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夹持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02176发布日期:2020-10-13 09:3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茯苓夹持机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茯苓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茯苓夹持机械。



背景技术:

岳西县是茯苓的主产区,其生产的茯苓质地优良,远销海内外。该地区的大型茯苓生产企业在实际生产时,多采用嫁接的方式进行,嫁接的方式可提高茯苓的产量,在实际种植时,将松木段倾斜状的排列在砂质地面挖掘的窖内,然后在松木段的上端接种菌种,待菌丝布满松木段后,在松木段的下端嫁接一个鲜茯苓块,通过鲜茯苓块引诱形成新的菌核,该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茯苓栽培的产量。而由于产量需求较大,然而,茯苓的种植最佳的种植期限又较短,传统的方式是企业通过大型切块设备实施对茯苓鲜块的切分操作,然而大型的切块设备切块时,切刀切分的鲜茯苓块在接种时,菌核结构被破坏,因此,鲜茯苓块与松木段的结合需要的时间长,而茯苓是露天栽培的,周期长的话,预到雨水气候的概率就会增大,一旦遇见雨水天气,茯苓块的成活率就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茯苓夹持机械,能够使得茯苓块自然形成切断面,减少对菌核的破坏,提高茯苓块的成活率。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茯苓夹持机械,包括对预设切分线另一侧的茯苓进行夹持的第二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在夹持茯苓后可相对于第一夹持部沿方向进行移动,方向与预设切分线所在的平面相对应布置,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设置在切分支架旋转面上方的夹持罩,所述夹持罩内设置有夹持头,夹持机构驱动夹持头与茯苓表面抵靠且实施夹持。

本发明还存在以下特征:

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设置在切分支架旋转面上方的夹持罩,所述夹持罩内设置有夹持头,夹持机构驱动夹持头与茯苓表面抵靠且实施夹持。

所述夹持头的上端铰接设置在夹持罩的内壁上,所述夹持头沿着夹持罩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夹持头内设置有固定刺针,所述固定刺针实施对茯苓表面的穿刺操作。

所述夹持头的下端设置有咬入片,所述咬入片与夹持头的延伸方向垂直布置,夹持机构驱动咬入片伸入茯苓内。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与夹持头上端铰接轴连接的夹持连杆,所述夹持连杆的上端与夹持环铰接,所述夹持连杆两端的铰接轴与夹持头的铰接轴平行布置,所述夹持罩的上端设置有滑杆,所述夹持环滑动设置在滑杆上,夹持环与夹持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滑杆上套设有夹持弹簧,所述夹持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夹持环及夹持罩抵靠。

所述滑杆竖直布置且上端与升降机架连接,升降机构驱动滑杆竖直移动,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水平转运机构上,水平转运机构连动滑杆水平移动。

驱动滑杆的上端与升降机架之间设置有弹性簧,所述弹性簧的两端分别与滑杆的上端及升降机架连接。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切分支架旋转的过程中,旋转至第二夹持部的下方位置,而后夹持罩向下一定且实施对第一夹持部上的茯苓上方位置的夹紧操作,夹持头与茯苓表面的抵靠,进而实现对茯苓的夹紧操作,确保对茯苓的预设切分线另一侧的夹紧,而后第二夹持部移动,以将茯苓掰开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茯苓的示意图;

图2是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分料机械中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分料机械中部分结构的主视图;

图4和图5是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分料机械中部分结构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是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分料机械中的第一夹持部俯视图;

图7是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分料机械中的第一夹持部主视图;

图8和图9是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分料机械中的第一夹持部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0和图11是单个第一夹持部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单个第一夹持部与茯苓表面切口装置的主视图;

图13和图14是单个第一夹持部的夹持端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当第一夹持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和图17是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分料机械中的第二夹持部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分料机械中的第二夹持部主视图;

图19和图20是第二夹持部的部分结构两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第二夹持部的部分结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如在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平行”和“垂直”不限于其严格的几何定义,而是包括对于机加工或人类误差合理和不一致性的容限;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21,对本发明的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分料机械作详尽的说明:

一种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分料机械,包括切分支架10,切分支架10上设置有用于对预设切分线一侧的茯苓进行夹持的第一夹持部20,以及对预设切分线另一侧的茯苓进行夹持的第二夹持部30,第二夹持部30在夹持茯苓后可相对于第一夹持部10沿方向a进行移动,方向a与预设切分线所在的平面相对应布置;

