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管件配套的挤压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88607发布日期:2021-06-01 17:38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管件配套的挤压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设管道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管件配套的挤压钳。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基桩检测的声测管及压浆管,有相当一部分采用1.0毫米至2.0毫米壁厚的薄壁钢管声测管。为了使连接不漏水,外连接管向外突两道筋,筋内放置密封圈。对于这种管件,目前常见方法是采用带凹槽的液压钳挤压使其连接,连接后漏水性能较好,但是拉拔性能较差,两节管子在吊装过程中经常易脱节,因而严重影响质量。

近期开发了一种钢塑复合声测管,所述钢塑复合声测管为钢管外又复合了一层塑料,该塑料层相当于密封圈的作用,且为了实现两根塑钢声测管连接时又采用了外套管。对于这种管件,在进行施工时,如果采用上述液压钳进行挤压,密封圈会变形,止水效果很好,但是抗拉拔力不够,声测管的接头连接明确要求拉拔力达3000n以上。再者上下挤压的液压钳,为两段圆弧,挤压起来时,在上下磨头结合处,套管被挤起来两道筋,既影响外观效果,又易造成漏水的隐患。

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挤压方便,可以根据不同管件直径,采用可以拆换的挤压模具,加大挤压力,使内外管件和塑料均产生同样的变形,使塑料实现挤压,起到密封圈的作用,从而既达到止水的目的,又有达3000n以上拉拔力液压钳,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挤压方便、管件连接牢靠且成本低、可以重复使用的挤压钳。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管件配套的挤压钳,包括三个彼此配合的钳夹、两个彼此对应的钳柄、用于将两个钳柄相连接的连接件、v型弹簧和动力装置;所述钳夹由钳夹外壳和装在钳外壳内的磨头组成,所述磨头的内壁上有凸起的凸筋;

以管件的轴线为z轴、管件的横截面为基准面,三个彼此配合的钳夹按照其在基准面上的位置分别记为左钳夹、右钳夹和上钳夹,两个彼此对应的钳柄按照其在基准面上的位置分别记为左钳柄和右钳柄;

与上钳夹对应的钳夹外壳记为上钳夹外壳,与左钳夹1、右钳夹2对应的钳夹外壳均记为侧钳夹外壳,两段侧钳夹外壳结构相同,且左右对应,上钳夹外壳和侧钳夹外壳在基准面上的形状均为部分圆环,上磨头装在上钳夹外壳的内侧,两个侧磨头分别装在左右两个侧钳柄外壳的内侧;将挤压钳对管件实施挤压时的状态称为工作状态,则工作状态时,左侧的侧钳夹外壳、右侧的侧钳夹外壳、上钳夹外壳三者在基准面上构成一个圆环,三段钳夹外壳中的三段磨头的内壁在基准面上构成一个圆形的管件容纳区域11,其中,二个侧磨头的内壁在管件容纳区域中的弧长相同,且左右完全对应;

所述上钳夹外壳由2个形状相同的上外壳片组成,所述侧钳夹外壳由3个形状相同的侧外壳片组成,将侧外壳片上与上外壳片的连接侧记为上侧,另一侧记为下侧;每一个外壳片在基准面上的横截面均为部分圆环,且在每一个外壳片的两侧均开有通孔;将2个上外壳片沿z轴方向对齐后,从左右两侧的上部分别插入左右两个侧钳夹外壳中的3个侧外壳片所夹合而成的两个壳片间隙中,且将插入处的通孔对齐,然后用销子穿过通孔,并用卡簧锁紧销子与侧外壳片的配合处,完成两个侧钳夹外壳与上钳夹外壳的连接;

