杆驱动所述手柄构件朝向所述活动位置,且在所述止动位置中,所述致动器杆释放所述手柄构件,且所述把手还包括:-一个致动器返回装置,被配置为驱动所述致动器杆朝向所述启动位置,以及-一个保持装置,用于将所述致动器杆保持在所述止动位置;和/或-所述把手还包括一个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手柄构件朝向所述活动位置的手柄返回装置,所述致动器杆在一个锁定位置和一个非锁定位置之间能移动,在该锁定位置中,所述致动器杆将所述手柄构件阻挡在所述齐平位置,且在该非锁定位置中,所述致动器杆使所述手柄构件能够移动朝向所述活动位置,且所述把手还包括:-一个致动器返回装置,被配置为驱动所述致动器杆朝向所述锁定位置,和-一个保持装置,用于将所述致动器杆保持在所述非锁定位置;和/或-所述保持装置包括一个压敏双稳态弹簧机构(pressuresensitivebistablespringmechanism),所述压敏双稳态弹簧机构连接到所述致动器杆和一个托架,所述双稳态弹簧机构在保持状态和释放状态之间能移动,在所述保持状态中所述致动器杆被保持在所述止动位置或所述非锁定位置,且在所述释放状态中所述致动器杆从所述位置被释放;和/或-所述保持装置包括咔哒装置,所述咔哒装置被配置为当所述致动器杆从所述止动位置或所述非锁定位置被释放时产生咔哒声;和/或-所述致动器杆被电机驱动;和/或-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个被配置为驱动所述致动器杆的电机,该致动器杆转而在齐平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驱动手柄构件;和/或-所述把手还包括通过所述启动构件和所述手柄构件之间的接触而被闭合的至少一个第一开关和第一电路;和/或-所述把手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电路以及在所述电机上或在所述致动器杆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开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关和第二电路被配置为告知用户所述致动器杆的状态;和/或-所述手柄构件包括一个从动结构且所述致动器杆包括一个与所述从动结构协作的驱动结构,且当所述致动器杆从所述止动位置被移动到所述启动位置时,所述驱动结构驱动所述从动结构使得所述手柄部分从所述齐平位置被移动到所述活动位置;和/或-所述手柄构件包括第一锁定结构,且所述致动器杆包括一个与所述第一锁定结构协作的第二锁定结构,且当所述手柄构件从所述活动位置被移动到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锁定结构驱动所述第二锁定结构,以驱动所述致动器杆朝向所述止动位置,使得所述致动器杆按压所述保持装置并通过所述保持装置被保持;和/或-所述手柄构件包括第一锁定结构,当所述手柄构件从所述齐平位置被移动到所述活动位置时,所述第一锁定结构限定第一轨迹的,且所述致动器杆包括第二锁定结构,在所述锁定位置中,所述第二锁定结构阻挡所述第一锁定结构以将所述手柄构件阻挡在所述齐平位置,且在所述非锁定位置中,所述第二锁定结构被移出所述第一锁定结构的第一轨迹;和/或-所述手柄构件包括一个驱动结构,且所述致动器杆包括一个与所述驱动结构协作的从动结构,使得当所述手柄构件在所述齐平位置且所述手柄部分从门外侧被按压时,所述驱动结构驱动所述从动结构使得所述致动器杆按压所述保持装置,该保持装置转而将所述致动器杆从所述非锁定位置释放;和/或-当所述手柄部分从所述活动位置移动到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锁定结构与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协作,以沿着第二轨迹驱动所述致动器杆,使得所述致动器杆按压所述保持装置,该保持装置转而将所述致动器杆从所述非锁定位置释放;和/或-所述手柄构件绕手柄轴线能旋转地安装,且所述致动器杆绕致动器轴线能旋转地安装,且其中所述手柄轴线和所述致动器轴线大体互相平行;和/或-所述手柄构件包括一个朝向所述外部面板凸出的柱形物,且所述柱形物包括第一打开突起部,所述第一打开突起部与位于所述启动构件上的第二打开突起部协作以将门解锁,所述驱动结构在所述柱形物上;和/或-所述致动器杆有两个相对端,且所述第二个锁定结构被放置在一端处且所述从动结构被放置在相对的一端处。