结合图1、图2至图9、图10至图18所示,茯苓块茎投放至切分支架10的第一夹持部内20,第一夹持部20实施对茯苓块茎一端的夹持,第二加持部30实施对茯苓块茎另一端的夹持,通过移动第一夹持部20或者第二夹持部30,使得茯苓块茎按照预设切线防线分离,从而将茯苓掰开,使得茯苓表面保持自然的断面,减少对菌核的破坏,提高茯苓块的成活率;

在实施对茯苓块投放时,利用投料带b对茯苓鲜块进行输送,而后茯苓鲜块通过导料管b1导出至第一夹持部20内,以完成对茯苓的导送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夹持部30与第一夹持部20靠近或远离,位于第一夹持部20的旁侧设置有茯苓表面切口装置40,所述茯苓表面切口装置40用于实施对第一夹持部20上的茯苓表面切口操作;

当模拟对茯苓自然掰开时,茯苓表面切口装置40首先将茯苓周向方向切割出切口,使得茯苓表面形成切口,而后第二夹持部30或者第一夹持部20施加掰扯力时,使得掰扯力作用在茯苓的内部,从而确保茯苓自然的从切口位置断开,形成自然的断面,以减少菌核的破坏,提高茯苓块的成活率。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夹持部30与第一夹持部20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夹持部30与第一夹持部20靠近时且实施对茯苓的切分线另一侧的夹持,所述第二夹持部30与第一夹持部20远离时,所述第二夹持部30与第一夹持部20与切分线所在的平面呈现夹角并且反复摆动的运动状态;

在实施对茯苓切开操作时,第二夹持部30与第一夹持部20之间相互靠近,使得茯苓的待分切的切线一侧卡置在第二夹持部30内,而后第二夹持部30与第一夹持部20与切分线所在的平面呈现一定的夹角并且反复摆动的姿态,从而模拟人手工实施对茯苓的掰开操作,进而完成对茯苓的分切操作,使得茯苓位于掰断的位置形成自然的断切面。

更为具体地,所述第一夹持部20上设置有物料导出机构,所述物料导出机构用于将切分后的物料导出,所述第二夹持部30上设置有卸料机构,所述导出机构及卸料机构分别将导出的物料导出至冲击分离机构内,所述冲击分离机构用于将切分后的茯苓鲜块进一步分散成小块;

上述通过初步掰开的茯苓块分别位于第一夹持部20及第二夹持部30上,第一夹持部20通过物料导出机构导出至冲击分离机构内,卸料机构将第二夹持部30上的茯苓块导出至冲击分离机构内,利用冲击分离机构,将掰开的茯苓冲断,再次分离呈较小的块状,使得初次掰开的茯苓冲断自然形成多个小块,进而方便后续种植人员通过手掰的方式将小块再次掰成更小的物料,提高茯苓小块的成活率。

所述第一夹持部20位于切分支架10上设置多个,所述切分支架10与旋转机构连接,所述旋转机构驱动切分支架10转动且转动面水平,所述第一夹持部20位于切分支架10的旋转轴周向方向等距分布多个,所述第一夹持部20包括夹持框21,所述夹持框21的框口位置设置有夹持臂22,所述夹持臂22的一端与夹持框21的边缘构成铰接连接,所述夹持臂22的铰接轴水平且与夹持框21框面平行布置,夹持机构驱动夹持臂22转动且实施对茯苓外壁的夹持操作;

通过物料导送机构实现对茯苓导入上述的第一夹持部20内,也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将茯苓分别放置在第一夹持部20内,实现对茯苓一侧的夹紧操作,而后切分支架10通过切分支架10的转动,进而将装有茯苓的第一夹持部20转运至第二夹持部30位置处,在实施对茯苓一侧夹持时,夹持机构驱动夹持臂22转动,进而使得夹持臂22与茯苓表面抵靠,进而完成对茯苓表面的夹紧操作,而后切分支架10转动,将切开的茯苓导出;

更为具体地,结合图11至图15所示,所述夹持臂22上设置有多排插针221,所述多排插针221实时对茯苓的插刺固定,所述多排插针221与连动机构连接,所述连动机构驱动插针221沿着夹持框21的径向方向移动且实施对茯苓的穿刺操作;

