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纺织设备的线团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052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纺织设备的线团钳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钳子,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纺织设备的线团钳。



背景技术:

纺织设备上的线团一般通过人工手动更换,即员工用手伸入纺织设备内,接触线团,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是纺织行业一直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纺织设备的线团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的人工手动更换线团存在的安全隐患。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两个钳腿、两个交叉设置的连接杆和分设于两个连接杆的交叉部位的上、下两侧的锁紧把手和锁紧螺母,所述钳腿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钳口、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所述钳口向内弯曲设置,所述第二铰接孔为沿钳腿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所述连接杆的前端铰接于其中一个钳腿的第一铰接孔,所述连接杆的后端铰接于另一个钳腿的第二铰接孔、并能沿第二铰接孔滑动;锁紧把手上设有螺杆,所述螺杆贯穿两个连接杆的交叉部位后连接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固定于相邻的连接杆上。

进一步的,两个钳腿的后端依次连接加强臂和持握部,所述加强臂与所述钳腿倾斜设置,所述持握部与所述钳腿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与把手相邻的连杆上设有垫圈,所述螺杆贯穿垫圈。

进一步的,所述钳腿内侧凸设有第一交接部和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上设有所述第一铰接孔,所述第二铰接部上设有所述第二铰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连接的铰接件,所述铰接件包括依次轴接的头部、光轴部、第一螺杆部和第二螺杆部,所述光轴部、第一螺杆部和第二螺杆部的直径依次递减,所述光轴部贯穿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并与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间隙配合,所述第二螺杆部上连接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杆部贯穿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并连接第二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钳口、钳腿、加强臂、持握部、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线团钳,通过钳腿相向或反向的推拉操作,使得钳口扩张或闭合,可通过两个钳口伸入线团轴向两端的开口以夹持线团,也可通过钳口、交叉设置的连接杆的前侧交叉口夹装线团外周,进而实现线团的更换,解决现有的人工手动更换线团存在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铰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其包括钳腿10、20,交叉设置的连接杆30、40,以及分设于连接杆30、40的交叉部位的上、下两侧的锁紧把手50和锁紧螺母51;

钳腿10、20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钳口11、21、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14、24,钳口11、21向内弯曲设置,第二铰接孔14、24为沿钳腿10、20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

连接杆30、40的前端相应地铰接于钳腿10、20的第一铰接孔,连接杆30、40的后端相应地铰接于钳腿20、10的第二铰接孔24、14、并能沿第二铰接孔滑动;

锁紧把手50上设有螺杆,螺杆贯穿连接杆30、40的交叉部位后连接锁紧螺母51,锁紧螺母固定于相邻的连接杆30上,与把手相邻的连杆40上设有垫圈,螺杆贯穿垫圈。

进一步的,钳腿10、20的后端依次连接加强臂15、25和持握部16、26,加强臂15、25与钳腿10、20倾斜设置,持握部16、26与钳腿10、20平行设置。

钳腿10、20内侧凸设有第一交接部12、22和第二铰接部13、23,第一铰接部上设有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部13、23上设有第二铰接孔14、24,钳口、钳腿、加强臂、持握部、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一体成型。

连接杆30、40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连接的铰接件17,铰接件包括依次轴接的头部171、光轴部172、第一螺杆部173和第二螺杆部174,光轴部172、第一螺杆部173和第二螺杆部174的直径依次递减,光轴部172贯穿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并与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间隙配合,第二螺杆部173上连接有第二螺母175,第一螺杆部174贯穿连接杆的端部并连接第二螺母176。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