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混料坑的灭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7707发布日期:2019-08-21 00:23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用于混料坑的灭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混料坑的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工业技术的发展,危险废品焚烧已经成为处理危险废品的常用工艺方法。其具体处理方法为,在危险废品送入焚烧炉之前先将危险废品堆在一个混料坑中,通过多种不同危险废品搭配成形成热值相对稳定的混合进料,然后再送入危险废品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在混料坑中混合危险废品过程中,有时会因为危险废品成分不相容造成起火隐患,所以危险废品焚烧炉前混料坑必须配备必要的灭火设备,防火盖板便应运而生。

目前,传统的防火盖板是一套活动盖板,在混料坑中的火势失去控制前将活动盖板放下,可完全将混料坑盖住,以隔绝空气,控制火势。但是,传统的防火盖板较为笨重,人工操作的话较为费力,而采用电动操作的话会存在触电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防火盖板较为笨重,人为操作费力,电动操作存在触电危险的问题,提供一种操作轻便安全且能够有效控制火势的用于混料坑的灭火装置。

一种用于混料坑的灭火装置,包括:

设置于所述混料坑周侧边缘的固定件;

转动件,枢转连接于所述固定件;

灭火架,包括围设形成封闭框架的连接管,所述封闭框架连接于所述转动件,且随所述转动件可转动;

所述封闭框架在转动过程中包括灭火位置,当封闭框架位于所述灭火位置,所述封闭框架位于所述混料坑的上方;所述连接管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进液孔及多个出液孔,且当所述封闭框架位于所述灭火位置,所述出液孔朝向所述混料坑,所述出液孔在所述混料坑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混料坑中;

液压缸,设置于所述转动件,且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连接于所述固定件,以驱动所述转动件相对所述固定件的转动。

通过设置上述的用于混料坑的灭火装置,液压缸带动转动件相对固定件转动,进而带动封闭框架转动,而且当封闭框架位于灭火位置时可通过进液孔输入灭火剂,然后由朝向混料坑的出液孔将灭火剂喷入混料坑中进行灭火。如此,相较于笨重的盖板,由连接管围设形成的封闭框架更轻,操作更方便,同时采用液压缸作为驱动件,避免了采用电动操作时的触电危险,更加安全,而且可通过喷射灭火剂来控制火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闭框架包括第一灭火框及第二灭火框,且所述第一灭火框及所述第二灭火框均由所述连接管围设形成,所述第一灭火框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件,所述第二灭火框枢转连接于所述第一灭火框的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一侧,所述第一灭火框与所述第二灭火框可折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灭火架还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一端与所述第一灭火框中的所述连接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灭火框中的所述连接管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孔开设于所述第一灭火框的远离所述第二灭火框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灭火框及所述第二灭火框均包括两根第一连接管及多根第二连接管,且所述第一连接管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管,两根所述第一连接管平行设置,多根所述第二连接管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于两根所述第一连接管之间,每一所述第二连接管两端均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灭火架还包括阻火网,所述阻火网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管,且位于所述封闭框架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出液孔均匀间隔布设于所述连接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所述转动件、所述灭火架及所述液压缸的数量均为两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灭火装置还包括灭火剂发生器及控制阀,所述灭火剂发生器用于产生灭火剂,且所述灭火剂发生器通过所述控制阀与所述进液孔连通,以将灭火剂输入到所述连接管中,并通过所述出液孔排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压缸为水压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混料坑的灭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灭火装置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灭火装置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灭火装置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灭火装置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灭火装置的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混料坑的灭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灭火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灭火装置的D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混料坑20的灭火装置10,包括固定件12、转动件14、灭火架16及液压缸18。