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的把手包括:-一个启动构件,被配置为启动车门的闩锁以将门解锁,-一个手柄构件,被配置为与所述启动构件协作以将门解锁,其中所述手柄构件包括一个手柄部分,所述手柄构件在一个齐平位置、一个活动位置和一个打开位置之间能移动,在该齐平位置中,所述手柄部分齐平延伸至门的外部面板,在所述活动位置中,所述手柄部分相对于所述外部面板凸出并且变得能抓握,且所述手柄构件与所述启动构件协作,且在所述打开位置中,所述手柄构件驱动所述启动构件以启动所述闩锁并将门解锁,以及-一个手柄返回装置,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手柄构件朝向所述齐平位置,以及-一个致动器杆,该致动器杆与所述手柄构件协作,其中所述致动器杆在一个启动位置和一个止动位置之间能移动,在该启动位置中,所述致动器杆驱动所述手柄构件朝向所述活动位置,且在所述止动位置中,所述致动器杆释放所述手柄构件,-一个致动器返回装置,被配置为驱动所述致动器杆朝向所述启动位置,以及-一个保持装置,用于将所述致动器杆保持在所述止动位置,所述把手被配置成使得当根据一个打开方向拉动所述手柄构件时,所述手柄构件驱动所述启动构件,该启动构件转而启动所述闩锁以将门解锁。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把手包括:-一个启动构件,被配置为启动车门的闩锁以将门解锁,-一个手柄构件,被配置为与所述启动构件协作以将门解锁,其中所述手柄构件包括一个手柄部分,所述手柄构件在一个齐平位置、一个活动位置和一个打开位置之间能移动,在所述齐平位置中,所述手柄部分齐平延伸至门的外部面板,在所述活动位置中,所述手柄部分相对于所述外部面板凸出并且变得能抓握,且所述手柄构件与所述启动构件协作,且在所述打开位置中,所述手柄构件驱动所述启动构件以启动所述闩锁并将门解锁,以及-一个手柄返回装置,被配置为所述驱动手柄构件朝向所述活动位置,-一个致动器杆,与所述手柄构件协作,其中所述致动器杆在一个锁定位置和一个非锁定位置之间能移动,在该锁定位置中,所述致动器杆将所述手柄构件阻挡在所述齐平位置,且在该非锁定位置中,所述致动器杆使所述手柄构件能够移动朝向所述活动位置,以及-一个致动器返回装置,被配置为驱动所述致动器杆朝向所述锁定位置,和-一个保持装置,用于将所述致动器杆保持在所述非锁定位置。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把手包括:-一个启动构件,被配置为启动车门的闩锁以将门解锁,-一个手柄构件,被配置为与所述启动构件协作以将门解锁,其中所述手柄构件包括一个手柄部分,所述手柄构件在一个齐平位置、一个活动位置和一个打开位置之间能移动,在所述齐平位置中,所述手柄部分齐平延伸至门的外部面板,在所述活动位置中,所述手柄部分相对于所述外部面板凸出并且变得能抓握,且所述手柄构件与所述启动构件协作,且在所述打开位置中,所述手柄构件驱动所述启动构件以启动所述闩锁并将门解锁,以及-一个驱动机构和一个与所述手柄构件协作的致动器杆,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个被配置为驱动所述致动器杆的电机,该致动器杆转而在所述齐平位置和所述打开位置之间驱动所述手柄构件,其中所述把手被配置成使得当根据一个打开方向拉动所述手柄构件时,所述手柄构件驱动所述启动构件,该启动构件转而启动所述闩锁以将门解锁。