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盒折叠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74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包装盒折叠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盒的制造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自动实
现包装盒折叠功能的包装盒折叠机。
背景技术
包装盒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中的包装盒成形方法包括纯 手工折叠的方法、采用模具冲压成形的方法以及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自动折叠的方法。纯 手工折叠的方法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生产稳定性较差,难以满足工业上大规模生产 的需要。鉴于冲压成形的特点,只有部分包装盒适用于采用模具冲压的方式成形。而现有 技术中用于包装盒折叠的自动化设备在折叠包装盒时,需要在不同工位完成包装盒不同侧 面的成形工作,各工位之间还需要进行物料传递,这就使得整个设备体积较大,结构复杂, 从而造成了设备成本的增加,也限制了设备的推广。 目前在生产实践中,已经出现了一些相对较自动化的包装折叠机,能够实现一些 简单的包装盒折叠。但是,在大规模生产,人力效率要求高的时候,简单的包装盒折叠机不 能满足要求。同时由于现在的产线要求高集成化,高自动化,一条产线要完成全部的生产工 艺,甚至要求整条产线只需要一名管理员进行操作就可以完成全部的生产,产线上的任何 步骤都不再需要人为的参与,从而给包装盒折叠机的自动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目前包装盒折叠机不能实现产线的无缝衔接的技术问题,提供 一种包装盒折叠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包括储料装置、位于所述储料装置上方的取料装 置、位于所述取料装置一侧的包装盒成形装置、位于所述包装盒成形装置下方的包装盒输 出装置以及控制系统、位于所述包装盒输出装置上的包装盒开盖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取料装置包括设置在储料装置上方的吸盘,以及设置在储料装置 一侧的物料高度检测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包装盒成形装置包括下压机构、位于所述下压机构左右两侧的左 右成形机构、位于所述下压机构前后侧的前后成形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下压机构包括一下压板、可带动所述下压板向下运动第一行程的
第一下压气缸、以及可带动所述下压板向下运动第二行程的第二下压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左右成形机构包括位于所述下压机构左侧的左挡板、位于所述下
压机构右侧的右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左右成形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左、右挡板下侧的左、右推板,带动 所述左、右推板运动的左侧成形气缸和右侧成形气缸,所述左、右推板的水平截面均呈"[" 形。 进一步的,所述前后成形机构包括位于所述下压机构前侧的前挡板、位于所述下压机构后侧的后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前、后挡板的中部设有缺口,所述前后成形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 前、后挡板缺口内的压头、以及带动所述压头做旋转下压动作的前旋转下压气缸和后旋转 下压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包装盒开盖装置包括左推拨件、右推拨件,以及带动左推拨件、右 推拨件的左推撑气缸、右推撑气缸。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包装盒开盒装置,实现了产线上流程的无缝衔接,提高了自 动化水平,节约了人力。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包装盒成形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装盒开盒装置与包装盒输出装置结合部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装盒开盒装置示意图; 图6是采用图1所示实施例进行包装盒折叠工作的包装盒成型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 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进一步的,所述包装盒开盖装置包括左推拨件、右推拨件,以及带动左推拨件、右 推拨件的左右推撑气缸。 请参照图1、图2以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包装盒折叠机包括储 料装置1、位于所述储料装置1上方的取料装置2、位于所述取料装置2 —侧的包装盒成形 装置3、位于所述包装盒成形装置3下方的包装盒输出装置4以及控制系统。