固定件12设置于混料坑20的周侧边缘。转动件14枢转连接于固定件12。灭火架16包括围设形成封闭框架的连接管162,该封闭框架连接于转动件14,且随转动件14可转动,该封闭框架在转动过程中包括灭火位置,当封闭框架位于灭火位置,该封闭框架位于混料坑20上方,且位于混料坑20的正上方,连接管162开设有相互连通进液孔及多个出液孔,且当封闭框架位于灭火位置,出液孔朝向混料坑20,且出液孔在混料坑20的正投影位于混料坑20中。液压缸18设置于转动件14,且液压缸18的伸缩端连接于固定件12,以驱动转动件14相对固定件12的转动。

通过设置上述的用于混料坑20的灭火装置,液压缸18带动转动件14相对固定件12转动,进而带动封闭框架转动,而且当封闭框架位于灭火位置时可通过进液孔输入灭火剂,然后由朝向混料坑20的出液孔将灭火剂喷入混料坑20中进行灭火。如此,相较于笨重的盖板,由连接管162围设形成的封闭框架更轻,操作更方便,同时采用液压缸18作为驱动件,避免了采用电动操作时的触电危险,更加安全,而且可通过喷射灭火剂来控制火势。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12、转动件14、灭火架16及液压缸18的数量为两个,固定件12设置于混料坑20相对两侧的边缘,每一固定件12对应设置有一个转动件14、一个灭火架16及一个液压缸18。当混料坑20的面积过大时,为了保证灭火剂的喷射范围,灭火架16的大小也要对应的变大,但是灭火架16如果只是一个,灭火架16越大,对于转动件14的压力就越大,因此,可以在混料坑20的相对的两侧各设置一套灭火装置。当然,两套灭火装置也可以是四个固定件12、四个转动件14、四个液压缸18及两个灭火架16,每一个灭火架16均与两个固定件12、两个转动件14及两个液压缸18相互配合,以更加稳定的驱动灭火架16的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件14包括枢转连接于固定件12的第一轴(图未示)及与第一轴一端呈角度固定连接的第二轴(图未标),灭火架16固定连接于第一轴的远离第二轴的一端,液压缸18设置于第二轴。进一步地,第一轴与第二轴相互垂直,且第一轴保持水平。其中,枢转连接也就是说转动件14通过一根转轴可转动地与固定件12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混料坑20为一个圆形的坑时,封闭框架为一环状连接管,该环状连接管与转动件14固定连接,且在混料坑20边缘作俯仰转动,当该环状连接管转至水平时,会保持在这一状态。封闭框架并不限定为方形的封闭框架,也可以是圆形的封闭框架。其中,环状连接管还可以是在混料坑20边缘作水平的转动,只要能实现环状连接管在转动过程中存在灭火位置即可。进一步地,环状连接管中间还穿插设置有多根连接管162,这些连接管162上也开设有进液孔,以使得灭火剂在喷射时能覆盖整个混料坑20。

实际应用中,进液孔开设于环状连接管162的外侧壁。由于连接管162是中空的,因此多个出液孔与进液孔是相互连通的。而且当混料坑20的面积过大时,可以采用两个半圆状的封闭框架分别设置于混料坑20的相对的两侧边缘。