附图说明通过参考附图,从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以下描述中,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图1到图8涉及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一个具有机动化致动器杆的把手;-图1和图4是第一实施方案的把手在齐平位置和活动位置的空间视图;-图2和图5是图2和图4的把手的侧视图;-图3和图6是图2和图4的把手的俯视图;-图7是第一实施方案的把手在打开位置的侧视图;-图8是示出了开关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把手的空间视图;-图9到图12涉及根据类似于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二实施方案的一个把手,在该第二实施方案中致动器杆不是机动化的;-图9和图10是第二实施方案的把手在多个位置的俯视图;-图11和图12是示出了第二实施方案的把手的装配的空间视图;-图13到图17涉及根据类似于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三实施方案的一个具有不同的致动器杆设置的把手。-图13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的把手的空间视图;-图14A和图14B是图13的把手在齐平位置的俯视图;-图14B、图14C、图15和图17示出了双稳态弹簧布置的细节;-图14C是在一个替代的第三实施方案中的双稳态弹簧布置的俯视图;-图15和图16是图13的把手在活动位置的俯视图;-图17是图13的把手中的双稳态弹簧布置在打开位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至图8,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把手包括一个手柄构件3和一个启动构件2。把手使得用户能够打开包括一个外部面板10的车门。启动构件2被配置以启动闩锁2a。闩锁2a包括如图2中所示的一个Bowden缆线。具体地,启动构件2拉动Bowden缆线使得门被解锁并且可以被打开。启动构件2是一个纵向杆。启动构件2绕如图2和图5所示的一个启动轴线20可旋转地安装。手柄构件3包括一个手柄部分31和一个手柄杆32a。手柄部分31被配置为由试图打开门的用户抓握。手柄部分31被连接到手柄杆32a。手柄杆32a具有一个连接到手柄部分31的第一臂34a和被配置为与启动构件2协作的第二臂33a。手柄杆32a绕手柄轴线30可旋转地安装。手柄杆32a被配置为与启动构件2协作以启动闩锁2a。具体地,手柄杆32a包括一个凸轮表面33b,启动构件的突起部23b在该凸轮表面33b上滑动使得启动构件2围绕旋转轴线20旋转并启动闩锁2a。手柄部分31包括一个被配置以接收至少一个或多个手指以便被抓握的凹处。参考图3和图6,把手被配置成使得当根据图6中的参考3b将手柄部分31向下拉动时,手柄杆32a在打开方向(在此其是顺时针方向)上围绕手柄轴线30旋转。当手柄杆32a旋转时,启动构件2的突起部23b在凸轮表面33b上滑动使得启动构件2启动闩锁2a。手柄构件3在一个齐平位置、一个活动位置和一个打开位置之间可移动。齐平位置在图1到图3中示出。在这个位置中,手柄部分31齐平地延伸到门的外部面板10。为此,手柄部分31包括一个大致与外部面板10对齐的外部表面,如图1和图3所示的。在图1和图2中,外部面板10沿着图纸的平面延伸。活动位置在图4到图6中示出。在这个位置中,手柄部分31相对于外部面板10向外突出使得用户可接近把手凹处。这种移动由箭头11a示出。另外,手柄构件被配置为当其被放置在活动位置时与启动构件2协作。具体地,使手柄杆32a更靠近启动构件,使得启动构件2的突起部23b接触凸轮表面33b,且如果手柄部分被致动,该突起部可以滑动。为此,如图2和图4所示的,臂33a和凸轮表面33b被移位到图的右侧且凸轮表面33b被放置于突起部23b的前面。打开位置由图6和图7中的参考3b示出。手柄构件3被配置为在活动位置之后到达这个位置。在这个位置中,根据箭头11向外拉动手柄部分31使得手柄杆32a与启动构件2协作以将门解锁。当使手柄部分31根据由图6中箭头11所示的向外的方向移动,以便到达由参考3b所示的打开位置时,手柄杆32a还绕着手柄轴线30旋转且第二臂34a到达位置34b。