这样,由于所 述储料装置1、取料装置2以及包装盒输出装置4均以所述包装盒成形装置3为中心设置, 并由包装盒成形装置3完成包装盒的成形工作,在所述包装盒输出装置上还设置有包装盒 开盖装置500。以下对上述各组成部分分别作详细介绍。 所述储料装置1包括一物料架11 ,所述物料架11包括一底板111以及一顶板112。 底板111上设有与物料5外轮廓适配的凹槽113。这样,经过裁切或者模压等预成形工作的 物料5就可被叠放于所述凹槽12上。所述顶板112用以安装所述取料装置2。 所述取料装置2包括吸盘21、与所述吸盘21连接并驱动所述吸盘21上下运动的 第一取料气缸22,驱动所述吸盘21左右运动的第二取料气缸(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 中,所述吸盘21通过一安装板23定位。为实现左右运动,所述顶板112的上表面设有导轨 24,安装板23的下底面设有与所述导轨24适配的导槽(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取料气缸 与所述安装板23连接,并通过推动所述安装板23左右运动的方式推动所述吸盘21。为了 能够精确地将所述物料5送至所述包装盒成形装置3,所述取料装置2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 取料气缸最大行程位置一侧的水平送料机构25。水平送料机构25包括若干平行排列并组成一运输平面的转轴251,以及驱动所述转轴251旋转的电机252。 请结合参照图3及图6,所述包装盒成形装置3包括下压机构31、位于所述下压机 构31左右两侧的左右成形机构32、位于所述下压机构31前后侧的前后成形机构33。 所述下压机构31包括一下压板311、可带动所述下压板311向下运动第一行程的 第一下压气缸312、以及可带动所述下压板311向下运动第二行程的第二下压气缸313。第 一下压气缸312为一小行程气缸,其通过一固定在所述下压板311上面的支板315定位。第 二下压气缸313为一大行程气缸,第二下压气缸313通过位于其顶部的螺孔314与一定位 板(图中未示出)定位。所述下压机构31的作用是配合所述左右成形机构32以及前后成 形机构33的成形(详见后述)。 所述左右成形机构32包括位于所述下压机构31左侧的左挡板321、位于所述下压 机构31右侧的右挡板322。这样,当下压板311在第一下压气缸312带动下将物料5下压 时,由于左、右挡板321、322的阻挡,物料5的A面即被折起。 为实现对为物料5的A面两侧耳仔D的成形,所述左右成形机构32还包括位于 所述左、右挡板下侧的左、右推板323、324,带动所述左、右推板323 、324运动左侧成形气缸 325和右侧成形气缸326,所述左、右推板323、324的截面呈"["形。这样,当A面即被折起 后,左侧成形气缸325和右侧成形气缸326即可带动左、右推板323、324而将耳仔D折起。 所述前后成形机构33包括位于所述下压机构311前侧的前挡板331、位于所述下 压机构311后侧的后挡板(图中未示出)。这样,当下压板311在第二下压气缸313带动下 将物料5下压时,由于前、后挡板的阻挡,物料5的B面即被折起。 为实现对为物料5的C面的成形,所述前挡板331和后挡板的中部设有缺口 332, 所述前后成形机构33还包括位于所述前、后挡板缺口 332内的压头333、以及带动所述压头 333做旋转下压动作的前旋转下压气缸334和后旋转下压气缸(图中未示出)。这样,经过 压头333的折压,物料5的C面即与物料5的B面贴合在一起。 所述包装盒输出装置4包括吸盘41、带动所述吸盘41升降的输出气缸42以及位 于所述输出气缸42 —侧的传送带43,传送带43受电机44的驱动。当所述前后成形机构 33折叠物料5的C面前,气缸42驱动吸盘41上升,并支撑于物料5的底面。这样,当物料 5的C面与B面贴合在一起后,气缸42即带动吸盘41将物料5带至传送带43,由传送带43 将其送入下一道工序。 上述各装置依照其预定位置被设置在一台架6上,控制系统被设置在一电控箱7 内,其与上述各装置电连接并协调各个装置的动作,电控箱7被设在所述台架6的一侧。 具体的,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包装盒开盖装置包括左推拨件530、右推拨件540, 以及带动左推拨件530、右推拨件540的左推撑气缸510、右推撑气缸520。当包装盒随着 包装盒输送装置运动到包装盒开盖装置处时,左推拨件530、右推拨件540的在左推撑气缸 510、右推撑气缸520的带动下将包装盒盖推撑开一个适当角度,方便下一道工序对包装盒 进行加工,从而节省了人工对包装盒盖的打开动作,实现了对下一道工序的无缝连接,节省 了成本。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包装盒传送机构上的包装盒挡位机构600。所述包装盒 挡位机构600可由一个旋转汽缸或马达驱动的挡杆组成,当包装盒运动到包装盒开盖装置 500下侧时,包装盒挡位机构600将包装盒挡住,待包装盒开盖装置500将包装盒盖打开后,包装盒挡位机构600解除限位,让包装盒通过。 工作时,可将预成形的物料5叠放于所述底板111上的凹槽113内,启动包装盒折 叠机,第一取料气缸22驱动吸盘21向下运动并吸取最上面的一张物料后又在第一取料气 缸22的带动下上升,此时,所述第二取料气缸推动所述安装板23向水平送料机构25运动。 水平送料机构25准确地将物料送至包装盒成形装置3。随后,第一下压气缸312带动下压 板311向下运动第一行程,并将物料5下压,物料5在遇左、右挡板321、322时,其A面即被 向上折起90度。