所述右钳夹中的三个侧外壳片下侧的通孔对齐后通过销子和卡簧锁紧,且每二个侧外壳片之间保持一个上外壳片的间距,即该销子在右钳夹的下部形成一个被三个侧外壳片间隔为两段的横轴,所述右钳柄的上部做成与该横轴对应的弯钩,当工作状态时,该弯钩钩在该横轴上,完成右钳柄与右钳夹的连接,并完成管件容纳区域的形成,当非工作状态时,弯钩与该横轴脱离,右钳柄与右钳夹分离;所述左钳柄上部开有通孔,该通孔与左钳夹1中的三个外壳片下侧的通孔对齐后,通过销子和卡簧锁紧,完成左钳柄与左钳夹的连接;

在左钳柄的右端面中部、右钳柄的左端面中部分别开有一个沿z轴方向延伸的弹簧槽,v型弹簧装在两个弹簧槽形成的空间内,且两个向左右方向开叉的弹簧脚插入到弹簧槽下面的左钳柄的右端面和右钳柄的左端面之间;在弹簧槽的上方,左钳柄的右端面上开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卡槽,右钳柄的左端面上设有一条与卡槽对应的凸起,在工作状态时,凸起嵌入卡槽;所述连接件为t型,将左钳柄和右钳柄置于两个连接件之间,并将两个连接件上部的两侧分别与左钳柄、右钳柄铰接;将两个连接件和左右两个钳柄进行铰接后,以卡槽与凸起所处位置为摆动中心,左右钳柄形成了一个剪刀头,即左右钳柄可以像剪刀一样打开和合拢,且摆动幅度及复位受v型弹簧控制;

将弹簧槽中心距离左钳柄上端面的距离记为a1,在左钳柄右端面的弹簧槽向下取a2距离得到点a1,在右钳柄左端面的弹簧槽向下取a2距离得到点a2,然后从点a1、a2开始,左钳柄的右端面、右钳柄的左端面分别向两侧做渐进式的倾斜,即在左钳柄的右端面和右钳柄的左端面之间形成了一个由两条弧线构成的底部;a2=0.7-1.2a1;

连接件的下部留有动力连接孔,动力连接孔与动力装置连接,当工作状态时,所述动力装置中的挤压头在动力带动下由下而上,对左钳柄和与右钳柄形成的底部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实施对管件的挤压。

优选地,所述凸筋的数量为2-4条,每条凸筋的宽度与深度均为1mm-4mm。

优选地,所述上磨头和侧磨头均为可更换的序列产品。

优选地,所述上钳夹外壳中还包括二个外夹片,外夹片的横截面为部分圆环,两个外夹片分别通过螺栓固接在两个上外壳片的外侧,实现对上钳夹的加固。

优选地,所述磨头的材料为经过热处理的模具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1、采用剪刀头和链式环压组件液压钳钳头部分,克服了原有液压钳,在压不同管件时需换不同的液压钳,它只需换链式环压组件即可,大大降低了成本,也增加了拆换的方便性。

2、与管件接触处的磨头的内壁上有凸起的凸筋,是针对钢塑复合声测管通过n次实验而研发的,既达到很好的止水效果,又能使内外管件及中间的塑料产生同样且很大的变形,大大增加了拉拔力,远远超过设计所需要的3000n。

3、采用剪刀头和链式环压组件液压钳压到位后,会自动回弹回来,减少了人为压不到位的影响,大大提高了管件接头的压接质量。

4、采用三瓣链式环压组件,很好地解决了上下挤压钳,在上下挤压磨头结合处,起凸起的筋,既影响观感,又增加漏水的隐患,难以保证挤压质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简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磨头凸筋分布示意图;

图3,图2的左视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结构分解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上钳夹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实施例中侧钳夹外壳结构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侧钳夹外壳与上钳夹外壳连接示意图;

图8,本发明实施例左右挤压钳柄结构示意图;

图9,本发明实施例中未工作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0,本发明实施例中工作状态示意图。