另外,启动杆2绕着启动轴线20旋转以将车门解锁。本发明的把手还包括一个致动器杆4,该致动器杆被配置为与手柄构件3协作以便在齐平位置和活动位置之间驱动手柄构件3。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如图1到图6所示,致动器杆4与手柄杆32a协作以将手柄构件3从齐平位置驱动到活动位置。更具体地,致动器杆4被配置以推动手柄杆32a并且由此导致手柄部分31相对于车门的外部面板10向外突出。致动器杆4有一个中心轴40a,该中心轴40a具有两个末端,具体地一个上端和一个下端。致动器杆4还包括一个驱动轴41a和一个从动轴42a。从动轴42a被连接到中心轴40a的上端。驱动轴41a被连接到中心轴40a的下端。从动轴42a被配置为与手柄杆32a的第二臂34a协作以将手柄构件3从齐平位置移动到活动位置。为此,致动器杆4绕穿过中心轴40a的致动器轴线40被可旋转地安装。致动器杆优选地具有一个非活动位置4b,在该位置中从动轴42a远离手柄杆32a的臂34a。手柄构件3优选地被弹簧偏置,以从打开位置移动到活动位置。在第一实施方案中,致动器杆4由一个包括连接到驱动轴41的电机轴50的电机5致动。在操作中,当手柄构件3在齐平位置时,想要打开相应车门的用户向驱动系统给出信息,例如借助于通过车钥匙或类似物的无线传输。电机5接收信息并驱动致动器杆4,该致动器杆转而驱动手柄构件3,具体是手柄杆32a,使得手柄构件3从齐平位置移动到活动位置。当手柄构件3在活动位置时,用户可以根据打开方向11拉动手柄部分31朝向打开位置,使得手柄构件驱动启动构件2以打开门。在此移动中,如图6所示,手柄构件从致动器杆4脱离,参考3b从致动器杆4的臂42a脱离。手柄构件3优选地包括被配置为使手柄构件3从打开位置返回到活动位置且优选地到齐平位置的手柄返回装置。具体地,致动器杆4被配置为使手柄构件3能够返回到齐平位置。在一个替代实施方案中,电机5通过致动器杆4还可以将手柄构件3从活动位置驱动到齐平位置5。根据一个替代实施方案,致动器杆4可被配置为当接收到来自钥匙或类似物的信号时发出咔哒声,且然后驱动机构开始将手柄构件从齐平位置驱动到活动位置。咔哒声告知用户信号被接收且驱动机构正处于使手柄构件从齐平位置到活动位置的过程中。根据图8示出的另一个替代实施方案,把手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指示启动构件2正接触手柄构件3(具体地手柄杆32a的臂34a)的至少一个启动开关60。启动开关60包括在启动元件2上的一个部件60a和在手柄杆32a的臂34a上的至少一个部件60b和60c。启动开关60是指示启动构件2和臂34a之间的接触的启动电路(未表示出)的一部分。把手还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指示启动构件2的旋转状态的一个或多个电机开关。为此,电机开关是电机电路(未表示出)的一部分。开关还可以告知驱动机构打开操作被实行并在反方向上触发电机的操作使得手柄构件3可以返回到齐平位置。参考图9到图12,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把手类似于第一实施方案的把手,其中致动器杆4不被电机驱动。此实施方案中的启动构件2和闩锁2a未在图中详细示出。手柄杆32a有一个连接到手柄部分31的单臂33a。在第二实施方案中,齐平位置在图9中示出,活动位置在图10和图12中示出,且打开位置通过图10中的参考3b示出。齐平位置和活动位置的空间视图类似于图1和图4。在第二实施方案中,致动器杆4与手柄部分31协作以将手柄构件3从齐平位置驱动到活动位置。更具体地,致动器杆4包括一个致动器返回装置42,该致动器返回装置是一个弹簧42,被配置为驱动致动器杆4,该致动器杆4转而驱动手柄构件2(具体地手柄部分31),使得手柄构件3从齐平位置到活动位置。就此而言,致动器杆4包括一个驱动结构43a,该驱动结构是一个突起部,并且手柄部分31包括一个从动结构33c,该从动结构是一个凹处,驱动结构43a接合在该凹处中。