为确保对茯苓的卡紧,避免在实施对茯苓掰开操作时,夹持臂22无法实施对茯苓一侧的有效夹紧,夹持臂22在实施对茯苓表面夹紧操作时,多排插针221随着夹持臂22的转动,从而使得插针221插置在茯苓表面,进而实现对茯苓的固定,确保在实施对茯苓掰开操作时,避免夹持臂22与茯苓的分离。

由于茯苓表面质地较为坚硬,茯苓的主要纤维集中在表面位置,为确保将茯苓由预设切线位置有效的掰开,在第一夹持部20的周边设置有茯苓表面切口装置40,茯苓表面切口装置40包括旋转盘41,所述夹持框21转动设置在旋转盘41上,所述旋转盘41上设置有悬臂42,所述悬臂42上悬伸设置有切口刀具43,所述切口刀具43悬伸至支撑框21内,驱动机构驱动旋转盘41转动,且实施对茯苓的周向切口操作;

在实施对茯苓表面掰开操作时,结合图16至图18所示,上述的驱动机构启动,使得旋转盘41转动,并且切口刀具43伸入茯苓内并且实施对茯苓的插接,而后旋转盘41转动,使得切口刀具43能够沿着茯苓表面周向方向实施切口操作,进而完成对茯苓周向方向切出口子,方便第二夹持部30与第一夹持部20配合,进而方便实现对茯苓的掰开,确保茯苓能够按照预设的切线掰开,使得茯苓按照预设的切线位置形成自然的掰开断面,从而减少对茯苓菌核结构的破坏。

更为具体地,所述夹持臂22的中段与驱动连杆23的一端铰接,所述驱动连杆23的另一端与驱动环24铰接,所述驱动连杆23的铰接轴与夹持臂22的铰接轴平行,所述夹持框21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滑杆25,所述驱动环24滑动设置在支撑滑杆25上,所述驱动环支撑滑杆25的下端设置在机架板26上,所述机架板26上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驱动环24沿着支撑滑杆25滑动;

在实施对支撑框21内的茯苓夹紧操作时,上述的驱动环24沿着支撑滑杆25滑动,连动驱动连杆23向上移动,进而连动夹持臂22绕铰接轴转动,以实现对茯苓表面的夹紧操作,使得插针221插置在茯苓表面,以实现对茯苓的固定。

为使得夹持臂22在常态呈现相互远离的状态,方便茯苓导入支撑框21内,并且方便实现对茯苓的掰开操作,所述支撑滑杆25上套设有挤压弹簧251,弹簧251的两端分别与机架板26及驱动环24抵靠;

挤压弹簧251在弹簧力作用下,使得驱动环24与机架板26远离,进而使得夹持臂22常态下处在相互远离的状态,方便将茯苓导入支撑框21内,并且驱动环24与机架板26靠近的过程中,实现对茯苓表面的夹紧操作;

更为具体地,结合图12所示,为确保切口刀具43能够有效实现对茯苓的切入,而方便实现对茯苓周向切出切口,所述切口刀具43远离切刃的一端设置有导入滑杆431,所述导入滑杆431水平且与悬臂42的一端构成滑动配合,所述导入滑杆431伸出悬臂42的一端与驱动板44连接,驱动板44竖直移动且连动导入滑杆431沿着悬臂42水平滑动;

驱动板44为折板状结构,驱动板44竖直移动的过程中,上述的驱动板44的折板段与导入滑杆431抵靠,进而使得切口刀具43沿着导入滑杆431长度方向滑动,进而使得切口刀具43插入茯苓内,随着旋转盘41的转动,进而实现对茯苓表面周向方向形成切口,确保后续对茯苓表面掰开的可靠性;

更为具体地,所述驱动板44竖直滑动设置在支撑架45上,所述支撑架45的下端设置有驱动环46,所述驱动环46与切分支架10的旋转轴同轴布置,所述驱动板44下端设置有第一滚珠441,所述第一滚珠441与驱动环46抵靠,所述驱动环46环面一端低布置,所述驱动板44的下端沿着驱动环46移动且移动至驱动环46的较高环面位置时,使得驱动板44向上移动;