其中,1-左钳夹,2-右钳夹,3-上钳夹,4-左钳柄,5-右钳柄,6-连接件,7-上磨头,8-侧磨头,9-通孔,10-凸筋,11-管件容纳区域、12-侧钳夹外壳,13-上钳夹外壳,14-销子,15-侧外壳片,16-上外壳片,17-v型弹簧,18-动力连接孔,19-卡槽,20-凸起,21-弯钩部分,22-外夹片,23-螺栓,24-卡簧,25-挤压头,26-销座,27-侧磨头定位销,28-侧磨头定位弹簧,29-侧磨头定位槽,30-弹簧槽,31-v型弹簧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简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分解图,由两个图可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管件配套的挤压钳,包括三个彼此配合的钳夹、两个彼此对应的钳柄、用于将两个钳柄相连接的连接件6、v型弹簧17和动力装置。所述钳夹由钳夹外壳和装在钳外壳内的磨头组成,所述磨头的内壁上有凸起的凸筋8。

以管件的轴线为z轴、管件的横截面为基准面,三个彼此配合的钳夹按照其在基准面上的位置分别记为左钳夹1、右钳夹2和上钳夹3,两个彼此对应的钳柄按照其在基准面上的位置分别记为左钳柄4和右钳柄5。

与上钳夹3对应的钳夹外壳记为上钳夹外壳13,与左钳夹1、右钳夹2对应的钳夹外壳记为侧钳夹外壳12,两段侧钳夹外壳12结构相同,且左右对应,上钳夹外壳13和侧钳夹外壳12在基准面上的形状均为部分圆环,上磨头7装在上钳夹外壳13的内侧,两个侧磨头8分别装在左右两个侧钳柄外壳12的内侧;将挤压钳对管件实施挤压时的状态称为工作状态,则工作状态时,左侧的侧钳夹外壳12、右侧的侧钳夹外壳12、上钳夹外壳13三者在基准面上构成一个圆环,三段钳夹外壳中的三段磨头的内壁在基准面上构成一个圆形的管件容纳区域11,其中,二个侧磨头8的内壁在管件容纳区域11中的弧长相同,且左右完全对应。

所述凸筋10的数量为2-4条,每条凸筋10的宽度与高度均为1mm-4mm。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磨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由图2和图3可见,在本实施例中,凸筋10的数量为3条。具体的,每条凸筋10的宽度c与高度h均为2mm。另外,图2中的l为磨头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l<40mm。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上钳夹外壳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侧钳夹外壳结构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侧钳夹外壳与上钳夹外壳连接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左右挤压钳柄结构示意图。由图5-图8可见,所述上钳夹外壳13由2个形状相同的上外壳片16组成,所述侧钳夹外壳12由3个形状相同的侧外壳片15组成,将侧外壳片15上与上外壳片16的连接侧记为上侧,另一侧记为下侧;每一个外壳片在基准面上的横截面均为部分圆环,且在每一个外壳片的两侧均开有通孔9;将2个上外壳片16沿z轴方向对齐后,从左右两侧的上部分别插入左右两个侧钳夹外壳12中的3个侧外壳片15所夹合而成的两个壳片间隙中,且将插入处的通孔9对齐,然后用销子14穿过通孔9,并用卡簧24锁紧销子14与侧外壳片15的配合处,完成两个侧钳夹外壳12与上钳夹外壳13的连接。

所述右钳夹2中的三个侧外壳片15下侧的通孔9对齐后通过销子14和卡簧24锁紧,且每二个侧外壳片15之间保持一个上外壳片16的间距,即该销子14在右钳夹2的下部形成一个被三个侧外壳片15间隔为两段的横轴,所述右钳柄5的上部做成与该横轴对应的弯钩21,当工作状态时,该弯钩21钩在该横轴上,完成右钳柄5与右钳夹2的连接,并完成管件容纳区域11的形成,当非工作状态时,弯钩21与该横轴脱离,右钳柄5与右钳夹2分离;所述左钳柄4上部开有通孔9,该通孔9与左钳夹1中的三个外壳片15下侧的通孔9对齐后,通过销子14和卡簧24锁紧,完成左钳柄4与左钳夹1的连接。

