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装的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8888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拆装的机械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拆装的机械手。



背景技术:

机械手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机械手是最早出现的工业机器人,也是最早出现的现代机器人,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机械手是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装置。在现代生产过程中,机械手被广泛的运用于自动生产线中,机械手的研制和生产已成为高技术领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技术,它更加促进了机械手的发展,使得机械手能更好地实现与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有机结合。

然而市场上现有的机械手机体笨重,安装复杂,有许多的电线连接,易缠绕,导致机器运用不灵活,该便于拆装的机械手,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可将其固定在小推车或者机械手臂上,小巧灵活,使用方便,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机械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装的机械手,包括底座、支柱、支架和手爪,所述底座的上方安装有螺钉,且底座通过支柱与支架连接,所述支架的上方安装有螺母,且支架的一侧安装有支臂,所述支臂的一侧固定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前端安装有固定螺杆,所述支臂的前端设有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的下方安装有手爪,所述手爪的一侧安装有卡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螺钉共设置有四个,呈圆形结构,且均匀分布在底座的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支柱的内部包括有圆柱,所述圆柱的一侧设有螺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支柱的截面呈圆形,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且与支架嵌套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支臂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支臂对称安装在支架的上方两侧处,且支臂上端开有槽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手爪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手爪分别焊接在支臂的一端处。

本实用新型中,该便于拆装的机械手,首先通过四个螺钉将底座固定,增加机械手的稳定性,利用支柱底部的螺纹来将其旋紧,手爪的一侧设有卡块,这样在抓取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增大其摩擦力,防止抓东西时滑落,由于手爪的连接之处为滑动连接,这样便可以使得手爪在抓取的时候可随意调节张开的幅度,可以用于搬运不同大小的物品,该机械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的是多螺母固定连接方式,拆装方便,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机械手的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机械手的支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螺钉、2-底座、3-支柱、4-支架、5-螺母、6-固定支架、7-固定螺杆、8-调节旋钮、9-支臂、10-手爪、11-卡块、12-槽口、13-圆柱、14-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便于拆装的机械手,包括底座2、支柱3、支架4和手爪10,底座2的上方安装有螺钉1,且底座2通过支柱3与支架4连接,支架4的上方安装有螺母5,支架4的一侧安装有支臂9,支臂9的一侧固定有固定支架6,固定支架6的前端安装有固定螺杆7,支臂9的前端设有调节旋钮8,调节旋钮8的下方可以适当涂抹润滑油,防止机械手使用时间较长导致卡顿等问题出现,调节旋钮8的下方安装有手爪10,手爪10的一侧安装有卡块11,卡块11共设置有两个,防止抓物品时滑落,增大其摩擦力,螺钉1共设置有四个,呈圆形结构,且均匀分布在底座2的上方,螺钉1可以安装在推车或者机械手臂上,增加其稳定性,支柱3的内部包括有圆柱13,圆柱13的一侧设有螺纹14,支柱3的截面呈圆形,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且与支架4嵌套连接,支臂9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支臂9对称安装在支架4的上方两侧处,且支臂9上端开有槽口12,手爪10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手爪10分别焊接在支臂9的一端处。

工作原理:使用该机械手时,首先将底座2通过螺钉1固定在机械手臂或者小推车上,通过支柱3连接支架4,从而连接好整个手爪10,各个连接处采用的是多处螺母固定连接,这样在拆装的时候便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支柱3内部内置有圆柱13,其圆柱13上刻有螺纹,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内嵌的螺柱,能够直接旋在底座2上,以增加其稳定性,而手爪10上设置有卡块11,其卡块11外壁设计成凹槽形式,这样在抓取的时候便不容易滑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