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下机器人用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4678发布日期:2019-03-19 20:4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水下机器人用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水下机器人用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社会时代的进步,水下机器人也称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水下环境恶劣危险,人的潜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机器人已成为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无人遥控潜水器主要有:有缆遥控潜水器和无缆遥控潜水器两种,其中有缆遥控潜水器又分为水中自航式、拖航式和能在海底结构物上爬行式三种,而水下机器人在水下作业时,通过运输装置能够对水下的垃圾进行打捞、运输工作。

现有的运输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难以对垃圾进行打捞处理,给水下机器人进行运输工作带来不便,并且水下机器人的移动工作单一,降低运输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水下机器人用运输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运输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难以对垃圾进行打捞处理,给水下机器人进行运输工作带来不便,并且水下机器人的移动工作单一,降低运输工作的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水下机器人用运输装置,包括主体、摄像头、第二推动器和电池仓,所述主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推动器,且主体的顶部安置有保护罩,所述摄像头设置于保护罩的内侧,且摄像头的底端连接有万向轴,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内侧安置有限位块,所述第二推动器连接于主体的左端外壁,且主体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杆,所述电池仓设置于支撑杆的底端,且电池仓的底部安置有导轨,所述主体的内侧固定有卡槽,且卡槽靠近主体横向轴线的内壁安置有集成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推动器与第二推动器的形状相吻合,且第一推动器与主体外壁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主体的外侧设置有滤箱,且滤箱的内壁贯穿有第二转轴,所述滤箱的左侧安置有箱体,所述第二转轴的左端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且第二转轴的外侧安置有收纳盘,所述收纳盘的外壁设置有细绳,且细绳的底部安装有弯钩。

优选的,所述保护罩的中轴线与摄像头的中轴线相重合,且保护罩的截面高度为30cm。

优选的,所述电池仓的长度小于主体的长度,且电池仓的底部延长线与导轨的顶端延长线相持平,所述电池仓的内侧设置有蓄电池,且电池仓的内壁安置有密封层,所述电池仓靠近主体中轴线的内侧设置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内部安置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电池仓的底端活动设置有滚轮,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左侧安置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的外壁安装有活动杆,所述导轨的内侧设置有滑槽,且导轨靠近主体中轴线的内壁安装有横杆。

优选的,所述导轨与横杆的外侧呈垂直状连接,且导轨关于主体的中轴线对称。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内侧宽度大于集成板的厚度,且集成板的横向轴线与主体的横向轴线相持平。

优选的,所述滤箱的高度小于主体的截面所在圆的直径,且滤箱的截面面积大于箱体的截面面积。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宽度为滤箱的宽度的二分之一,且滤箱内侧的收纳盘的截面长度为1m。

优选的,所述密封层的外侧与电池仓的内壁相贴合,且电池仓顶部的支撑杆与水平延长线之间所夹的锐角为6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主体、第一推动器、第二推动器、保护罩、摄像头和万向轴的设置,且第一推动器与第二推动器的形状相吻合,启动第一推动器后,能够使得水下机器人向前移动,确保水下机器人更好的对垃圾进行运输工作,而在第二推动器的作用下,能够使得水下机器人进行反向运动,确保水下机器人运动的方向可变,增强水下机器人工作的灵活性,同时,保护罩的中轴线与摄像头的中轴线相重合,在保护罩的作用下,能够对摄像头进行防护操作,使得摄像头不易受损,延长水下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电池仓、导轨、密封层和蓄电池的设置,电池仓的底部延长线与导轨的顶端延长线相持平,通过导轨的作用,能够对水下机器人进行支撑、导向、限位等操作,使得水下机器人在导轨上的运动方向与导轨的方向一致,提升水下机器人进行移动工作的效率,且密封层的外侧与电池仓的内壁相贴合,在密封层的作用下,能够对电池仓的内侧进行密封操作,使得电池仓内侧的密封性增强,并且通过蓄电池的作用,能够对水下机器人进行持续供电操作,避免水下机器人出现断电现象,影响其正常工作。