所述驱动板44呈折板状结构,所述导入滑杆431的杆端设置有第二滚珠4311,所述第二滚珠4311与驱动板44抵靠,所述导入滑杆431上套设有复位弹簧4312,所述复位弹簧4312的两端分别与导入滑杆431及驱动板44抵靠;

由于第一夹持部20位于切分支架10的旋转周向方向设置有3到4个,在实施对切口刀具43导入茯苓表面,实施对茯苓切开操作时,驱动板44下端设置的第一滚珠441与驱动环46抵靠,进而连动驱动板44向上滑动,以使得驱动板44的折板段与导入滑杆431端部的第二滚珠4311抵靠,以使得导入滑杆431沿着悬臂42滑动,从而使得切口刀具43插入茯苓表面,随着旋转盘41的转动,进而实现对茯苓表面周向方向形成切口;

更为具体地,为实现对旋转盘41的转动,所述旋转盘41转动式设置在支撑滑杆25上,所述旋转盘41为齿轮盘且与驱动齿轮411啮合,所述驱动齿轮411构成驱动旋转盘41转动的驱动机构;

上述的旋转盘41的转动通过驱动机构驱动驱动齿轮411的转动,而后通过驱动齿轮411连动旋转盘41的转动,使得切口刀具43能够位于旋转盘41上旋转一周或者近似一周,以实现对茯苓表面形成切口,从而完成对茯苓的切口操作;

所述驱动板44上述设置有抵靠限位圈442,所述抵靠限位圈442与第二滚珠4311抵靠,能够适应整个限位装置适应切口刀具43的转动;

所述夹持框21边缘设置有扣板27,所述扣板27设置在夹持臂22之间,所述扣板27上设置有分离圆环28,所述分离圆环28与夹持框21同心布置,所述分离圆环28与扣板27内侧扣接,所述插针221伸出分离圆环28之间的间隙;

当实施对茯苓一侧的松开时,上述的驱动环24沿着支撑滑杆25向上移动,进而使得夹持臂22相互远离,并且使得夹持臂22内侧的插针221与分离圆环28之间的间隙形成避让,从而使得插针221从茯苓表面形成避让,以实现对茯苓的释放,方便导入后续的设备内进行进一步地切分操作;

为实现对茯苓预设切分线的夹持操作,所述第二夹持部30包括设置在切分支架10旋转面上方的夹持罩31,所述夹持罩31内设置有夹持头32,夹持机构驱动夹持头32与茯苓表面抵靠且实施夹持;

上述切分支架10旋转的过程中,旋转至第二夹持部30的下方位置,而后夹持罩31向下一定且实施对第一夹持部20上的茯苓上方位置的夹紧操作,夹持头32与茯苓表面的抵靠,进而实现对茯苓的夹紧操作,确保对茯苓的预设切分线另一侧的夹紧,而后第二夹持部30移动,以将茯苓掰开操作。

更为具体地,所述夹持头32的上端铰接设置在夹持罩31的内壁上,所述夹持头32沿着夹持罩3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夹持头32内设置有固定刺针321,所述固定刺针321实施对茯苓表面的穿刺操作;

为实现对茯苓预设切线另一侧的夹紧,避免在实施对茯苓掰开时,夹持头32与茯苓另一侧分离,上述的固定插针321实施对茯苓表面的穿刺操作,进而实现对茯苓表面的有效固定,确保将茯苓掰开。

结合图19至图21所示,为确保将茯苓掰开操作,所述夹持头32的下端设置有咬入片322,所述咬入片322与夹持头32的延伸方向垂直布置,夹持机构驱动咬入片322伸入茯苓内;

上述的夹持头32实施对茯苓表面夹持操作时,咬入片322咬入茯苓内部,利用咬入片322能够有效咬入茯苓的内部,利用咬入片322可增大与茯苓的接触面积,在实施对茯苓掰开操作时,可有效确保茯苓从预设的切口位置掰扯开来,形成自然的切面。

更为优选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与夹持头32上端铰接轴连接的夹持连杆33,所述夹持连杆33的上端与夹持环34铰接,所述夹持连杆33两端的铰接轴与夹持头32的铰接轴平行布置,所述夹持罩31的上端设置有滑杆35,所述夹持环34滑动设置在滑杆35上,夹持环34与夹持油缸36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滑杆35上套设有夹持弹簧351,所述夹持弹簧351的两端分别与夹持环34及夹持罩31抵靠;