致动器杆4包括一个沿着形成手柄部分31的框架的两个轴且在形成手柄部分31的框架的两个轴之间延伸的轴。致动器轴绕致动器轴线40可旋转地安装,且手柄构件绕基本平行于致动器轴线40的手柄轴线30可旋转地安装。手柄构件3被弹簧偏置朝向齐平位置。为此,设置一个手柄弹簧32。在第二个实施方案中,通过致动器弹簧42经致动器杆4以及驱动结构43a和从动结构33a将手柄构件3朝着活动位置推进。当致动器杆正在驱动手柄构件3时,致动器弹簧具有一个克服手柄弹簧的力。第二实施方案的致动器杆4的布置可以包括一个保持装置5a,该保持装置是一个连接到致动器杆4和托架的双稳态弹簧机构。双稳态弹簧机构在保持状态和释放状态之间可移动,在保持状态中致动器杆4被保持在第一位置,在释放状态中致动器杆4从第一位置被释放以移动到第二位置。基于弹簧的致动器杆4和保持装置5a是致动器杆的一个机械布置。有利地,当车中没有电池时机械设置是有用的,且用户可以进入车辆。致动器杆4在止动位置和启动位置之间可移动。止动位置在图9中示出且在图10中用虚线示出。启动位置在图10中用平面线示出。当致动器杆4从止动位置移动到启动位置时,致动器杆通过驱动结构43a和从动结构33a驱动手柄部分31。当致动器杆4从启动位置移动到止动位置时,驱动结构43a将从动结构33a释放使得手柄构件3通过手柄弹簧32朝向齐平位置被推进。当致动器杆4在止动位置且手柄部分31从车外面被按压时,致动器杆4通过从动结构33a和驱动结构43a也被按压,以使保持装置释放致动器杆4使其移动朝向启动位置。此移动通过图9中的参考4c示出。致动器杆4还包括一个相对于致动器轴线40与驱动结构43a相对的第一锁定结构41a。手柄构件3包括一个相对于手柄轴线40与从动结构33a相对的第二锁定结构31a。锁定结构被配置成使得当手柄构件从活动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时第二锁定结构31a驱动第一锁定结构41a,使得致动器杆被驱动朝向止动位置,且按压保持装置以被保持在止动位置。图11、图12示出了第二实施方案的把手的安装。把手包括分开的手柄部分31和手柄杆32a。手柄杆32a由把手托架制造成且手柄部分31被安装在手柄杆31上,优选地根据箭头70a从外部面板11的外侧安装在手柄杆31上。然后手柄部分31例如通过一个螺钉70被固定到手柄杆32a。在操作中,当手柄构件3在齐平位置时,想要打开相应车门的用户推动手柄部分31,使得从动结构33a驱动驱动结构43a,该驱动结构转而推动双稳态弹簧机构。然后致动器杆4从止动位置释放,且致动器弹簧42驱动致动器杆4,且因此手柄构件3朝向打开位置。通过驱动结构43a和从动结构33a以及克服手柄弹簧32的力的致动器弹簧42的力使这变得可能。当手柄构件3在活动位置时,用户可以根据打开方向11拉动手柄部分31朝向打开位置,使得第一锁定突起部31a驱动第二锁定突起部41a以驱动致动器杆4朝向止动位置,且还使致动器杆4按压保持装置5以使保持装置5将致动器杆4保持在止动位置。此移动在图10中示出。在致动器杆被保持在止动位置的情况下,手柄构件3可以通过手柄返回装置32自由地返回到齐平位置。参考图13到图17,根据发明的第三个实施方案的把手类似于第二个实施方案中的把手。手柄构件3具有平面形状,具有用于柱形物34和下面详细说明的锁定结构31a的凸出部。在第三实施方案中,齐平位置在图14A和图14B中示出,活动位置在图15和图16中以正常线示出,且打开位置在图16和图17中通过参考3b示出。在第三实施方案中,致动器杆4与手柄构件3协作以从齐平位置阻挡手柄构件3。为此,手柄构件3包括第一锁定结构31a,且致动器杆4包括与第一锁定结构31a协作的第二锁定结构41a。致动器杆4可移动地安装在一个锁定位置和一个非锁定位置之间。在锁定位置中,致动器杆4通过锁定结构31a和41a将手柄构件3阻挡在齐平位置。在非锁定位置中,致动器杆4使能手柄构件3移动朝向活动位置。致动器返回装置42为一弹簧,其被配置为驱动致动器杆4朝向锁定位置。保持装置5被配置为将致动器杆4保持在锁定位置。更具体地,当手柄构件3从齐平位置被移动到活动位置时,第一锁定结构31a限定了第一轨迹T1,且在锁定位置中,第二锁定结构41a阻挡第一锁定结构31a以便将手柄构件3阻挡在齐平位置。