3、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导轨、横杆、第一伺服电机、滑槽和滚轮的设置,且导轨与横杆的外侧呈垂直状连接,通过导轨与横杆的连接作用,能够增强导轨与横杆之间的连接性,避免工作人员对水下机器人在导轨上进行移动运输工作时,横杆出现松动,影响导轨对水下机器人的运输工作,而当水下机器人在导轨上进行移动工作时,启动第一伺服电机,并且通过第一伺服电机的作用,能够使得第一转轴转动,带动活动杆旋转,在活动杆与横杆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在滚轮在滑槽内侧的滚动作用下,使得水下机器人向前移动,完成导轨对水下机器人的运输工作。

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卡槽、集成板、限位槽和限位块的设置,卡槽的内侧宽度大于集成板的厚度,通过卡槽的作用,能够对集成板进行限位、固定等操作,使得水下机器人在进行工作时,集成板不易出现松动现象,同时,在限位槽的作用下,能够对水下机器人内部的线缆进行安置处理,并且通过限位块的作用,使得水下机器人内侧的线缆进行限位、稳固等操作,防止线缆凌乱不堪,影响后期的维护工作。

5、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滤箱、箱体、第二伺服电机、第二转轴、收纳盘、细绳和弯钩的设置,且滤箱的截面面积大于箱体的截面面积,通过滤箱的作用,能够对水下的垃圾进行收集处理,当水下机器人对垃圾进行打捞操作时,启动第二伺服电机,带动第二转轴转动,使得收纳盘进行放线操作,在细绳与弯钩的作用下,能够对水下的垃圾进行打捞处理,同时,箱体的宽度为滤箱的宽度的二分之一,通过箱体的作用,能够对第二伺服电机进行放置操作,避免第二伺服电机出现偏移现象,使得第二伺服电机的工作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水下机器人用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水下机器人用运输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水下机器人用运输装置的导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水下机器人用运输装置的滤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水下机器人用运输装置的电池仓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第一推动器,3、保护罩,4、摄像头,5、万向轴,6、限位块,7、限位槽,8、第二推动器,9、支撑杆,10、电池仓,11、导轨,12、卡槽,13、集成板,14、滤箱,15、滚轮,16、连接板,17、第一电动机,18、活动杆,19、第一转轴,20、滑槽,21、横杆,22、细绳,23、收纳盘,24、第二转轴,25、箱体,26、第二电动机,27、弯钩,28、蓄电池,29、密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水下机器人用运输装置,包括主体1、第一推动器2、保护罩3、摄像头4、万向轴5、限位块6、限位槽7、第二推动器8、支撑杆9、电池仓10、导轨11、卡槽12、集成板13、滤箱14、滚轮15、连接板16、第一电动机17、活动杆18、第一转轴19、滑槽20、横杆21、细绳22、收纳盘23、第二转轴24、箱体25、第二电动机26、弯钩27、蓄电池28和密封层29,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推动器2,且主体1的顶部安置有保护罩3,第一推动器2与第二推动器8的形状相吻合,且第一推动器2与主体1外壁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启动第一推动器2后,能够使得水下机器人向前移动,确保水下机器人更好的对垃圾进行运输工作,而在第二推动器8的作用下,能够使得水下机器人进行反向运动,确保水下机器人运动的方向可变,增强水下机器人工作的灵活性,保护罩3的中轴线与摄像头4的中轴线相重合,且保护罩3的截面高度为30cm,在保护罩3的作用下,能够对摄像头4进行防护操作,使得摄像头4不易受损,延长水下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滤箱14,且滤箱14的内壁贯穿有第二转轴24,滤箱14的高度小于主体1的截面所在圆的直径,且滤箱14的截面面积大于箱体25的截面面积,通过滤箱14的作用,能够对水下的垃圾进行收集处理,当水下机器人对垃圾进行打捞操作时,启动第二伺服电机26,带动第二转轴24转动,使得收纳盘23进行放线操作,在细绳22与弯钩27的作用下,能够对水下的垃圾进行打捞处理,滤箱14的左侧安置有箱体25,箱体25的宽度为滤箱14的宽度的二分之一,且滤箱14内侧的收纳盘23的截面长度为1m,通过箱体25的作用,能够对第二伺服电机26进行放置操作,避免第二伺服电机26出现偏移现象,使得第二伺服电机26的工作更加便捷;

