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件的返线器及返线方法

文档序号:8481100阅读:935来源:国知局
板件的返线器及返线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装配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给需要装配焊接的板件进行返线的返线器及返线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海工行业是一个对质量要求很高的行业,尤其是一些疲劳节点和特殊区域的位置,焊前装配精度要求非常高;为保证结构的安装对位精度,被甲板、底板、外板隔开的十字结构就要求在甲板、底板、外板上进行正反划线(理论线及检验线),而且正反线的偏差要求小于Imm0
[0003]在现有的钢板划线的技术中,操作人员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有划线针、划线器等,这些划线工具都可以实现钢板的单面放线工作,有些划线器也可以满足钢板上在特定距离内的正反同步堪划。但是对于海工行业中的大板幅(即大于1m)钢板(包括:平板及曲面板),受钢板的放置状态、板幅大小及线型曲率的影响,现有的划线工具都无法完成整板范围内所有线的正反同步堪划。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完成大板幅钢板的正反划线问题,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板件的返线器及返线方法。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板件的返线器,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包括第一夹持部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部一端的第一连接部;第二夹板包括第二夹持部和连接在所述第二夹持部一端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有定位部和匹配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匹配定位部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呈间隔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对的面分别构成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部宽度方向的一侧面构成第一划线基准面,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与所述第一划线基准面同侧的侧面构成第二划线基准面;所述第一夹持面与第一划线基准面相交的交线构成一正向参照线,所述第二夹持面与第二划线基准面相交的交线构成一反向参照线,所述正向参照线与所述反向参照线为相互平行的直线段并相互对齐。
[0007]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夹持面和所述第二夹持面均为平面,所述正向参照线和所述反向参照线确定一平面,该平面同时垂直于所述第一夹持面和所述第二夹持面。
[0008]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夹持面和所述第二夹持面的平面度均不大于
0.1mm0
[0009]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均呈平板状。
[0010]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夹持面和所述第二夹持面均为弧面,且弯曲方向相同,所述正向参照线和所述反向参照线确定一平面,该平面同时垂直于所述第一夹持面的切面和所述第二夹持面的切面。
[0011]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均呈弧形板状。
[0012]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定位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凹槽或插孔,所述匹配定位部为:突出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凸起。
[0013]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定位部为方形凹槽,所述凸起为匹配所述方形凹槽的方形立柱。
[0014]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第二连接部呈平板状,所述方形立柱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且垂直度不大于0.15mm。
[0015]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返线器还包括用以将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在一起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一带螺纹的固定柱和螺设在所述固定柱上的螺母,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均设置有供所述固定柱穿入的通孔。
[0016]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固定组件还包括一套设在所述固定柱上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0017]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凸起和所述凹槽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通孔位于其上两凹槽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通孔位于其上两凸起之间。
[0018]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凸起和所述凹槽的间隙配合公差不大于0.25mm,所述间隙是以所述通孔为基准的单边测量间隙。
[0019]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宽度为20mm?40mm,厚度为5mm?15mm,所述正向参照线和所述反向参照线的长度为10mm?200mm。
[002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板件的返线方法,包括步骤:在板件的正面放线得到正线并报验合格;将上述的返线器夹持在板边的正反面;调整所述返线器使得正向参照线与所述正线对齐并固定所述返线器;在板件的反面沿所述反向参照线画出反向预划线;沿着所述反向预划线画出反线。
[0021]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沿着所述反向预划线画出反线的步骤为:在所述板件的两端拉钢丝或样条,使钢丝或样条与所述反向预划线对齐;沿钢丝或样条按照预定间隔做出多个中间点;将多个中间点连接得到所述反线。