在左钳柄4的右端面中部、右钳柄5的左端面中部分别开有一个沿z轴方向延伸的弹簧槽30,v型弹簧17装在两个弹簧槽30形成的空间内,且两个向左右方向开叉的弹簧脚31插入到弹簧槽30下面的左钳柄4的右端面和右钳柄5的左端面之间。在弹簧槽30的上方,左钳柄4的右端面上开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卡槽19,右钳柄5的左端面上设有一条与卡槽19对应的凸起20,在工作状态时,凸起20嵌入卡槽19。所述连接件6为t型,将左钳柄4和右钳柄5置于两个连接件6之间,并将两个连接件6上部的两侧分别与左钳柄4、右钳柄5铰接。将两个连接件6和左右两个钳柄进行铰接后,以卡槽19与凸起20所处位置为摆动中心,左右钳柄形成了一个剪刀头,即左右钳柄可以像剪刀一样打开和合拢,且摆动幅度及复位受v型弹簧17控制。

将弹簧槽30中心距离左钳柄4上端面的距离记为a1,在左钳柄4右端面的弹簧槽30向下取a2距离得到点a1,在右钳柄5左端面的弹簧槽30向下取a2距离得到点a2,然后从点a1、a2开始,左钳柄4的右端面、右钳柄5的左端面分别向两侧做渐进式的倾斜,即在左钳柄4的右端面和右钳柄5的左端面之间形成了一个由两条弧线构成的底部。a2=0.7-1.2a1。

图9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未工作时的状态,从图9可见,未工作时,右钳柄5与右钳夹2分离,在基准面上向上拉动右钳夹2,由于右钳夹2、左钳夹1、上钳夹3都是可以围绕其之间连接处的销子摆动的,管件可以很方便的从挤压钳中取出或者插入。

图10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由图9-图10可见,弹簧脚31插入两个钳柄之间,控制剪刀头摆动幅度,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复位。两个钳柄从a1、a2处开始出现弧型体,即两个钳柄之间形成了两条弧型体构成的底部。连接件6的下部留有动力连接孔18,动力连接孔18与动力装置连接,当工作状态时,所述动力装置中的挤压头25在动力带动下由下而上,对左钳柄4和与右钳柄5形成的底部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实施对管件的挤压。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挤压头25的顶部为两个分别向左、右旋转的滚轴,两个滚轴分别对剪刀头的内侧实施挤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磨头7和侧磨头8均为可更换的序列产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钳夹外壳13中还包括二个外夹片22,外夹片22的横截面为部分圆环,两个外夹片22分别通过螺栓固接在两个上外壳片16的外侧,实现对上钳夹4的加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磨头的材料为经过热处理的模具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磨头7的外壁上有加强筋,在该加强筋上开有通孔9,两个外壳片16上相对应的面上开有与该通孔9对应的销座26,定位销27穿过该通孔9,且两端分别插入两个销座26中,实现上磨头7与两个上外壳片16的连接。

所述侧磨头8的外壁上有加强筋,在加强筋上开有一个与侧外壳片15平行的侧磨头定位槽29,定位槽中有一个侧磨头定位弹簧28,且在侧磨头定位弹簧28的上部设有一个通孔9;将构成侧钳夹外壳12的三个侧外壳片15中的中间一个侧外壳片15记为为中外壳片,在中外壳片上与该通孔9对应的位置开有一个销座26,一个侧磨头定位销27穿过通孔9插入销座26中,实现侧磨头8与侧外壳片15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侧外壳片15、上外壳片16的端部均为圆弧,以便利各个钳夹绕销子14摆动。另外,各个钳夹和由左右钳柄构成的剪刀头是各自独立的,以便于现场进行组装。具体的,两个侧钳柄外壳12与上钳夹外壳13连接的一端是固定的,即通过销子卡簧固定,另一端通过销子临时销上,然后到施工现场再进行组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