为实现对上述夹持头32的驱动,以实现对茯苓表面的夹紧操作,上述的夹持油缸36竖直向下移动,以使得夹持环34沿着滑杆35滑动,进而夹持连杆33的夹持端部相互靠近,进而实现对茯苓另一端的夹紧操作,上述的支撑弹簧351在正常状态下,使得夹持连杆33的夹持端处在远离状态,进而完成对茯苓的释放,以将掰扯开来的茯苓到送至下一个工位内进行进一步的冲碎操作;

更为优选地,所述滑杆35竖直布置且上端与升降机架352连接,升降机构驱动滑杆35竖直移动,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水平转运机构上,水平转运机构连动滑杆35水平移动;

上述的第一夹持部20实施对茯苓的一侧夹紧操作时,转运至第二夹持部30的下方位置后,水平转运机构启动,使得夹持罩31水平转运至夹持框21的框口上方位置,而后竖直机构启动,使得夹持罩31竖直移动且夹持框21靠近后,上述的夹持油缸36启动,使得夹持头32实施对茯苓另一侧的夹紧操作,而后升降机构启动,进而实现对茯苓沿着切口位置的扯开操作,以完成对茯苓的掰开,水平转运机构复位,而后上述的夹持油缸36复位,进而使得夹持头32与茯苓分离,从而实现对茯苓表面的释放,将茯苓释放出去后,以实现对茯苓下一步的冲开操作,以完成对茯苓进一步的分料。

更为具体地,结合图18所示,为实现对茯苓的柔性掰扯,避免刚性掰扯造成的茯苓表面形成的分开面自然度不够,以减少对菌核的破坏,驱动滑杆35的上端与升降机架352之间设置有弹性簧355,所述弹性簧355的两端分别与滑杆35的上端及升降机架352连接;

上述的升降机构启动,使得夹持罩31向上移动,首先使得弹性簧355产生压缩变形,在弹性簧355的弹性压力作用下,首先对茯苓的弹性扯开,并且使得茯苓从切口位置扯开,从而完成对茯苓的掰扯操作,使得茯苓表面形成自然的切面,方便后续的进一步冲开;

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上述的滑杆35上端的升降板353,所述升降机架352上设置有升降油缸354,升降油缸354竖直且活塞杆与升降板353连接,所述升降机架352上竖直设置有两组滑动杆3521,所述升降板353滑动设置在两组滑动杆3521上,其中一组滑动杆3521上套设有支撑簧3522,所述支撑簧352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升降板353及滑动杆3521的限位环抵靠;

所述升降板353包括两个竖直滑动配合的支板构成,所述支板之间间隔布置,所述弹性簧355设置在支板之间,以实现对升降板353两个支板的弹性支撑,以实现对茯苓的弹性扯开,以使得茯苓形成自然的断面;

所述的水平转运机构包括水平布置的无杆气缸356,所述无杆气缸356的活塞滑块与升降机架352连接,从而实现对夹持罩31的水平转运;

更为具体地,为实现对茯苓的卸料操作,所述卸料机构包括设置在夹持罩31的支撑机架352旁侧的卸料履带36,所述卸料履带36,所述物料导出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框21底部的活动卸料板29,所述活动卸料板29构成支撑框21的框底,所述活动卸料板29的一侧与支撑框21一侧铰接且铰接轴水平布置,所述活动卸料板29的下端活动设置有卸料杆291,所述卸料杆291的下端与卸料轨道292抵靠,所述卸料轨道292竖直移动且使得活动卸料板29竖直向上移动,所述活动卸料板29的旁侧设置有导料杆,所述导料杆用于将活动卸料板29上的茯苓赶至导出斜板293上,所述导出斜板293的低端位于卸料履带36的上方布置;

上述的夹持罩31翻转后,并且使得夹持罩31内的夹持头32与夹持罩31分离,从而使得茯苓的一端释放至卸料履带36上,进而完成对茯苓的卸料操作;当卸料杆291与卸料轨道292抵靠,随着卸料轨道292抵靠的升高,从而使得活动卸料板向上移动,并且锁着切分支架10的转动,卸料板29与导料杆赶出至导出斜板293上,并且由导出斜板293导出至卸料履带36上,以实现对茯苓的进一步加工操作。

