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2144阅读:3458来源:国知局
机器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智能机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器人。



背景技术:

从机器人诞生到现在,机器人技术经历了一个长期缓慢的发展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快速的发展,机器人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除了工业机器人水平不断提高之外,各种用于服务行业的先进机器人系统也有了长足的进展。控制系统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激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和力传感器在机器人系统中的成功应用,使机器人系统的可靠性有了很大提高。基础技术和器件的发展为机器人的智能化、仿人和仿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当前,机器人不仅应用于工业领域,也在逐步应用于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的领域。服务机器人、助老助残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娱乐机器人的发明、生产和应用将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便利和乐趣。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躯体,机器人的控制器放置在底座上,且躯体具有手臂部,手臂部上托有托盘。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从控制器连接托盘上的线路是从机器人的腹部穿出并连接到托盘上的,这便使得躯体的外部具有较长的线路,该段线路裸露在躯体的外侧,容易与其他物体发生干涉,还容易损坏,进而使控制器不能稳定地对托盘进行控制,无法保证机器人的稳定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的控制线路容易损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包括躯体和设置在躯体上的手臂,手臂上设置有托盘,手臂内设置有用于供线路穿过的线路通孔,与托盘上的执行设备连接的控制线路穿设在线路通孔内。

进一步地,机器人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控制线路与托盘上的执行设备连接。

进一步地,机器人还包括底座,控制器安装在底座上,控制线路的一端与控制器连接,控制线路的另一端依次穿过躯体的内腔和手臂的线路通孔后与执行设备连接。

进一步地,执行设备包括:显示器,控制线路包括第一控制线,第一控制线的一端与控制器连接,第一控制线的另一端与显示器连接。

进一步地,托盘包括托盘主体和可翻转地设置在托盘主体上的支撑板,显示器安装在支撑板上。

进一步地,执行设备还包括用于驱动支撑板运动的驱动电机,控制线路还包括第二控制线,第二控制线的一端与控制器连接,第二控制线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

进一步地,执行设备还包括体感摄像头,控制线路还包括第三控制线,第三控制线的一端与控制器连接,第三控制线的另一端与体感摄像头连接。

进一步地,执行设备还包括红外传感器,控制线路还包括第四控制线,第四控制线的一端与控制器连接,第四控制线的另一端与红外传感器连接。

进一步地,躯体上设置有用于连通躯体的内腔和线路通孔的第一通线口。

进一步地,手臂上设置有用于使控制线路穿出的第二通线口。

进一步地,托盘的托盘主体设置在第二通线口的上侧,托盘主体上设置有与第二通线口连通的第三通线口。

本发明中的机器人包括躯体和设置在躯体上的手臂,手臂上设置有托盘,由于手臂内设置有线路通孔,于是,用于控制托盘上的执行设备的控制线路便可以穿设在线路通孔内,这样,便可以较大程度地将线路隐藏在机器人的机体内,防止控制线路较多地裸露在机体外侧,进而使控制线路得到保护,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的控制线路容易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机器人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机器人的具有第一通线口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机器人的具有第三通线口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4示出了图1中的机器人的具有第二通线口和第三通线口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躯体;11、第一通线口;20、手臂;21、第二通线口;30、托盘;31、托盘主体;312、第三通线口;40、控制线路;50、控制器;6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器人,请参考图1至图4,该机器人包括躯体10和设置在躯体10上的手臂20,手臂20上设置有托盘30,手臂20内设置有用于供线路穿过的线路通孔,与托盘30上的执行设备连接的控制线路40穿设在线路通孔内。

本发明中的机器人包括躯体10和设置在躯体10上的手臂20,手臂20上设置有托盘30,由于手臂20内设置有线路通孔,于是,用于控制托盘30上的执行设备的控制线路40便可以穿设在线路通孔内,这样,便可以较大程度地将线路隐藏在机器人的机体内,防止控制线路较多地裸露在机体外侧,进而使控制线路得到保护,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的控制线路容易损坏的问题。

为了实现对机器人的各种控制,如图1所示,机器人还包括控制器50,控制器50通过控制线路40与托盘30上的执行设备连接。此时,控制线路40的一端与控制器50连接,控制线路40的另一端与托盘30的上的执行设备连接。

如图1所示,机器人还包括底座60,控制器50安装在底座60上,控制线路40的一端与控制器50连接,控制线路40的另一端依次穿过躯体10的内腔和手臂20的线路通孔后与执行设备连接。这样,控制线路40便从躯体的底部穿设到托盘30上。

具体地,执行设备包括:显示器,控制线路40包括第一控制线,第一控制线的一端与控制器50连接,第一控制线的另一端与显示器连接。优选地,该显示器设置在托盘30上,控制器50通过第一控制线控制显示器工作。

托盘30的具体结构为,托盘30包括托盘主体31和可翻转地设置在托盘主体31上的支撑板,显示器安装在支撑板上。这样,通过使支撑板从托盘主体31上抬起一定的角度,便可以使显示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进而便于使用者观察显示屏上的内容。

为了便与调整支撑板的抬起角度,执行设备还包括用于驱动支撑板运动的驱动电机,控制线路40还包括第二控制线,第二控制线的一端与控制器50连接,第二控制线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这样,控制器50便可以通过第二控制线控制驱动电机工作。

为了监控人体的动作,并将其转换为操作指令来使机器运动,执行设备还包括体感摄像头,控制线路40还包括第三控制线,第三控制线的一端与控制器50连接,第三控制线的另一端与体感摄像头连接。这样,控制器50便可以通过第三控制线控制体感摄像头工作。

为了检测人的位置,执行设备还包括红外传感器,控制线路40还包括第四控制线,第四控制线的一端与控制器50连接,第四控制线的另一端与红外传感器连接。这样,控制器50便可以通过第四控制线控制红外传感器工作。

如图2所示,躯体10上设置有用于连通躯体10的内腔和线路通孔的第一通线口11。通过在躯体10的壳体上设置第一通线口11,可以便于控制线路从躯体10内穿到手臂20的线路通孔内。

如图3所示,手臂20上设置有用于使控制线路40穿出的第二通线口21。通过在手臂20上设置第二通线口21,可以便于控制线路从手臂20内穿出。

如图4所示,托盘30的托盘主体31设置在第二通线口21的上侧,托盘主体31上设置有与第二通线口21连通的第三通线口312。通过在托盘主体31上设置第三通线口312,可以便于控制线路从托盘主体31上穿出。

本发明中的机器人包括头部,及与头部通过身体连接的移动底盘,头部包括触摸感应区、语音输入区和只能安防摄像头,身体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视觉导航区、触摸屏显示区、核心控制区、无线通讯区、自动充电区及红外壁障区。本发明中的机器人可以实时实地监控视频和音频。

扩展机器人的智能服务功能时,在服务机器人体上安装触摸屏显示器并与电器控制系统相连接,控制服务机器人运行到客人位置时,客人可以随机触摸显示屏选择所需服务项目,选择的服务项目信息反馈到控制系统,机器人各构件根据控制系统指令行走,取走物品实施服务。

按照引用的需要,应用多台服务机器人在同一场所服务时,基站控制系统实施群控,与服务机器人控制系统协调,控制多条机器人的运行节拍,实施多台机器人的服务项目。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中的机器人包括躯体和设置在躯体上的手臂,手臂上设置有托盘,由于手臂内设置有线路通孔,于是,用于控制托盘上的执行设备的控制线路便可以穿设在线路通孔内,这样,便可以较大程度地将线路隐藏在机器人的机体内,防止控制线路较多地裸露在机体外侧,进而使控制线路得到保护,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的控制线路容易损坏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