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棉料带产品的模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097900发布日期:2021-07-30 18:08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泡棉料带产品的模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料带模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泡棉料带产品的模切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泡棉料带产品,模切时会产生碎屑等泡棉残留,排废时难以被排走,并且碎屑残留非常靠近产品,进行二次排废也较难以粘排方式排走,影响产品质量,并且多次排废使得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泡棉料带产品的模切方法,泡棉层上方设有面纸层,面纸层能够粘住泡棉碎屑残留,排废时能够一起被排走,减少排废次数,提高工作效率与良率,解决了模切泡棉产品时,产生的碎屑残留难以排走,影响产品质量与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泡棉料带产品的模切方法,该料带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面纸层、泡棉层、衬膜层与底膜层,该产品包括产品区与手指位;

半切手指位的边框,手指位排废时,面纸层与泡棉层于粘合状态下一起排废:

半切产品的外框,废料区排废时,面纸层与泡棉层于粘合状态下一起排废。

由此,泡棉层上设有面纸层,面纸层具一定粘接度,能够粘住泡棉层,于模切时,泡棉层产生的碎屑会粘接于面纸层上,排废时能够随面纸层一起被排走,从而减少排废次数,提高工作效率与良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半切手指位的边框,切至衬膜层;

s2:半切手指位的边框,切至泡棉层;

s3:对手指位进行排废。

由此,手指位的边框将产品分成手指位与产品区,半切使得手指位与产品区分离,排废时,手指位区域形成的废料能够一次排走,即手指位区域的衬膜层、泡棉层与面纸层一起被排走,模切时产生碎屑被粘接于面纸层上一起被排走,实现手指位一次排废,减少排废次数,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4:切产品的外框,切至衬膜层;

s5:对废料区进行排废。

由此,切外框使产品成型,产品以外的区域形成废料区,模切产生的碎屑会粘接于面纸层上,排废时一起被排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于步骤s1中还包括步骤s11;

s11:半切定位孔,切至衬膜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于步骤s2中还包括步骤s21;

s21:切穿定位孔。

由此,定位孔的模切能够提高料带的位置精度,提高模切质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于步骤s4中还包括步骤s41;

s41:手指位区域切穿通孔。

由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于步骤s1与s2中,料带的走料方向为x向;

于步骤s4中,料带的走料方向为y向。

由此,步骤s1与s1中的进给方向与步骤s4中的进给方向不同,利于料带上同时模切成型多个产品,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模切时,刀具的刃面呈内直外斜结构。

由此,刀具靠近产品的一面为垂直面,远离产品的一面为斜面,提高产品成型精度与质量,也利于减少碎屑于靠近产品的一而产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泡棉层上方设有面纸层,面纸层能够粘住泡棉碎屑残留,排废时能够一起被排走,减少排废次数,提高工作效率与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产品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料带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道刀的刀痕形状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模切深度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道刀的刀痕形状示意图;

图6为图5的模切深度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四道刀的刀痕形状示意图;

图8为图7的模切深度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模切后产品于料带上的结构图;

其中:1-面纸层;2-泡棉层;3-衬膜层;4-底膜层;100-料带;10-产品区;101-外框;20-手指位;201-边框;202-通孔;30-废料区;40-定位孔;1a-第一道刀;2a-第二道刀;3a-第三道刀;4b-第四道刀;5c-第五道刀;6b-第六道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至图9,一种泡棉料带产品的模切方法,该料带100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面纸层1、泡棉层2、衬膜层3与底膜层4,该产品包括产品区10与手指位20;

半切手指位20的边框201,手指位20排废时,面纸层1与泡棉层于粘合状态下一起排废:

半切产品的外框101,废料区30排废时,面纸层1与泡棉层于粘合状态下一起排废。

由此,泡棉层2上设有面纸层1,面纸层1具一定粘接度,能够粘住泡棉层2,于模切时,泡棉层产生的碎屑会粘接于面纸层1上,排废时能够随面纸层1一起被排走,从而减少排废次数,提高工作效率与良率。

进一步说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半切手指位20的边框201,切至衬膜层3;

s2:半切手指位20的边框201,切至泡棉层;

s3:对手指位20进行排废。

手指位20的边框201将产品分成手指位20与产品区10,半切使得手指位20与产品区10分离,排废时,手指位20区域形成的废料能够一次排走,即手指位20区域的衬膜层3、泡棉层2与面纸层1一起被排走,模切时产生碎屑被粘接于面纸层1上一起被排走,实现手指位20一次排废,减少排废次数,提高工作效率与良率。

进一步说明,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4:切产品的外框101,切至衬膜层3;

s5:对废料区30进行排废。

切外框101使产品成型,产品以外的区域形成废料区30,模切产生的碎屑会粘接于面纸层1上,排废时一起被排走。

进一步说明,于步骤s1中还包括步骤s11;

s11:半切定位孔40,切至衬膜层3。

进一步说明,于步骤s2中还包括步骤s21;

s21:切穿定位孔40。

定位孔40的模切能够提高料带100的位置精度,提高模切质量。

进一步说明,于步骤s4中还包括步骤s41;

s41:手指位20区域切穿通孔202。

进一步说明,于步骤s1与s2中,料带100的走料方向为x向;

于步骤s4中,料带100的走料方向为y向。

步骤s1与s1中的进给方向与步骤s4中的进给方向不同,利于料带100上同时模切成型多个产品,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说明,模切时,刀具的刃面呈内直外斜结构。

刀具靠近产品的一面为垂直面,远离产品的一面为斜面,提高产品成型精度与质量,也利于减少碎屑于靠近产品的一面产生。

工作原理:

料带100由上至下设有面纸层1、泡棉层2、衬膜层3民底膜层4等四层料,第一道刀1a,切于手指位20的边框201,切痕形状如图3中虚线所示,模切深度至衬膜层3;第二道刀2a,切于手指位20的边框201,切痕形状如图5中点划线所示,模切深度至泡棉层2;经过上述两道刀切,将产品的手指位20与产品区10分离,然后,将手指位20区域形成的废料进行排废,因泡棉层上方设有面纸层1,面纸层1能够粘住模切时产生的泡棉碎屑,于排废时能够被粘于面纸层1上一起排走,实现一次排废。

第三道刀3a,模切产品的外框101,切痕形状如图7中实线所示,切至衬膜层3,切出产品的整体外形,如此,产品形状之外的区域便是废料区30,对废料区30进行排废,就形成图8所示的产品。

可知,每一道刀只需一次排废,每次排废都能将泡棉碎屑等残留粘于面纸层1一起排走,提高产品良率与工作效率。

于第一道刀1a时,可以同步通过第四道刀4b对定位孔40进行半切;于第二道刀2a时,可以同步通过第五道刀5c对定位孔40进行落料切;于第三道刀3a时,可以同步通过第六道刀6b对通孔202进行落料切,如此能够优化工艺的工序,提高工作效率。

产品于料带100中批量生产,为了提高效率,于第一道刀1a与第二道刀2a时,料带100沿x向进给,于第三道刀3a时,料带100沿y向进给。

以上公开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