通过首次掰开的茯苓块,需要对茯苓块再次冲开,以形成更小的茯苓块,方便种植人员实施对茯苓块的种植,所述冲击分离机构包括设置在卸料履带36出料口位置的承托板51,所述承托板51的上方设置有多个存料窝511,所述承托板51与振动机构连接,振动机构驱动承托板51振动,所述承托板51的上方设置有冲击耙52,冲击耙52竖直移动且实施对存料窝511内物料的冲击操作;

上述的冲击耙52竖直移动,从而与存料窝511内物料的冲击,冲料耙52冲击速度快,以实现对茯苓的快速冲开,以使得茯苓形成自然的切面,从而完成对茯苓的进一步生产操作。

更为具体地,为实现对茯苓的冲开操作时,茯苓位于存料窝511内存在移动的动作,所述存料窝511内设置有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用于实施对存料窝511内茯苓块的夹持。

具体地,所述冲击耙52由冲击片521构成,所述冲击片521的截面呈梯形且下端为小尺寸端,所述冲击片521的下端面设置成锯齿形;

上述的冲击片521呈现条板状且水平布置,冲击片521的下端为小尺寸端,冲击片521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冲击片521切入茯苓内的长度,进而最大程度上减少度茯苓菌核的破坏,冲击片521与茯苓冲击后,冲击片521的上端大尺寸端能够有效实现对茯苓的破开操作,使得茯苓呈现自然的断面。

所述冲击片521的上端设置有连杆522,所述连杆522竖直布置且套设有套管523,所述套管523与的内壁设置有拨动沟槽5231,所述拨动沟槽5231沿着套管523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套管523的下管内壁的拨动沟槽5231呈螺旋弯曲状延伸,所述连杆522上设置有拨杆5222,所述拨杆5222伸入拨动沟槽5231内,所述连杆522的上端通过连接轴承524与冲击油缸525的活塞杆连接;

上述的冲击油缸525启动后,使得冲击油缸525竖直移动,且连动连杆522竖直异型以实施对茯苓的冲击操作,连杆522滑动设置在套管523内,并且拨杆5222伸入拨动沟槽5231内后,使得连杆522位于连接轴承524上转动,连杆522在上升的过程中,使得冲击片521产生一定角度的摆动,从而使得冲击片位于茯苓块内摆动,以将茯苓块掰扯开来,完成对茯苓的分切操作,使得掰开的茯苓能够形成自然的断面,减少对茯苓菌核的破坏。

更为具体地,所述冲击片521与连杆522构成竖直方向的滑动配合,所述连杆522上套设有冲击弹簧5221,所述冲击弹簧5221的两端分别与连杆522上的垫片及冲击片521抵靠;

上述的冲击片521的中段位置通过冲击弹簧5221实现与连杆522构成滑动连接,当实施对冲击油缸525竖直移动实施对茯苓的冲击操作时,上述的冲击片521首先与茯苓接触抵靠,从而使得茯苓表面冲击冲一条切口,随着对冲击弹簧5221的压缩,避免冲击片521切入茯苓过深的位置,实现对茯苓表面的弹性冲击操作,减少对茯苓的切割,并且当冲击油缸525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使得冲击片521产生偏转,从而使得茯苓位于切口位置产生一定幅度的偏转,进而将茯苓扯开,完成对茯苓的分切操作;

上述的冲击片521通过弹性件实施对茯苓的弹性冲击,减少对茯苓的平面切割问题,实现对茯苓的弹性冲击,使得茯苓在弹性件的冲击力下,实现对茯苓的冲开操作,减少对菌核的破坏。

更为具体地,为确保掰扯开来的茯苓导送存料窝511内,以实现对茯苓的进一步冲击开来,所述存料窝511整体呈管状且上端大、下端小布置,所述存料窝511的底部设置有调整转盘512,所述调整转盘512呈现90°的旋转动作;

上述的存料窝511上下、下小布置,使得茯苓能够有效滚动至存料窝511内,通过调整转动512转动,使得茯苓呈现90度的转动,以实现对茯苓冲击位置的变换,实现对茯苓进一步的冲击破坏。