然后,左侧成形气缸325和右侧成形气缸326即可带动左、右推板323、324 向物料5运动并将耳仔D折起。此时,第一下压气缸312复位,第二下压气缸313带动下压 板311向下运动第二行程,由于前、后挡板的阻挡,物料5的B面也被折起。随后,第二下压 气缸313带动下压板311复位。此时,吸盘41在输出气缸42带动下上升,并抵顶在包装盒 的底面上,为物料5的C面折叠提供支持力。当吸盘41与包装盒结合稳定后,前旋转下压 气缸334和后旋转下压气缸带动压头333做旋转下压动作,使物料5的C面与物料5的B 面贴合在一起。随后,输出气缸42带动吸附在吸盘41上的包装盒下降,并将包装盒送至传 送带43,传送带43先将包装盒开盖装置处,待包装盒开盖装置将包装盒的两个盖也就是两 个C面撑开一定的角度,然后传送带再将包装盒传送至下一道工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包装盒折叠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料装置、位于所述储料装置上方的取料装置、位于所述取料装置一侧的包装盒成形装置、位于所述包装盒成形装置下方的包装盒输出装置以及控制系统、位于所述包装盒输出装置上的包装盒开盖装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盒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装置包括设置在储 料装置上方的吸盘,以及设置在储料装置一侧的物料高度检测装置。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盒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成形装置包括下 压机构、位于所述下压机构左右两侧的左右成形机构、位于所述下压机构前后侧的前后成 形机构。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盒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机构包括一下压板、可带 动所述下压板向下运动第一行程的第一下压气缸、以及可带动所述下压板向下运动第二行 程的第二下压气缸。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盒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成形机构包括位于所述 下压机构左侧的左挡板、位于所述下压机构右侧的右挡板。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盒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成形机构还包括位于所 述左、右挡板下侧的左、右推板,带动所述左、右推板运动的左侧成形气缸和右侧成形气缸, 所述左、右推板的水平截面均呈"["形。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盒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成形机构包括位于所述 下压机构前侧的前挡板、位于所述下压机构后侧的后挡板。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盒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挡板的中部设有缺口, 所述前后成形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前、后挡板缺口内的压头、以及带动所述压头做旋转下 压动作的前旋转下压气缸和后旋转下压气缸。
9. 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包装盒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开盖装 置包括左推拨件、右推拨件,以及带动左推拨件、右推拨件的左推撑气缸、右推撑气缸。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盒折叠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包装盒传送机构上 的包装盒挡位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的包装盒折叠机不能实现产线的无缝衔接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包装盒折叠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包括储料装置、位于所述储料装置上方的取料装置、位于所述取料装置一侧的包装盒成形装置、位于所述包装盒成形装置下方的包装盒输出装置以及控制系统、位于所述包装盒输出装置上的包装盒开盖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加入采用包装盒开盒装置,实现了产线上流程的无缝衔接,提高了自动化水平,节约了人力。
文档编号B31B43/00GK201538065SQ200920205799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30日
发明者易万宏, 易明德, 朱辉, 王传华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