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副仪表板扶手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7431阅读:708来源:国知局
车辆副仪表板扶手铰链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用扶手铰链。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汽车分布在副仪表板后侧区域的配件,除了扶手之外,还有后出风口、后空调面板、后储物盒等零件,因扶手铰链太大太厚,导致其他零件布置臃肿,对造型外观也产生负面影响,同样铰链太厚也影响本身铰链自重和车辆内部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副仪表板扶手铰链,该铰链通过多段造型,两端隐藏式的铰链设计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连接需求,并通过内嵌金属板实现铰链的减薄,使得美观、成本都得到了优化,从而有效提升副仪表板空间,提高了车辆的乘用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副仪表板扶手铰链,包括活动件和固定件,所述活动件和固定件之间通过转轴铰接,活动件与扶手固定相连,所述固定件与出风口壳体固定相连,所述活动件包括上连接段、外过渡段和下支撑段,所述上连接段与下支撑段之间通过外过渡相连,上连接段固定安装在扶手上,所述外过渡段内嵌有加强板,外过渡段覆盖住扶手与风口壳体之间的间隙,所述下支撑段伸入到出风口壳体内,下支撑段通过转轴与固定件铰接。

所述固定件位于出风口壳体内,固定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出风口壳体的内壁上。

所述外过渡段的外端面为圆弧形。

所述上连接段、外过渡段和下支撑段为塑料件,所述加强板为金属板。

所述下支撑段的下表面沿铰链轴向设置有一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车辆副仪表板扶手铰链通过多段造型,两端隐藏式的铰链设计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连接需求,为了减薄铰链,在起到遮挡和受力的外过渡段内嵌了金属的加强板加强结构强度,进一步减小了铰链占用的空间,并使得美观、成本都得到了优化,从而有效提升副仪表板空间,提高了车辆的乘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辆副仪表板扶手铰链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辆副仪表板扶手铰链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扶手翻转状态外观示意图。

图中:1活动件、2固定件、3转轴、4扶手、5出风口壳体、11上连接段、12外过渡段、13下支撑段、14加强板、15加强筋、21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一种车辆副仪表板扶手铰链,包括活动件1和固定件2,所述活动件1和固定件2之间通过转轴3铰接,活动件1与扶手4固定相连,所述固定件2与出风口壳体5固定相连,所述活动件1包括上连接段11、外过渡段12和下支撑段13,所述上连接段11与下支撑段13之间通过外过渡12相连,上连接段11固定安装在扶手4上,所述外过渡段12内嵌有加强板14,外过渡段12覆盖住扶手4与风口壳体5之间的间隙,所述下支撑段13伸入到出风口壳体5内,下支撑段13通过转轴3与固定件2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2位于出风口壳体5内,固定件2通过螺栓21固定安装在出风口壳体5的内壁上。

为了保证美观,以及避免以外的碰撞、划伤人体,所述外过渡段12的外端面为圆弧形。

为了同时满足减重和减薄的需求,所述上连接段11、外过渡段12和下支撑段13为塑料件,所述加强板14为金属板。

减重减薄后为了保证下支撑段13的支撑强度,已达到性能指标的要求,所述下支撑段13的下表面沿铰链轴向设置有一加强筋1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