请参阅图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封闭框架包括第一灭火框168及第二灭火框169,且第一灭火框168及第二灭火框169均由连接管围设形成,第一灭火框168固定连接于转动件14,第二灭火框169枢转连接于第一灭火框168的远离转动件14的一侧,第一灭火框168与第二灭火框169可折叠。本实施例中是第一灭火框168通过转动件14绕固定件12转动,从而相对混料坑20作俯仰运动。封闭框架包括第一灭火框168及第二灭火框169,即第一灭火框168与第二灭火框169均为连接管162围设而成,且是两个封闭的结构。实际应用中,第一灭火框168与第二灭火框169通过连接轴11以实现可相对转动地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4-图6,其中,第一灭火框168折叠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第二灭火框169折叠后紧贴于第一灭火框168的远离混料坑20的一侧表面,第二种是第二灭火框169折叠后紧贴于第一灭火框168靠近混料坑20的一侧表面。当采取第一种折叠方式时,第一灭火框168与第二灭火框169展开时需要人为将第二灭火框169翻起,且在收回如果第二灭火框169靠重力收回,可能会出现两个灭火框强烈的碰撞;而采取第二种折叠方式的话第二灭火框169可以通过重力打开到一定角度,然后只需要人为的辅助便可打开,且收回时第二灭火框169也是根据第一灭火框168的抬起缓慢的收回。因此,优选的采用第二种折叠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灭火架16还包括连通管164,连通管164一端与第一灭火框168中的连接管162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灭火框169中的连接管162连通。以使灭火剂能在两个灭火框之间流通。连通管164的规格及数量是根据管道内部的介质流量而定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液孔开设于第一灭火框168的远离所述第二灭火框169的一侧,即进液孔开设于第一灭火框168远离第二灭火框169一侧的连接管162上。进一步地,进液孔开设于该连接管162的外侧壁。灭火剂通过进液孔进入第一灭火框168中的连接管162中流动,然后通过连通管164进入到第二灭火框169中的连接关中,且灭火剂只通过连接管162的出液孔喷射出。实际应用中,灭火装置还包括进液管13,进液管13与进液孔连通,用于将灭火剂从进液孔中输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灭火框168及第二灭火框169均包括两个第一连接管(图未标)及多个第二连接管(图未标),且第一连接管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管的长度,两根第一连接管平行设置,多根第二连接管相互平行且间设置于两个第一连接管之间,每一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均与第一连接管连接且连通。如此,使得灭火剂可在所有连接管162中流通,进而从多根连接管162的多个出液孔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灭火框168的其中一根第一连接管固定连接于转动件14,因此可得出第一灭火框168与第二灭火框169均为绕其中一根第一连接管转动的封闭框架。进一步地,第二灭火框169的两个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均位于混料坑20的两相对侧边缘,以对第二灭火框169进行支撑,防止第二灭火框169伸入混料坑20。当采取第一种折叠方式时,也可以是在第一灭火框168与第二灭火框169的转接处设置限位件,以在第一灭火框168与第二灭火框169均水平放置时防止第二灭火框169由于重力相对第一灭火框168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灭火装置还包括阻火网15,阻火网15固定连接于连接管162,且位于连接管162围设形成的封闭框架中。具体地,阻火网15为不锈钢网,且该不锈钢网具有一定的厚度,也就是说每一网孔类似于一条通道。需要进行说明的是,阻火网15可以用于阻隔火焰,当火焰通过阻火网15时,会变成多个细小的火焰,细小的火焰与通道壁接触,火焰温度传给通道,使火焰的温度降到火点以下,从而达到阻隔火焰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缸18为水压缸。如此,可直接通过消防用水驱动灭火架16的转动,操作方便。水压缸可采用消防用水,为了增大水压,还可设置一增压泵配合使用。且水压缸伸缩端的伸长与收缩是可以通过改变水进入水压缸的方向而进行改变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灭火装置还包括灭火剂发生器(图未示)及控制阀(图未示),灭火剂发生器用于产生灭火剂,且灭火剂发生器通过控制阀与进液孔连通,以将灭火剂输入到连接管162中,并通过出液孔排出,控制阀则是用于控制灭火剂的输入。需要解释的是,进液孔的数量是可以根据需求设置的,由于灭火剂需要从出液孔喷射而出,当进液孔数量过少,而出液孔数量较多,而进液孔中的灭火剂的输入速度是有限制的,如果灭火剂的输入速度受到限制,因此导致灭火剂无法形成喷射效果,此时则需要增设进液孔以增大灭火剂的输入速度,进液管13是对应进液孔设置的。当然,灭火剂发生器与控制阀的数量也可对应增设。具体地,出液孔为锥形孔。

请参阅图7与图8,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为灭火装置应用于一长方形的混料坑20时的具体实施例及说明。