第二转轴24的左端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26,且第二转轴24的外侧安置有收纳盘23,收纳盘23的外壁设置有细绳22,且细绳22的底部安装有弯钩27,摄像头4设置于保护罩3的内侧,且摄像头4的底端连接有万向轴5,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槽7,且限位槽7的内侧安置有限位块6,第二推动器8连接于主体1的左端外壁,且主体1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杆9,电池仓10设置于支撑杆9的底端,且电池仓10的底部安置有导轨11,电池仓10的长度小于主体1的长度,且电池仓10的底部延长线与导轨11的顶端延长线相持平,通过导轨11的作用,能够对水下机器人进行支撑、导向、限位等操作,使得水下机器人在导轨11上的运动方向与导轨11的方向一致,提升水下机器人进行移动工作的效率,导轨11与横杆21的外侧呈垂直状连接,且导轨11关于主体1的中轴线对称,通过导轨11与横杆21的连接作用,能够增强导轨11与横杆21之间的连接性,避免工作人员对水下机器人在导轨11上进行移动运输工作时,横杆21出现松动,影响导轨11对水下机器人的运输工作;

电池仓10的内侧设置有蓄电池28,且电池仓10的内壁安置有密封层29,密封层29的外侧与电池仓10的内壁相贴合,且电池仓10顶部的支撑杆9与水平延长线之间所夹的锐角为60°,在密封层29的作用下,能够对电池仓10的内侧进行密封操作,使得电池仓10内侧的密封性增强,电池仓10靠近主体1中轴线的内侧设置有连接板16,且连接板16的内部安置有第一伺服电机17,电池仓10的底端活动设置有滚轮15,第一伺服电机17的左侧安置有第一转轴19,且第一转轴19的外壁安装有活动杆18,导轨11的内侧设置有滑槽20,且导轨11靠近主体1中轴线的内壁安装有横杆21,主体1的内侧固定有卡槽12,且卡槽12靠近主体1横向轴线的内壁安置有集成板13,卡槽12的内侧宽度大于集成板13的厚度,且集成板13的横向轴线与主体1的横向轴线相持平,通过卡槽12的作用,能够对集成板13进行限位、固定等操作,使得水下机器人在进行工作时,集成板13不易出现松动现象。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该新型水下机器人用运输装置,首先通过导轨11的作用,对水下机器人进行支撑、导向、限位等操作,使得水下机器人在导轨11上的运动方向与导轨11的方向一致,提升水下机器人进行移动工作的效率,使得工作人员在陆地上对水下机器人的运输工作更加便捷,而当水下机器人在导轨11上进行运输操作时,启动第一伺服电机17,在第一伺服电机17的作用下,能够使得第一转轴19转动,带动活动杆18旋转,在活动杆18与横杆21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在滚轮15在滑槽20内侧的滚动作用下,使得水下机器人向前移动,完成导轨11对水下机器人的运输工作,随后,当水下机器人移动至水下后,启动第一推动器2,能够使得水下机器人向前移动,同时,通过第二伺服电机26的作用,能够带动第二转轴24转动,使得收纳盘23旋转,确保收纳盘23对细绳22的放线工作效果优异,并且在细绳22与弯钩27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对水下的垃圾进行打捞处理,当弯钩27钩住垃圾后,通过第二伺服电机26呈逆方向旋转时,带动收纳盘23对细绳22进行收线工作,并且在滤箱14的作用下,对垃圾进行收集操作,通过水下机器人对其进行运输处理,而在第二推动器8的作用下,能够使得水下机器人进行反向运动,确保水下机器人运动的方向可变,增强水下机器人工作的灵活性,并且通过摄像头4的作用,能够对水下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操作,同时,在水下机器人内侧元件的作用下,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传输处理,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快速了解水下的情况,确保水下机器人进行运输工作更加便捷。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