[0022]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23]本发明中,通过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从整板的两面夹持需要划线的板件,将正向参照线对准正线,就可以沿反向参照线划出符合正反堪划要求的反向预划线,再通过拉钢丝法或者放样条法就可以轻松地将反向预划线画成整板的反线,完成划线工作,实现整板范围的正反划线,并且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通过增加夹持部的宽度和长度提高了夹持面积保证了夹持的稳定性,又通过增加夹持部的长度保证了反向预划线的长度,提高了划线的精度。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发明的板件的返线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发明的板件的返线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发明的板件的返线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发明的板件的返线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发明的板件的返线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发明的板件的返线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本发明的板件的返线方法的流程图。
[0031]图8是本发明的板件的返线方法的步骤S5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0033]返线器的第一实施方式。
[0034]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板件的返线器,返线器包括:第一夹板1、第二夹板2和用以将第一夹板I和第二夹板2固定在一起的固定组件3。
[0035]第一夹板I包括:长条状的第一夹持部12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部12 —端的第一连接部11,所述第一连接部11设置有定位部,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还开设有通孔111。
[0036]第二夹板2包括:长条状的第二夹持部22和连接在所述第二夹持部22 —端的第二连接部21,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上也开设有通孔211,所述第二连接部21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11上的定位部配合的匹配定位部,以使第一夹板I上的第一夹持部12与第二夹板2上的第二夹持部22呈间隔并相对设置。第一夹持部12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2相对的面分别构成第一夹持面123和第二夹持面223。所述第一夹持部12宽度方向的一侧面构成第一划线基准面121,所述第二夹持部22的与所述第一划线基准面121同侧的侧面构成第二划线基准面221 ;所述第一夹持面123与第一划线基准面121相交的交线构成一正向参照线122,所述第二夹持面223与第二划线基准面221相交的交线构成一反向参照线222,所述正向参照线与所述反向参照线为相互平行的直线段并相互对齐。
[0037]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部为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1上的凹槽,所述匹配定位部为突出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上的凸起。更优地,所述凹槽为方形凹槽112,所述凸起为匹配所述方形凹槽112的方形立柱212。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凹槽的形状和凸起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置,例如:圆形、三角形或其它多边形等等,凹槽也可以根据需要替换为插孔。
[0038]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地,所述正向参照线122和所述反向参照线222确定一平面,该平面同时垂直于所述第一夹持面123和所述第二夹持面223。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夹持部12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2均呈平板状。本实施方式适用于平板状的板件返线,当板件插入第一夹持面和所述第二夹持面之间时,由于该平面同时垂直于所述第一夹持面123和所述第二夹持面223,所以该平面就会垂直于板件,这样沿反向参照线222划出的反向预划线就会与正向参照线122相对于板件对称。
[0039]固定组件3用以将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固定在一起,其包括一螺栓31、螺设在所述螺栓31上的蝶形螺母32和弹簧33,螺栓31穿入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上的通孔211、111,并通过蝶形螺母32从两端锁紧,弹性件33套设在所述螺栓31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1之间。弹簧33可以增加第一夹板I和第二夹板2在夹紧板件时的夹力。根据需要以及固定方式的不同可以不设置弹簧33。固定组件3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需要改变,例如螺栓31用其他的带螺纹的固定柱来替代,螺母32采用普通的六角螺母替代,弹簧33采用有弹性的橡胶套等等,或者不使用固定杆3和螺母32而采用其它方式,例如通过卡槽、卡扣等等,甚至当第一连接部11上的定位部和第二连接部21上的匹配定位部采用紧配合结构时,该固定组件3也可省去。
[004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的通孔111位于其上两凹槽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上的通孔211位于其上两凸起之间。具体而言,所述凸起为两方形立柱212,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设有对应的两方形凹槽112,所述方形立柱212插入所述方形凹槽112中,两个所述方形凹槽112的开口的方向一致,通孔111位于两方形凹槽112之间,通孔211位于所述两方形立柱212之间。采用两个方形立柱212和方形凹槽112配合是为了提高第一夹板I和第二夹板2连接时的定位精度,使正向参照线122和反向参照线222定位更准,将通孔设在两凹槽之间是为了避免在固定组件3紧固时造成返线器一端翘起而影响正向参照线122和反向参照线222定位。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的数量可以根据连接需要进行改变,采用三个或四个等等。
[004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1呈平板状,第一夹持部12由第一连接部11 一体延伸形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