在混料坑20两短边的周侧边缘分别设置两套灭火装置,由于两边布置相同,因此只对其中一侧进行说明。两个固定件12设置于混料坑20一侧边缘的相对的两端,两个转动件14的第一轴均枢转连接于两个固定件12,且两个转动件14均相对设置,即两个转动件14的第二轴均位于固定件12的外侧。

第一灭火框168的其中一根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固定连接与两个转动件14的第一轴,水压缸的本体设置在转动件14的第二轴上,水压缸的伸缩端铰接于固定件12,如此使得水压缸伸缩端伸缩是可相对铰接点转动,进而带动转动件14的转动。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水压缸的本体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轴,或者水压缸的本体在第二轴上及伸缩端在固定件12上均为可转动的。

第二灭火框169与第一灭火框168通过两根连接轴11可转动地连接。第二灭火框169远离第一灭火框168一侧的第一连接管的长度大于混料坑20的宽度,因此第一灭火框168可通过固定件12、转动件14及水压缸的限制保持在混料坑20上方,因此,只需要避免第二灭火框169因为重力为垂入混料坑20中,而第二灭火框169的连接第一灭火框168的一侧是有第一灭火框168的限制的,因此只需要将第二灭火框169远离第一灭火框168的一侧的连接管162的长度设置为长于混料坑20的宽度即可。

两个灭火框均设置有不锈钢网,且形式相同,均为长方形结构,两个灭火框包括两根第一连接管及三根第二连接管,大致呈一个“日”字,连接管162上的出液孔均匀间隔布设。在如图8与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在外侧的连接管162没有位于混料坑20的正上方,因此不会开设出液孔,这些连接管162会开设喷液孔1622,喷液孔1622位于连接管162的侧壁,当然,喷液孔1622也是朝向混料坑20的。

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四个固定件12也可以设置在混料坑20两长边周侧的边缘,转动件14与灭火架16还是如前一实施例一样设置,以使得第一灭火框168与转动件14连接的连接管162位于混料坑20的上方,如此使得该连接管162可开设出液孔。

初始时可能两个灭火框均处于水平放置的状态,因此灭火框需要先收起来,可通过在水压缸中输入消防用水,以驱动水压缸伸缩端收缩,带动转动件14及第一灭火框168逆时针转动,以使第一灭火框168抬起,第二灭火框169由于重力也会缓慢收下;当混料坑20中被焚烧物点燃后,需要将两个灭火框放下,只需要调整消防用水输入到水压缸中的水流方向,即可使水压缸伸缩端伸长,带动转动件14及第一灭火框168顺时针转动,但是在第二灭火框169放下的过程中会抵接在混料坑20的两侧的边缘,因此需要人为的辅助,以使第二灭火框169顺利放下。框架配合不锈钢网相较于盖板,更为轻便。

在两个灭火框均放下之后,用户可通过不锈钢网观察混料坑20中的火势情况,当火势变大,渐渐开始失控,且不锈钢网的阻隔作用不大时,用户可以先断开混料坑20周边的电源,然后开启控制阀,将灭火剂发生器产生的灭火剂通过灭火架16喷射到混料坑20中以对火势进行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混料坑的灭火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框架配合不锈钢网更加轻便,且用户可通过不锈钢网观测混料坑中的情况;

2)框架相互连通的连接管构成,且连接管开设有进液孔及多个出液孔,可通过连接管喷射灭火剂,进一步的控制火势;

3)水压缸设置在转动件第二轴,其伸缩端连接于固定件,而与转动件的与第二轴呈角度固定连接的第一轴是枢转连接于固定件,灭火架固定连接于第一轴,从而可将水压缸伸缩端的伸缩转化为转动件的转动,进而带动灭火架的转动;

4)框架的开启和收拢是靠水压缸驱动的,避免因采用电动操作而可能出现的触电危险。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