当致动器杆4被移动到非锁定位置时,第二锁定结构41a被移出第一锁定结构31a的第一轨迹T1。如图14A所示,手柄构件还包括一个驱动结构33且致动器杆4包括一个与驱动结构33协作的从动结构43。致动器杆的相对端包括双稳态弹簧布置。驱动结构33和从动结构43是突起部。双稳态弹簧布置包括在把手的第一部分上的线性弹簧51和在把手第二部分上的定位路径(retainingpath)54。如图14B所示,线性弹簧51可被附接到把手的托架1且定位路径54可被设置在致动器杆4上。替代地,可以使用如图14C所示的相反的布置,即如图14C所示,线性弹簧51被附接到致动器杆4且定位路径54是在托架1中。当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于彼此被按压时,线性弹簧在定位路径54中的两个位置之间被推进。更具体地,当手柄构件3在齐平位置且手柄部分从门外侧被按压时,驱动突起部33驱动从动突起部43使得致动器杆4按压保持装置5,该保持装置转而将致动器杆4从锁定位置释放。此移动在图14A中示出。如图15和图16所示,手柄构件3然后被移动朝向活动位置。当手柄构件在活动位置且被移动到打开位置时,第一锁定结构31a与第二锁定结构41a协作,以沿着第二轨迹T2驱动致动器杆4,使得致动器杆4按压保持装置5,该保持装置转而将致动器杆4从非锁定位置释放。致动器杆4包括一个绕致动器轴线40可旋转安装的轴,且手柄构件绕与致动器轴线40基本平行的手柄轴线30可旋转地安装。手柄构件3被弹簧偏置朝向活动位置。为此,设置一个手柄弹簧32。在第三实施方案中,致动器弹簧42驱动致动器杆朝向锁定位置。致动器弹簧42具有克服手柄弹簧32的力,使得手柄构件保持在齐平位置。在操作中,当用户推动手柄构件3和双稳态弹簧机构时,用户克服致动器弹簧42的力,使得致动器杆4从锁定位置被移动到非锁定位置。然后通过保持装置5将致动器杆保持在非锁定位置。这样的保持克服了致动器弹簧42的力。在致动器杆5被保持在非锁定位置的情况下,第二锁定结构41a被移出第一锁定结构31a的第一轨迹T1。第一锁定结构然后根据第一轨迹自由地移动,以使得通过把手返回装置32将手柄构件从齐平位置移动到活动位置。当手柄构件3在活动位置时,用户可以根据打开方向11拉动手柄部分31朝向打开位置,使得第一锁定突起部31a根据第二轨迹41驱动第二锁定突起41a,以使得致动器杆4按压双稳态弹簧机构,该双稳态弹簧机构通过致动器弹簧42的力释放致动器杆4,以使其移动朝向锁定位置。此移动通过图16具体地通过参考3b和4d示出。当致动器弹簧42的力克服手柄弹簧32的力时,手柄构件3也移动朝向齐平位置。当手柄构件3在活动位置时,用户也可推动手柄部分31朝向齐平位置,使得驱动突起部33驱动从动突起部43且使得致动器杆4按压双稳态弹簧机构,该双稳态弹簧机构通过致动器弹簧42的力释放致动器杆4,以使其移动朝向锁定位置。此移动通过图17具体地通过移动I2和I3示出。当致动器弹簧42的力克服手柄弹簧32的力时,手柄构件3被维持在齐平位置。上文中借助于实施方案已经描述了本发明,不限制如权利要求中定义的总体发明构思。根据参考前述例示性实施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很多修改和变化,该实施方案仅以举例的方式给出且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仅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决定。可用不同的布置来替代地实施第一部分上的突起部与第二部分上的凹处协作,使得所述部分中的一个驱动另一个,即在可适用的情况下,互相协作的一个或多个突起部和/或一个或多个凹处。在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不排除其他的元件或步骤,且不定冠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不同的特征被记载在相互不同的独立权利要求中的事实不指示这些特征的组合不能被有利地使用。权利要求中的任何参考标号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