更为具体地,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设置在调整转盘512两侧的夹紧弧板513,所述夹紧弧板513滑动设置夹紧架53上,所述调整转盘512转动式设置在夹紧架53上,转动机构驱动夹紧弧板513相互靠近时,且连动调整转盘512转动;

上述的转动机构启动后,使得夹紧弧板513相互靠近,进而实现对调整转盘512上茯苓的夹紧,而后茯苓夹紧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对调整转盘512的转动,进而完成对茯苓的拨动,实现对茯苓不同位置的冲击,使得茯苓形成多个小块,方便种植人员进行种植操作;

更为具体地,所述夹紧弧板513的外侧设置有夹紧滑杆5131,所述夹紧滑杆5131滑动设置在夹紧架53上,所述夹紧滑杆5131伸出夹紧架53的杆端设置有驱动滚轮5132,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驱动折板541,所述驱动折板541与驱动滚轮5132抵靠,所述夹紧滑杆5131上套设有复位弹簧5133,所述复位弹簧5133两端分别与夹紧架53及驱动滚轮5132抵靠,所述调整转盘512上设置有驱动扭簧514,所述驱动扭簧514的两端分别与夹紧架53及调整转盘512抵靠,所诉调整转盘512上水平延伸设置有拨料杆5121,所述驱动折板541上设置有驱动拨杆5411,所述驱动拨杆5411与拨料杆5121抵靠或分离,所述驱动折板541与转动油缸542的活塞杆连接;

为实现对调整转盘512的转动,上述的驱动折板541与驱动滚轮5132抵靠,从而使得夹紧弧板513相互靠近,以实现对茯苓的夹紧,苏随着驱动折板541进一步的移动,使得驱动拨杆5411与拨料杆5121抵靠,从而完成对茯苓的卸料操作,进而实现对茯苓的冲击破碎;茯苓冲击破碎后,驱动折板541复位,使得夹紧弧板513相互远离,并且调整转盘512在驱动扭簧514的复位力下,实现复位操作;

更为具体地,所述调整转盘512水平移动且将切分下来的物料倾斜导送出去;

所述调整转盘512的边缘与横梁连接,横梁与水平驱动油缸514的活塞杆连接,水平驱动油缸与转动油缸542平行布置,当实施对茯苓的有效分切后,水平驱动油缸514启动,从而使得调整转盘512与存料窝511的下端管口水平分离,调整转盘512上的茯苓在存料窝511的推送作用下,使得茯苓从存料窝511的下端管口导出,并且导出至存料框内,并且实现对茯苓的冷藏、保鲜,避免菌丝的快速生长。

下面介绍一下茯苓鲜块的分割方法;

茯苓鲜块切分方法,所述茯苓鲜块切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大小均匀的茯苓进行清洗导送至茯苓供料机构内,利用茯苓供料机构将茯苓分别导送至第一夹持部20内;

第二步、启动第一夹持部20的驱动机构,利用第一夹持部20上的夹持臂22实施对茯苓外表面的夹紧定位;

第三步、启动转动机构,使得第一夹持部20转运至第二夹持部30的下方位置并且停止转动;

第四步、启动第二夹持部30的升降机构,使得第二夹持部30的夹持罩31竖直向下移动且与第一夹持部20的夹持框21构成扣合,使得茯苓的另一侧导入第二夹持部30的夹持罩31内,启动夹持油缸36,实施对茯苓另一侧的夹紧操作;

第五步、启动升降机构及水平转运机构,使得第二夹持部30的夹持罩31与夹持框21远离,以实现对茯苓的掰扯操作,以及实现对夹持罩31的水平转运;

第六步、夹持油缸36复位,实现对夹持罩31内茯苓的释放,使得茯苓释放至卸料履带36上,以将茯苓导送至冲击分离机构内进行进一步的切分操作;

第七步、第一夹持部20继续转动,并且通过物料导出机构将夹持框21内的茯苓卸载至导出斜板293上,将茯苓导送至冲击分离机构内进行进一步的切分操作;

第八步、重复步骤第二步至第七步,直至将整个供料机构内的茯苓全部冲击破碎完毕,并且将破碎后的茯苓保鲜,并且尽快分发至茯苓种植农场内,及时对茯苓进行种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